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从技术、叙事和主题看纪录片《航拍中国》
龙源期刊网从技术、叙事和主题看纪录片《航拍中国》作者:张豪来源:《神州·上旬刊》2019年第07期摘要:《航拍中国》作为一部优秀的人文类纪录片,其在播出后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该片的成功之处为主题设计和叙事技巧,通过航拍技术为全世界人民展示了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新成果,通过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实现纪录片主题的全面升华。关键词:《航拍中国》;主题;叙事;技术《航拍中国》是一部由中央电视台制作并出品的大型人文类纪录片,以空中视角立体化、全方位以及综合性的展示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自然地理以及人文景观的纪录片,覆盖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四个直辖市、五个自治区以及二十三个省份,拍摄时长一年,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人文性和价值性。1、从技术层面看《航拍中国》从不同角度审视一件艺术品,往往能收获不同的效果和感受,纪录片在记录事物面貌中,主要采用“仰视、俯视以及平视”等镜头完成艺术创作,不同视角可以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受和体验。《航拍中国》作为一部以人文自然为题材的大型纪录片,其全程通过航拍方式,为观众展示了不同的中国。在艺术创作中应用飞行器以及航拍等器材,也为观众带来了丰盛的视觉享受,俯视角度不仅可以捕捉精美的画面,还能够提升纪录片的艺术效果。在《航拍中国》纪录片的片头,就为整部系列片奠定了拍摄基调,独特的拍摄视角带给受众以全新的审美和视觉体验,这种突破常规的拍摄方式,是以往地面拍摄所不能比拟的,将普通景色赋予了全新的定义,调动了观众的审美愉悦和视觉享受。例如上海陆家角建筑群以及新疆开都河九个太阳,在航拍这一陌生模式下,产生了独特的视觉效果,以一种陌生的方式和视觉,将熟悉的景色和事物呈现出来,具有较强的间离效果。《航拍中国》通过线性叙事的方式,以省份为单位开展空间讲述,从一座城市过渡到另一座城市,通过旅游路线般的叙事方式带领受众走进现代化的中国。传统纪录片在讲述人文历史或者展示风景自然的过程中,往往通过平视视觉进行记录,而这种平视化的创作方式也促使观众形成了固化的欣赏习惯。但是《航拍中国》全程以俯视角度对中国的文化、地理、历史、社会以及经济进行了全面的拍摄和解读,这种“去景观化”的拍摄手法,对现代记录片的发展与实践具有启发意义,由技术而产生的视觉奇观,促使观众发生心理变化,是征服万千观众的力量源泉。2、从叙事层面看《航拍中国》龙源期刊网《航拍中国》作为一部记录了我国人文历史、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影像史诗,其以航拍技术和俯视视角,对我国壮丽山河进行了详尽描述,以自然地理引出人文历史,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璀璨文明。通过航拍为观众带来了宏阔的视野,促使纪录片画面更为特别和生动,尤其在空间表现中,更是具有独特魅力,如果该系列片仅以全新方式进行城市、生态和自然的展示,则无法称之为一部成功的纪录片,会显得节奏缓慢、内容空洞,因此,导演使用了多元化的叙事方式,完成了全片的内容构建。首先,碎片化叙事,随着新媒体的盛行,碎片化阅读已经成为当前受众的重要阅读习惯,“碎片化”的定义为:将原本完整的事物分解为若干碎片,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制约,突出事物的自主性,随着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碎片化也在诸多领域实现了应用。《航拍中国》以碎片化的方式进行叙事,其以“省份”为单元,通过碎片化方式对地方形象进行构建,不同省份的自然个性和人文历史存在较大差异,都有各自鲜明的文化和景观代表,如果将一个省份的所有特色进行逐一展示,不仅会带给受众以疲劳感,同时还会影响纪录片的艺术效果,因此,纪录片以空间结构为主题,以空间线索对地域景色和文化进行碎片化展示,例如《陕西》这一集,其通过空间结构顺序为受众展示了陕西省,在讲述秦岭中,介绍了其特有物种,羚牛、金丝猴、大熊猫以及朱鹮等,每个故事相互独立,时长为3分钟左右。这种碎片化的方式不仅实现了空间的跨越和转换,还可以通过画面和场景向受众传递情感与信息,唤醒受众的联想,在想象中完成影像拼接,进而对秦岭形成统一的认知。其次,串联化叙事,其主要是指通过叙事元素将不同地方串联在一起,促使独立的、分散的叙事元素形成一个完成的主线。在《航拍中国》中,其合理应用了串联化叙事方式,没有按照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固化空间顺序进行讲述,突破了以往纪录片的常规思维。3、从主题层面看《航拍中国》纪录片属于视听艺术,其具有生动的艺术表现力,通过灵活运用拍摄技术展示内容魅力,但是在纪录片拍摄中,如果过分重视技术,容易导致纪录片停留在技术层面,削弱其展示主体的功能。《航拍中国》在艺术布局中对以往的拍摄手法和拍摄技术进行了创新和突破,通过巧妙灵活的叙事方法突出主题,进而提升了纪录片的艺术深度。立意是纪录片拍摄的关键环节,无论是历史题材、自然题材或者人文题材的纪录片,都是借古喻今、借物喻人。《航拍中国》属于自然人文类记录片,人文建筑和自然景观是主要画面,人是纪录片的配角,基本是以远景视野或者群体形象出现,虽然人的元素被弱化和淡化,但并不表示人在镜头中完全缺失。在整部影片中,到处都体现了自然与人的关系,例如在展示人文建筑或者历史遗址中,无不感叹人的智慧与伟大。又以《陕西》为例,在拍摄秦长城中,讲述了其抵抗外敌的作用,并且修建了窑洞,其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镜头促使受众对中华民族先人智慧的歌颂。4、结语龙源期刊网总而言之,《航拍中国》作为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其在主题、叙事以及技术等层面突破了以往纪录片拍摄的固化思维限制,提升了记录片的可读性、可看性、艺术性和叙事性,将叙事美学和技术美学充分结合,带给受众以全新的观看体验。参考文献:[1]潘懌娇.纪录片《航拍中国》解说词的艺术特色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05):111-112.[2]张野.鸟瞰中国寻觅华夏——浅评纪录片《航拍中国》的主题意蕴[J].艺术评鉴,2018(24):167-168+185.[3]夏芮芮.浅析纪录片与国家形象的塑造与传播——以《航拍中国》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2):126-127.[4]汪鹤挺.从《航拍中国》看航拍纪录片的拍摄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18(13):83-84.[5]罗明皓,惠赫.纪录片中国国家形象构建——以《航拍中国》为例[J].东南传播,2018(06):72-75.
本文标题:从技术、叙事和主题看纪录片《航拍中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184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