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课题2.1折形状教学目的和要求: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2、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3、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4、能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式。5、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难点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教具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新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各种图片或实物)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哪些形状构成的吗?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1、谈话: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张改变一下形状托起一本书吗?2、学生分组讨论。3、老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做的各种筒形纸。4、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5、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6、谈话:我们用书本检测承受力,因为书本可以一本一本地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本对纸筒的撞击力,放书本是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7、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8、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薄薄的纸,如果改变形状,的确可以托起较重物体。薄的材料用不同方式折叠和弯曲,可以提高材料的承受力,其承受力大小也不相同。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1、P18图,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牢固的形状?四、拓展1、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经风,猜猜多少本子能将它压塌呢?2、演示,P18圆筒实验,人站在上面。(两个演示实验都是先预测老师再演示)3、看了刚才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4、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课题2.2搭支架教学目的和要求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2、会搭建平面支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3、能设计立体支架。4、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重点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难点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教具小木棒、塑料吸管、胶带、橡皮筋实践活动检查搭建平面支架新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些灯架、折叠凳、人字梯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三角形在这些物体的结构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2、学生思考并回答。3、小结:这些物体在结构上都利用了三角形。二、搭建平面支架1、谈话: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小棒分别搭建一种平面支架,如三角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2、学生动手操作。3、谈话:请组内同学将各种形状的支架用力往两边拉拽,研究哪种形状支架不变形、最稳固。4、学生动手操作并汇报交流。5、谈话:对于容易变形的支架,请大家想想办法,使它变得稳定、牢固。6、学生动手操作,交流本组的方法并分析其中的道理。7、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对于容易变形的四边形、六边形等,可以用加横梁使之分解成几个三角形的方法增加其稳固性。三、设计立体支架——高塔1、谈话:利用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原理,我们来搭一座高塔好吗?2、提问:搭高塔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工作呢?3、学生讨论并汇报。4、小结:如果能够画出设计草图的,可以先画出设计图,也可以用手里的材料一边比画一边设计,一定要弄清楚你们的支架的大致形状、连接方法等。5、学生分组设计草图。6、各组汇报,其他组帮助完善。。7、谈话:高塔草图完成后,我们就可以选择材料、采用合适的连接方法搭高塔了。老师建议你们回家把准备工作做好,选用旧报纸卷成纸棒做建高塔的材料,用胶带连接纸棒,下一课我们来搭高塔。四、搭建高塔1、教师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2、谈话:各组进行搭高塔比赛,你们认为应该比什么?3、学生发表意见。4、小结:美观、坚固、用料少等。5、讲述:教科书里有其他同学搭建的支架,你们可以借鉴,但是我们反对没有创意的模仿。设计支架时,除了要注意坚固,还要考虑到能够放住承重物。6、学生搭建高塔,教师巡视、帮助。7、学生展示本组的作品。五、测试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1、谈话:同学们,你们的高塔搭建完成了吗?怎么测试高塔的稳固性呢?2、学生讨论、回答。3、谈话:下面我们往高塔上加重物,测试高塔的稳固性,并做好记录。4、学生分组实验。5、汇报实验结果,比较各组高塔的综合性能。6、提问:为什么有些组的高塔坚固,而有些组的高塔却比较差呢?7、学生讨论、回答。8、提问:你们有办法增强高塔的强度和稳定性吗?9、学生讨论、回答后动手活动。10、小结:结构合理、三角形使用较多、连接点结实、重物的着力点分布均匀的支架坚固且承重力强。11、谈话:谈谈你们在搭高塔时的感受。六、了解支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1、讲述:一根小小的纸棒,经过我们的精心搭建,变成了稳固的支架,这是因为我们充分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同时还涉及到了结构力学、建筑学、美学的知识。其实,建筑学家也在运用上述知识建造桥梁、电视塔等,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2、观察P21图片,分析、总结建筑物的结构特点。3、讲述:这些建筑物除了运用三角形结构稳定性的原理之外,还运用了物体上轻下重、上窄下宽使物体重心下移从而更稳定的原理。课题2.3建桥梁教学目的和要求1、知道拱桥、斜拉桥比平板桥的承受力大。2、能自定标准将桥梁分类。3、能开展研究不同桥面承受力大小差异的实验。4、能用西瓜皮建成“瓜皮桥”。重点研究三座桥的承受力大小差异。难点建“瓜皮桥”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教具绳子、纸张、木块、透明胶带新课教学过程一、认识桥的特点,并按不同的标准给桥分类1、(出示图片P22)谈话:同学们,你们都见过桥吧,说说这些桥的名称,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它们都有什么用途?2、学生交流。3、提问:桥梁的结构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4、讨论、汇报。5、这么多形态各异的桥梁,你们能按一定的标准给它们分类吗?6、学生汇报分类结果。7、小结:各种各样的桥,如果按形状可分为平板桥、拱桥、吊桥;如果按材料可分为木桥、砖桥、石桥、钢桥、混凝土桥、钢筋混凝土桥;如果按桥梁总长度或跨度可分为特大桥、大桥、中桥和小桥。二、设计各种形状的桥梁1、谈话:现在老师给你两个木块做桥墩,以及一张白纸、两根绳子,你们能设计出几种桥梁?2、小组讨论、分组汇报。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用简单线条将桥梁的三种形状画在黑板上。三、认识桥梁的形状与承重力的关系1、谈话: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为什么?2、学生讨论、猜测。3、谈话:到底哪种形状的桥梁承重力最大,我们通过实验来证明。4、提问:利用桌上的木块、白纸、绳子,你们可以怎样设计实验呢?5、学生分组设计并汇报。6、提问: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7、学生讨论交流8、老师强调建桥时的注意事项。9、学生分组按图纸造桥,并做好测量和记录。(教师深入各组,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保证按图顺利“施工’’)10、展示本组的桥梁并测试桥梁承重。11、提问:经过比较,哪一座桥的承重力最大?你认为桥梁的承重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1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13、小结:桥梁的承重力跟桥梁的形状有关。拱桥最结实,最适合将整个桥面上的重量分散开来。斜拉桥相对平板桥牢固,平板桥最不牢固,因为它的桥面没有支撑结构。四、制作“瓜皮桥”,比较“瓜皮桥”与瓜皮的承重力1、(出示一块拱形瓜皮,往上面加重物)提问:如果把瓜皮切开,拼成拱形,它的承重力与原来相比会有变化吗?2、学生猜测。3、教师演示“瓜皮桥”的承重力。4、讨论:在两次测试的比较中,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课题2.4造房子教学目的和要求1、能够运用结构知识设计房屋框架,并能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设计。2、能够与小组同学合作,用报纸卷棒建造纸房子。3、会计算造房子的用料4、能够收集有关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重点用报纸卷棒建造房子难点设计房子教学方法实践法、讲授法教具旧报纸、胶带、剪刀等新课教学过程一、认识古代和现代的房子1、看教材第24页,提问:古代的房子与现代的房子有什么不同呢?2、学生讨论交流。3、小结:(1)大小不一:古代房子一般矮小,现代的高大。(2)房子形状不同:古代的像笼子,样式简单;现代的有盒式的、层式的,式样新颖、结构复杂。(3)用途不一:古代房子是为了居住、能遮风挡雨;现代的房子用途很广,有体育馆、厂房、展览厅、影剧院等等。(4)建筑材料不同:古代的是草、木、竹结构,现代的是钢筋水泥结构。4、提问:你们知道现代的房屋是怎么建造的吗?5、学生交流现代房子的建筑过程。(引导学生从形状、结构、承受力、稳定性以及美学方面来评述现代建筑)二、设计“纸房子”的框架结构1、谈话: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漂亮的高楼,你们想不想也用自己的双手来建造自己的房子呢?2、讲解要求:小组成员合作用废旧报纸建造一个“纸房子”。这个纸房子是用报纸棒搭建框架结构的,房子的大小至少要能容纳下两名同学。3、提问:建筑工人在造房子之前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4、讲述:是呀!图纸对于建筑工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反映出设计师的智慧。房子盖得好坏,与设计的图纸有很大的关系。5、学生分组活动:设计图纸,画出房屋整体样式以及墙体的框架结构图,标注房屋框架的长、宽、高。6、学生分组展示本组设计的房屋结构设计图,全班学生就一个或两个小组的房屋框架结构设计的优势与不足提出评价意见。7、学生分组完善各自的房屋设计。三、估算造房子用料数量,准备材料1、教师出示几根卷好的报纸棒,谈话:报纸棒的长度大约是多长?你们小组设计的房屋需要多少根纸棒?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计算来完成。2、学生分组估算:根据设计图上的房屋尺寸确定报纸棒数量。3、教师演示报纸棒的制作方法,学生卷纸练习4、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准备工作:(1)卷报纸棒;(2)商讨需要准备的其他工具和材料;(3)学生分头完成各自承担的准备任务。四、分组建造纸房子1、学生分组讨论并全班交流:在造房子活动中,每个小组应该做好哪些工作?注意哪些事项?2、学生小组内商讨:造房子中,每个组员分担什么任务?出现了问题怎样解决?在规定的时间里,每隔10分钟预计完成的工作是什么?3、全班交流后教师补充说明要求。4、教师计时,学生造房子竞赛活动开始。5、教师巡视,对出现问题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五、评价1、各组给自己建造的房子起名,并书写在适当的位置上。2、教师宣布评比标准:坚固、宽敞、新颖、速度快。3、全班评比:哪一组的房子造得最好。4、学生交流:造房子的感受与体会。5、教师提出要求:根据造房子的经历,写一篇体验日记,谈谈收获与感悟。六、欣赏古今中外建筑,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完美结合1、学生看教材第26页,欣赏古今中外建筑。2、学生讨论:工程师和建筑师是用哪些方法解决房子的承重和稳固性问题的?3、小结:大型建筑物质量非常大,工程师和建筑师想出许多办法,如先把建筑物的重量转移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最后转移到地面。另外还在高大的建筑物顶部安装减震装置,减震装置能够起到平衡作用,避免建筑物斜向一侧。课题3.1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教学目的要求:1、知道一些植物能够进行营养繁殖。2、能用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重点:知道一些植物除了用种子繁殖后代以外,还可以用根、茎、叶进行繁殖。难点:利用一些植物的根、茎、叶进行营养繁殖。教学方法:讲授法实践活动:布置学生课后在家用营养繁殖方式繁殖一种植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我们都知道把种子撒到地里可以长出新的植物,可是不用种子也可以繁殖吗?(板书课题)你在家看到过父母种菜或是种花吗?他们又是怎样繁殖这些植物的?你能举几个例子说一说吗?2、学生小组内交流。3、师生共同归纳:有些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如白菜、萝卜、油菜、向日葵等,还有些植物不用种子繁殖,例如天竺葵、吊兰、马铃薯、生姜、菊花、落地生根、水仙等,这些植物分别是用植物的根、茎、叶来繁殖的。二、研究营养繁殖的方
本文标题: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012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