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9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9篇)暑假放假之际.学校给每位老师发了一本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着的《给教师的建议》。这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针对中小学的实际问题写成的作品《给教师的建议》深受一代又一代教师的喜爱。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全面反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有益于开阔教师的眼界.提高水平。假期里的品读带给我极大的启发和深深的感触。书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一个令几乎所有老师都头疼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会出现一些落伍的、考不及格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得无可救药的?造成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苏氏在提出问题后.直接了当地做了解释:这是因为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的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儿童缺乏个别对待的态度的缘故。.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因材施教。应该说.这条教育原则.对每一个从事教育的人来说都是耳熟能详。我们在制定计划时也经常说.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想个别对待因材施教.就必须对这个别材进行细致的了解.诸如其性格脾气、家庭背景、学习方式、思维特点等等加以熟知.从而在课堂上为不同的学生创造能发挥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发挥出来.使他享受到脑力劳动中的成功的乐趣.这样他们都会感觉到他们也是在不停地进步.才会点燃起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要做到这一点.确实不是..很容易的。它不仅需要教师付出辛勤的劳动.更需要一定的教育技巧.掌握一定的教育艺术。苏霍姆林斯基称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没有那一位教师是不肯赞同的。但是.他善于从心理学和哲学的高度对一般认为的差生进行分析.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生观。他认为.一般认定的差生.有三种类型:一类属于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它的觉醒。第二类属于天赋面纱尚未揭开时的差生。第三类属于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学生在课本面前坐得越久.他就会显得越聪明的观点.对差生是绝对行不通的。要通过对差生进行有足够耐心的教育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而这种针对性的教育.有一个曲折的过程。况且并不是每一个差生都有闪光点。也并不是每一个有闪光的差生都能被教师发现。在转变差生的过程中寻找差生的闪光点.从激发差生兴趣入手进而转变差生.是苏霍姆林斯基差生教育观的重要理念之一。费佳是他教过五年的一位差生。他健忘.对学习缺乏兴趣.思维迟钝。在同一班级里.类似于费佳的学生还有不少。苏霍姆林斯基特地为这些学生编了有200道应用题的习题集。其中不少题是从民间搜集的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差生做这类不需要进行算术运算.只要求他们感兴趣.愿意动脑筋。他们从这本妙趣横生的习题中找到了兴趣和自尊。费佳整天整天地抱住那本习题集不放了.每解出一道题.他都感到是一个巨大的胜利。苏霍姆林斯基还专门为费佳他们搜集大约100本书和小册子.他说:有些书和小册子是跟课堂上所教..的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另一些书并没有直接联系.不过我认为读这些书是一种智力训练。到了五年级.费佳的学习成绩终于赶上一般学生。在六年级.老师终于发现了费佳的闪光点--对物理的极大兴趣。费佳很快成了少年设计家小组优秀的成员。让差生在学习中有成功感并找回自尊是差生发现自己智慧闪光点的基础.也是教师转变差生的关键。从哲学的角度看.启发差生寻找成功感.找回自尊心是差生教育的规律。为什么许多教师终其一生.只是个名副其实的教书匠.而苏霍姆林斯基却能成为着名的教育家?仅从下面几个从该书中列出来的目录来看.就很能给人以启示:教师的时间从那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提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科学研究、我怎样研究和教育最差的学生、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关于写教师的建议原来.苏霍姆林斯基不是在简单地重复教书匠的工作.而是在创造性地工作.他对工作有满腔的热情.求真务实.有不断努力进取的精神.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能自觉地将教研科研一体化等等.教育家与教书匠的区别由此可见一斑。而我们很多做教师的.往往自以为是地认为.只要教好书.育好人就可以了.至于教育科研.那是科研部门专家的事.与己无关.以至于越干思想越落后.越干越没有工作热情.越干职业倦怠感越强烈一个不研究学生心理和行为.不善于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不探索教育规律的教师.怎么会是一个好教师呢?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是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只有读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营养.才能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书中给教师的建议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有理可依.有据可寻.同时也知道碰到相应的问题该如何去解决。学无止境.教海无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我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不断学习.充实和丰富自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你喜欢这篇高中生教师节读后感范文2017字?如果你喜欢.来看看吧!《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2)|我最近阅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的一部分.书中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阅读二字。在他的这么多的建议里.不止一次提到阅读.他将阅读放在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应当成为吸引学生学好的重要发源地。无论哪一种爱好.如果它不能触动学生的思想和打动他的心.那就不会带来益处。学生的第一件爱好就应当是喜爱读书。这种爱好应当终生保持下去。从他的这些话语.足以看出他对学生阅读的重视。..其实.学生要阅读.我们教师同样需要阅读。人们常言: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已要备一桶水.而教师的这桶水必须是不断更新的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阅读.不断地更新的知识。可我们都在说着教师的时间哪里来?教师和所有人一样.要做家务.要教育自己的孩子。有的即使读书也是疲于应付.以至自己在教学中筋疲力尽.工作自然也就成了一种负担。苏氏在书中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回顾踏入教师行列十几年的我.感到很惭愧。那些教育大师都是如何铸就的?是靠他们平时不断的积累.不是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扣教科书.而是不间断的读学术著作。读书与我们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分不开的.我想我要把读书当成习惯热爱读书.持久行动。读书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每天只要拿出十几分钟的时间用于读书.这还是可以做到的.中午吃完饭、晚上睡觉前.关键还在于自己是否热爱读书吧。我要把读书逐渐变成自己的习惯.每天去阅读有益的书籍。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有一天.你连阅读的时间也没有了.那么.离你无东西教给学生的时间也就不远了。这将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情呀!坚持读书吧.在书海遨游中追求伴随终身的专业化成长;读书既是托起明天太阳的需要.更是解放我们自己的必由之路。从现在起选择不间断的读书。爱读书就是善待自己.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学校推荐教师读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我仔细阅读..了《给教师的建议》后.觉得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好的教育名著.内容对我们教师很有借鉴作用。书中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其中对《教师的时间从哪里》.《兴趣的秘密何在》.《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印象最为深刻.下面就简单地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的体会:苏霍姆林斯基建议我们要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对于我们教师而言.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而我们知道的东西又太少了。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苏霍姆林斯基深知这一道理.所以在他的书中一直在要求教育同行们学习.学习.学习。他要求我们读书.每天不间断的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他鼓励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在热烈而紧张的劳动中抽出时间来逐渐地.一步步的积累精神财富.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他教育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学习其他教育同行们的优秀经验.取得他们的优秀信念.深入思考优秀教师的经验.将有助于我们看到: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要取得某种结果.都取决于哪些因素。读到这些建议.突然很懊恼自己这两年的消极.一直抱怨工作太忙.时间太少.而忽略了学习.忽略了读书.忽略了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这一简单的道理。曾经雄心壮志的想过.要完善自己.成为名师.但是现实的工作却成了我颓废最好的理由。为什么不能在闲暇之余读读手边的书.为什么不能在没有..课的时候多去听听同行们的经验.为什么不能在晚上清闲的时候写写一天的教学日记.想想时间如流水一样被我荒废了.而我依然一无所获。苏霍姆林斯基的谆谆教诲让我茅塞顿开.他书中那个用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的历史老师也让我领悟到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奥妙.我终于明白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我们首先应该安排好自己的时间.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不让每时每刻浪费。兴趣的秘密何在是谈兴趣的.关于兴趣.我们当老师的.有太多的话要说.谁都知道.兴趣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动力。而看看我们现在实际的教学生活.恐怕抱怨最多的就是.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自己教课也提不起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现实的根本问题。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主要从上课的角度向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我们要将课上得有趣.何为有趣?就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这种对课的描述很令人向往.说实话.要想使每一节课上得让学生感兴趣.也是不可能的。那么.这样说有什么意义呢.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还提出了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学生没有兴趣.我想..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自问一下.你自己对所讲的知识有兴趣吗.你有没有想办法去创设情景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里面我引用一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这里.我想到这一条建议更多地是促使我们思考.教师如何保持对知识的兴趣.并且有强烈的责任感.只有我们首先做到了.才会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不去做伤害学生心灵的事.才不会对任何事情漠不关心。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要求.教师越是把注意力局限在知识上.学生对自己学习上的成绩就越冷淡.学习愿望就越低落。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只有在受教育者尊重自己的条件下.才可能有自我教育。学生对自己越是尊重.他对你在道德上的教诲与关于应该如何进行自我教育的指导.就越听得进去.接受得快。如果学生缺乏自我尊重.他对你的教育和规劝就会充耳不闻。按照各尽所能的原则而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能为提高学生集体的智力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由于实施这一原则.可以使差生不失去自信心.使他们逐步地发展
本文标题: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共9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08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