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2020年全国辐射防护机考考点汇编
2020年全国辐射防护机考考点汇编1.根据射线装置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将射线装置分为Ⅰ类、Ⅱ类、Ⅲ类。医用X射线诊断设备为Ⅲ类射线装置DSA属于II类2.X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的辐射危害因素:初级辐射和次级辐射(散射辐射和泄露辐射)3.X射线设备机房外周围剂量当量率水平要求:透视、CT、乳腺、牙片、口腔、骨密度仪机房外不应大于2.5μSv/hDRCR不大于25μSv/h4.X射线机房门外应设置的辐射防护措施:机房门外应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机房门上方应有醒目的工作状态指示灯,灯箱上应设置如“射线有害、灯亮勿入”的可视警示语句;候诊区应设置放射防护注意事项告知栏。5.X射线诊断与介入放射学工作场所分区:控制区,监督区6.放射工作人员的年剂量限制:五年平均20毫希伏,每年不得超过50毫希伏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0mSv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0mSv7.GB18871―2002中对公众剂量限值的要求①年有效剂量,1mSv;②特殊情况下,如果5个连续年的年平均剂量不超过1mSv,则某一单一年份的有效剂量可提高到5mSv;③眼晶体的年当量剂量,15mSv;④四肢(手和足)或皮肤的年当量剂量,50mSv。8.放射工作人员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的周期为1年~2年,但不得超过2年。9.卫生部门规章《放射工作人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规定:“放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当接受放射防护知识和有关法律知识的培训,并经考核合格方可参加相应的工作,培训时间不少于4天。”“放射工作单位应当定期组织本单位的放射工作人员接受放射防护和有关法律知识培训放射工作人员两次培训的时间间隔不超过2年,每次培训时间不少于2天。”《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管理办法》规定:“取得辐射安全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应当每四年接受一次再培训。”10.核技术利用:是指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性物质和射线装置在医疗,工业,农业,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中使用。11.放射源永久密封在容器中或者有严密包层并呈固态的放射性材料。12.非密封放射性物质非永久密封在包壳里或者紧密地固结在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13.射线装置X线机,加速器,中子发生器以及放射性的装置。14.我国核技术利用领域适用的法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15.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是哪个机构发布的国务院。16.负责全国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的统一监管的部门是国务院生态环境管理部门。17.根据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将放射源分为:I类,II类,III类,IV类,V类(一)Ⅰ类放射源为极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分钟到1小时就可致人死亡;(二)Ⅱ类放射源为高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三)Ⅲ类放射源为危险源。没有防护情况下,接触这类源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四)Ⅳ类放射源为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这些放射源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五)Ⅴ类放射源为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18.非密封源工作场所按放射性核素日等效最大操作量分为甲(>4×10Bq)、乙(2×107~4×109)、丙(豁免活度值以上~2×107)三级19.、放射源编码由12位数字和字母组成,分别表示生产单位(或生产国)、出厂年份、核素代码、产品序列号、放射源类别等内容,详见附一。每个放射源具有唯一编码,同一编码不得重复使用。第1-2位:国内生产的放射源,为生产单位代码,用两位数字表示,详见表三;国外生产的,为生产国家代码,用两位字母表示,详见表四。20.发生辐射事故时,事故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辐射事故应急方案,采取必要防范措施,并在2小时内填写《辐射事故初始报告表》(见附件1),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和公安部门报告21.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22.X线谁发现的?——1895,德国伦琴23.贝克勒尔发现了什么现像?——放射性24.哪位科学家提出了放射性术语?——居里夫人25.居里夫妇发现了哪两种放射性元素——钋,镭26.哪位科学家分离出了纯的金属镭——居里夫人27.辐射——携带能量的波或粒子根据电离能力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两类。28.什么是电离辐射——是指其携带的能量足以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态,从而使这些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电离辐射包括带电粒子和不带电粒子。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X射线、γ射线以及中子。29.哪些电离辐射不带电——光子(Y,X射线),中子30.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射线携带的能量和电离能力31.原子同什么组成——原子核核外电子32.原子核由什么组成——质子中子33.电子、质子、中子的质量都是多少——0.000549amu1amu,1amu,34.原子为什么呈现电中性——核外负电子数=核内正质子数35.原子核的质量不等于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和,为什么——质量亏损36.同位素指的什么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38.衰变把不稳定核素自自发地蜕变成为另外一种核素的转变过程39.放射源的活度,它是放射性核素多少的量度。活度的单位贝克Bq40.电离辐射的类型abyx射线,中子41.AZXN,中X代表元素的符号,A、Z和N分别是该核素的原子质量数、原子序数和原子核内的中子数42如果原子核中的中子过多,它就会把多余的中子转变成质子,发射一个带负电荷的称为β粒子的电子,从而使它的结构比较稳定,这个过程被称为β衰变。43α辐射,又称α粒子,是由较大的不稳定原子核发射出的、带正电荷的氦原子核。α粒子的质量要比β粒子的大得多,带有两个单位的正电荷。44.γ辐射是原子核能级跃迁退激时释放出的射线,是波长较短的电磁波,也称作γ光子发生γ衰变的原子核只发生能量状态的改变,它的电荷数和质量数都不发生改变。45.各种类型的辐射,如α粒子、β粒子和γ射线,其能量通常用电子伏特做单位,百万电子伏特或106电子伏特,符号为MeV46.进口列入限制进出口目录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应当向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出进口申请,并提交符合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要求的证明材料。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转让放射性同位素,由转入单位向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符合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要求的证明材料。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查,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不符合条件的,书面通知申请单位并说明理由。放射性同位素的转出、转入单位应当在转让活动完成之日起20日内,分别向其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46.在野外进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试验的,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商同级有关部门批准方可进行放射性同位素野外示踪试验有可能造成跨省界环境影响的,其环境影响报告表应当报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商同级有关部门审查批准。使用放射性同位素的单位需要将放射性同位素转移到外省、自治区、直辖市使用的,应当于活动实施前10日内向使用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备案,书面报告移出地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并接受使用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47熟记表格48.的国际标准(SystemInternational,SI)单位为焦耳每千克(J/kg),专用名称为戈瑞,用符号Gy表示。吸收剂量率的SI单位为焦耳每千克秒(J/kg﹒s),单位专用名称为戈瑞每秒(Gy/s),非SI单位为拉德每秒(rad/s)。的单位是单位时间的衰变数,即s-1,其专用名为贝克[勒尔](Bq)。49.的国际标准(SI)单位为焦耳每千克(J/kg),单位的专用名称为希沃待,用符号为Sv表示。当量剂量率为单位时间内物质吸收的当量剂量,国际单位是焦耳每千克秒(J/kg﹒s),单位专用名称为Sv/s。50急性放射病是人体在短期内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作用而产生的全身性的综合病症,一次受到贯穿力较强的X、Y射线超过1Gy时,即可发生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短时间内大量放射性核素进人体内,使人们受到1Gy的内照射时,则发生内照射急性放射病。52根据受照剂量、病程特点和严重程度可将外照急性放射病分为骨髓型、肠胃型和脑型急性放射病三种类型:53各种不同的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作用大小排序如下:外照射n、X;内照射、、X。射线其穿透能力小,外照射一般不能对人体造成伤害。54.高度敏感淋巴组织(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胸腺(胸腺细胞);骨髓(幼稚红、粒和巨核细胞);胃肠上皮(特别是小肠隐窝上皮细胞);性腺(睾丸和卵巢的生殖细胞);胚胎组织。55.ICRP和IAEA分别是什么国际组织/机构简称。Icrp,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aea国际原子能机构56.人类接受天然辐射的来源宇宙射线宇宙放射性核素原生放射性核素57.为什么特别关心H-4C-14大量,参与人体新陈代谢58.原生放射性核素三个衰变系列钍系铀系锕系59.我国居民天然辐射年有效剂量,外照射和内照射导致的天然辐射年有效剂量3.10msv60.土壤和岩石中K-40放射性活度浓度最高61.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实践的正当性,个人剂量限值辐射防护最优化62.外照射防护的的三个要素:时间、距离、屏蔽63.常用于屏蔽XY射线的物质:高原子序数物质,铁,铅,混凝土等64.放射性工作场所怎么分区:控制区和监督区65.按放射性核素的毒性可分为几组:极、高、中、低毒组66.常用于屏蔽中子的物质骨哪些水,石蜡,混泥土67.常用于屏蔽XY射线的物质:高原子序数物质,铁,铅,混凝土等68.用于外照射个人剂量监测最常用的剂量计是热释光个人剂量计在使用个人剂量计时,应当佩带在躯干表面受照最强的部位,一般佩带在左胸前69.常规监测周期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辐射工作单位应将个人剂量档案保存至辐射工作人员年满七十五周岁,或者停止辐射工作三十年。70.根据辐射事故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从重到轻将辐射事故分为特别重大辐射事故、重大辐射事故、较大辐射事故和一般辐射事故四个等级71.X射线透视是获得连续或断续的一系列X射线图像并将其连续地显示为可见影像的技术,透视设备根据影像接收器的不同分为荧光屏透视、影像增强器透视、平板探测器透视等。72.计算机断层摄影设备包括医学影像用CT机、放疗CT模拟定位机、核医学SPECT-CT和PET-CT。73.影响辐射生物学效应的因素很多,与辐射有关的物理因素:辐射剂量辐射品质辐射剂量率照射方式74.衰变的概念、常识不稳定的原子核通过发射粒子或射线变成其他的原子核的过程称为衰变一个核素是否稳定,其放射性性质及放射性衰变的规律完全是由其本身的固有结构所决定的,这些性质不受任何外界条件的影响,即任何物理、化学等外界条件都不会改变原子核的辐射性质和放射性衰变规律。75.I类射线装置:(注意医用与非医用)76.第九条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动的,应当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一)生产放射性同位素的(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除外);(二)使用Ⅰ类放射源的(医疗使用的除外);(三)销售(含建造)、使用Ⅰ类射线装置的。第十条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动的,应当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一)制备PET用放射性药物的;(二)销售Ⅰ类、Ⅱ类、Ⅲ类放射源的;(三)医疗使用Ⅰ类放射源的;(四)使用Ⅱ类、Ⅲ类放射源的;(五)生产、销售、使用Ⅱ类射线装置的。第十一条申请领取许可证的辐射工作单位从事下列活动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一)销售、使用Ⅳ类、Ⅴ类放射源的;(二)生产、销售、使用Ⅲ类射线装置的。77.
本文标题:2020年全国辐射防护机考考点汇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1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