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
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计划一、基本情况:通过四年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素养得到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加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得到培养,能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答一些浅显的实际问题,但学生间发展不大平衡,部分学生学习热情欠佳。六年级的学生平时能自主完成作业,能关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并试着利用以前学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这些现象;学生对活动的参与性很高,但对活动的热情持续性不长;六年级的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但学习的主动性仍旧不够,自觉性不高,可见学生对科学学习还是不够重视。二、指导思想:以科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载体,全面系统地复习本册教材的科学课程知识,巩固观察、操作试验的成果,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学习小组注重优差搭配,注重辅差,适时进行评价,努力提高复习效率。以科学新课程标准为准绳,以教材为载体,全面系统地复习本册教材的科学课程知识,巩固观察、操作试验的成果,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分学习小组注重优差搭配,注重辅差,适时进行评价,努力提高复习效率。三、总体目标要求: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运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运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通过8个单元的系统复习,便于学生整体有序把握科学知识。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理解课本上的科学知识。2.通过复习与练习,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点,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以致用。3.查缺补漏,同时学会做题方法。4.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做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四、复习知识要点。1.科技发展促进观测工具的发明和改进,观测工具的改进又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从放大镜到显微镜,人类观察到微小世界越来越多的秘密。2.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不断认识,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3.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会产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4.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断运动和变化的,月相、日食、月食等现象是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造成的。大多数天体都有自己的运动模式,都处于规则的可以预测的运动中。5.解决环境问题要用科学合理的方法,避免产生新的环境问题。人类面临多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主要是人为造成的,环境问题的解决要靠人类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作力所能及的五、复习重点、难点复习重点:“物质的变化”、“能量”与“宇宙”复习难点:“能量”、“宇宙”六、复习方法及措施。1.端正学习态度,确定学习目标。课前检查前节课的作业,有问题及时纠正;课后交流,课堂复习的要点消化的怎样,进行抽题检查;平时提醒,碰到该生及时了解复习情况和作业完成的情况。2.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学生对复习重要性的认识,特别是学困生,师生都要特别关爱。3.认真上好复习课,提高复习效率,精读精炼,加强小组自主交流,合作学习,取长补短。4.加强复习间的过程评价,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全面和谐发展。5.对平时缺课未做实验的学生要调查摸底,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实验率100%。6.加强复习间的过程评价,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7.在掌握基础性的知识、概念的前提下,对平时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可做适当的拔高。七、复习时间安排。(一)教材的总复习1.微小世界。(1课时)2.物质的变化。(1课时)3.宇宙。(1课时)4.环境与我们。(1课时)5.工具和机械。(1课时)6.形状与结构。(1课时)7.能量。(1课时)8.生物的多样性。(1课时)(二)专题训练1.基础知识训练:侧重一些概念,试验及其结论。(1课时)2.解决问题训练。(1课时)(三)模拟检测。科学六下资料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复习资料六年级科学(下册)学习资料第一单元第1课放大镜1、人的眼睛可以收集到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2、放大镜又叫凸透镜,它具有放大物体、会聚光线、成像的作用。3、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4、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的功能。5、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而人以为从物体反射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通过凸透镜看物体会感觉放大。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判断题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4、用眼睛直接观察数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6、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打磨成的。(√)第2课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2、使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更多的信息。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的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3、蚜虫的天敌是草蛉。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1、晶体是物体存在的一种形式,它的形状规则。2、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食盐、白糖、味精、碱面等。3、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4、透明的物体不一定(一定不一定)是晶体。判断题1、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2、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3、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4、味精不是晶体。(×)5、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有规则。(√)第4课怎样放得更大1、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2、显微镜中的两个透镜的焦距不相同(相同不相同),对着物体的透镜焦距较大(大小),叫做物镜;对着眼睛的透镜焦距较小(大小),叫做目镜。3、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4、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5、迄今为止,最先进的显微镜是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第5课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一)第6课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2、物体的细微结构必须制成玻璃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楚。3、一些微小的生物需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生长过程。4、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5、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判断题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小的物体以及物体的精细结构。(√)2、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3、我们可以直接把要观察的物体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4、细胞是没有生命的。(×)5、显微镜上的反光镜没有什么作用。(×)6、我们利用放大镜能观察到洋葱的表皮细胞。(×)第7课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三)1、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微生物的缘故。2、微生物是生物,具有同其他生物一样的共同特征。3、列文虎克在井水、雨水、河水中都能找到微生物。4、微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判断题1、我们可以在鱼塘中找到微生物。(√)2、我们不可以自己培养微生物。(×)3、在观察微生物时,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第二单元第1课我们身边的物质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2、火柴燃烧,铁钉生锈,它们的变化都会产生新的物质。3、物质总是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些物质变化得快,而有些物质变化得比较慢,甚至不易被我们察觉。判断题1、唾液能消化淀粉。(√)2、淀粉和滑石粉遇到碘酒都会变蓝色。(×)3、土豆中含有淀粉,滴上碘酒会变黑色。(×)4、肥肉中含有丰富的淀粉。(×)5、淀粉就是滑石粉。(×)第4课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新的物质,因为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液体没有气味了。2、混合以后同醋和小苏打混合后情况相似的物质有铁的生锈、淀粉遇到碘酒等。3、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了醋和小苏打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它是空气的组成部分。二氧化碳能使燃烧的火焰熄灭。我们喝的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当打开瓶盖时,冒出的气泡就是二氧化碳;我们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有二氧化碳产生。第8课物质变化与我们1、物质的变化一般分为两类: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2、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点是产生了新物质。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化学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判断题1、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2、铁片的颜色和铁锈的颜色很接近。(×)3、铁生锈和水、氧气有直接关系。(√)1、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能产生红色的铜。(√)2、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化学变化在进行着。(√)3、化学变化过程中只能出现颜色的改变。(×)4、化学变化的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5、淀粉遇到碘酒变蓝是一种化学变化。(√)6、物质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快的。(×)7、油和水混合后会放出很多气体。(×)8、物质只要变化都会产生新的物质。(×)9、沙和黄豆混合后,我们观察到的两中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10、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可以使火柴烧得更旺。(×)11、蔬菜当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12、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黑色。(×)13、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留下的液体仍然是醋。(×)14、铁和铁锈实际上就是一中物质。(×)15、硫酸铜与铁反应能产生一种红色的物质。(√)16、光线从空气中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17、草蛉是蚜虫的天敌。(√)18、晶体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19、微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20、早我们的感官中,人眼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问物体。(√)21、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22、微生物对人类只有危害,没有好处。(×)23、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24、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能产生棕红的铜。(√)25、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26、淀粉遇到碘酒都会变黑色。(×)27、我们周围的物质都会发生变化,而且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的。(×)第三单元第1课地球的卫星——月球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运动的方向是自西向东。2、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人类探索的脚印终于印在月球的表面。3、月球的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的体积大约是地球体积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4、“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是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的。第2课月相的变化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3、月相实际上就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4、月球在围绕着地球公转,公转的时间约要29.5天。5、月相变化是随月球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随日期的推移向东移动,月相不断变化。第3课我们来造“环行山”1、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行山。2、环行山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3、环行山有的直径不足1千米,有的直径达到几百千米。第4课日食和月食1、日食出现时,太阳别挡住的部分总是圆弧行的,说明挡住太阳光的星球是圆的2、日食出现时,总是从西边开始,向东边移动,说明挡住太阳光的星球是运动的,而且星球是由西向东移动的。3、我远在3000多年前就有观察日食的记录了
本文标题: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期末复习计划及复习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2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