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类型和分布自然灾害的分类根据成因和特点,可大体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气象灾害——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干旱•成因: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干旱区和半干旱区分布季风气候区干旱——危害•危害:农作物、林木枯死,河流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甚至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社会动荡防御措施•兴修水利、节水、绿化、生物改良—增加耐旱基因•政策法规、意识、教育[判一判]在农业生产上,只要满足农作物生长关键期的降水量需要,就算做风调雨顺。因此,即使全年降水量很多,但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没有降水而造成缺水,任然会发生干旱。相反,全年降水量不多,但在农作物生长关键期有了及时雨,农业生产也不会出现干旱()•干旱区发生的干旱不算干旱,湿润区发生的干旱才算干旱()•一般来说,达到干旱标准的干旱都可能给人类带来危害。因此,对干旱和旱灾没有必要进行严格区分()•干旱容易引发森林火灾、草原火灾、城市或在及农林病虫害等次生灾害()洪涝•洪涝灾害包括洪水和雨涝•洪水是指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造成的灾害•雨涝指由于大雨、暴雨或持续性降水等使低洼地区淹没、积水的现象。两者往往同时发生,难以区分,所以统称洪涝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美国东部、欧洲西部等危害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交通、电力设施,造成人员伤亡。工程措施:兴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加固堤坝,疏通河道,截弯取直;中下游地区退耕还湖,修建泄洪区,开挖入海河道;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生物工程)等。非工程措施: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制定政策,严禁滥砍滥伐,;加强洪水的预报和监测。活动:面对洪涝灾害,我们该预防?热带气旋•热带海洋上的空气漩涡,受低气压影响分布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危害强风、暴雨、风暴潮,冲毁农田、房屋、建筑,造成海难和人员伤亡防御•加强监测与预报•营造防护林•及时转移群众等。气象灾害还包括……除了干旱、洪涝、热带气旋外,属于气象灾害的还有大风、冰雹、低温冻害、雪灾、干热风、龙卷风、雷暴、沙尘暴、连阴雨、冬雨、雾等。龙卷风具体的说,龙卷风就是雷暴巨大能量中的一小部分在很小的区域内集中释放的一种形式。•与美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关——美国最多•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20°N—50°N,春夏季节南部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不断地流向美国大陆,当与西面或西北面越过落基山脉而来的干冷空气相遇时,因暖湿空气急剧上升而出现强烈的对流,不断产生“龙卷风之母”——雷雨云。•此外,人工改造下垫面,如草原垦荒、地面硬化等,也为龙卷风的生成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震•表现:岩石圈在内里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内能强烈释放,引起地面震动。•分布:集中于板块交界处,如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火山•表现:地球内部的岩浆、气体、碎屑物从地壳深处喷出•分布:与地震相似的断层地带•危害:破坏附近的建筑物和生态环境•地震烈度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的,共分12级。•一般,震级越高,震源越浅,烈度越大。•0~60千米:浅源地震;60~300千米:中源地震;>300千米:深源地震。浅源地震的发震频率高,占地震总数的72.5%,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其中,震源深度在30公里以内的占多数,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危害:摧毁建筑物,造成人员伤亡。还可能引起火灾、水灾、煤气和有毒气体泄露、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进一步加重灾害损失。•新华网2013年9月4日电:北京时间4日8时19分,日本关东地区发生6.9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宫城县、福岛县、东京都等地震感明显。2013年11月8日在菲律宾中部萨马省登陆的超强台风“海燕”给菲律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关于对地面破坏程度的分析中,正确的是()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②震源越深,破坏越大③震中距越大,破坏越大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有关台风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风多形成于赤道洋面B.印度洋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C.越往台风中心,风力越强,降雨强度越大D.台风能引起海啸和暴风雨赤道地区地转偏向力小,不能形成热带气旋西北太平洋地区由于热带洋面广阔,形成台风的频率最高、强度最大台风眼区域气流下沉,风力较小台风能引起海水的剧烈运动,产生还小,同时带来狂风、暴雨•(3)材料中地震和台风在分布上有何共同特点?并分析原因。•新华网2013年9月4日电:北京时间4日8时19分,日本关东地区发生6.9级地震,地震发生时,宫城县、福岛县、东京都等地震感明显。2013年11月8日在菲律宾中部萨马省登陆的超强台风“海燕”给菲律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都分布在环太平洋灾害带(环太平洋地区)。•原因:地处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临近西北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域,多台风。滑坡和泥石流•滑坡: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主要分布地区•滑坡主要分布在山区,此外:•(1)江、河、湖(水库)、海、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地段等。•(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3)易滑(坡)的岩、土分布区。如松散覆盖层、黄土、泥岩、页岩、煤系地层、凝灰岩、片岩、板岩、千枚岩•(4)暴雨多发区或异常的强降雨地区。上述地带的叠加区域,就形成了滑坡的密集发育区。•泥石流主要分布在降水丰富的山区(全球除南极洲外都有泥石流的发生)它是一股泥石洪流,瞬间爆发,是山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一般情况下,泥石流的发生有3个条件:•1.大量降雨;•2.大量碎屑物质;•3.山间或山前沟谷地形。•滑坡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所造成的破坏和河道阻塞。而泥石流的主要危害除了这些以外,更严重的是对城镇、矿山、乡村的毁灭性冲淤•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中缅油气管道路径图。•材料二原油管道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点在皎漂港,经缅甸马圭省、曼德勒省,从云南瑞丽进入中国,终点为昆明。•(1)分析管道东西两端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异同。•(2)分析上述自然灾害对今后管道运行的主要影响。解析皎漂港位于印度洋沿岸,受飓风地震的影响,飓风会影响油轮的航行;昆明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这些地质灾害会影响管道的建设与正常的运营。•答案(1)相同点:地震。不同点:东端有滑坡、泥石流;西端有飓风。•(2)主要影响:地震、滑坡、泥石流对管道会造成严重破坏,影响管道的正常运行;飓风会使油轮航行停靠受阻,给管道西端的油气补给造成严重影响。•(1)分析管道东西两端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的异同。•(2)分析上述自然灾害对今后管道运行的主要影响。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等•因海洋自然环境发生异常性激烈变化导致在海上或海岸地带发生的自然灾害。风暴潮•指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都是易发生风暴潮的国家。•风暴潮不仅可以倾覆海上船只,破坏海上设施,而且严重侵袭沿岸地区,淹没城镇、村庄、耕地,破坏房屋和工程设施,甚至造成人员伤亡。海啸•海啸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当海啸冲击到海岸时,波高可达10~20米,容易导致船只颠覆、港口设施摧毁,给沿海地带造成严重破坏。赤潮生物灾害•一般,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就是生物灾害。•如:生物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也属于广义的生物灾害,指人类不当用火或雷电、煤自燃引起的森林或草原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除了烧毁林木、牧草,带来人畜伤亡之外,还会对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如水土流失加剧或沙漠化面积的扩大等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日趋强烈,人类活动的合理与否深刻地影响着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强度与防御。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加剧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合理的人类活动利于自然灾害的防御陡坡开荒、破坏植被、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过度开采地下水……修建水库、植树造林、加固房屋、制定防灾减灾的政策法规、进行减灾教育……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人类活动影响陡坡开荒、乱垦滥伐、乱牧滥采等大量排放温室气体诱发和加剧洪涝、风沙、干旱、荒漠化、滑坡、泥石流的发生频率和强度造成土壤侵蚀、土地沙化、森林草原退化全球变暖、气象灾害加剧其他环境污染土壤侵蚀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侵蚀区,土层变薄,保水、蓄水能力降低——干旱时易加剧旱情,暴雨时易形成山洪。•沟谷侵蚀的发育,往往诱发山崩、滑坡和泥石流•远离侵蚀区的下游,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湖泊淤浅,河道行洪能力和湖泊调蓄洪水能力降低,增加洪涝灾害发生频率。20世纪中期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事件成因马斯河谷事件烟尘和SO2污染空气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刺激多诺拉事件烟尘和SO2污染空气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和SO2污染空气水俣事件“水俣病”甲基汞污染水体引起中毒四日事件“引发哮喘”SO2、烟尘和重金属粉末污染空气米糠油事件米糠油生产中混入多氯联苯富山事件“骨痛症”镉污染河流水体•世界八大公害事件所导致的损害还是区域性的,而气候变化、臭氧层耗竭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所带来的损害则是全球性的。•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一再发生,给各国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厄尔尼诺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危害?什么是反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信风异常,表层海水被吹离较,上升流补偿。•→导致饵料,渔场,鸟类;•→导致秘鲁寒流异常变,沿岸气候变得,易发生灾害;在太平洋西岸,气候变得,降水。对我国来说,可能出现台风数量,夏季风,北南。人类活动影响过量开采地下水,矿区采空水库蓄水、工程建设挖高填低、开矿等地面沉降、塌陷等诱发地震、人工边坡出现塌陷、滑坡等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利于自然灾害的防御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修建水库、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等减少局部地区旱涝灾害、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指定减灾规划和放在法律,进行减灾教育等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兴建水库,加固房屋等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减轻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强度,减少灾害损失。(2014新课标)福建低山丘陵区是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图9示意该区域1990~2006年地质灾害各月多年平均发生的次数。概况该区域地质灾害月际分布特点,说明6月、7月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差异的自然原因。气候•特点:各月都有地质灾害发生,(夏季多,冬季少)5~6月相对集中,期中6月份发生次数最多。•原因:福建省低山丘陵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6月,降水多,且多暴雨,易引发地质灾害;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2013福建)图14示意我国部分地区冷冻灾害发生频次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指出冷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并分析图中P区域冷冻灾害高发的原因。•(2)简述该区域农业生产预防冷冻灾害可采取的主要措施。•【答案】(1)农业减产(农作物、牲畜、林木、渔业减产);农田基础设施被破坏,寒潮南下受地形影响,冷空气堆积,地势较高、气温较低。(2)加强天气监测与预报;加强减灾防灾管理;做好防冻措施;培育和推广耐寒品种。•【解析】(1)考察冷冻灾害的影响和成因。冷冻灾害会使农林牧副业遭受损失,主要表现为农业减产,牲畜死亡,农业基础设施的损毁。灾害集中发生于南岭以北,可见地形因素影响严重,主要为地形的阻挡和地势较高。(2)对于气象灾害的防治主要侧重于天气的预测预报,防灾减灾的宣传和农作物品种的改良。我国主要的
本文标题: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32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