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浦东新区外高桥功能区域十一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DOC 36页)
浦东新区外高桥功能区域十一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2006-2010年,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第一个五年,也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进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五年,同时也是浦东新区在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为上海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聚集区的重要时期。现动员各方力量编制了《外高桥功能区域“十一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以指导外高桥功能区域在这五年中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协调发展。第一章“十一五”发展的基础与环境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十五”期间,外高桥功能区域(以下简称“功能区域”)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十一五”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功能区域将面临国际国内新的机遇与挑战,力求取得新发展。第一节“十五”发展的成就和经验一、内外开放跨越新台阶,三大增长点初具规模“十五”期间,功能区域对内对外开放取得了较大的成果,至2005年底,累计吸引投资127亿美元。世界工业和贸易500强企业中已有143家在区内投资项目,产生了聚集效应。国内已有29个省市自治区企业在区内投资。内外开放的深化推动了功能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持续增强,与2000年相比,2005年实现销售(经营)收入增长3.8倍,地区增加值增长3.7倍,进出口总额增长3.6倍,其中出口总额增长3.9倍,税收增长4.3倍。内外开放带动了区域进出口贸易额、集装箱吞吐量大幅增长,2006年两项统计指标分别居上海同类指标的19.7%、63.2%,物流业发展迅速,已成为上海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港口运输的重要增长点。二、区港联动取得新进展,保税区转型取得四大突破2003年12月,国务院批准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以下简称“保税区”)与外高桥港区在国内率先实行联动试点。“区港联动”政策的实施,标志着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方向迈出了重大一步,实现了四大突破:体制突破。区港联动政策的实施,突破了“区港分离”体制下保税区与港区分离的状况,形成港区和保税区优势互补的格局,推动保税区向“自由港”方向发展。功能突破。区港联动政策的实施,发展了保税区的现代物流业,带动了保税仓储转口贸易、加工贸易的发展,对保税区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出口加工三大功能的开发与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开放度突破。区港联动政策的实施,使保税物流园区率先向“境内关外”的开放迈出了一大步,进一步推动保税区对外开放度的提升。管理服务突破。区港联动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推动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监管方式的转变,推动保税区进一步实现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变,推动保税区集团公司和开发公司进一步加快经营服务方式的转变。三、区镇联动实施新探索,四大改革不断深化“十五”期间,功能区域在体制机制上实施了四大改革:区镇体制改革。外高桥功能区域管理委员会的设立,标志着功能区域率先迈出了政府管理重心下移的步伐,形成了保税区、港区与周边街镇规划一体、发展联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发展机制,为加速浦东东北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提升功能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提供了强大动力。审批制度改革。“十五”期间,保税区围绕建立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有限政府、透明政府的目标,先后实施了三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保税区各职能部门也进行了改革,共取消64项审批事项,改革率达到50%以上,优化了办事方式,提高了审批效率。综合管理改革。“十五”期间,保税区综合管理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是推进通关作业制度改革,实施了空运进口货物直通式,实现了EDI无纸化通关,开展了分批出区、集中报关通关试点。二是推动保税区管理方式改革,通过保税区电子政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以及行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和外高桥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基本建成了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的框架,为打造数字保税区,实施管理现代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国企体制改革。保税区集团公司、开发公司和各镇经济实体突破地域、行业范围限制,以产权为纽带,形成区镇经济联合经营,推进了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改革。四、各大功能协调发展,整体功能进一步提升主导功能提升。保税区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出口加工三大功能日趋成熟。国际贸易功能凸现,实现商品销售额3356.3亿元,比2000年增长4.4倍。保税市场活跃,“十五”期间先后建立了汽车、医药、体育用品、钟表等专业市场,2005年,外高桥保税商品交易市场交易总额比2000年增长2.0倍;港区功能提升迅速,2005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272.5万标箱,比2000年增长5.9倍;现代物流功能发展,2005年保税区物流业实现营业收入1426.4亿元,比2000年增长3.6倍;保税仓储转口功能取得新突破,2005年实现保税仓储转口进出口额比2000年增长3.9倍;出口加工功能提升,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32.4亿元,比2000年增长2.0倍;功能区域内镇工业园区已经开发5.8平方公里。延伸功能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功能、镇产业功能、社会服务功能进一步发展。功能区域三镇已形成了与港区、保税区相配套的工业、商业、生活服务功能。商贸中心建设全面启动,洲海路两侧商务中心着手规划,保税区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五、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十五”期间,功能区域新增就业10.67万人,2005年高桥、高东和高行三镇农民纯收入分别达到9571元、10601元和10400元。社会保障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其中高行镇农民已经全部纳入小城镇保险。社区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功能区域三镇涌现出一批国家级先进单位,市、区两级文明单位共有70家,文明小区、文明村87家,文明路段2个,22个居委会创建成为上海市社区建设模范居委会,33个居委会创建成为上海市社区建设示范居委会。功能区域共有市级健康小区、健康村庄8个,市、区两级卫生小区、卫生村101个,高桥镇已创建成为国家级卫生镇。功能区域“十五”发展的经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致力于保税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内涵式增长,提高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土地利用效益指标在全国保税区中取得了领先地位,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关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于统筹兼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三个集中”,推动功能区域城镇化建设,发展口岸经济,推动区域整体功能的协调和提升。“十五”期间,功能区域发展也存在一些困难和矛盾,主要是商务成本逐步上升,国家政策调整对保税区进一步提高综合竞争力带来一定压力;土地资源紧缺与动迁压力严重制约了区域发展;综合配套、社会事业等支撑功能相对落后于核心功能的发展,阻碍了核心产业能级的进一步提升等。面对困难和矛盾,“十一五”期间要通过改革创新,在增创新优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加以解决。第二节“十一五”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国际服务业转移、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将进一步凸现保税区的窗口作用和先行先试作用。从国际看,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步伐加快,我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将成为主要的转移目的地之一,保税区将成为这一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成为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窗口;从国内看,后WTO效应、CEPA效应表明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区域化的步伐将加快,保税区将继续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区。“十一五”期间,全国保税区将加快向自由贸易区升级的步伐,保税区将率先实施向自由贸易区升级,在全国保税区中继续保持领先开放的优势。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趋势将凸现外高桥功能区域的集散节点功能。沪崇苏通道建设将功能区域推至上海与长三角北部联系的前沿,使之成为沪崇苏发展轴线上的重要集散节点。这一陆上集散功能将与外高桥港区的水上集散功能相结合,使功能区域成为长三角重要的集散点。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将凸现外高桥功能区域的口岸功能作用。“十一五”期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将率先取得重大突破,并带动贸易中心和经济中心建设协同推进,功能区域的口岸功能将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支撑,成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浦东的功能定位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将凸现功能区域的政策优势与区位优势。“十一五”期间,浦东将在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为上海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聚集区,并将打造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外高桥保税区-洋山深水港的金三角增长极。“十一五”期间,处于金三角增长极中的外高桥功能区域,在浦东新一轮开发开放中将继续成为上海改革开放的示范窗口和经济增长点,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未来良好的发展环境下,功能区域将抓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增强与上海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调整的协调,高举浦东开发开放旗帜,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以及我国经济社会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对保税区和功能区域发展可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WTO后过渡期面临的挑战,使保税区政策优势弱化,也会影响功能区域的发展。第二章“十一五”发展的前景与展望“十一五”期间,功能区域将初步建成上海改革开放的示范区、浦东国际化、现代化的海港新城及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先进制造业的聚集区,实施一个中心、两个联动、三项推进战略,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十一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战略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功能区域“十一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增强上海国际竞争力为主线,以建设社会主义新郊区为机遇,以浦东在推进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成为上海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区、自主创新示范引领区、现代服务业核心聚集区为引领,大力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到2010年,初步建成上海改革开放的示范区、浦东国际化、现代化的海港新城及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功能区域“十一五”发展战略确立为“一个中心、两个联动、三项推进”。一、一个中心:上海改革开放示范区的重要标志一个中心,即以外高桥新市镇建设为中心,建设功能区域集市级公共设施中心、高档住宅生态绿地为一体的新市镇,成为功能区域的中心和浦东新区重要的分区中心,成为上海改革开放示范区的重要标志。二、两个联动:浦东国际化、现代化海港新城的基本框架两个联动,即以“一区多园”为基础,深化产业功能结构,促进保税区升级发展。在发挥保税区核心作用、增强保税区核心竞争力的前提下,推动港区联动、区镇联动,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形成浦东国际化、现代化海港新城的基本框架。“一区多园”。发挥保税区的核心作用,即提高保税区的核心竞争力,发挥保税区在功能区域联动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做强做实区港联动、区镇联动的中间环节,带动口岸城区功能的发展。提高保税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深化“一区多园”的支撑格局。“一区”是指在保税区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贸易、加工、仓储和相关配套的综合产业区,发展“一区”以夯实区域经济规模基础,增强发展实力;“多园”是指保税区将拓展的商贸会展园区、服务创新园区和保税港园区等特色功能园区。在特色园区实施促进产业融合的开放试验和政策创新,采取有针对性的招商引资策略,充分利用保税区功能关联性强、跨国贸易企业集中的优势,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区域性管理中心、营运中心等地区总部的聚集,构筑“多园”以突出新的功能开发和发展特色。港区联动。形成港区运输功能与保税区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出口加工功能的联动发展。以保税物流园区的开发和运行为契机,全力推动港区联动的协调运作,加强与海关、外汇、检验检疫、工商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和运作磨合,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先发优势,通过整合“港”和“区”的资源,逐步设立“保税港园区”,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区域性大型物流枢纽“保税港园区”,推进产业集群,提升服务效能,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服务和辐射能力,实现园区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努力探索港区联动的合作运营模式,在保证外高桥集团和国际港务公司相对控股的基础上,通过招股等形式,积极吸引社会多元投资,扩大投资主体,确保功能建设的顺利进行。区镇联动。一是功能联动,形成保税区功能、港区功能与周边镇基础设施功
本文标题:浦东新区外高桥功能区域十一五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DOC 36页)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52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