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勋伯格《钢琴组曲》中“序曲”的创作分析
NorthernMusic852017年第10期(总第322期)北方音乐NorthernMusicNO.10,2017(CumulativelyNO.322)勋伯格《钢琴组曲》中“序曲”的创作分析郭晶(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0)【摘要】阿诺德·勋伯格(ArnoldSchoenberg)1874年出生于维也纳奥地利,1951年在美国洛杉矶去世。是二十世纪非常重要的作曲家,理论家,音乐教育家。在他的众多作品中,《钢琴组曲》Op.25是第一部挣脱了传统和声的禁锢,以无调性音乐的技法写作的完整的作品。也正是因为这部作品,勋伯格向世界推出了用十二个音作曲的方法,即“十二音作曲法”。这部作品由6首乐曲组成,包括序曲、四首舞曲和一首间奏曲组成,6首乐曲的构成类似于传统的古代组曲。本文以“序曲”为例,对序列的构成、序列的分句、序列的组织形式进行分析。【关键词】勋伯格;序曲;十二音作曲法;序列音乐【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一、写作背景勋伯格生于浪漫主义时期,后来受到勃拉姆斯,瓦格纳等人的影响,他的音乐风格具有晚期浪漫主义色彩。随着“表现主义①”思潮的涌动,勋伯格以更加激烈的形式对音乐进行探索,形成了“自由无调性”音乐。勋伯格抛开传统的枷锁,放弃了浪漫主义的曲式结构,编制,多主题的创作手法,更加注重音色,节奏的变化,复杂的对位,旋律结构变得细碎而凝练,使焦躁不安,紧张纠结得情绪更为突出。《钢琴组曲》创作于1923年,这距他上一部作品相隔十年之久,这期间勋伯格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于一个战败国来说,世界大战带给人们的痛苦是无法磨灭的,在那样的环境下,传统的和声已经满足不了勋伯格情感上的宣泄,他必须要找到一个突破口,而这个突破口是勋伯格一直以来都在找寻的。那就是如何让传统的音乐价值得以延续,于是有了十二音作曲法。而运用这一手法写作的第一部作品《钢琴组曲》Op.25,是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作品。勋伯格的创作的风格也从此更为成熟。二、序列的构成这首作品采用6/8拍,快板(Rasch),共24小节,采用的序列有序列原形O、逆行R、倒影I、倒影逆行RI(参见谱例1、2),在这首乐曲中除了使用音列的四种基本形式外,还使用了O-6、R-6、I-6、RI-6。勋伯格设计了两个具有特性的“动机音组”:第一是原形序列中的前四个音级E-F-G-降D,其横向音程为小二度+大二度+三全音,可称为“第一动机”。第二个音组是原形序列中的后四个音级,降B-C-A-B,其横向线条即是“BACH”动机的逆行。序列中包含小二度、大二度、三全音这些不和谐音程,从序列的逆行我们可以看出“BACH”是以巴赫名字命名的序列动机。在德国音乐的术语系统中,字母B表示音名中的降B,字母H表示音名中的原位B,最早使用B-A-C-H动机的作曲家是巴赫本人。谱例1从左到右是序列原形O,从右到左是序列逆行R谱例2从左到右是序列倒影I,从右到左是序列逆行倒影RI三、序列的分句按曲式结构划分段落,将作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第1小节至第9小节左手的降b,第二部分从第9小节右手的降d至第16小节右手的降b,第三部分从第小节右手的降b至最后一个小节。按照序列进行分句,《序曲》共有19句。第1句是从第1小节右手的还原E至第3小节右手的降B,上方声部序列为原形O,采用的是纵横法,完整的十二音依次出现。下方声部是O-6,使用的是分割法,上下两声部使用重叠法。第2句是从第3小节右手的降A至第5小节的右手降D,上下声部序列为I-6。采用的是分割法。第3句是从第5小节右手的还原G至第5小节左手的还原F,上下声部序列为R-6。采用的是分割法。第4句是从第5小节的降D至第6小节的升F,上下声部序列为R。采用的是分割法。第5句是从第6小节的还原E至第7小节的还原D,上下声部序列为RI。采用的是分割法。第6句从第7小节开始出现了不同形式的纵向叠置,由三个序列的相互重叠构成,所使用的音列材料为原形O,倒影I与原形移位O-6。这一句序列使用了“分割法”和“重叠法”。其中上方声部使用的是“分割法”,高音声部是从第7小节的降B至第9小节的降F,序列为O-6,中音部是从第7小节的还原G至第9小节的降B,序列的为倒影I。下方声部同样使用了“分割法”,低音部从第7小节的还原E至第8小节的降B,序列为原形O。三个声部使用“重叠法”。第7句从第9小节的降D至第10小节的降E,上下声部序列为原形O。采用的是分割法。第8句使用的是“重叠法”,上下声部所使用的音列材料分别为原形O和倒影I。其中上方声部是从第10小节的降D至第11小节的还原B,序列为原形O;下方声部是从第10小节的还原E至第11小节的升F,序列为倒影I。第9句是从第12小节的还原A至第14小节的还原E,序列为I-6、I和RI-6,将序列分割为若干层次出现于织体中,包括声部的交错。第10句是从第14小节的还原C至第14小节的还原E,上下声部序列为O-6。由于音序的隐藏,声部由谱面上的两个而变成真正意义上的三个,音序顺次叠加。第11句是第15小节的还原E至还原C,上下声部序列为原形O。第13句是从第16小节的降B至第17小节的降B,上下声部序列为原形O与O-6。右手声部仍然使用了乐曲开始时左手声部的材料——序列原形的三全音移位。第14句从18—19小节脱离了序列的音乐进行,在这里,已经无法辨认序列,只能看到三种音程,小七度、大三度和三全音,而被逻辑性很强的音程结构所代替。这里的情况可以看作为十二音作品插入了局部自由无调性的写法。第15句为整个20小节,从还原E至还原B,上下声部序列为原形O。这一句重新回到了序列中来。(下转第211页)86NorthernMusic2017年第10期(总第322期)北方音乐NorthernMusicNO.10,2017(CumulativelyNO.322)浅析莫扎特歌剧《魔笛》中夜后选段《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的艺术特征与演唱技巧安琪(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本文第一部分简述莫扎特这一生的成就以及他创作的歌剧特征;第二部分对莫扎特其中一部歌剧《魔笛》中的《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做出了赏析;第三部分着重与大家探讨分享一些发声练习、唱歌技巧、如何去挑战这些难度很大的歌剧作品。技巧和方法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歌者必须要有丰富的情感去演绎每一部作品,以及如何把发声练习引用到歌剧作品里面,养成良好的学歌习惯。对谱子背景、人物刻画、情感、调式等等做出了自己的看法。【关键词】莫扎特;歌剧;《魔笛》;音乐特征;演唱技巧;歌唱情感【中图分类号】J617.2【文献标识码】A一、莫扎特的生平与歌剧之缘(一)莫扎特生平的简述莫扎特这一生在音乐领域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财富,同时也是音乐发展史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在各个领域都创作出许多骇世惊俗的作品,尤其是在歌剧领域,莫扎特在他三十五年的生涯中,共创作出二十二部经典歌剧,由此可见莫扎特这一生对歌剧创作的情有独钟。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被后世誉为“神童”,幼年时的莫扎特便显露出了超常的音乐天赋。少年时,他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其非凡的演奏和作曲才能得到了业界的一致好评和认可。莫扎特在他三十五年的岁月里,为后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音乐财富。(二)莫扎特歌剧的音乐特征莫扎特在歌剧方面成就最大,其创作突出了重唱的核心作用,题材突破以往采用神话传说的惯例,具有社会现实性,注重体裁的综合运用,如:《魔笛》,采用德语对白,把意大利正喜歌剧与德国歌唱剧甚至众赞歌等体裁结合起来,提高了喜歌剧的人物性格刻画,如《费加罗的婚礼》。关于音乐在歌剧中的作用和地位,他曾多次鲜明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如“在一出歌剧中间,诗必须绝对服从音乐”,“音乐居于最高的主宰地位,叫人把旁的忘了”[1]“在歌剧中,诗歌永远是音乐驯从的女儿”。[2]莫扎特是德国交响化民族歌剧的奠基人。莫扎特的风格特征是古典主义风格的典型体现,莫扎特的作品中三点至关重要:其中包括通俗的音乐语言、严谨的音乐结构和深刻的音乐内容。这三点相辅相成。莫扎特的创作表现出复杂多变的戏剧的特征,对后世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二、《魔笛》艺术特征简述莫扎特一生创作的歌剧中,《魔笛》如夜明珠般在歌剧历史长河中绚烂绽放,在《魔笛》这部歌剧中,瓦格纳曾写道:“在这部歌剧出现以前,实际上不曾有过德国歌剧。随着《魔笛》的产生,德国歌剧才诞生于世。”[3]剧中每一个角色都注入了莫扎特的心血,剧中主要的角色例如王子塔米诺,剧中着重描写他的心地善良、捕鸟人帕帕基诺盲目追求物质而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夜后内心深处由爱生恨而祭司萨拉斯特罗用自己的身份去感化夜后内心复仇的火焰等等,艺术源于生活,同时又高于生活,一部作品的创作跟这个时代的背景是分不开的,通过这部巨作挖掘莫扎特身处时代。通过这部作品着重从演唱技巧这方面来研究它的“巧”三、如何行之有效地训练自己的声音(一)从点滴做起爱惜嗓子,真正发挥该软实力的核心价值潜力平时我们就要保护好自己的嗓子,从饮食上来说,应以清淡的食物为主,多喝水和吃水果,少吃油腻辛辣的食物,这些不仅是养生之道,更是对我们的身体以及学习声乐专业的人来说的必修课。在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是为了我们每天早起发声做准备、平时说话语速要慢不要着急,说话音量也不要太大,少用嗓子,对学乐器的人来说,乐器就是他们的秘密武器,而对我们从事歌唱的人来说,嗓子便是我们的乐器,这个乐器就是自己掌控自己,所以说声乐是最难学的一门艺术,它始于无形,看不见摸不到,只能靠自己的大脑思想去控制声音走向,靠情感去演绎作品,所以唱歌需要花费我们很多时间,不单单只是把歌学会,要唱好歌,这就是音乐让我们无法自拔的魅力。(二)结合《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发声训练中的“巧”笔者通过莫扎特歌剧《魔笛》夜后的一首咏叹调《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为例,分享几条发声练习,《复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烧》这首歌剧,我们在演绎这首歌剧的过程中难度很大,音域很广,从小字一组的F至小字三组的F,对于演唱者来说是很有挑战性的一首歌剧,所以平时一点一滴的发声积累是至关重要的;从调性来看,这部歌剧是F大调,谱面上有很多临时的升降记号,难度加大了,演唱者要把握好音准;在谱子里面的情感记号上面,比如说莫扎特歌剧里面的装饰音要按拍子的时值标准的唱出来、高音区上面连续好几个小结的跳音每个音符都要唱出颗粒性、强弱记号该强的地方和该弱的地方,歌者对气息的控制和把握的难度会很大等等。下面是第一条发声练习:1.先打嘟噜:2/41234|5432|1–—||按着节奏去打嘟噜,打嘟噜用丹田气息去支撑,让气息自然流畅平稳地送出,使嘴唇以放松的状态去抖动,这条发声练习来回重复两遍。2.跳音练习:2/454|32|1—||用i和a各唱两遍,要求每个音符都要跳起来,短促而有力地去演唱。首先在气息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气息要沉在丹田,也就意味着始于丹田,从丹田开始像吹气球一样,把气息吸满,填充身体的每个细胞,但是这种训练会让很多人练着练着就提气,使气息提到了胸腔,也就是上课过程中老师所说的别提气,要沉下去等等,这种训练会导
本文标题:勋伯格《钢琴组曲》中“序曲”的创作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28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