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生态工程学生态工程学复习指南一:填空题1、土壤基本粒级:石块和石砾、砂粒、粘粒、粉粒2、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土壤侵蚀、土壤沙化、土壤盐碱化、土壤污染、不包括以上各项的土壤性质恶化和耕地的非农业占用)3、土壤团粒形成的粘结团聚过程;包括凝聚作用、无机物质的粘结作用、有机物质的胶结及复合作用和有机-矿质复合体、蚯蚓和其他小动物的作用等过程4、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土壤水贮量5、五大成土因素;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6、土壤水分类型;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可分为吸附水(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7、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光能自养型、化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异养型8、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形态;有水溶态、交换态、专性吸附态、有机态、铁、锰氧化物包被态、矿物态9、影响土壤微量元素有效性的因素;是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有机质、土壤质地10、土壤结构性良好的基本特征;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空隙性,即要求总孔隙大而且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11、土壤侵蚀类型;划分以外力性质为依据,分为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风力侵蚀等(人为侵蚀)12、土壤水蚀的类型;面蚀、沟蚀、潜蚀、冲蚀、溅蚀13、沟壑治理的工程措施;谷坊、拦沙坝、格栅坝、淤地坝14、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意效益的方针15、农田防护林的基本结构类型;紧密结构、疏透结构、通风结构16、重力侵蚀类型;泻流、滑坡、崩塌、蠕动17、沙粒移动的运动形式;悬浮式移动、跳跃式移动、蠕移式移动18、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建设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这是贯彻预防为主原则,防止生态破坏的有效措施10、19、固沙林树种选择的基本原则;经济学原则、生态学原则、林学原则((1)根系伸展广,根蘖性强,能笼络地表沙粒,固定流沙。(2)耐风吹露根及沙埋,有生长不定根的能力,耐沙割。(3)落叶丰富、能改良土壤。(4)耐干旱、耐瘠薄、耐地表高温或耐沙洼地的水湿及盐碱。)11、20、护岸工程的主要类型;护坡工程和护基工程(坡式护岸、坝式护岸、墙式护岸以及复合形式护岸护坡、护基(护脚)。)二:名词解释1、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质地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反映母质来源及成土过程某些特性,对肥力有很大影响。2、土壤肥力;是土壤具有的能同时和不断的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生活因素的能力3、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4、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它们具有不同程度的稳定性,以抵抗机械破坏(力稳性)或泡水时不至分散(水稳性)5、田间持水量;指远离地下水面的土层达到最大悬着毛管水量时的土壤含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6、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7、土壤;发育于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8、土壤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co2水氨和矿质养分,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9、土壤容重;称为干容重,又称土壤假比重,一定容积的土壤(包括土粒及粒间的孔隙)烘干后的重量与同容积水重的比值10、土壤质量;在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界面内,土壤具有保持水和空气质量,动植物生产持续性以及支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的能力11、水土流失;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12、土壤侵蚀;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13、农田防护林;为改善农田小气候和保证农作物丰产、稳产而营造的防护林。由于呈带状,又称农田防护林带;林带相互衔接组成网状,也称农田林网。14、淤地坝;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生产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15、水土保持学;研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和发展过程,以及运用综合性技术措施,防治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从而保障生产(尤其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一门新的自然学科。16、径流;指降雨及冰雪融水或者在浇地的时候在重力作用下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的水流17、降水量;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和固态(经融化后)降水,没有经过蒸发、渗透和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积聚的深度18、林带透风系数;林带背风面离林缘1米处林带高度范围内的平均风速与空旷地相应高度处的平均风速的比值。19、水环境容量;特指在满足水环境质量的要求下,水体容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因此又称做水体负荷量或纳污能力20、流域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在全面规划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农林牧渔各业用地,布置各种水土保持措施,使之互相协调,互相促进,形成综合的防治措施体系。三:简答题1、比较砂土和粘土的土壤肥力特性;砂土粘土水透水快,蓄水难透水慢,蓄水力强肥养分缺乏,保肥力差,供肥快养分丰富、保肥力强、供肥慢气透气性强透气性差热温差大温差小,属冷性土耕性易耕作,但耕作质量差不易耕作2、土壤团粒结构对土壤肥力的意义;①团粒结构土壤的大小孔隙兼备;②团粒结构土壤中水、气矛盾的解决;③团粒结构土壤的保肥与供肥协调;④团粒结构土壤易于耕作;⑤团粒结构土壤具有良好的耕层构造。3、土壤容重的影响因素及其应用;容重大小受土壤质地、结构和有机质含量、土壤松紧状况以及人工管理措施的影响。应用:①计算土壤孔隙度;②计算耕作层土壤重量或工程土方量;③估算各种土壤成分储量;④计算土壤储水量及灌水或排水量4、土壤圈的地位及其与其它圈层的关系;地位:土壤圈处于其它圈层的交接面上,成为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土壤圈被视为地球表层系统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圈层。关系:①土壤圈与大气圈的关系,土壤与大气间在近地球表面表层进行着频繁的水、热、气的交换和平衡。②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地球表面的土壤,不仅是高等动植物乃至人类生存的基底,也是地下部分微生物的栖息场所。③土壤与水圈的关系,由于土壤的高度非均质性,影响降雨在地球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及水圈的化学成分。④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过程和成土作用的产物,从地球的圈层位置看,土壤位于岩圈和生物圈之间,属于风化壳的一部分5、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中的作用;答:1)直接和间接提供作物养分2)促进团粒结构形成,改良土壤物理性质3)增强土壤的保肥性能4)有助于消除土壤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污染5)能促进土壤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理活性6、土壤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1)淋洗损失(2)气体损失①反硝化作用②氨挥发③其它形式7、水土流失的危害;1)坡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环境的基本要素,是农业生产的最基本资源。年复一年的水土流失,使有限的土地资源遭受严重的破坏,地形破碎,土层变薄,地表物质“砂化”,“石化”。2)削弱地力,加剧干旱发展由于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致使土地日益瘠薄,而且土壤侵蚀造成的土壤理化性状的恶化,土壤透水性、持水力的下降,加剧了干旱的发展,使农业生产低而不稳,甚至绝产。3)淤积河床,加剧洪涝灾害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下游河道,削弱行洪能力,一旦上游来洪量增大,常引起洪涝灾害。4)泥沙淤积水库湖泊,降低其综合利用功能水土流失不仅使洪涝灾害频繁,而且产生的泥沙大量淤积水库、湖泊,严重威胁到水利设施和效益的发挥。5)影响航运,破坏交通安全由于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港口的淤积,致使航运里程和泊船吨位剧降低严重影响着内河航运事业的发展。6)水土流失与贫困恶性循环,同步发展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土流失,是由陡坡开荒,破坏植被造成的,而逐渐形成了“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这种情况如不及时扭转,水土流失面积日益扩大,自然资源日益枯竭,人口日益增多,群众贫困日益加深,后果不堪设想。8、拦沙坝功能;(1)拦蓄泥沙(包括石块):调节沟道内水沙,以免除对下游的危害,便于下游河道整治(2)提高坝址的侵蚀基准,减缓坝上游淤积段河床比降,加宽河床,减小流速,从而减小了水流侵蚀能力(3)稳定沟岸崩塌及滑坡,减小泥石流的冲刷及冲击力,防止溯源侵蚀,抑制泥石流发育规模9、水土保持林的作用1)具有对溅蚀的削减作用;2)削弱径流的侵蚀作用;3)增强土壤的抗剪强度和防止重力侵蚀作用;4)具有减少泥沙对水域的淤积作用和延长水库等水利工程的使用寿命;5)具有固持土壤,防止各种水土流失形式的发生。6)水土保持林可以提供各种林产品,具有社会经济功能。7)具有调节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污染,美化环境,具有生态屏障功能,是环境保护的卫士。10、沙漠化危害;(1)地表组成物质中细粒含量减少,粗粒含量增加,土壤机械组成粗化,土壤物理性质恶化,密度增加,孔隙度减小,透水性增加,保肥、保水性减弱(2)土壤养分含量下降(3)破坏地表的完整性(4)植被退化,破坏生物多样性(5)土地生产力下降或丧失,可利用的生产力较高的土地资源沦为难以利用或无法利用的流沙地(6)生态环境条件恶化,生态系统功能紊乱,平衡失调11、植物对流沙环境的适应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一)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性在长期干旱气候条件下,流沙上分布的植物,产生一定的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为:(1)萌芽快,根系生长迅速而发达(2)具有旱生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3)植物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二)植物对风蚀、沙埋的适应流动沙丘上的植物对风蚀、沙埋的适应能力可归纳为以下4种类型:1)速生型适应2)稳定型适应3)选择型适应4)多种繁殖型适应12、草地沙化主要表现;13、梯田工程简述;梯田是山区、丘陵区常见的一种基本农田,它是由于地块顺坡按等高线排列呈阶梯状而得名。在坡地上沿等高线修成阶台式或坡式断面的田地,梯田可以改变地形坡度,拦蓄雨水。增加土壤水分,防治水土流失,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目的,同改进农业耕地作技术结合,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从而为贫困山区退耕陡坡,种草种树,促进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所以,梯田是改造坡地,保持水土,全面发展山区、丘陵区农业生产的一项措施。(1)水平梯田田面呈水平,适宜于种植水稻和其他旱作、果树等。(2)坡式梯田顺坡向每隔一定间距沿等高线修筑地埂而成的梯田。依靠逐年耕翻、径流冲淤并加高地埂,使田面坡度逐年变缓,终至成水平梯田,所以这也是一种过渡的形式。(3)反坡梯田田面微向内侧倾斜,反坡一般可达2°,能增加田面蓄水量,并使暴雨时过多的径流由梯田内侧安全排走。适于栽植旱作与果树。干旱地区造林所修的反坡梯田,一般宽仅1~2m,反坡为10°~15°。(4)隔坡梯田相邻两水平阶台之间隔一斜坡段的梯田,从斜坡段流失的水土可被截留于水平阶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斜坡段则种草、种经济林或林粮间作。一般在25°以下的坡地上修隔坡梯田可作为水平梯田的过渡。14、谷坊的作用(1)抬高沟床,稳定山坡坡脚,防止沟岸扩张及滑坡(2)减缓沟道纵坡,减小山洪流速,减轻山洪或泥石流灾害(3)固定与抬高侵蚀基准面,防止沟床下切冲刷(4)使沟道逐渐淤平,形成坝阶地,为发展农林业生产创造条件
本文标题:生态工程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0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