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溧阳文化事业发展概述
1溧阳文化事业发展概述(1986—2005年)撰稿:袁锦才提纲概述(1)一、文化局机构(2—4)1、文化局沿革2、文化局主要科室3、文化局管辖单位4、文化局党团工会组织二、文化设施建设(4—5)三、群众文化工作(5—8)1、群众文化活动周2、广场社区活动3、文化下乡4、创建省群众文化先进活动四、艺术生产(8—13)1、民间艺术2、少儿书法3、溧阳市文艺成果奖4、艺术生产代表作品2五、文化馆、站(13—16)1、文化馆2、文化站六、图书馆事业(16—18)1、“红读”活动2、图书流动服务3、电子信息平台4、乡镇图书馆(室)5、基层单位图书馆(室)七、电影事业(18—20)1、人民电影院2、送电影下乡和周末电影3、乡镇影剧院、电影队八、锡剧团(20—22)1、创作演出剧目2、演出流动区域3、大众影剧院九、文博事业(22—24)1、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十、文化市场(24—25)1、文化市场管理2、文化市场现状3溧阳文化事业发展概况(1986—2005)溧阳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即有伍员投金濑、欧冶子铸剑坑等史迹。秦、汉以来,经济文化逐步发展,唐、宋、元、明、清各代文人辈出,著作颇丰,民间艺术源远流长。据清嘉庆《溧阳县志·艺文志》的不完全记载,经部作品有41部,史部有31部,子部有27部,集部有133部。唐代诗仙李太白等名人,都曾来过溧阳,撰写诗文。民国期间,县内的报纸出版和戏曲演出等日渐兴起。抗战时期,溧阳成为抗日民主根据地,文艺活动颇为活跃。建国以后,人民政府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民间文艺活动一派生机,在省、市群众文艺会演中多次获奖。同时,在全县范围内还进行了文物普查,对重要文物加以保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的大前提下,溧阳的文化事业有了质的转变量的发展。溧阳文化事业展现出新的面貌。一、文化局机构文化局沿革:1951年5月,溧阳县政府教育科改称文教科;1955年6月,溧阳县文教科撤销,分建教育局和文化科;1957年9月,溧阳县教育局和文化科合并,改称溧阳县文教局;1963年4月,溧阳县文教局和卫生局合并成立溧阳县文教卫生局;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机构陷于瘫痪;1968年3月,文化工作由溧阳县革委会政工组统管;1975年6月,文化工作由溧阳县委宣传部主管;1981年7月,成立溧阳县文化局;1984年3月,文化局与广播事业局合并成立溧阳县文化广播电视局;1989年9月,文化广播电视局分设为文化局和广播电视局;1990年12月,溧阳撤县设市,县文化局改称市文化局至今。4市文化局主要科室:社文艺术科(创作室)、组织宣传科、文物科(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新闻出版科(市文化市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办公室。市文化局管辖单位:市图书馆、市文化馆、水西纪念馆、市影剧公司、市锡剧团、市文物管理办公室、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市新华书店(1999年5月与文化局脱钩直属省新华书店集团公司,党组织关系为市委宣传部管理)、市骏马五金工具厂。市文化局党团工会组织:中共溧阳县文化局党组于1983年6月建立;1990年12月建立中共溧阳市文化局委员会,同时建立中共溧阳市文化局纪律检查委员会。溧阳市文化局党委下设:机关党支部、图书馆党支部、锡剧团党支部、文化馆党支部、影剧公司党支部、五金工具厂党支部。文化局设共青团溧阳市文化局委员会。下设:图书馆团支部、文化馆团支部、影剧公司团支部、锡剧团团支部、五金工具厂团支部、文化局机关团支部。文化局设溧阳市文化局工会委员会。下设:图书馆、文化馆、影剧公司、锡剧团、五金工具厂、局机关6个基层工会。二、文化设施建设我市文化事业建设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文化部门的关怀下,文化系统各部门辛勤努力,克服困难,务实创新,文化设施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坚定地落实了国家和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文化建设的政策,为文化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文化设施基本建设在“九五”期间采取省、市、县、乡(镇)四级财政切块投入的办法,对全市13个无房、危房文化站进行改造建设,全部建成55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大楼;全市先后建成11个万册图书馆;完成人民立体声电影院舞台扩建工程和大众影剧院改造工程;完成水西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将帅馆”和“碑林”一期工程建设;完成图书馆新馆建设以及电子阅览室建设;完成文化局机关事业用房调整。主要设施建设一览表项目年份市财政投入(万元)上级投入(万元)无房、危房文化站建设1996—1999年26169万册图书馆建设1991—1999年11人民立体声电影院舞台扩建工程1995年20大众影剧院改造1999年80“将帅馆”、“碑林”一期工程1998年40图书馆建设1988年5218图书馆电子阅览室2000年20文化局机关办公用房2001年20三、群众文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文化部门的领导和具体指导下,溧阳的群众文化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的文化大省的要求和部署,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充分挖掘人才优势,充分突出地方特色、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和社区文艺活动,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6果。主要体现在:群众文化体系逐步建立健全;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从分散零星到定期定点模式转变;以节庆假日庆典活动和企事业联谊为主题的群众文化活动更加成熟;群众文化活动周,广场文艺演出,周末广场露天电影放映,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已形成制度持续不间断。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既弘扬了主旋律,宣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又不断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道德修养,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溧阳市群众文化活动周溧阳县(市)群众文化活动周于一九八七年国庆节期间首次举行,先是两年一届与中国溧阳茶叶节同时举办,一九九二年开始改为一年一届,到二○○五年已顺利举办17届。每年一届的群众文化活动周,是全市群众文化的大盛会、大检查、大检阅,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养和发现文艺骨干,推动群众文艺创作,促进文企联谊,赏试文化搭台经贸唱戏都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每年一届的群众文化活动周,群众性广,活动面大,业余分散,小型灵活,内容健康,主题突出,简朴务实。集时政性、知识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坚持专业与业余相结合,城镇和乡镇共举办。为扩大溧阳知名度,推动溧阳文化工作,加快三个文明建设起到良好积极的作用。广场(社区)活动溧阳广场(社区)活动由来已久,兴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繁荣于新世纪开始。广场(社区)活动,时政性、节令性、行业性、群众性、主题性鲜明突出。每年均由文化部门拿出实施方案并负责场地舞台灯光音响以及文艺活动的策划辅导,市政府协调召开专门会议部署落实,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分头实施。现在无论是广场或社区空旷7场所,每天早晚成千上万的不同年龄段人们,做操、打拳、跑步、练剑、跳舞各有所娱,更有自发组成的各种文艺社团和兴趣小组自拉自唱,自娱自乐,兴味盎然;周末广场电影一年四季科普片、娱乐片、主旋律片轮番上映周周不断;主题大型文艺晚会形式新颖,活泼健康,观赏性强月月有活动,一年20—30场的文艺活动,总是人山人海,歌声、笑声、掌声层出不穷,社会反映极佳。广泛持久开展的广场(社区)活动,沟通人际,自我宣传,自娱自乐,积聚人气,是近几年来溧阳建设和谐社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种新形式,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对于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效果,对于构建和谐溧阳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化下乡文化局送文化下乡活动始于一九九○年春节,当初的送文化下乡局限于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一年一次的元旦、春节慰问活动,单纯的以演一台节目,放一场电影结束。自上世纪末开始,文化局将具体的文化下乡演变为常年不断的送电影、送戏、送图书三下乡。电影放映到村,文艺(戏曲)演出到村、图书设点交流到村已形成制度,具备一定规模,设专款专车,专业团体和有关部门有指标有考核有奖励保证落在实处。文化三下乡活动,群众得实惠,文化部门有压力,队伍得到锻炼,素质得到提高,威望得到加强,深受边、老、山区人民群众的欢迎。创建群众文化先进市:一九九○年起,溧阳就积极响应省政府开展群众文化先进市创建活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部门主动努力,社会各界齐心协力,健全的群众文化体系,活跃的群众文化活动,丰硕的群众文化成果得到社会的肯定,受到省验收组的认可。一九九四年四月,溧阳市被江8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群众文化先进市并授予牌匾。同时上沛、后六、溧城、南渡、强埠、清安、社渚、周城、前马、余桥、别桥、平桥、上兴等13个乡镇也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群众文化先进乡(镇)。二○○三年九月,溧阳市又顺利通过省政府群众文化先进考核复查,继续保留群众文化先进市称号和牌匾。四、艺术生产溧阳建有艺术团队近百支,专业的有溧阳市锡剧团,业余的具有代表性的有老年人的“夕阳红”艺术团和中年人的“红楼”艺术团,少年儿童的有“大眼睛舞蹈团”,民间艺术有戴埠的“太平军锣鼓”,河口的“跳幡神”,蒋塘的“大竹马灯”,泓口的“泓口丝弦”,别桥的“战胜神龙”等团队。另有几十支书法、美术、摄影、舞蹈、音乐、器乐等团队和兴趣小组。尤为突出的是溧阳的粉画和少儿书法,人才和队伍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溧阳的艺术生产活动十分活跃,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坚持自己的风格和地方特色,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卓越的艺术人才,艺术成果一年比一年多,创作质量一年比一年好。1988年11月至1989年2月,溧阳的书法、美术、摄影分别在江苏省美术馆展出,这是县级单位能够相继三次在省举办展览独此一家,反响十分强烈。民间艺术溧阳的民间艺术绚丽多彩。改革开放的一九八七年以来,古老的溧阳民间艺术在春风吹拂下,生机盎然。每逢节庆假日,戴埠太平军锣鼓,蒋塘大竹马灯,别桥战胜神龙等民间艺术团队,就活跃在街头巷尾,为节日增加欢乐气氛。太平军锣鼓、大竹马灯、跳幡神不但在溧阳城乡十分活跃深受欢迎,而且在苏州、扬州、南京小有名气,经常被邀请到邻边附近城9乡表演展示。1997年在常州民俗风情旅游节上,太平军锣鼓、大竹马灯、跳幡神在常州大出风头,深得中外广大游客的好评。为此,二○○五年,戴埠的太平军锣鼓,社渚嵩里的跳幡神,泓口的泓口丝弦作为溧阳民间艺术的代表作品申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太平军锣鼓、跳幡神正式被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少儿书法受历史的熏陶,溧阳少儿习书蔚然成风。溧阳少儿书法队伍庞大,活动频繁。至2005年,溧阳登记在册的少儿书法组织就有近2000家,学龄前儿童学书习字的有上万人,中小学生习书练字的近30000人;溧阳少儿书法人才辈出,成果斐然。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少儿作者在国内、国际各级书法艺术赛事中摘金夺银。溧阳少儿书法作品不仅在北京、上海、南京、青岛等地举办展览展示交流,而且走出国门,多次在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交流展示并有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少儿书法的佼佼者虞晓勇、黄晖、符蝶等多次在国际、国内书法赛事中获得佳绩,而且先后两次出访日本作书法艺术交流。浓厚的习书练字环境,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少年儿童热爱书法艺术的情趣,弘扬了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溧阳的少儿书法已成为溧阳人民的骄傲。溧阳的少儿书法已成为宣传溧阳文化的品牌。一九九七年,溧阳被江苏省文化厅命名为“江苏省民间艺术之乡”(少儿书法)。二○○○年,溧阳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少儿书法)。溧阳市文学艺术成果奖为鼓励创作,溧阳从1993年开始设立“文学艺术成果奖”,一年评审一次,政府拨出专款设立奖励基金,专款专用,从10未间断。2005年,重新修订颁发了《溧阳市文学艺术成果奖评选办法》,增设奖励基金。至2005年,13年来共有1027人次获得溧阳市文学艺术成果奖。艺术生产代表作品概览文学作品类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丁纪庚热点随笔哈尔滨出版社1997丁纪庚袁锦才溧阳少儿书法安徽美术出版社1998路发今山转水也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
本文标题:溧阳文化事业发展概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1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