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 读《大动乱的年代》有感
外交学院2013—2014学年第2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读书笔记成绩评阅人签字复核人签字题目我眼中的文革——读《大动乱的年代》有感学号201315016姓名张书瑶班级2013511提交时间2014/6/24我眼中的文革——读《大动乱的年代》有感班级2013511学号201315016姓名张书瑶1966到1976,十年时间,一度成为中国历史的敏感点。但随着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转变,一度隐晦的历史也渐渐浮现在人们眼前。年少轻狂,曾坚定地认为“文化大革命”是巩固政权的手段,是完全错误的,这一点一直遭到最为亲历者的长辈的反对。但随着年龄增长,“文革”的另一面也浮现在眼前,也愈发觉得长辈的话不无道理。读完王年一先生的《大动乱的年代》,自认为题目中“大动乱”三字是极贴切的。理由有三。一、法制被至于何地?国家主席可以被任意纠斗迫害,各级党组织、党组成员可以被诬陷抓打,平民百姓可以被任意凌辱欺负,每个人最基本的生命权都无法保证,父亲母亲无法保护自己的幼子,兄弟姐妹还要相互揭发。何为法制?何为人性?二、经济颓废,以何发展?正所谓“以阶级斗争为纲”,我不能判定它的对错,但是,由于矫枉过正,人们天天的生活主题就是纠、就是斗,就是打到与被打倒。生产制度和生产模式被抛弃、被批判,相继提出各类错误的、不适合的经济发展方针和目标。各行各业不断遭受冲击,连作为国家根本的国防工业也不能逃脱厄运。记得季羡林老先生《牛棚杂忆》里提到过,他和北大东语系的同僚被派去秋收,干活的只有他们这些“站在边缘的人”,农民对于地里的庄稼不管不顾,一心阶级斗争。三、思想言语禁锢,人民话语权在哪里?人们张口闭口必须以《毛主席语录》里的话为基准,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得(当然也不敢)说一句关于毛主席的错误的话。大批的知识分子由于迫害,自杀或者由于批斗而去世。现在想想,那些建国初期的优秀人才,有多少因为“文革”,因为政治,远离学科,凄惨离世?“文化大革命”的原因是复杂的,观点也很多。我认为有如下几点:一、经济原因(一)中央领导在经济上的“左”倾错误。当时中央领导人,尤其是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毛泽东的空幻的经济思想,直接影响了我国经济决策的不确当性和经济体制的日益僵化和空幻性,进而产生了经济上的“左”倾错误,并在理论和实践上不断升级。(二)领袖对经济发展的认识错误。六十年代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和僵化经济体制的弊病已经显露,中国的经济发展处在是否进行改革的岔路口。当时的中央领导人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是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这个问题上,毛泽东并没有正确的主张,他坚持自己的“三面红旗”即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觉得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对立物,所以他无法容忍当时出现在其它中央领导人中的不同意见,并且由此产生了对中国可能出现资本主义的忧虑。为了进一步推行他的经济主张,他在考虑是否应该采取某种手段将出现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某些“非社会主义成份”予以清除。有学者认为,导致“文革”发生的那些党内分歧和政治斗争都根源于当时严重的经济困难,又围绕着如何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而逐渐激化和升级。庐山会议由经济问题引发;八届四中全会上的斗争源于如何才能走出经济困境的意见分歧;“文革”的舆论先导说的就是人民公社的是非;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生产关系发生变异,正是“文革”这场内乱赖以产生的经济根源。经济的困难使得党领导人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进而为文革的发动提供了空间。二、政治原因文革是一场政治性内乱,虽然始于思想领域,但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因素影响。(一)国家领导管理制度上建设失误。邓小平曾就“文化大革命”评论过,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正是由于这些制度问题的缺陷,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组织原则不断受到削弱和破坏,群众盲目的拥护,让毛泽东的个人专断作风日益严重,而且由于他的个人专断是通过集体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来实现的,他把个人专断强加给集体,集体又往往接受了他的个人专断,这种无制约的恶性循环,造成了毛泽东的意志高于党规和国法,集体力量无法纠正他错误的不正常现象,他要发动“文化大革命”,任何人都阻止不了。其实,管理制度的失误,不如说是法治的不健全,而“文革”期间发生的种种事件,更加充分说明了法制观念的缺失。(二)理论指导上的错误。继反右派运动、庐山会议、八届十中全会之后,“左”倾错误逐渐升级,并在1965年把阶级斗争的重点转移到党内,斗争矛头直指党中央领导人。在“文革”中,这一错误观点更加发展,被概括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正是这种“左”倾的错误指导思想,直接导致了“文化大革命。”(三)领袖个人失误。毛泽东视“文革”为他对中国人民两大贡献之一,甚至高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但是历史已经证明“文革”是他的悲剧。虽然书中没有明确解释“文革”是否超出了毛泽东的预期,我个人也不同意将“文革”发生归于领袖的个人失误,但是“文革”的发生和毛泽东在这一时期的专断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不否认晚年毛泽东依然怀着良好的愿望,在谋划建设一个“新世界”,这在《五·一六通知》(主旨在“破”)和《五·七指示》(主旨在“立”)中体现了出来。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的“砸烂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主观意图。他在相关文件中所构画的社会主义,是一个逐步消灭分工、消灭商品的平均主义社会。这一蓝图为他的“文革”失误作了最好的注脚。不过,不切实际的“左”倾经济建设思想、愈演愈烈的斗争哲学都是他失误的体现。(四)国际,尤其是苏联的影响。众所周知,1960年左右,中苏关系到达低谷,苏联撤回驻华专家和各种支持。书中提到了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并提到勃列日涅夫鼓动访苏的贺龙等人把毛泽东搞下台,这样中苏就能和好。虽然后后来勃列日涅夫道歉,但毛泽东还是做出了北京可能发生革命政变的估计,并询问军队和地方领导,如果北京发生政变你们怎么办。这无疑和“文化大革命”有着关联。(五)对个人崇拜的默认和接受。个人崇拜和维护领袖权威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我党历史上包括毛泽东同志一直反对搞个人崇拜。毛泽东同志说过不能盲目地个人崇拜”,他说有的人反对个人崇拜,是反对崇拜别人,而要别人崇拜他自己。但是,随着国内政治形势的动荡和一些别有用心的野心家的鼓吹和制造现代迷信,毛泽东开始默认和接受这种迷信。而中国人民在毛的带领下过上了有土地、没战争的生活,封建思想过于根深蒂固,在摆脱了对封建统治者的天子崇拜之后,又最终在心中形成了对毛泽东个人的非理性的、近乎狂热的崇拜。他们把“文革”与宗教活动联系起来看,这二者在人们心理上是有共性的,即要寻求超自然力的庇护,以解除外部世界的危机和恐惧。这就唤起了对救世主的渴求,为个人崇拜的狂热铺上了心理之路。文革期间学生每天都要读毛泽东语录就是一个狂热盲目的个人崇拜的很大的体现。三、文化因素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中的帝王思想、忠君观念、集权主义、个人专制、封闭意识、平均主义、家长制、一言堂等等,建国以来一直很少得到系统的清理和根治。这些残留的思想无时不渗透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人民的道德规范领域中,它从心理素质、思维习惯等更深层次上维护着过时的经济政治体制和“左”倾错误。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种潜在的思想从某一角度上来看,成了理所当然的存在。我个人认为,“文革”的失控,和这种思想是分不开的,甚至是使“文革”变质的主要原因。“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无疑是巨大的。一、思想上,混淆了是非,使得唯心主义猖獗,形而上学泛滥,造成严重的思想混乱。扭曲毛泽东思想,鼓吹毛泽东个人崇拜,使得国家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做出了错误决定,使得“左”倾思想渗透到学术,思想和社会的各个方面。但书中一直把在思想上的影响归于江青等人将毛泽东思想庸俗化,教条化,并将对毛泽东的崇拜鼓吹到狂热也归于他们,我不是完全同意的。如果没有很好的“群众基础”,鼓吹谈何容易?所以,个人崇拜的问题应该是早就存在,对于领袖的崇拜本无可厚非,只是由于历史原因,人们将领袖和个人划了等号,并在这一些时间上爆发出来。而且,毛泽东本人是支持“文革”的,所以并不单单是江青等人的问题。二、政治上,严重混淆了“敌我”,严重损害了国家主权、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文革”期间,斗争矛头指向所谓的“走资派”和“反动学术权威”。“四人帮”抛出“老干部就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大批忠于国家和人民的领导干部,学术权威,上至国家主席,下至生产队长,遭到抄家,批斗,毒打,关押。刘少奇,彭德怀,陈毅,贺龙,陶铸等无产阶级革命家被加上莫须有的罪名,多少学术权威蒙受屈辱,被迫害至死。同时,“打砸抢”成风,污蔑成风,刑讯逼供成风。人性何在?道德何在?法制何在?这点后面还有叙述。三、经济上,“文化大革命”以为阶级斗争为纲,严重破坏了生产,给国民经济带来重大损失。在这期间,中国更远远落后于世界,影响是直接的。不过书中没有详细叙述。四、组织上,全面的破坏党的组织建设。“文革”期间,大搞“踢开党委闹革命”,号召夺取各级党委的领导权,江青等人的“中央文革小组”甚至实际上取代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书记处。无数党员被迫害致死。能像邓小平落下而又起来的并不多见。五、文化破坏。大规模的破会文化,书籍,古董,建筑,学校,知识分子,无一幸免。对于知识分子的迫害我们避开不提,因为过于心痛。书中提到,江青称知识分子为“臭老九”,张春桥甚至将爱因斯坦打成“反动学术权威”,又把现代生物学的基础理论遗传学说说成“龙生龙,凤生凤的反动血统论”,把孟德尔划归为“剥削阶级的代表”。这些有悖于科学的言论,我相信接受过高中教育的文科理科学生都能够一一反驳。厕所里的科研,牛棚里的写作,监狱里的学习,等等,中国知识分子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却仍然无法弥补“文革”给中国文化史造成的空白。我认为,目前中国道德低谷和“文革”造成的一代,两代人的教育文化的缺失和道德观的影响是分不开的。拿所谓“一代不如一代”的言论来说,这些主导社会的言论多出自现在的“当权一代”,即50,60、深受文革影响的一代两代人。并不是80,90后不如他们,只是随着社会和国家发展,年青一代的价值观历史观文化素养都和他们接受的不同,他们觉得不符合他们的观念而已。道德和法制观念的缺失,文化教育的缺失,使得那一代人道德法制观念相对薄弱,在生活中潜移默化。而他们抚养出下一代,甚至下下代,也会受他们的影响。而且,中国建国以后出不了“大家”,和“文革”中的迫害不无关系。(我并不是针对这一代人,也没有不尊敬的意思,只是就事论事,仅个人观点。)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认为“文革”是有一定意义的,虽然这意义是在付出重大代价的情况下得到的。首先,“文革”,把当时中国存在的问题,失误、弊端、缺点、弱点发展到极致,暴露的淋漓尽致,许多假、丑、恶的现象赤裸裸的表现出来。这为中国后来包括现在的发展提供了血淋淋的教训,前车之鉴。这一点,意义非凡。同时,人民最终得到了一定的话语权,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权利,对于思想,也是种解放。依照长辈的说法,“什么都敢说了,不用藏着掖着”。当然,这是相对而言。其次,“文革”中有一个神奇的群体,即“红小兵”,主要是学生。近代以来,学生一直是革命的忠实推动者。之所以“神奇”,是因为学生在“文革”中的角色。“文革”初始,学生是坚决的支持者,也干了不少不好的事情,贴了不少“大字报”,抄了不少知识分子的家。但是,学生也是较早醒悟过来反抗“文革”的群体之一。“四五运动”就是最好的例证。学生一直是个在中国社会上显得特殊的群体。自古以来,儒生就是中国变革的力量之一。近代,文化思想甚至科技,都有学生的参与。到现代,革命游行也少不了学生。但学生也容易受到外界言论的干预,所谓热血青年,不淡定也是常事。终上所述,“文化大革命”虽然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但教训是深远的。“文化大革命”毕竟已经是历史。我们要做的,是谨记历史,面向未来。
本文标题:读《大动乱的年代》有感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213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