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澂江县第二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1澂江县第二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澂江县第二中学2010年3月30日2澂江县第二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澂江县第二中学位于澂江县城北舞凤山麓,现占地面积46.46亩,是一所全日制县办初级中学,现有教职工128人,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824人。经过2001年云南省教育厅验收合格成为省一级初级中学。目前,我校128名教职工中有市级骨干教师7人,县级骨干教师6人,县级学科带头人6人。在全校教师中,高级教师约占12.28%,一级教师约占49.12%,二级教师约占36.84%,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3人,本科学历的教师79人,专科学历的教师31人。教师普通话达标率达100%。由我校教师承担市级课题1个。在市县级教学大奖赛中我校教师多次获奖,一批骨干教师在市、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起到了示范作用。这说明我校有雄厚的师资力量。为更好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好地完成学校“普及、发展、提高”三大任务,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和特色,更好地做好学校教育教学全面协调发展长远规划工作,特成立我校“十二五”规划领导小组:组长:张云蛟(党支部书记、校长)副组长:朱德所(支部委员、副校长)陆丽苹(副校长)李家庆(副校长)成员:孙黎明(支部委员、办公室主任)成芳(教务主任)李泉坤(教务副主任)姜春梅(教科室主任)王云(政教主任)许成(政教副主任)杨荣(支部委员、总务主任)李琼英(总务副主任)一、学校传统和办学特色3自1973年创办以来,二中人传承着“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耕耘不辍,逐步形成了“团结、文明、奋发、进取”的校风、“刻苦、好学、勤思、善问”的学风、“敬业、爱生、严格、求实”的教风和“全面发展、特长突出”的办学特色。二、学校发展定位学校认真总结了长期以来的办学经验,认真学习上级文件,作出了今后发展的抉择。学校将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以队伍建设为突破口,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三、总体规划办学思想:育人为本,德育为首,科研先导,教学为主。办学目标:着眼于未来,着力于素质,以培养学生主体、个性为核心,以实施科研促教、校园形象、教育现代化工程为保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办学规模:按照县上的规划,到2014年,我校将发展成为42个教学班规模的全日制县办初级中学,将有学生2200人左右,教职工160名左右。年度计划招生情况如下:2010年至2014年,每年招生700人。办学条件:达到省级教育现代化标准。办学宗旨:为了所有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办学追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家长认可,一切为了社会满意。队伍建设: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校园环境:绿化、净化、美化、文化。四、办学目标:(一)、学校“十二五”发展的总目标:以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为核心,深化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形成富有特色的德育、课程、管理体系,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让师生的生命意义在教学中实现,让学校在我们的手里成为一个充满理解与爱护、4充满生气与活力、充满和谐与温馨的学习型大家庭。今后五年中,我们要努力构建学校教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育人目标和模式,深入推进现在学校制度建设以及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制定课程改革与教学改革的行动方案,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办学竞争力。经过五年努力,打造一所“管理理念先进,校园环境优美,教学设备精良,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上乘,科技特色鲜明”的中学。(二)、学生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理想智慧、具有科学素养、具有良好习惯、具有强健体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和谐发展的初中毕业生。(三)、目标内涵界定:管理理念先进:以将教育理念融于学校管理为契机,构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以规范化、精细化的学校管理构筑学校良性发展。校园环境优美:校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教室窗明几净,书声琅琅,人与自然相互理解,学校洋溢浓厚的文化气息。教学设备精良:现代化教学设备俱全,校园网络、计算机房及多媒体教室,初三年级每个教室都配有多媒体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理念先进、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学历总体水平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丰富,培养工程完善,尽快形成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的、结构合理的、高学历的学习型师资队伍。教育质量上乘: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发展,且发展水平在全县名列前茅。学科特色鲜明:倡导教育创新,在艺术及科技在普及的基础上,打造精品,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市、县科技类项目竞赛。五、德育工作:总目标:把“树德育人”作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坚持“德育核心”的办学策略,营造人人是德育工作者的育人氛围,研究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基础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研究班主任工作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努5力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新发展,努力完善培养具有理想智慧、具有现代人格特征的学生的途径,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第一阶段分目标(2010、1—2011、6)贯彻落实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以“树魂立根”为核心。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探索德育与教育整合的途径,拓宽渠道,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班主任的德育专业水平。措施:1、将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以“思想品德”课程为主导,落实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2、进一步完善课外教育活动框架,反思现有的德育教育课程。3、围绕教育主题,按年级、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理解自己,塑造人生——自我管理、自塑形象、自主发展”的相关的系列教育活动。4、探索德育教育与科技教育整合研究,寻找德育与科技教育的新的结合点。5、积极探索小学与初中教育衔接,思考初中的“导航计划”,加快心理辅导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初步制定初中学生成长指导方案。6、营造全员育人氛围,提升班主任的德育专业素养,积极开展班主任的校本培训,提升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和水平。第二阶段分目标(2011、7—2012、12)进一步完善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活动框架,丰富课外教育活动的内容,深化主题教育活动的内涵,使教育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探索培养学生理解品质和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制定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导航计划”。继续营造全员育人氛围,提高班主任实施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综合能力。措施:1、巩固并深化课堂教学中对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精神的有机渗透,探索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62、继续围绕主题活动内容,充实学生“理解自己,塑造人生——自我管理、自塑形象、自主发展”的系列教育活动的内容,围绕各年级教育的重点,完善已有教育活动方案并加以实施。3、加强德育与科技教育结合研究,在校园网上开辟各中队的网页,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关注网络安全、网络文明等问题。4、实施初中学生成长指导方案,在初一年级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并进行跟踪教育。5、以提升班主任理解品质和专业素养为目标,进一步开展班主任的校本培训,改革优秀班主任奖励制度。第三阶段分目标:(2013、1—2014、12)构建具有学校理解特色的德育校本教育体系。完善各年级教育活动方案,形成特色鲜明的教育活动方案,完善初中学生“导航计划”。在起始年级全体学生建立成长档案,进一步提升班主任理解品质和专业素养,深化校本培训,加大班主任奖励力度,为优秀班主任搭建展示的平台。措施:1、形成课堂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精神的优秀教学案例,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育活动方案。2、继续围绕德育教育主题,形成具有时代气息的、教育效果良好的、体现理解和科技特色鲜明的活动方案。3、结合学校实际,对起始年级全体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并进行跟踪教育与分析。4、进一步开展班主任的校本培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整体专业素养,力争在学校优秀班主任中推出在区教育系统有一定影响的班主任。六、课程与教学:总目标: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管理过程,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重点,开展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和校本研修活动,强化教研组、备课组建设,继续坚持以“教师课堂教学有效行动计划”为教学的切入口,组织教师深7入学习新课程标准,研究分析教材,深入开展课堂教学行为点和理解策略运用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能力,开创学校教学工作的新局面。第一阶段分目标(2010、1—2011、6)深入探索、研究理解型课堂教学模式、策略,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教学评价,优化课堂教学,注重教学常规管理,做好民族精神教育和生命教育、科技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工作。探索探究型课程的开发,拓展学生的视野,继续进行学校教学资源网的建设,不断丰富其内容,增强教学资源网的实效性。措施:1、深入探索、研究理解型课堂教学模式,组织教师进行理解型课堂的研究,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注重过程管理,营造严谨、民主、创新的教学风格。3、完善教学资源网的建设,使教学资源共享。4、加强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增强学生爱国情怀。5、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逐步养成自学的习惯。6、进行探究型课题的研究,先在部分学科中试点。第二阶段分目标(2011、7—2012、12)优化教师教学行为,改善学生学习方式,进一步推进新课程背景下理解型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的研究。教学常规管理趋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提高管理的层次。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学科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结合研究,开展学生学法研究。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资源网的建设。措施:1、鼓励教师通过课题研究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课堂实施能力。2、在各年级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生命教育及科技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83、改善学生学习方式,营造良好学风,创导“砺志、博学、理解、求真”的好学风,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学会学习。4、深入开展理解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提高听课、评课的质量,召开课堂教学工作研讨会。5、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跟踪调查,完善管理制度。第三阶段分目标(2013、1—2014、12)全面推进新课程背景下理解型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的研究。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真正体现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初步形成科技教育学科课程,积极开展探究型课程学习,并取得一定成效。通过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学校教学资源网的建设,增强教学资源网的实效性。措施:1、推进新课程背景下理解型课堂教学模式与策略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课堂教学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2、通过课题研究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在学校名师团队带教教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有较大提高。3、进一步注重教风建设,倡导“理解、合作、奉献、创新”的良好教风。培养学生科学意识和创新精神。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勇于探索、善于思考,辅导学生探究型课题的研究成绩显著。5、加强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监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学生参加省、市、县竞赛并争取获得良好成绩。6、课堂教学研究有一定成效,积极举行区域内、外的教学展示活动。7、总结“大手牵小手,携手共前进”的活动经验及学习困难学生档案管理的经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8、推进科技教育学科课程建设,初步形成科技教育特色课程。七、教科研工作:9总目标:建设一支符合“二期课改”要求,具有理解特色的教科研队伍,完成“特殊家庭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探究”这一研究课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调研,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确立引领学校发展的新课题。探索教育教学案例研究,争取教科研工作进入先进行列。第一阶段分目标(2010、1—2011、6)完成省市课题的申报工作,完成学校各学科研课题申报,完成《特殊家庭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探究》这一市级课题的结题工作。确立引领学校发展的新课题并争取申报省、市课题。措施:1、做好《特殊家庭初中生的心理问题探究》结题工作。2、开展调查研究,确立引领学校发展的新课题。3、申报市级以上的引领学校发展的新课题。4、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优秀案例。第二阶段分目标(2011、7—2012、12)市级以上课题进入实质性研究程序,引领学校发展的新课题进入实质性研究。探索校本科研的工作,课题的中期评估论证。措施:1、推进学校的新课题的实质性研究2、课题完成
本文标题:澂江县第二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2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