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青春期人际交往2016.3
1初二心理辅导讲座稿青春期人际交往玉桥中学卢宝利同学们好,今天我来给大家上一节心理健康课,题目青春期的人际交往。我曾将在报纸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话:人生如同一次旅行,你无法决定同行的旅伴。我理解,这里的旅伴就是你身边陪伴你的人。这句话有一定道理,就如你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同学、老师及你会遇到的人。然而,我要再补充一句:虽然你无法决定同行的旅客,但你可以决定你旅行的路线,可以决定你要乘坐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可以决定旅行时的心态,这也就决定了你能够看到什么样的风景。这句话如何理解,听完了今天的讲座也许你会明白。请大家快速联想,你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人际关系?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和很多人打交道,会形成多种人际关系。作为青少年,我们与同学(同伴或朋友)、父母以及老师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生活中很重要的三种人际关系。我们都想拥有亲密的朋友关系,和谐的师生和父母子女关系,希望自己无论走到哪里都受人尊重,受人欢迎,那么,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人生有什么意义,青春期的人际交往到底有什么特点?良好的人际关系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要内容。一、人际关系自测那么现在我们进行一下自我评估。2自测题:选择A.是,B.有时是,C.从未1.你是否经常词不达意?2.他人是否经常曲解你的意见?3.当别人不明白你的言行时,你是否有强烈的挫折感?4.当别人不明白你的言行时,你是否不再加以解释?5.你是否经常避免社交场合?6.在社交场合,是是否不愿与别人交谈?7.你是否在绝大部分时间里喜欢一个人独处?8.你是否觉得难以让别人理解自己?9.你是否极力避免与别人交往?10.你是否觉得在众人面前大声说话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11.别人是否常用“古怪”、“孤僻”等词来形容你?12.你是否在人群中尽量保持不出声?记分与判断标准:答A得3分,B得2分,C得1分,将各题得分相加计算总分。30~38分:你是一个不善于交往的人,应该想办法改善自己的交往能力。19~29分:你是一个善于交往的人。12~18分:你在交往方面过于积极,有时可能会让人烦。现在每个人可能对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我曾经给大家讲过,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人交往、乐于帮助别人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人际关系好,有的人3不好呢?二、人际关系概念和作用所谓的人际关系也就是人们在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提问:在座的分数在19~29分之间,也就是善于交往的人?请说一说你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什么好处?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的基本社会需求,因为每个人的正常生存都离不开别人(举例)。另外,人际关系还可助人自我了解,可达到自我实践与肯定,还可用以自我鉴定心理是否健康。统计资料表明: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因素中,85%决定于人际关系,而知识、技术、经验等因素仅占15%。人际关系好的人其工作效率、幸福感会大大增强。三、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青春期是一个很敏感的成长阶段,步入青春期后的青少年,是走向成年的过渡阶段,亦是性意识萌动和发展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往往不同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是心理素质发展的关键阶段,容易产生心理失误,甚至心理滑坡。如好奇、好胜、虚荣心理,精神文化生活的不满心理(经常感到生活单调、空虚、没意思),不成熟的恋爱心理,性神秘和性冲动心理(沉迷早恋,荒废了学业),贬低自己的自卑心理,是非曲直的模糊心理(如把男同学的好斗、哥们义气看作英雄本色,把会抽烟喝酒看作有风度;把女同学讲吃讲穿看作有生活情趣,把娇柔做作看作温柔可爱等)。这4些心理误区直接反映到人际关系上,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这些是我收集上来的同学们遇到一些问题:“班里有一位女生对我表示好感,我也挺喜欢她的,我不知道如何与她交往”;“爸爸妈妈每天吵架,我都烦死了,真想离家出走”;“XX老师对同学总是大呼小叫的,我特别烦她,一上她的课我就头疼”,“我的好朋友这几天无缘无故地不理我了,而跟另外一个学习、体育等各方面都不如我的人打得一片火热。”“我有一个困惑,我学习好的时候,大家远离我,我成绩差的时候,大家瞧不起我,我该怎么办呢?”等等。概括起来,青春期主要人际关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与父母关系、与同学和朋友关系、与教师关系。下面分别谈一谈人际交往的一些原则和方法。1.与父母的关系发青年期在心理学中称为“第二反抗期”。在这期间,青年人对父母的依存性降低了,产生了要求独立的愿望,对来自父母的制约、干涉感到不满,对于父母的唠叨、谆谆告诫常感到厌烦,不愿再被父母当孩子看待,因此常发生矛盾以至冲突,一向调查结果显示,青少年朋友最不想爸妈对他们做的事包括:批评我的朋友(93%),乱猜我的事情,妄下结论(85);用当我有罪的语气质问我(71%);没经过我同意,给我的同学和朋友打电话(65%);审问我,盘问我(64%);批评我的人格说:“你这个人总是……”(59%);罗嗦(54%)。他们所采取的方式不同:接受正确的意见,不对的也不反驳;据理力争,毫不相让;对着干,越说这样不好我就越这样做;不理睬,该怎么样5还怎么样;面对面反驳,矛盾激化,甚至怀恨在心或做出过激的举动。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他们对于子女的爱是最无私的。因此青年人在与父母相处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自觉地尊敬父母。深刻体会父母养育的艰辛,重视父母真实而宝贵的人生经验,虚心地听取他们的教诲,接受他们正确合理的建议和要求。即使他们的意见有错也不要公开顶撞,而要用温和、委婉的方式表明自己的看法,使他们在得到尊重和心理满足的同时,平心静气地分析并最终愉快地接受你的意见。第二,多与父母谈心,缩短感情距离。由于父母和我们在生活环境、社会责任、社会地位上的差别,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有较大的不同。上代人往往比较传统、实际、保守,原则性强,思考全面,顾虑多;而年轻人则较开放、易接纳新事物。作为子女,我们应主动地与父母沟通,可通过谈心、讨论等方式,增进彼此的相互了解,取得信任,达到感情和心灵的融洽。第三,三思而后行。中学生思想开放,敢作敢为,这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有积极作用。但在与父母的沟通中不可如此“血气方刚”,相反要学会冷静,遇事三思而后行,并善于反思反省。这样不仅可避免因冲动产生的不愉快,而且还可以博得父母的信任,进而尊重你的意见,从而产生亲密、和谐、轻松、融洽的家庭气氛。第四,技巧、艺术化地处理分歧和矛盾。当与父母在某些问题上产生分歧时,不要一味地抱怨父母不理解自己。应该客观地分析、评价自己与父母双方面的观点与出发点,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不足与6错误,欣然接受父母的合理化建议。即使自己的要求是合理的,意见是正确的,也不要和父母进行言语的冲撞,强硬指责父母不理解自己、不信任自己或是不讲道理,而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尽力站在父母的角度理解父母,并通过协商、冷静处理等方法,巧妙地解决分歧和冲突。2.与同学(朋友)的关系进入青春期后,随着青少年自身生活环境的不断扩大,他们开始走向独立,朋友对自己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这时期,青少年十分在意同学、朋友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自己在他们中间占有什么样的位置。在和朋友相处中,不仅仅是增进对自己的了解,得到自我更多的肯定,还可以从朋友中得到自身情绪上的缓解。而且,青少年时期的朋友感情最为单纯、真诚,正因为如此,这个时期的所交的朋友经常是一生的朋友。所以,学会结交好朋友,并与朋友有好相处也是非常重要。在一个班级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同学学习好人缘也好,有的同学学习不好人缘却很好,有的同学学习很好却找不到一个朋友,走到哪都不招人喜欢。那么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同学或朋友关系呢?具体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⑴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有位学生去找到我,说和班里同学的人际关系不理想。我让他给我介绍一下班里同学的情况。他说:班里的A同学性格开朗,但他做事没头脑的家伙,也不求上进;B同学非常聪明,学习成绩好,但7是很自负,听不得别人得批评;而C同学说话刻薄,没有人喜欢他┄┄我又让他谈谈自己,他滔滔不绝,认为自己有头脑会学习,为人处世也有原则,肯下功夫做事,并有信心考上重点高中。只是由于有时自己太“直”,不是很有人缘,不过,他又补充说,与那些“俗不可耐”的人交往也没意思,只会白浪费时间。听完他的叙述之后,我问:“在班内,你认为谁最不能让人接受和喜欢?”他说恐怕要算B了。接下来老师就让他把B的优点缺点和他自己的优点缺点一一写在纸上。写完后,老师让他仔仔细细将两张纸的内容作一下对照,这个学生看着看着脸就红了。因为从本质上来说,他与B是同一类人,只是在写优缺点时,他把同一特点用了不同的词语来表达,如他认为B自负自傲,而自己则是自尊自信;B凡事自我中心,而自己则是独立性强,有主见。也就是说,自己所谓的优点到了别人那里就成了缺点和不足。这种现象在我们当中也不少见,主要表现为事事看别人不顺眼。如果有人问你:“你们班的某某是怎样一个人?”你会滔滔不绝,列举一二三。但如果有人问你:“你是怎样一个人?”你也许会不知从何说起。一个人对自我的熟悉程度远远超过对他人的程度,为什么却不能回答自己是怎样一个人?其实,不是不能回答,而是不能客观地回答。“人贵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这个意思。有一句说得好:一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所以常常是自己打败自己,原因就是不能客观的认识自我、把握自我。⑵尊重他人,如尊重别人的隐私;别人在说话时要注意倾听,不8要随意打断(聊天,小组讨论等);尊重与自己意见或看法不同的人,就事论事,不搞人身攻击;不背后论人短长,不传闲话。⑶对人要真诚,不要藏着掖着。关心、关爱别人,包括关心他人的感受和需要(物质和精神)。把好的东西与同学分享,把健康的信息告诉别人,同学有不好的言行要坦率说出来或给予制止。⑷理解他人,换位思考。假如我是他,我会怎么样?假如我遇到当时的情况,我会怎么样?⑸相互信任。不要猜忌别人,同时要用自己负责任的行动赢得别人的信任。讲诚信,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努力做到。⑹只要交朋友要注意性情相投。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交友不当,互相会沾染不好的习性,对自己发展肯定不利,所以朋友交往要注意有益于彼此的健康成长。⑺与朋友相处要学会宽容待人,严以律己。每个人都会有缺点、短处,朋友的作用是互相取长补短,学习别人的长处,并帮助他改正不足。嘲笑和轻视朋友的缺点都是不可取的。在青春期,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异性同学该如何交往呢?讨论:你赞成他们的做法吗?如果不赞成,请你帮助他们找出异性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并为他们如何与异性交往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例1:陈某是一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女学生,她很少和男生交往,不得不和男生打交道时,也往往采取最简洁的语言。在她看来,男女生应该规规矩矩,彼此不相来往,否则就是不正经。(男女同学的交往是正常的,正当的交往是成长的需要,可以沟通信息,增长知9识,提高能力等,不应刻意回避、害怕)例2:和陈晨恰好相反,美美特别爱和男生在一起。他跟男生称兄道弟,勾肩搭背。老师、同学提醒她注意影响,美美特别不耐烦,“我们是哥们,那怕什么?”(男女同学的交往要适度,哪些事能做,那些话能说要有所选择,有所禁忌)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归纳总结出异性同学交往的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适度。所谓适度,就是不过分拘谨,不过分随便,不过分冷淡,不过分亲昵。在学校里、在公众场合那些话可以说,哪些事可以做,如开一些过分的玩笑,拉拉扯扯,私下亲密的接触等,这些都是不妥当的。例3:我是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我很喜欢同班的张伟,我感觉他也很喜欢我。昨天他交给我一封信,提出休息日一起去看电影。请问我该不该去呢?只有两种选择:去和不去。老师的主张是不去。初中阶段男女生之间不适合有过密的私人交往。一个成熟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考虑结果。从生理上分析: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都不成熟,自控能力有限,思维也不成熟,而且人是感情动物,相处时间和机会多了,就会产生好感,到时身陷其中而无法自拔,结果很能预料。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事往往是以喜剧开始,以悲剧结束。很可能是害人害已。我一直主张什么年龄段就做什么事。比如学生阶段,尤其是初中阶段,就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学校。谈恋爱
本文标题:青春期人际交往2016.3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31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