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牧草在发展畜牧业中的战略
牧草在发展畜牧业中的战略作者:曾德芳,姜斌文章来源:中国牧业网畜牧业的发展对粮食有很大的依赖性,世界上畜牧业发达国家大多以大量粮食为后盾。而我国粮食产量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占有粮食并不多,若将大量粮食留作饲料粮,就会造成畜与人争粮的紧张局面。因此,如何解决饲料问题,就成为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据国家提出的今后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是要在稳定生猪和禽蛋生产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牛羊肉和禽肉生产,并突出发展奶业和羊毛生产,也就是要大力发展草食动物生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发展牧草生产在畜牧业中是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1发展牧草生产,是“节粮型”畜牧业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居民的膳食结构很不合理,其中猪肉的比例高达60%~70%,为世界所罕见,而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及我国港、台等地华人肉食中猪肉所占比重均低于40%。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肉食主要来源于草食动物,如美国人的肉食中73%由草转化而来,澳大利亚约90%,新西兰接近100%,而我国只有6%~8%,其余90%依靠粮食转换而来。牛奶是人类最理想的食品之一,而我国人均牛奶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2,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竟高达30倍之多;我国拥有丰富的草山草坡资源,但同时我国又是羊毛的进口大国,每年有近70%的市场份额被国外占领。因此,在畜牧业生产中应限制耗粮型畜牧业(以猪为主)的发展,而大力提倡节粮型草食动物(主要是牛、羊)的生产。据测算,如果我国畜牧业依靠现有的饲料资源发展草食动物,可养羊达2.8亿只,养牛2.1亿头,年增产30亿kg牛羊肉,可少养6000万头猪,节省粮食1800亿kg。因此,发展节粮型畜牧业,实行种草养畜,可尽快实行畜牧业内部结构的合理调整,逐步改善人民的膳食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人畜争粮的矛盾。2发展牧草生产,可调整种植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由于我国耕地有限,在保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前提下,应努力扩大高产饲料作物的种植,以有限的耕地,生产出更多的饲料来。应提倡有计划地退耕还草,尤其在农作物生产低效益区和高风险区,更应加大退耕还草的力度。据测算,单位面积的紫花苜蓿与小麦相比,蛋白质前者是后者的7倍,干物质是4.7倍,低效耕地改种苜蓿等优质牧草,调整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比例,将是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此外,还可以起到培肥地力,改良土壤,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3大力推广牧草配合饲料和科学饲养技术,提高饲料粮的利用和转化率我国广大农村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饲养习惯就是将饲料粮单一直接地饲喂畜禽。这种饲喂方式不仅不经济,且饲料报酬比配合饲料要低1/3左右,这样,有大量的粮食就被白白浪费掉。而将牧草制成草粉加入到配合饲料中以取代部分精料,不但可降低饲养成本,而且效果好。实验证明,用优质苜蓿草粉喂生长猪可提高猪的瘦肉率;用优质苜蓿草粉饲喂妊娠母猪可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并能提高初乳和常乳中的脂肪含量。有利于初生仔猪的生长和成活,还可防止异常行为,分娩时可防止便秘和乳腺炎、子宫炎和产后无乳综合症。4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生产,满足市场需求优质牧草粉的粗蛋白质含量高达20%以上,且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是一种可供开发的蛋白质饲料资源。目前中国每年的牧草需求总量为1000万t,市场空间十分广阔。且优质牧草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目前国际市场上每吨紫花苜蓿干草售价在200~300美元,全球市场年需求量为500万t,而亚洲是最大的苜蓿进口市场,需求量为400万t,仅日本和韩国每年的进口量就达200万t。我国西部地区更是将发展草产业作为调整结构,实现畜牧业发展大突破的三大工程之一。种植和开发优质牧草已让西部地区的农民和企业尝到了甜头,据报道,1999年甘肃酒泉地区正式注册的“祁连”牌草干粒,直接出口日本,每吨售价达1200元,农民种植紫花苜蓿与种植粮食相比,不仅减少了水肥、田间管理等资金和人力投入,而且每公顷增收3000多元。鄂温克旗与澳大利亚合资成立的呼伦贝尔草业开发有限公司专门开发青贮牧草,年直接经济效益达370多万元。中国地域辽阔,草山草坡资源丰富,若能合理开发和利用,前景非常可观。有专家预言,今后草业开发将成为的投资热点。然而要想实现牧草生产的良性循环决非易事。首先要搞好畜牧科技推广服务。各地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种草养畜的科学饲养技术;其次在牧草生产中建好示范点(片),重点抓好点(片)的牧草基地建设,以实现以点(片)带面,最终达到推广的目的;第三要搞好一系列配套设施建设。如牧草饲料加工及饲料机械等的建设;第四要争取政府及主管部门的全力支持,要把牧草生产作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好,抓落实,从而实现畜牧业发展量的突破和质的提高。
本文标题:牧草在发展畜牧业中的战略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39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