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1]》(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国函〔2009〕150号,以下简称《批复》),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家批复的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实现了循环经济由理论到实践的重大突破。《批复》指出,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交汇处,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陆路交通枢纽,资源蕴藏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发展潜力巨大。要把《总体规划》实施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甘肃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批复》强调,《总体规划》实施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积极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骨干企业、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大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的研发推广力度,努力把甘肃省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批复》要求,甘肃省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落实配套措施,积极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思路、新举措,确保完成规划目标和任务;国务院有关部门要根据《总体规划》要求,按照职能分工,制定完善本部门支持甘肃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政策措施;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总体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为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做出贡献。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甘肃省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总体规划》共七部分: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状况;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工作基础;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任务;重点项目和支撑技术;资源支撑与环境影响分析;保障措施。核心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解决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绿色发展、高效发展、跨越发展,《总体规划》实施期为2009—2015年。为实现上述目标,《总体规划》围绕循环型工业、循环型农业和循环型社会建设,提出了着力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探索循环型农业模式,推进循环型社会建设,实施重点项目和研发推广支撑技术,努力闯出一条资源型省份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总体规划》全文将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努力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来源:人民日报日期:2010-2-24徐守盛2009年12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第一个地区性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总体规划》)。《总体规划》要求,到2015年,把甘肃省建成全国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区。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国务院批准实施《总体规划》,表明国家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坚强决心,也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甘肃人民的深切关怀、充分信任和巨大支持。《总体规划》的实施,必将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建设循环经济体系、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甘肃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循环经济发展的新起点发展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甘肃省是一个西部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由高耗能、高排放、资源型的旧“两高一资”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资源永续利用的新“两高一资”转变,是党中央、国务院对甘肃省的殷切希望,也是甘肃省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选择。2007年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之后,甘肃省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从企业、园区和社会三个层面推进循环经济体系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完善法规政策体系,出台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一系列法规政策,《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办法》已进入地方立法阶段;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设立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1亿元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在主要工业城市、10个工业园区和23户重点企业进行试点,初步形成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区域大循环格局;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在43个县区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初步走出“山上退耕种草保植被,山下舍饲养殖建沼气,沼液肥田壮畜调结构”的新路子;加快技术创新和改造步伐,推广应用一批资源再利用技术,依法淘汰一批落后生产能力;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循环经济试点的开展,推动了甘肃省的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使全省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同时,2009年同2007年相比,资源产出率提高9.8%,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24.8%,可再生能源占能源生产的比例提高2.8%,废旧资源综合利用率提高18.5%,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4.17%,化学需氧量降低3.6%,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9.6%,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22.3%。虽然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仍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60%,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4倍,工业能源消耗量占全省能源消耗总量的75%。另一方面,甘肃省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土地承载力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随着经济发展和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加重,局部生态环境恶化,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这些情况说明,只有毫不动摇地以循环经济为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突破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发展道路才会越走越宽。现在,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倒逼机制,《总体规划》为发展循环经济指明了方向,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发展循环经济的历史责任,以近年来发展循环经济所取得的成绩为新起点,努力把甘肃省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为全国循环经济发展闯出一条新路。转变发展方式的新机遇《总体规划》的批准和实施,为甘肃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明确了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国务院明确指出,甘肃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陆路枢纽,资源蕴藏丰富,战略地位重要,发展潜力巨大。实施《总体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积极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链和骨干企业,切实加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加大循环经济支撑技术的研发力度,努力把甘肃省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总体规划》提出,到2015年,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全社会循环经济意识明显提高,节约型循环社会初步建成;循环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形成,法律法规体系基本确立;循环经济载体有机组合并形成规模,循环经济发展方式明显转变,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这个目标要求,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完全符合甘肃省的现实需要和发展趋势。明确了主要任务和发展途径。《总体规划》根据甘肃省经济发展状况、自然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状况等要素,明确提出在全省范围内构建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社会三大体系,以不同行业的骨干企业为龙头,打造16条产业循环链;以推行清洁生产为重点,培育100户循环经济示范企业;以改造提升省以上开发区为重点,形成36个环境友好型开发区;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的各具特色的七大循环经济专业基地。《总体规划》把发展目标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和投资上,提出了总投资2133亿元的72大类重点支撑项目。这些项目实施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634亿元、利税总额317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5万—20万个;对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水耗降低的贡献率可分别达58%和85%,对提高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贡献率可达80%,对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减排的贡献率可分别达50%和75%。明确了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总体规划》从法规、政策、管理、技术和组织等方面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明确了国家支持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十项政策措施。国务院明确要求有关部门按照职能分工,制定完善支持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政策措施,在有关专项规划编制、政策实施、项目安排、资金筹措、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切实加大支持和指导力度,指导和帮助解决规划实施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对规划实施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组织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和后期评估,认真做好与“十二五”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其他相关规划的衔接工作。这就为落实《总体规划》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国务院要求甘肃省按照规划确定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模式、基地建设布局,扎实推进相关项目的组织实施,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思路新举措,建立循环经济统计、监管和考核机制。谱写科学发展的新篇章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实。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要紧密结合实施甘肃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解放思想、破解难题,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把循环经济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加快产业转型。对传统支柱产业进行高起点、大规模的新一轮技术改造,加快开发下游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资源开发由粗放向集约、资源加工由简单向精深、资源产品由初级向高级、资源项目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现代制药、航天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产业支撑;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的关键环节,增强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通过产业转型,推动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产业新格局。优化要素投入。把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作为要素投入的重点,加快建设有利于能源资源科学开发和循环利用的项目。在工业和城市领域,以石化、有色、冶金等行业为重点,实施一批节能、节水、减排、综合利用、清洁能源、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等项目。在农业和生态领域,加快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实施绿色种植、能源作物、户用沼气、农产品深加工等项目,因地制宜地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链。坚决杜绝新上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项目,特别是在承接产业转移中,避免引进不符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的低科技含量和低附加值项目。推进技术创新。加快实施《建设创新型甘肃行动纲要》,加大公共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把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突出抓好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开发一批具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资源节约、回收利用和替代技术,力争在循环经济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突破。加快产学研用体系建设,开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扶持行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名牌工程,加大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完善企业科技投入机制,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研发队伍建设,以高强度的投入推进科技创新,以市场需求引领企业自主创新,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科技支撑。倡导绿色消费。把绿色消费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贯穿于生产生活的全过程。在生产领域,加强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推动大宗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抓好再生钢、铜、铝、铅、锌等拆解集散市场和回收利用工程,推动废旧金属等回收利用,加强集中供热、供水、供电、供气和水处理系统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在生活领域,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和环保观念,坚决杜绝有害包装和过度包装,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节水和再生利用产品,形成绿色消费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完善体制机制。完善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科技支撑的运行机制。在认真执行发展循环经济法规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循环经济定量考核、政府绿色采购和居民绿色消费、废弃容器和包装物回收利用等规章。完善排污许可证和排污权交易制度,合理确定污染排放总量指标,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量。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机制。积极探索从源头上减少废弃物产生的办法,推行废弃物抵押金返还制度,建立生产者与消费者共同承担责任的有效机制。通过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机制性障碍,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制度保障。西部开发新十年规划已定税收优
本文标题:甘肃省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76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