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生态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态城镇化推动中国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第1页共36页1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城镇化目录一、前言二、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一)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1.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2.产业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3.产业发展缺乏国际竞争力,过于依赖出口易受外部冲击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产业结构同构现象严重(二)重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1.重工业化带来资源的危机2.重工业化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3.重工业化造成劳动就业形势严峻(三)“三农”问题困扰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1.“三农”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2.“三农”问题现状3.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衰退,农业“被边缘化”三、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的原因分析(一)盲目追求GDP增长的粗放式发展是形成我国当前经济结构矛盾的直接原因生态城镇化推动中国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第2页共36页2(二)忽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三)“三农”问题得不到解决,直接导致农业现代化将成为一句空话四、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型城镇化(一)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战略1.城镇化发展是拉动内需的强大引擎2.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3.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4.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二)中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与挑战1.城市盲目扩张,农业用地被蚕食2.乡村的留存、失地农民“被城镇化”问题3.城镇化超速发展的“大跃进”问题4.城市人口过度膨胀,社会稳定与治安形势更为严峻5.城镇化加剧了城市失业和贫困化6.城镇化破坏了传统村落及其文化五、生态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城镇化应走中国特色的生态之路(二)破解制约生态城镇化的难题1.城镇人口密度必须保持适度2.城镇资源必须集约使用3.城镇的产业布局必须科学合理生态城镇化推动中国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第3页共36页34.城镇的基础设施必须加强5.城镇化的生态必须保持均衡(三)走生态城镇化之路1.生态化是生态城镇化的基本特征2.人本化是生态城镇化的核心内容3.个性化是生态城镇化的主要特征4.产业化是生态城镇化的支撑力量六、结论:生态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一、前言生态城镇化推动中国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第4页共36页4从十八大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直至刚刚闭幕的“两会”,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强调,并进行一系列重点部署,推出“城镇化新政”。中央为何高调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决策?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关口,生态、资源、环境、社会已不能再承受快速无序的发展之痛,不转型就无路可走,不转型就不能可持续的发展,不转型就不能实现中国梦。过去的城镇化,问题凸显,矛盾重重,如何吸取经验教训,以最少的代价换取最多的发展成果?如何避免新型城镇化少走弯路,多出成效,为新型城镇化寻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之路。笔者经过多年基层调研和潜心研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总结出“生态城镇化”的发展理念,对于破解城镇化乱象,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什么是生态城镇化?简单的说,就是当代中国的城镇化必须走生态之路,而且必须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具体说,就是我国在史无前例的城镇化进程中,务必统筹考虑城镇建设与人口、环境、资源、产业等关系,坚持从实际出发,以城市总体生态环境的优化为出发点和归宿,以方便、和谐、宜居、低碳为目标,始终紧扣生态友好、资源节约的主题,谋求未来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二、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生态城镇化推动中国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第5页共36页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着诸多影响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重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生态问题,“三农”问题困扰社会经济发展等,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健康发展带来越来越明显的影响。特别是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这些问题尤为突出。分析这些突出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将为我国城镇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依据。(一)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产业结构在整体优化的同时,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重化工业高速增长带来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压力增大;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如制造业以高能耗、低技术、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技术产业以原始设备制造(OEM)为主,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劳动力数额巨大与高技术劳动短缺;这些问题和矛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稳定增长和产业发展的桎梏。1.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部分产业特别是一些重化工业产业,如钢铁、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焦炭、汽车等行业出现了大规模投资、低水平扩张等问题,积累的大量产能远非当前的国内需求所能消化,投资增长超过了消费增长,产能过剩的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后,在外需严重萎缩的情况下产能过剩矛盾加剧。生态城镇化推动中国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第6页共36页6过度投资导致的产能过剩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其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国内GDP崇拜的固有观念和不合理的政策导向。由于资源要素价格被低估,地方政府引导投资,比较容易在准入门槛较低的落后产能上动脑筋,在地方政府综合运用政策、经济手段的情况下,即便是落后产能也能取得不错的回报率。各地对调整结构、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渴望,而宏观统筹布局调控又不到位,一些新兴产业往往也会出现“一哄而上”的现象。从这个角度而言,控制产能过剩,关键在于遏制地方政府追求投资的冲动。2.产业技术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从产业技术发展来看,我国产业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薄弱,引进技术仍是我国产业技术进步的主要途径,国内产业技术供给尚处于从属地位。目前,我国制造业总量规模占全球的6%,而研发投入仅占0.3%,研发投人严重匮乏,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队伍出现严重萎缩,产业创新能力有进一步削弱的危险,产业升级面临很大困难。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可分为各次产业的技术水平提高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资源配置效率改善。深入研究发现,第二、三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跃并不是持续提高的,尤其是2003年以来均出现大幅下滑,造成近年来全要素生产率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因为重化工业的加速发展导致资本密集型产业的比例增加,资本有机构成显著提高从而资本加速替代劳动,另一方面是因为技术进步提高不明显、投资增长过快。3.产业发展缺乏国际竞争力,过于依赖出口易遭受外部冲击生态城镇化推动中国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第7页共36页7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大规模的技术引进,我国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从1995年到2007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了10倍,2007年已突破5万亿元,达到5l万亿元,成为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引擎。但是,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总量扩张的背后是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含量低、缺乏国际竞争力的窘境。在1994年至2007年这段时问内,我国制造业产品技术高度指数一直高于出口技术高度指数。这说明我国进口商品的技术含量高于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而且这种差距保持了较长一段时间。我国制造业在全球贸易体系中处于进口技术含量较高的商品、出口技术含量较低的商品的地位。从1994年至2007年我国制造业11个部门总体贸易技术定位指数曲线及其移动平均线的变化趋势看,从1994年以来,我国贸易技术定位指数一直为负数,这也说明我国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一直低于进口商品的技术含量。我国产业发展在日益融入到全球化进程中,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取得比较优势,这导致行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制造和劳动密集的加工装配等低端价值链的环节中。是事实上的“世界工厂”。不仅如此,我国的产业发展对加工贸易过度依赖,加工贸易占总出口额的比重超过了50%。低层次的一般贸易比重过高,企业之间主要依靠降低价格的低水平恶性竞争,不但加剧贸易条件恶化,还导致贸易摩擦加剧。2008年的金融危机让这种矛盾凸显。我国出口依存度高的纺织、机电、轻工等产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大,企业大量生态城镇化推动中国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第8页共36页8停产或倒闭;失业大量增加。这反映了我国产业结构的对外依存性和脆弱性。因此,我国的经济不能过于依赖出口。4.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产业结构同构现象严重从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征也十分突出。从人均生产总值看,西部的经济实力弱于中部,中部的经济实力又明显弱于东部。尽管地区差异大,但各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过程中,存在区域产业结构高度趋同的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中部和东部工业结构的相似率是93.5%,西部和中部工业结构相似率为97.9%。各地区主导产业选择雷同,盲目追求“大而全”、“小而全”,形成相对配套的自给自足的地区工业体系。而地区之间分工协作程度很低,最终造成各地医生产规模小、分散投资、重复建设的不合理格局,资源配置缺乏效率导致经济效益的低下。(二)重工业化发展带来的生态危机日益加剧1.重工业化带来资源的危机从与工业化发展相关的耕地、水和能源等重要资源的现状看,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国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2004年,中国人均消费的能源只相当于日本人均能源消费量的1/4,美国人均能源消费量的1/7;目前中国的主要矿产资源己经出现储量增长远低于开采量增长,开采量增长又低于消费量增长,国内资源保障程度快速下降,新增部分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一方面,国内矿资源加紧开发,野蛮生产,结果造成生态环境危生态城镇化推动中国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第9页共36页9机,大面积水土流失,水体污染。一些煤矿为了增产,不顾矿工安全,超能力大干蛮干,致使矿难频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加剧了社会矛盾。如此下去,若干年后,我们将无资源留给子孙后代去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实行产业结构的“重烈化”,把原本稀缺的资源大量投入重化工业,很快就造成了资源瓶颈收紧,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群众的正常生活都受到负面影响。国内企业为满足生产,不得不大量向国外采购铁、矿石、氧化铝、石油和石油制品,一方面使这些产品紧俏昂贵,另一方面导致经济发展受制于人。2.重工业化加剧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果说资源的约束还有可能通过从国外进口得到缓解,那么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代价则使我们更难以承受。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一氧化硫排放量和有机污水排放量己占世界第1位,一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2位。即使国际社会不就环境问题向中国施压,中国自身的环境容量也难以持续容忍这样大的污染排放。重化工的过度发展造成我国本来已经很脆弱的生态环境的加速破坏。例如,浙江萧山南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萧山临江工业园区、绍兴滨海工业园……我们亲眼目睹了这条中国经济最为发达地区所依傍的江河犹如一条被污染企业吞噬的巨龙,那些原本美丽的鱼米之乡更在这些园区的“践踏”下成了人们避之不及的“癌症村”,“生态难民”已成当地最棘手的社会问题。2012年,武汉市拍卖一块毒土地,却倒赔开发商1.2亿,而修复这块土地的成本需要2.8亿;2013年的第一天,山西长治天脊化生态城镇化推动中国城镇化健康持续发展第10页共36页10工集团苯胺泄漏事故,更是波及浊漳河下游河北、河南两省,造成河北邯郸市一度大面积停水,导致市民恐惧,疯抢矿泉水。这是进入2013年之后第一起重大化工水污染事件,成为近年来国内化工污染水源又一案例。近年来,因化工企业污染水源的案例层出不穷,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云南曲靖铬污染、江西瑞昌水污染、吉林松花江化工污染、湖南湘江镉污染等等水事件触目惊心,令人堪忧。早在2004年,胡锦涛同志就严肃地指出,如果不下决心扭转这种过度消耗资源、过度污染环境、经济粗放发展局面,我们将“无法向历史交代,无法向人民交代.也无法向子孙后代交代”。我们连生存都将堪忧,更遑论发展了。因此,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检讨重工业化过程中带来的资源环境的挑战,另辟蹊径,寻找一条高效生态的经济增长模式,这一点对我们来说特别紧迫和重要。3.重工业化造成劳动就业形势严峻重
本文标题:生态城镇化是中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79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