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论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
论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摘要设备管理是企业诸项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长期以来,设备的管理工作都是以实物管理为主,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传统的设备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生产的发展。本文通过对设备资产管理的探讨、分析,探索设备管理的一种模式,旨在提高生产企业的设备管理水平。关键词:设备资产管理制度约束自从人类使用机械以来,就伴随有设备的管理工作,由于当时的设备简单,管理工作单纯,设备管理仅凭操作者个人的经验行事;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设备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设备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的作用与影响日益扩大,设备管理也得到了相应的重视和发展,以致逐步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设备管理。现观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事后维修阶段在工业化大生产刚开始时,由于设备简单、修理方便、耗时少,一般都是在设备使用到出现故障时才进行修理,这就是事后维修制度;后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结构复杂的设备大量投入使用,设备修理难度不断增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性越来越强,于是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工效,企业便从操作人员中分离一部分人员专门从事设备修理工作,建立相应的设备维修机构,并制定适应当时生产需要的最基本管理制度。2.设备预防维修管理阶段任何一台主要设备或一个主要生产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生产,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对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故障,采取“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措施,以降低停工损失费用和维修费用;主要做法是定期检查设备,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在故障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加以控制或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突发事故;除了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计划修理外,还要对设备进行日常的维修;预防维修比事后修理有明显的优越性;预先制定设备的检修计划,采取预防为主的维修措施,可减少设备恶性事故的发生和停工损失,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完好率,有利于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经过多年实践,在“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精神的指导下,对引进设备的计划预修制度进行了研究和改进,摸索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计划预修制度,其主要特点是:2.1采用项目修理通常设备有保养、小修、中修和大修几个环节,但我国不少企业采用项目修理代替设备中修,或者采用几次项目修理代替设备大修,使修理作业量更均衡,节省了修理工时。2.2计划预修与事后修理相结合对生产中所处地位比较重要的设备实行计划预修,而对一般设备实行事后修理或按设备使用状况进行修理,使计划预修与事后修理相结合。2.3合理确定修理周期设备的检修周期不是根据磨损情况,而是根据主要设备的具体情况来定。如按设备的设计水平、制造和安装质量、役龄和使用条件、使用强度等情况确定其修理周期,使修理周期和结构更符合实际情况及更加合理。2.4修理与改造相结合我国多数企业往往结合设备修理对原设备进行局部改进或改装,使大修与设备改造结合起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2.5设备保养维护与检修结合企业在计划预修的基础上吸收三级保养,创立了一种新的设备维修管理制度――计划保修制。其根据设备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情况的不同,定时或定运行里程对设备施行规格不同的保养,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设备的维修周期,这种制度突出了维护保养在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中的地位,充分调动操作人员管好设备的积极性,使设备管理工作建立在广泛的基础之上。3.设备系统管理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系统理论的普遍应用,对关键设备采取重点维护政策,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主要内容有:3.1修理费用高的偶发性故障且零部件更换困难的,运用状态监测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维修。3.2修理费用低的寿命型故障,且零部件易于更换的,采用定期更换策略。3.3修理费用十分昂贵的零部件,应考虑无维修设计,消除故障根源,避免发生故障。4.设备综合管理阶段设备综合管理思想的两个典型代表是“设备综合工程学”和“全员生产维修制”。“设备综合工程学”是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管理目标,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围绕四方面展开:4.1企业管好、用好、修好、经营好机器设备对同等技术的设备进行价格、运转、维修费用、折旧、经济寿命等方面的计算和比较,把好经济效益关,建立和健全合理的管理体制。4.2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无论是新设备还是老设备,都必须重视设备的可靠性和维修性问题,提高可靠性和维修性,减少故障和维修作业时间,达到提高设备有效利用率。4.3设备的一生为研究和管理对象及运用系统工程观点,把设备的规划、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改造、折旧报废的全过程作为设备一生的研究和管理对象。4.4设备工作循环过程的信息反馈设备使用部门要把有关设备的运行记录和长期经验积累所发现的缺陷提供给维修部门和设备制造厂家,以便他们综合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必要的改造或在新设备设计时进行改进。“全系统”是指对设备寿命周期实行全过程管理,从设计阶段起就要对设备的维修方法和手段予以认真考虑,既抓设备前期阶段的先天不足又抓使用维修和改造阶段的故障分析,达到排除故障的目的。“全员参加”,是指上至企业最高领导下到每位操作人员都参加生产维修活动。在设备综合管理阶段,设备维修的方针是:建立以操作工点检为基础的设备维修制;实行重点设备专门管理,避免过剩维修;定期检测设备的精度指标;注意维修记录和资料的统计及分析。综合管理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实行设备目标管理,重视设备可靠性、维修性研究,加强设备投产前的前期管理和使用中的信息反馈,提高设备管理的综合经济效益。5.企业设备管理方案探讨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机械制造、自动控制、可靠性工程及管理科学出现了新的突破,现代设备的科学管理呈现了新的趋势,不再是狭义上的设备技术的管理,而是更广义的生产力的管理,把握这一新趋势,对于促进企业设备管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1设备管理已形成新格局企业设备管理已形成新格局,企业自主管理和政府依法监督是我国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设备管理新格局。企业对设备工作已主动管理起来,管、用、养、修全面负责。对于设备管理强调:“主管生产,先抓设备。设备维护良好,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就有保证,产值、成本、利润就能完成。不抓设备,不保养、不维修,不改造,设备陈旧落后,经常停机影响生产,安全也没保证。因此,要积极努力地抓设备基础管理、现场管理、维修保养、定期检修、技术改造,使设备确保生产。5.2企业领导重视设备管理、改造和更新工作企业自主管理后,凡是生产和效益好的企业都十分重视设备管理。但很多企业已不在内部配备维修管理人员和维修队伍,依靠社会力量来维修设备。凡是生产好、效益好的企业都十分重视设备管理;相反生产不饱满,产品没市场或占市场份额小或近乎破产的企业一般设备管理也差;生产要上去,设备必须完好,因此不断进引高新技术,缩短停机时间,减少生产损失,对关键设备实行监控;很多企业领导已认识到企业资本的50%以上是设备资产,设备不能发挥应有效能,等于资本积压,同时认识到设备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现代生产,关系到产品品种、产量、质量、安全、消耗、成本等,关系到企业效益和职工切身利益。企业重视设备管理,对设备管理和技术人员实行岗位责任制,并经常进行岗位培训,提倡综合管理和主动维护,使设备管理不断创新,这是企业自主管理设备取得的成果。设备管理的经验可以归纳为:设备管理和维修工作目标明确,为企业经济效益服务,实行优胜劣汰,提高全员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益,利用率追求100%,故障率要求零。推行点检制度,推广全员维修和预防维修,利用诊断技术预防停机故障。企业自修、检修与社会化修理相结合,采用最经济的维修体制和方法。进行设备现代化管理,数据采集要正确,存档要及时并利用管理软件定期分析预报。备件维修资金严格考核,不准浪费,经常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考核制度化,提倡设备综合管理,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设备全管理过程中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技术装备素质,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以达到良好投资效益,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服务。
本文标题:论设备管理的发展趋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916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