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横向研究2.实证研究法3.具体形象思维4.记忆策略5.自传体记忆6.记忆恢复7.同伴关系8.亲社会行为9.依恋10.移情11.观察学习12.关键期13.知觉14.亲子关系15.象征性游戏二、填空1.发展的社会性是指个体的心理发展不能脱离()。2.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过程是由一个个()组成的。3.发展的差异性是指每一个儿童的心理都有自己的()、()等,从而构成个体间心理发展的不同。4.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和()两大类。5.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具体体现为()、()、()三种方法。6.调查法包括()、()、()和()四种。7.尽力减少环境中的()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8.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9.个体心理是在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个体自身心理因素的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这就体现了()。10.美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11.多通道知觉主要指()、()、()之间的联合。12.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再(),然后是()。13.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在先,()随后,()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14.直觉行动思维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15.具体形象思维主要表现在()。16.学前儿童晚期其思维出现了()的萌芽。17.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18.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19.学前儿童自我评价的特点表现为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的评价。20.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的发展。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21.对于婴儿来说()和()的分离是引起痛苦的重要原因。22.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23.教育既要()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24.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25.儿童记忆策略的表现有()、()、()、()、()。26.儿童情绪的调控能力和调控方式与()有重要联系。27.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nbsp;)以及()的发展等方面。28.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分为()(0—2岁)、()(2—7岁)、()(7—12岁)。29.对关键期的理解,与其说是个体接受外部刺激的期限,不如说是对外部刺激可接受的程度,即()更为妥当。30.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nbsp;)、()、()。31.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32.电视的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或者是()的原因造成的。33.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34.心理学家Parten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和()。35.由于整体心理水平的有意性较低,幼儿的记忆以()为主。36.()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37.儿童的社会化语言有()、()、()、()、()。38.电视的负面效应并不是电视媒体天生就有的,相反,这些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或者是()的原因造成的。39.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40.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是()、()、()。41.观察他人的过程有()、()、()、()等4个组成部分。42.美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是()中的一个经典实验装置43.儿童在音乐世界中扮演着()、()和()的角色。44.婴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为易()、易()、易()、易()的特点。45.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儿童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称为()。46.在儿童语言的发展过程中,儿童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称为()。47.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一种是()。48.喜欢的()和()是儿童评价作品好坏的两个标准。49.儿童在玩皮球,一会儿皮球滚走了,他玩皮球的事也就结束了。这一过程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的特点。三、简答1.简述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优缺点。2.心理学家Parten是怎样划分游戏种类的?3.简述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4.对于婴儿来说,身体的和心理的分离会产生什么影响?5.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6.简述儿童在音乐世界扮演的角色?7.简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特点?8.简述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什么?9.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10.简述儿童情绪调控与气质类型的关系?11.简述电视对儿童发展有何影响?12.简述个体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13.简述教师对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影响。四、论述1.试论述思维发展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2.试论述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3.试述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对我们儿童教育的借鉴及现实意义。4.试论述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的作用。5.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儿童后期行为的影响。6.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儿童发展观?7.结合儿童发展的实际谈谈儿童社会化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意义。8.联系实际谈谈在儿童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关注性别化的问题。五、案例分析1.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且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去操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的。强强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边敲敲打打,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请你运用儿童个性发展的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2.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睡。如果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上幼儿园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小毯子呢?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3.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噘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赛,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哇”地一声哭了。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加以观察,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2.实证研究法: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3.具体形象思维: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4.记忆策略:是指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5.自传体记忆:是指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6.记忆恢复:指学习某种材料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7.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8.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9.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10.移情:当一个人感受到对方的某种情绪时,他自己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心理学上称为移情。11.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12.关键期:(见简答题)13.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是对感觉信息的组织和解释过程。14.象征性游戏: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二、填空题1.社会条件2.特定的发展阶段3.发展速率特色和风格4.实证研究法理论研究法5.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6.谈话法问卷法测验法产品分析法7.噪音8.12809.发展的普遍性10.视觉偏爱11.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12.上下前后左右13.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14.得以协调组织起来15.幼儿期16.抽象逻辑思维17.依从性评价18.主观情绪性19.内心品质20.自我评价教师21.身体心理22.视力23.适应促进24.自传体记忆25.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复述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26.气质27.语音语法词汇口语表达能力语用技能28.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29.学习水平30.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31.母爱32.使用不当家长本身33.去自我中心化34.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35.无意识记36.4岁37.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问题和回答38.使用不当家长本身39.色盲40.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41.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强化和动机42.知觉研究43.音乐的感知者表现者欣赏者44.变换冲动感染暴露45.积极词汇46.消极词汇47.工具性侵犯敌意性侵犯48.物体颜色49.直觉行动性三、简答题答案要点(详细阐述,酌情加分)1.横向的优点和缺点:时间短且省力;数据有代表性和稳定性;/难以寻找转折点;有抽样误差;纵向的优点和缺点:直接测量可得到第一手资料;对某种心理现象的探索;研究耗时费力;难以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2.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3.气质有类型差异无好坏之分;每种气质积极和消极的地方;成人和教师应有的态度。4.分离的表现;痛苦情绪的负面作用。5.从浑浊—体到逐步分化;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句子长度由短到长。6.感知者;表现者;欣赏者。7.对规则的理解;评定行为的态度;判断行为;看待惩罚。8.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其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的。9.环境因素;认知因素;移情;强化。10.由于气质不同儿童的主导情绪不同;成人的态度和方式。11.占用了儿童大量的时间、电视中不健康的内容可以影响孩子的上进心、电视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给儿童提供娱乐,提供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使孩子学习及掌握大量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和信息,对儿童的反应能力及智力发育有很大的好处;对儿童看电视加以正确地引导,家长采用一些灵活的限制措施,如限定看电视的时间及所看的内容,电视对儿童的智力发育是有益无害的。12.生物取向阶段;社会取向阶段;心理取向阶段。13.教师对儿童的评价将影响其他儿童对他的评价。注意慎重评价学前儿童,关注其积极面。引导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可以满足儿童归属和爱的需要以及尊重的需要。引导儿童进行健康的同伴交往为儿童提供了学习他人反应的机会,得到更多的机会使用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从而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地位奠定基础.是教师应取的态度和方式。四、论述题答案要点(详细阐述,酌情加分)1.对认知发展的作用:体现在感知、记忆方面;对情感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儿童的情绪理解、情绪调控方面;对社会性发展的作用:体现在儿童的语言发展、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社会行为方面。2.皮亚杰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的思维发展有着自己的阶段,其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教育必须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3.个体成熟的原则的含义:个体的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绝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以前,处于学习的准备期。育儿观念及其启示: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
本文标题:《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3971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