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论文解读
广西财经学院学科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海西”战略背景下港口竞争力提升研究——以福建省湄洲湾为例课程:区域分析规划教程指导老师:尹娟院系:经济与贸易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班级:土地1241班学号:120104404122姓名:楼天一“海西”战略背景下港口竞争力提升研究——以福建省湄洲湾为例摘要港口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连接水域和陆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临港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城市重要物流平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作用和地位日益凸显。自2004年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目标以后,福建省港口的发展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构建“海西”战略具有重大的意义。现代化的港口成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支撑,福建省沿海港口的竞争力提升问题也摆到了重要议事日程。本文从提升福建港口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基于港口竞争力的基本理论,从区域分析与规划的角度出发,研究同在湄洲湾,莆田秀屿港的发展不如泉州肖厝港的原因,并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资料收集、数据分析等方法,深入调查福建沿海港口现状、取得的成就、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从而阐述提升福建港口竞争力的对策与措施和总结了福建港口取得的成就“海西”战略的重大意义。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竞争力;意义第一章引言一、研究背景与意义(一)研究的背景当今世界经济依赖港口产业,港口推动着全球经济发展,并使整个经济区域成为有机整体的趋势日益加剧,港口产业的战略地位愈发明显,已成为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风向标。现代化的港口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支撑。港口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连接水域和陆域的重要交通枢纽、临港产业布局的重要依托、城市重要物流平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重要窗口,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将进一步凸显。从区位上看,福建以北有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群,已形成以上海港为龙头、江苏和浙江港口为两翼,主要港口、地区性重要港口和一般港口层次分明的港口布局。如何充分发挥福建省港口资源优势、采取有效措施提升港口竞争力;突破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港口群“南北夹击”,避免边缘化,已成为福建省港口发展的当务之急。(二)研究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实现福建省“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交通发展战略。“大港口”不仅要为福建本省服务,还要为中西部省份服务,为台湾货物进出大陆服务,促进沿海城市带的形成,加快沿海城市发展,充分发挥沿海中心城市的示范作用和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带动效应。2.有利于促进高效利用福建省广阔的港口资源。福建省是全国深水港条件最好的省份之一,沿海可利用建港岸线467.1公里,可建设20~30万吨的超大型码头岸线资源约40公里。但迄今福建省没有一个港口进入全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前十名,至今,海峡西岸经济区仍缺乏集装箱深水泊位大港,大海湾除了厦门湾、湄洲湾得到初步开发利用外,其他海湾的潜力远未得到充分发挥。具有进一步面向海洋、面向新世界的新高度。3.有利于促进海西经济的发展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将有力推进福建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协作,逐步形成从环渤海湾到珠江三角洲整个沿海一线的完整发展布局,凸显海峡西岸在东部率先发展、东中西部良性互动的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港口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城市的发展正在结合为一个整体,不仅加强城市的交通枢纽功能,而且日益成为城市最为开放和创新功能最强的元素,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第二章港口及港口竞争力相关理论评述一、港口概念港口是具有一定面积的水域和陆域,具有水陆联运设备和条件,供船舶安全进出和停泊以及货物和旅客集散,并为船舶提供补给、修理等技术服务和生活服务的运输枢纽。港口是水陆交通的集结点和枢纽,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随着人们对港口功能的认识以及港口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的深化而不断扩展的。二、港口竞争力的概念界定及其内涵(一)竞争力竞争力是竞争主体在市场竞争中争夺资源或市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竞争主体在竞争过程中逐步形成并表现出来的,是竞争主体多方面因素和实力的综合表现。关于竞争,在《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是“为了自己方面的利益而跟人争胜”,在经济学上,竞争是指经济主体在市场上为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和既定目标而不断进行的博弈过程。人类社会各个领域虽然都存在竞争,但经济竞争却始终是竞争的主线。任何领域的竞争,究其终极原因,大多可以归结为经济竞争或与经济竞争有关。列宁对竞争有一个简单而明确的定义:“这种为共同市场而劳作的独立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叫竞争,这一界定揭示了竞争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关系,与竞争者相互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相关。(二)港口竞争力的特征1.港口竞争的“政府因素”由于港口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优先发展项目,为各级政府所重视,因此,各级政府为争夺本地区的海运优势,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对港口倾斜。2.港口竞争的“区位因素”港口企业所处的区位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包括港口的自然环境,如地域特点,气候等;还包括港口所依托的城市条件,如城市经济水平及其发展、环境条件,还有港口城市的服务功能,如金融服务等;集疏运条件,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路运输畅通等。所有这些因素都将直接影响到船方、货主对港口的选择。3.港口竞争的焦点是货源港口作为国民经济基础设施、先行工程,往往被列为超前发展项目,在可行性论证上充分强调港口建设的社会效益,淡化码头本身的经济效益。这种有别于普通商业投资决策的思维特点是由港口的社会性所决定的,从而也决定了港口的竞争目标是货源。(三)影响港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根据港口企业内外部环境的特点,港口竞争力受到港口地理位置、腹地综合运输发达程度、腹地和所在城市的经济实力、自然条件、政策环境、通关环境、基础设施、集疏运系统发达程度、运营条件、潜在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港口收费、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等要素的影响。1.自然条件自然条件因素主要包括深水泊位状况和航道水深,以及港口受到气候、潮汐、冰冻的影响程度。当前,船舶大型化趋势使国际集装箱干线运输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船舶的营运对港口航道和泊位水深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港口的运营有时会受到港口所在地区的气候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影响到港口的生产效率、服务质量、以及港口的资金流转等。2.港口经营环境港口经营环境主要包括港口的腹地经济状况,腹地的航运市场发育状况,以及港口的集疏运状况。港口经济腹地的经济状况包括腹地的国民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总值两个主要方面。在集疏运方面,港口作为货物集疏运的中心,货主和船公司都会考虑到港口城市的集疏运状况,集疏运状况良好,则货物的周转时间缩短,其运输成本降低,对货物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因此集疏运状况的好坏也是体现港口竞争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3.港口的管理状况港口的管理状况,主要体现在港口的装卸效率、港口的口岸自由度、港口的服务水平上。港口的装卸效率关系到船舶在港的作业时间,体现着港口对船东的吸引力。港口的自由度也体现港口管理的水平,这与港口制定的相关政策有关,港口的自由度越大就越有利于促进集装箱枢纽港地位的形成和巩固,可以提高港口对货源、航运公司以及相关行业的吸引力,对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放大效应。港口作为服务性的行业,港口的服务水平影响着港口的竞争力。4.港口的基础设施港口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港口的集装箱泊位数,泊位的吨位水平,港口装卸机械设备以及库场等设施,最终这些因素又体现在港口综合的集装箱设计通过能力上。同时,港口的基础设施还体现在港口的深水泊位比例上。5.航运状况航运状况主要体现在航班次数和航线覆盖面上,航班次数和航线覆盖面,基本上体现了港口的规模。因此航班次数和航班覆盖面代表着港口现在的水平,同时也代表着港口的发展潜力,从而体现港口的竞争力。第三章研究同在湄洲湾,莆田秀屿港的发展不如泉州肖厝港的原因泉州港拥有较长的海岸线和数量较多的优良港口,海岸线427公里,有湄州湾、泉州湾、深沪湾和围头湾等4个港区,有沙格、福炼油码头、后渚、石湖、围头等16个作业区,96.4公里航道,其中,万吨以上泊位13个,最大泊位达10万吨级。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港口建设取得新发展。一、港口货物吞吐量持续攀升。“十五”期间,泉州港口从2102万吨增加到4046万吨,平均增速达18.8%。2006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5135万吨,增长26.9%,在全国排名第16位,比2005年上升两位,与第15位的湛江港相差不到300万吨。2007上半年,从全省扣除河砂后港口吞吐量排名来看,泉州港仅次于厦门港排名第二,比福州港高出990万吨。二、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迅猛。2001年全市集装箱吞吐量仅为22.6万TEU,2006年则将近83.9万TEU。从增速来看,“十五”期间集装箱吞吐量平均增速31.8%,2001-2006年6年平均增速为32%。可见,泉州港集装箱业务健康发展,增长迅猛。三、外贸吞吐量比重偏低、发展步履维艰。2006年全市外贸货物吞吐量660.6万吨,占吞吐总量的12.9%;外贸集装箱吞吐量为3.3万TEU,仅占4.0%。从发展动态看,2002-2006年外贸货物吞吐量平均增长2%,外贸集装箱则起伏不定、增势不明显,这与同期港口整体发展态势极不相称。这反映出泉州港外贸航线起步晚,国际航线少,发展困难重重。四、港口对全市GDP贡献有限。泉州港口及其关联产业占全市GDP的比重不足4%,与其他港口城市,如厦门占GDP的比重高于10%,香港占GDP的比重高于35%,相比差距较大。可见,泉州港口经济尽管发展较快,但与外向型经济发展态势仍不相适应。比较泉州港口发展的优劣,才能进一步制定对策,加快泉州港口发展,实现亿吨大港的目标,乃至建设海峡西岸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第四章提升港口竞争力的途径一、许多专家学者、港口企业、港口管理部门都十分注重提升港口竞争力,亦提出各种实现港口竞争力提升的途径,归纳起来主要为两部分:硬件设施和软环境。良好的港口硬件设施是提升港口竞争力的基础条件,通过建设大型深水码头、航道,以适应船舶大型化趋势;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完善港口配套设施,配置先进的装卸设备,打造大型化、专业化、现代化港区;建设以港口为龙头、包括疏港公路、铁路、水路、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相衔接的集疏运网络。随着港口物流的发展,还应注重临港物流园区的建设,包括在内陆腹地建设陆地港,拓展港口空间。二、港口的软环境包括港口的提升港口企业和港口管理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增强港口现代化的管理能力,提高口岸通关效率。优惠以及宽松的政策(如保税港区、自由港政策)有利于增强港口对于航运商和货主的吸引力,从而有力促进港口发展。提升港口竞争力应“软硬兼施”,即既要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又要营造良好的软环境,二者协调提升,才能真正提升港口的实力。对于目前多数港口而言,基础施实力在一定阶段内相对稳定,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更多地需要在软环境方面下大力气。纵观全球经济,在国际产业转移相对高级化的今天,谁拥有了核心竞争力,谁就具备了港口发展的潜力,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谁就拥有了市场,谁就拥有了未来。无论是国家、地方还是港口企业,要想提高竞争力,就必须彰显自己的竞争优势,彰显自己与其他竞争者的差异,这一过程就是创新。目前,我国许多港口生产作业单一,找到港口企业新的盈利空间和价值最大化的增长点、摆脱依靠装卸费是港口企业利润的唯一来源的状况是我国港口业面临的一个更大的创新挑战。港口间的攻城略地、资源优化、合并重组无非就是打造核心竞争力,并以此展开与对手的竞争。第五章构建“海西”战略的意义和策略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背景下沿海港口面临的发展要求,包括发挥运输的基础保障作用、在对外开放中发挥窗口作用、在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枢纽作用、发挥内引外联的门户作用、适应国际海运市场发展变化、成为促进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以及提升科学发展水平等。通过借鉴鹿特丹、新加坡、高雄和上海、宁波等国内外先进港口发展经验以及对提高福建港口竞争力的启示,提出提升福建港口竞争力的办法与措施,从硬件、软件、政策三个层面探讨提升福建港口竞争力。首先提升福建港口竞争力的硬件设施,加快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加快建设深水码头和深水航道;优化港口运输布局,着力构建科
本文标题:区域分析与规划教程论文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01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