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监理分析
-1-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监理分析AnalysisonCityManagementSystemsurveillance摘要:本文从监理实践出发,概括了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及监理要点,希望能对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监理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内容;监理要点1.前言沈阳市从2007开始建设铁西区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目前已经建成市级平台和8个区级平台。放眼全国,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了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重要性,纷纷开始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开发水平参差不齐、实现方式各有不同、接口标准不够统一等技术问题。在引入监理机制后,监理单位通过采取科学、合理的监理手段对建设过程进行监督、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的存在。2.数字化城市管理核心建设内容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通过运用空间网格技术、地理编码技术,以数字城市技术为依托,将信息化技术、协同工作模式应用到城市管理工作中,建设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与城市管理地理编码和信息的实时传递,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交换,并可以对城市部件和地理编码库进行实时快捷访问、地理编码的查询、转换和城市管理信息的实时传递。通过系统建设,推进城市管理达到主动、精确、快速和统一的目标,达到城市管理日常化、精细化、规范化、协同数字化,建立高效、及时、准确、稳定的城市管理体系。2.1系统建设依据为促进和规范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强政府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住建部(原建设部)从2005年开始陆续出台了7个标准:CJJT106-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T213-2005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214-20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315-2009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监管案件立案、处置与结案CJT_215-2005_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CJT_292-2008_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绩效评价CJT_293-2008_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_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2-2.2核心业务流程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核心业务流程包括: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实结案和综合评价七个环节。通过这七个环节实现一个城市管理问题从发现到解决,直到对处理部门及人员的跟踪考核。达到借助业务系统推动城市管理的目的。核心业务流程图管理功能监督功能1、信息收集2、案卷建立3、任务派遣4、任务处理专业部门指挥中心监督中心监督员上报6、核实结案5、处理反馈公众举报7综合评价管理功能监督功能1、信息收集2、案卷建立3、任务派遣4、任务处理专业部门指挥中心监督中心监督员上报6、核实结案5、处理反馈公众举报7综合评价2.3主要业务子系统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主要业务子系统包括:无线采集子系统、受理子系统、系统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共九个子系统。各子系统基本结构框架图-3-2.3.1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供监督员使用,通过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实现采集、报送市政管理问题,接收监督中心分配的核实、核查任务等功能。2.3.2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供监督中心使用,实现接收监督员上报和公众举报的问题信息,建立案卷并发送至协同工作子系统;向监督员发送核实、核查工作任务等功能。2.3.3协同工作子系统供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和各级领导使用,将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核查结案等环节关联起来,实现监督中心、指挥中心、专业部门之间信息同步、协同工作和协同督办等功能。2.3.4地理编码子系统为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等提供地理编码服务,实现地址描述、地址查询、地址匹配等功能。2.3.5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整合各类基础信息和业务信息,实现基于电子地图的监督指挥功能,能够对发生问题的位置、问题处理过程、监督员在岗情况、综合评价等信息进行实时监控。2.3.6综合评价子系统根据市政监管工作过程、责任主体、工作绩效等评价模型,对区域、部门、岗位进行综合统计、计算评估,生成可视化的评价结果等功能。2.3.7应用维护子系统实现对系统机构、人员、业务、工作表单、地图、工作流、查询、统计等相关信息的配置,完成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工作。2.3.8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实现对空间数据资源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功能,并对空间数据的显示、查询、编辑和统计功能进行配置。2.3.9数据交换子系统实现与上一级城市市政监管信息系统的数据交换,交换信息可包括问题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3.监理要点分析通过对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内容的了解,监理单位应针对后台系统、前台终端、前后接口、系统定位、业务管理等重、难点内容进行控制、把关,针对关键技术、业务问题予以重点关注,力争做到对问题的事前控制,降低项目风险。依据监理实践和系统技术、业务难点,在监理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如下要点:-4-3.1数据库群的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多个相关数据库的建设,既包括各种类型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如: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城市部件库的建设、地理编码空间数据库的建设和视频位置空间数据库的建设等),又包括城市管理业务库的建设(如:工作流数据库、组织结构数据库、城市管理上报问题库、城市管理指标评价库等)。在数据库设计阶段,监理单位需通过对数据库设计文档的审查,并结合用户的具体业务需求,评估承建单位是否对这些数据库理清关系、明确接口、统一规划,做到合理配置,充分满足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数据库关系图3.2数据共享及交换系统的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可能需要市、区两级成员单位之间进行数据共享与交换,因此应在监理过程中,应监督承建单位按照住建部相关规范要求,对编码体系的设计、对数据库结构设计、接口规范等进行审查,规范市、区两级相关数据的一致性,保证资源数据的顺畅流转与及时准确。3.3业务流程需求确认监理单位应协助用户明确系统管理运行机制,梳理城市管理机构、协作单位之间的关系,明确系统实现七个闭环流程。通过将七个环节关联起来,完成业务流转、全程督查,实现各专业管理部门和市、区两级政府之间的资源共享、协同工作和协同督办。在这个过程中,除考虑到标准流程外,还应提示用户单位考虑突发事件及特殊案件的处理流程。-5-3.4单元网格的创建监理单位应关注并监督承建单位单元网格的创建方式和编码体系,注重从城市管理角度划分单元网格,建设地理编码管理体系。按照空间网格技术的原理,以城市社区为基础划分单元网格,同时兼顾建筑物、城市部件的完整性和便于社会管理和日常监督的考虑,将城市管理部件、道路、社区、门址、建筑物、企事业单位、地名等要素通过单元网格直接建立地理位置关系,使单元网格逐步成为城市各类要素与地理信息发生关系的重要编码基础。有关单元网格划分方法可依据住建部的标准进行。3.5城市部件和事件的普查与分类管理由于城市部件数量巨大,分布密度不均,管理困难、复杂,监理单位应督促承建单位通过普查将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处理,确定每个城市部件的地理编码并标注在地图上,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采用地理编码技术进行分类、分项处理,将城市管理内容全面细化,并且可以科学的确定相应的责任单位(既确权工作),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向精确的转变,彻底改变城市管理对象不清、无序的现状。主要的工作重点一是确权工作,建议由业主单位牵头,可以快速、准确的推动确权工作的开展;二是事件和部件的类别的确定,因为各个城市或城区由于管理特点的不同,会有不同的关注重点,事件和部件的分类及编码应按照建设部标准进行,对于没有列入标准的应按照扩展类进行规划。3.6坐标系的转换及GPS定位测绘部门提供的地图一般采用北京54坐标系或西安80坐标系,而移动终端使用GPS进行定位,采用的WGS84全球坐标系。为使移动终端定位的部件位置和监督员的工作轨迹能在电子地图上显示,需要进行地理坐标系的转换。在这个环节上,监理单位应积极协调参建单位,在地理坐标系转换上达成一致。同时还应注意系统内的定位精度问题,必要时可利用GPS定位技术及辅以基站定位以实现定位精度要求。3.7电子地图图层的确定监理单位应及时提示业主单位根据管理需要,明确地图图层规划要求及图层类型,以便理顺实施流程,避免在电子地图完成后进行二次修改,影响项目质量和按进度实施。3.8城市部件的动态管理监理单位应检查承建单位是否实现了城市部件的动态变化管理,对于城市管理中动态的变化只有不断的更新才会有更大的突破和发展,通过及时登记和不断更新加强城市管理的动态管理。3.9系统信息安全根据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要求,一般采用1:500的电子地形图,而根据国家的相关要求,对1:500的电子地图管理有涉密要求,这就要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应通过技术手段的管理制度保证系统的安全,并与互联网进行物理隔离。如果需要进行对公众的信息发布,可考虑采用数据摆渡方式进行数据交换。-6-3.10考核与评价考核评价系统是推动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监理单位应提示并协助业主单位尽早规划考核与评价体系,建立系统的内、外评价模型,最终形成各种表现形式的内外评价结果。4.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和监理工作思考4.1发展趋势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已经在全国许多城市开始运行,可以说在城市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在未来将迎来更广泛的发展空间。随着城市管理数字化程度的提高,地下管网等多项内容将纳入系统,会进一步扩大为公众提供良好服务的范围,促进城市管理水平实现质的飞跃。4.2监理工作思考由于数字化城市管理涵盖的内容会越来越多,其特点各不相同,这也增加了实现信息化的难度,同时对监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促使监理人员必须需要充分了解系统特点,掌握城市管理相关技术知识,了解城市管理业务内容,细致分析系统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业务需求与核心技术的关系,协助业主单位解决问题,对努力做到对问题进行事前控制。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保驾护航,实现监理工作的价值。5.结束语本文从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实际监理经验出发,概况了现阶段城市管理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较为细致的介绍了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内容和监理要点。由于是根据自身在监理工作中的实践经验所作的思考,观点难免会有欠缺和偏颇之处,希望和大家交流、探讨,并批评指正。参考文献:[1]马龙,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再思考,信息化建设,2009年,第07期[2]高雁,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在市容环境管理中的应用,环境卫生工程,2009年,第03期[3]马彦琳,现代城市管理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4]柳纯录等,信息系统监理师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本文标题:数字化城管系统建设监理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1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