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学校心理危机及干预课件
温馨提示:人在心在既来之,则安之学校心理危机及干预2013年10月第十七期卫生健康大讲堂拥有健康心理享受快乐生活一、什么是心理危机心理危机的含义•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害、重大生活事故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态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客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需要注意的是:心理危机指一些危险性的刺激引发人的心理失衡。心理危机不是病,是情感危机的一种反映。自杀是心理危机的一种极端表现。三个标准:存在一些重大的影响心理的事件;有急剧的情绪、认知,行为上的一些改变;个人原有的一些方法无法去应对或者应对无效。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含义•青少年在学习和生活中由于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原因,如处于性成熟过程与“生长爆发”阶段的发育冲突、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的模糊性、突发事件与应急能力不足,青少年自身已有的资源和应激机制无法承受这些危机事件对其心理的冲击,从而使内心的平衡被打破并由此产生了痛苦的体验。从临床心理学角度看,青少年心理危机是青少年期其他心理问题中的一组症状或前驱表现,若不加以及时干预和调节,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如处自杀、杀人或严重的心理疾病。1.心理危机的后果具有模糊性2.心理危机的症状具有复杂性3.心理危机的过程具有变动性4.心理危机的应对缺乏万能和速效的方案5.心理危机的反应具有必要性心理危机可能出现的三个结果:A当事人能够有效的应对危机,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提高。B当事人虽然度过危机,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留下痛点,限制其今后的社会适应。C未能度过危机,陷于神经症或精神病。D自杀青少年心理危机的特点1.心理危机的后果具有模糊性2.心理危机的症状具有复杂性3.心理危机的过程具有变动性4.心理危机的应对缺乏万能和速效的方案5.心理危机的反应具有必要性不同的个体,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社会支持等因素会导致每个人对同样的危机表现出不同的症状。青少年心理危机的特点1.心理危机的后果具有模糊性2.心理危机的症状具有复杂性3.心理危机的过程具有变动性4.心理危机的应对缺乏万能和速效的方案5.心理危机的反应具有必要性在心理危机过程中,随着情绪的变化,其行为也在发展和变化中摇摆。青少年心理危机的特点1.心理危机的后果具有模糊性2.心理危机的症状具有复杂性3.心理危机的过程具有变动性4.心理危机的应对缺乏万能和速效的方案5.心理危机的反应具有必要性青少年心理危机的特点不同的个体所发生的心理危诱因不同,表现也不同,因而应采取的干预措施也不同,很难制定统一的方案应对。1.心理危机的后果具有模糊性2.心理危机的症状具有复杂性3.心理危机的过程具有变动性4.心理危机的应对缺乏万能和速效的方案5.心理危机的反应具有必要性积极应对,拒绝和否认都不是合理的方式。青少年心理危机的特点二、青少年心理危机现状中小学时期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面对社会竞争的加剧,不少的中小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其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与中小学生关系密切的心理危机•创伤后应激障碍•自伤与自杀•物质与行为依赖•丧失•倦怠与过劳•公共危机事件创伤后应激障碍•定义:由应激性事件或处境引起的延迟性精神障碍,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使病人产生深度忧伤或悲痛,精神症状出现前有一潜伏期,发病一般在受刺激数周至几个月。•主要表现:•反复出现创伤性梦境或恶梦;•与他人疏远,对周围环境缺少反应;•快感缺乏;•回避对既往创伤处境或活动的回忆,害怕和回避想起遭受创伤的心情也较常见。自伤与自杀--自伤•自伤:自伤是一种复杂且危险的心理病态行为,指个体在没有明确自杀意图的情况下,故意、重复地改变或伤害自己的身体组织。这种行为虽不致死,但急具危险性。青少年是自伤的高发人群,青少年自伤率近10年有日渐上升的趋势。自伤与自杀--自杀•自杀:自杀是指个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但近年来,社会自杀现象,特别是青少年自杀一直呈上升趋势,据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处于10岁至25岁年龄段的青少年成为自杀或自杀未遂的主流人群,是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自伤与自杀--自杀•未成年人自杀诱因•不能实现之学业压力•不能忍受之家庭事件•不能承受之蒙受羞辱•不能抵抗之伙伴迷惑物质与行为依赖--网络成瘾•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指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其主要特征是: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不能上网时出现异常情绪体验,学业失败、工作绩效变差或现实人际关系恶化向他人说谎以隐瞒自己对网络的迷恋程度、症状反复发作等。•进食障碍•进食障碍是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属于精神类障碍。神经性厌食的主要特征是患者用节食等各种方法有意地造成体重过低,拒绝保持最低的标准体重;而神经性贪食的主要特征是反复出现的暴食以及暴食后不恰当的抵消行为,如诱吐、滥用利尿剂或泻药、节食或过度运动等。物质与行为依赖--进食障碍丧失•丧失是现实与意愿的悖离,是不再拥有、不再能够、无法重新来过的总称•丧失的门类广泛:丧失亲人,丧失宠物,移居,转学,更换老师,父母离婚,丢失物品,错失机会,迷失动力(意义),丧失能力感和成就感,丧失掌控感与自主感学业倦怠与过劳•学业自身任务繁重,竞争压力巨大•校内生活单调贫乏长期地被动地承受自•上而下的家庭与学校教育公共危机事件•惊恐发作•从众或众从•自然灾害公共危机事件--惊恐发作•惊恐发作是焦虑症的一种表现形式,亦称为急性焦虑发作。患者突然发生强烈不适,可有胸闷、气透不过来的感觉、心悸、出汗、胃不适、颤抖、手足发麻、濒死感、要发疯感或失去控制感,每次发作约一刻钟左右。发作可无明显原因或无特殊情境。还有一些人在某些特殊情境如拥挤人群、商店、公共车辆中发作。它是以反复出现强烈的惊恐发作,伴频死感或惊慌感,以及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为特点。公共危机事件--从众或众从•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中学生中极其常见。由于知识和阅历的限制,中学生的思想还不成熟,也最易从众。我国青少年从众现象的广泛存在有其主观原因:特殊的传统文化的熏陶、特殊的社会转型、特殊的群体生活环境、以及特殊的心理发展起等原因。三、青少年心理危机援助者1.家长: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的支持者2.学校: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的主力军心理辅导教师和班主任是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承担者。建议当班主任发现学生异常时,先和心理辅导老师沟通,建议学生找辅导老师面谈。必要时,可以组建干预团队:构成人员是心理辅导老师、班主任、学校有关人员以及家长。更严重的问题,可以转介。3.社会和政府:青少年心理危机的保护伞(一)、构建全面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1.建立学校心理危机的预防系统2.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警系统3.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激系统4.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维护系统青少年心理危机援助者--学校该系统是以预防为主要工作目标,以一般的学生为对象提供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全面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危机干预预防系统的成员主要包括校长、心理健康教师,以及班主任、任课老师。公共危机事件--自然灾害•自然灾害会引起压力、焦虑、压抑以及其它情绪和知觉问题。在洪水、龙卷风、飓风以及其它自然灾害过后,受害者表现出恶念、焦虑、压抑和其它情绪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持续一年。儿童和青少年相对成人而言,各方面发育尚未成熟,其心理承受力和身体抵抗力较弱,对事物的反应敏感,在遭遇重大突发自然灾害时,更易产生严重的心理疾患,尤其是创伤后应激障碍。(一)、构建全面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1.建立学校心理危机的预防系统2.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警系统3.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激系统4.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维护系统青少年心理危机援助者--学校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预防在学校管理范围内重要恶性事件的发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的成员主要包括:直接领导者、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及“心理互助员”等。(一)、构建全面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1.建立学校心理危机的预防系统2.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警系统3.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激系统4.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维护系统青少年心理危机援助者--学校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任务就是,当在学校管理范围内发生重大恶性事件时,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激系统要能及时、有效地对事件当事人或人群进行干预,同时协助有关部门对于当事人或相关的人群和亲属人群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援助和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应激系统主要包括领导指挥组、专家指导组、专业工作组等。(一)、构建全面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1.建立学校心理危机的预防系统2.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预警系统3.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应激系统4.建立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的维护系统青少年心理危机援助者--学校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维护系统是指在重大恶性事件发生后当事人或人群,以及给与当事人或人群相关的人或人群提供补救性的、维护性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心理危机干预维护系统主要包括领导指挥组、专业工作组等。(二)、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防机制一级预防—事先有目的地策划一些项目和活动来预防某些危机的发生。二级预防—即设计某些策略,尽量对危机进行早期干预以预防问题发展得更为严重。三级预防—综合采用危机干预策略来控制危机的扩大。青少年心理危机援助者--学校预防为主的校园心理危机干预三级预防机制的特点:一、重视心理危机干预的初级机制二、激励全校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三、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适能力、发挥学生主体意识四、注重家庭心理危机预防五、充分发挥学校的已有特色青少年心理危机援助者--学校四、青少年心理危机的干预技术1、确定问题: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倾听)2、保证求助者安全:保证求助者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生理和心理危险性降低到最小可能性,是危机干预过程的首要目标。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六个步骤3、提供支持:强调与求助者沟通与交流,使用求助者相信工作人员是能够给予关心和帮助的人。接纳:教师要无条件的尊重学生,接受学生的个性特征、问题、观念及发生的事情。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六个步骤4、提出可变通的应对方式:工作者要帮助求助者认识到,有许多可供变通的应对方式可供选择。思考变通方式的途径:(1)环境支持,有哪些人现在或过去能关心求助者?(2)应付机制,求助者有哪些行动、行为或环境资源可以帮助自己战胜危机?(3)积极的、建设性的思维方式,可以用来改变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并减轻应激与焦虑水平。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六个步骤5、制订计划:将变通的应对方式以可行性的时间表和行动步骤的形式列出来。必须确保计划制订过程中求助者的参与和自主性。6、得到承诺:帮助求助者向自己承诺采取确定的、积极的行动步骤,这些行动步骤必须是求助者自己的,从现实的角度是可以完成的或可以接受的。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六个步骤情感牵引教育法基本原则:1.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2.通过引导情绪来引导孩子行为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情感牵引法与青少年对话的基本秘密是:让其情绪平静下来让其安静下来的意义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情感牵引法沟通语言的四个步骤切入:弱化内在压力,平静内在情绪推进:让青少年说话,抛出问话带着往前走提炼:退出:给予一件可操作的事情的开端给其贴明确的优秀标签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情感牵引法非常有效的危机干预技巧•陪伴•抚慰•给予食物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情感牵引法培养主动倾听技巧找一个让自己一定要注意听的理由。在脑中把对方的话转换成自己能了解的话。保持目光接触:眼睛所在,耳朵会相随。绝大多数人天生就有听力
本文标题:学校心理危机及干预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181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