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4953818875
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第5课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基础再现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基础梳理1.矛盾就是________。(事物内部以及事物之间包含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__________________是矛盾的最基本的属性。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的属性和趋势。对立统一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吸引相互联结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1)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就是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_,一方的存在以______________为条件,双方_________________中。如,正与负、化合与分解、同化与异化、正确与错误、剥削与被剥削,双方都是依赖对方的存在而存在的。(2)矛盾双方________,是指矛盾双方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它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形:其一是矛盾双方________,就是指矛盾双方都包含着对方的因素。例如生产中包含着消费,消费中包含着生产;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理性认识中也包含着感性认识的因素。其二是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可以________,如好事和坏事、胜利和失败、先进和落后等等,无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互为存在的前提另一方的存在共处于一个统一体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3.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它体现着对立双方________的倾向和趋势。(1)矛盾的斗争性作为哲学范畴具有最广泛的内容,它有差异、对立、对抗等不同的形式,差异也是矛盾,也是斗争。(2)物理现象中的吸引与排斥的对立,生物体内同化和异化的区别,生物之间的弱肉强食的生存竞争,敌对阶级的阶级斗争,人民内部不同意见的争论,都是矛盾斗争性的表现。不能把矛盾的斗争性只理解为激烈的冲突和对抗。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互分离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易错提示:误区一:矛盾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属关系范畴,因此,所有关系都是矛盾。注意:矛盾是指事物自身所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里的“事物自身”既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也指事物之间。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两种要素或两个事物之间有多种关系,但这些关系并不一定都是矛盾关系,只有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才能构成矛盾关系。误区二:“统一”是矛盾的一方,“对立”是矛盾的另一方。注意:哲学上讲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统一”和“对立”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易错提示:误区三:矛盾就是斗争。注意: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只有对立,没有统一,或者说只有统一,没有对立,都不能构成矛盾。误区四:哲学上的斗争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斗争。注意:哲学上讲的“斗争”是矛盾双方的对立,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矛盾”是具体的个别的事物。二者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名师一题1.(2008年广东卷)“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蕴涵的哲理是()A.对立统一的关系B.质量互变的关系C.肯定与否定的关系D.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解析:本题把古诗词和哲学常识结合在一起考查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有一定的难度。题干中诗句的意思是湍急的河流下,必有静静的深潭;高高的山岭下,必有深深的峡谷。这体现了矛盾的观点,即对立统一的关系。答案:A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基础梳理1.矛盾的普遍性。指矛盾存在于________中,并且贯穿于事物______________。它反映了事物的共同本质,又叫矛盾的共性,即指各种矛盾普遍具有共同点、共同性。矛盾具有普遍性,要__________,分析矛盾,勇于________,积极寻找____________解决矛盾。2.矛盾的特殊性。指矛盾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反映了事物的不同本质或特殊本质,又叫矛盾的个性,即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承认矛盾揭露矛盾正确的方法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二者辩证统一的关系。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________的。一方面,普遍性寓于________之中,并通过________表现出来,没有________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________,不包含________的特殊性是不存在的。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________的,在不同的场合又是________的。4.(1)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既要从特殊性中去总结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去认识特殊性。(2)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_____________相结合,建设__________________。5.要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割裂开来。或者说:既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克服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相互联结特殊性特殊性特殊性普遍性普遍性凝固不变可以变化中国具体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易错提示:误区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注意: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整体中。误区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因此制造矛盾越多越好。注意: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但同时矛盾具有客观性,不能制造,也不能消灭。误区三: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注意: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易错提示:误区四: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是永远不能解决的。注意:不能这样认为。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正是由于矛盾运动,才推动事物向前发展。误区五:具体事物有的是普遍性,有的是特殊性。注意:同一类事物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因此我们研究任何事物都应该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上去把握,而不能只看普遍性而不看特殊性,或只看特殊性不看普遍性。例如“大多数学生遵守纪律,这是普遍性,少数学生不遵守纪律,是特殊性”,这就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名师一题2.(2009年上海卷改编)社会学家费孝通对处理好世界上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有这样的设想与心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有()①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②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③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④矛盾的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各美其美”体现了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天下大同”体现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则体现了③④的说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所以选D。答案:D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高分跨栏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同一是斗争双方的同一,没有斗争性也就没有同一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矛盾双方的同一性,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具体的同一性,而不是绝对的自身等同。统一分两种基本情况——依存和转化:第一,“依存”离不开对立。“依存”是“对立”面之间的依存。第二,“转化”离不开对立。矛盾双方的转化都是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2)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就无所谓斗争。必须是具有某种共同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能呈现出排斥现象,如果毫不相干,就谈不上排斥和斗争。(3)离开对立或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因此,应在矛盾的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反对只见同一不见对立或只见对立不见同一的形而上学观点。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2008年广东卷)“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说明()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B.矛盾的斗争性寓于矛盾的同一性之中C.矛盾的斗争性决定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特殊性离不开矛盾的普遍性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喜怒哀乐没发生时,叫做“中”;发生后都符合节度,叫做“和”。这“中”啊,天下的天性根本啊;这“和”啊,天下的通达大道啊。达到“中和”,天地各安其位,万物滋生繁育。这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B正确;A说法颠倒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C说法本身错误;D说法正确,但不为材料所反映。答案:B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课堂集训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一、选择题1.(2009年广东卷)下列选项没有蕴涵矛盾的同一性的是()A.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B.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C.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D.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解析:B项强调事物是运动变化的,符合题干要求。答案:B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2.(2009年宁夏卷)资源再利用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2009年1月1日《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迫切地需要人们提高对资源再利用的认识。有专家指出:“世界上本没有垃圾,废物是发错了地方的资源。”这一认识的根据是()①物的资源或废物的性质取决于人们对物的态度②废物向资源的转换需要一定的技术性③废物和资源之间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④废物或资源的性质是由其所处不同实践关系决定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考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有难度。①说法太绝对,排除。材料反映了废物和资源具有同一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但③说二者具有本质上的抽象同一性,说法错误。②④都强调了废物和资源相互转化需要一定的条件。答案:D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3.(2009年安徽卷)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解析: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取类”就是抓住了矛盾的共性,“比象”是指在一般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题干的主旨考查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答案:D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4.(2009年北京卷)“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哲学道理是()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B.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中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解析:从题干中看出“小岗村的改革”是矛盾的特殊性,“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普遍性,中国农村的改革开放通过小岗村的改革展现了出来,“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B项正确;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答案:B高考总复习.人教版.政治二、非选择题5.(2009年全国卷Ⅰ)材料一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8个省市遭遇50年来的特大旱灾,受灾面积达1.57万亩。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拨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了显著成果。材料二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
本文标题: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4953818875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22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