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南京博物馆解说总介绍
1(南京博物院志愿者培训材料)南京博物院总讲欢迎大家参观南京博物院。现在由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南京博物院的总体概况。大家走进南京博物院,可以看到院内坐落着两座仿古代宫殿式建筑,分别是南京博物院历史馆和艺术馆。南京博物院成立于1933年,她是中国第一座由国家兴建的大型历史艺术性的综合博物馆。它的前身是由著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当时计划筹建三个馆:人文馆、自然馆和艺术馆,后来因为抗日战争爆发,只建成了人文馆,直到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将原来的人文馆重新修建,并正式更名为:“南京博物院”,即现在的历史馆。南京博物院历史馆的建筑是一座仿辽代宫殿式的建筑,它是以河北蓟县独乐寺为原形,由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指导,根据著名建筑设计师徐敬直先生的设计建造而成。70多年来,南京博物院藏品的质量和数量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提高,共藏有精美文物42万件,是全国三大博物馆之一。今天,同学们将参观的是1999年9月26日对外开放的南京博物院艺术馆。艺术陈列馆分为上下两层,展览面积有7600平方米,一共设有十一个专题展厅,主要有珍宝馆、漆器馆、玉器馆、云锦馆、书画馆、瓷器馆、陶器馆、青铜器、民俗馆,现代艺术馆等,共展出了文物精品5000余件。首先要给大家介绍的是漆器馆。古代制作漆器的“漆”是漆树中分泌的天然漆,也叫“生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和使用漆的国家之一,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就出土了原始的漆器。商周时期,漆器成为贵族的奢华用品;到了汉代漆器已成为主要的生活用品,用途已经非常广泛;唐宋时期漆器的装饰更为华丽;明清两代将中国古代漆器工艺推向了高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制漆中心,如北京的雕漆,扬州的百宝嵌等。漆器馆展出了100多件精美漆器,都是各个时期风格鲜明,制作精美的代表作品。有距今千年依旧光亮如新的汉代、宋代的出土漆器,大多为生活用品,也有明清两代的宫廷御用漆器,工艺精湛,品种繁多。走进漆器馆,最为醒目的是一件“雕漆宝座”,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下“雕漆”,雕漆是漆器工艺的一种,是在堆起的漆胎上雕刻花纹的技法。雕漆起源于唐代,大多用鲜亮的红漆制成,所以又称“剔红”。它的制作方法是在器物的胎体上层层的刷漆,每刷一层,就放入特制的库窖,令漆凝结,刷到一定的厚度才开始在漆上雕刻花纹,雕一层再刷一层,有的要刷上百层。这件雕漆宝座为热河行宫内皇帝的御用宝座。整件宝座雕满了龙纹、云纹、回纹、石磬纹等,椅背和扶手两侧用黑漆描金技法勾2绘各种图案,如蝙蝠、如意等,寓意吉祥,雕刻精细,富丽堂皇。与漆器馆相邻的是玉器陈列馆。玉器馆是按照玉器的发展历史陈列的,共展示了600余件玉器精品。大家能欣赏到各个朝代出土的玉器,和明清宫廷御用的玉雕精品。其中有在南京北阴阳营遗址出土的当时人们佩带的玉项链和玉耳环,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这些玉装饰品象征着墓主人生前的权利和地位,说明早在四、五千年前南京就有原始的部落活动在现在的鼓楼岗一带。玉器在中国已经有了7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国有句俗话:“黄金有价玉无价。”因为古代的人们根据政治的、生活的不同的需要,给玉赋予了很多精神内涵,已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玉器在七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扮演过很多的重要角色:1、玉有着温润的质地和绚丽的色泽,古人借玉作为“美好”的象征:如金童玉女,琼楼玉宇等;2、玉意味着财富:如金玉满堂,汉字中的珍、宝等都与玉有关,战国时期“和氏璧”的故事,说明玉的价值连城。3、玉是伦理道德的标志:孔子曾说:“君子比德于玉”,所以古时侯的君子非常流行在身上佩带玉饰,玉,成为衡量个人品德的标志。4、玉是等级名位的“护照”,拥有一块好玉已成为身份高,权力大,财富多的象征。5、玉是神灵的化身:古人认为玉是山川的精英,有灵性,所以认为只要佩带了玉,或是用玉祭祀,就可以趋吉避凶,带来好运。《红楼梦》中将玉的神灵效应描写得最为神秘,“通灵宝玉”驾驭着贾宝玉生死祸福的命运。在玉器馆展出的文物中最能综合体现古人对玉的崇拜的是两座大型的用玉陪葬的墓葬(距今有5000年左右),和一件东汉的银缕玉衣。这件银缕玉衣是1970年在江苏徐州出土的,距今有1800多年。玉衣是古代贵族们死后穿着的一种丧葬服,古人迷信地认为玉能防止尸体腐烂,如果死者穿上玉衣,肉身就可以象玉一样永远不朽,等灵魂重新附体,就能获得重生。实际上玉没有这种功能,我们发现这件玉衣时,尸骨已腐烂,玉片也已散落。(经过专家修复后展出的)玉衣根据穿着人身份的不同,又分为金缕、银缕、铜缕、丝缕四种,根据《后汉书》的记载:皇帝和皇后死后用金缕玉衣,诸侯王、列侯用银缕玉衣,长公主和大贵人用铜缕玉衣。这件玉衣的主人可能是东汉时期与彭城王。整件玉衣长为1米7,用了800克的银丝把2600多片玉片穿缀而成的,玉片规整,而且都经过抛光处理,工艺水平较高,为东汉银缕玉衣中最完整的一件。在玉器馆的最后一组展出了由无锡泥人大师喻湘莲先生根据《天工开物》创作的《琢玉图》生动地再现了玉器的制作过程。接下来参观的是云锦馆。云锦馆中陈列了七十余件精美的云锦作品,多为宫廷用品。云锦是3南京的特产,因为美若云霞而得名“云锦”,它和苏州的宋锦、四川的蜀锦并称为中国三大名锦。云锦馆中有一台大型云锦织机,现场为大家演示云锦的制作过程。云锦制作是目前我国唯一不能被机器取代的织造工艺,织造时由坐在机上的“拽花工”和坐在机下的“织手”配合完成,工艺非常复杂,每人每天仅能织5—6厘米,所以有“寸锦寸金”的说法。沿着楼梯步入一层,首先看到的是青铜器馆。“青铜”是铜与其他金属的合金,又被称为“吉金”。馆内共展出80余件夏商周、汉代和六朝等各时期的青铜器。本馆展出的青铜器大多都是我院考古专家在江苏地区考古发掘的,主要种类有青铜礼器、生活用器、军乐器等。其中展出最多的是礼器。器物大多具有隽秀小巧的特点,与北方青铜器雄浑、厚重的风格有明显的不同。在青铜时代,青铜器被统治者用于祭祀、宴乐、朝聘、会盟、征伐、赏赐等各种重大礼仪活动,所以用在这些活动中的青铜器被称为“礼器”。青铜礼器的种类很多,按具体用途大致可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等几大类。礼器中大家最熟悉的是应“鼎”。鼎原本是一种三足的炊具,最早被用来蒸煮食物。人们进食前要向神灵举行祭祀,既是谢恩也是请求更多的赐予,久而久之,鼎就成了祭祀的礼器,而且被赋予神秘的色彩,“鼎”标志着统治阶级权力、等级和财富,位居青铜礼器之首。当时一个国家灭掉另一个国家,会“毁其宗庙,迁其重器”,也就是把鼎等夺到自己手中,就象征着取得了胜利。所以“问鼎”一词就成为谋取政权的代名词。大家熟悉的“问鼎中原”、“一言九鼎”;“三足鼎立”是缘于鼎有三足因而可喻为三国对峙;如鼎中的水被煮沸用于形容局势的不稳,故有“群雄鼎沸”,都是“鼎”在日常生活中的比喻。总的来说,任何一个朝代青铜器的风格都集中而生动的表现在鼎的造型和纹饰上使它成为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下面给大家介绍编钟。青铜器馆展出的这套编钟是春秋晚期的,有九件,距今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1964年在江苏六合程桥出土的,编钟依大小和声音的高低为序,编组悬挂在钟架上,故名“编钟”,演奏的时候以小锤或木棒敲打发出美妙的音乐。编钟音色清脆宏亮,幽扬柔美,故有“众乐之首”的美誉,与编钟配套使用的还有编磬,展厅中展出的编磬是1984年江苏丹徒北山顶出土的。人们称编磬的声音是“玉石之音”,因磬由玉石制成,声音清越,所谓“金声玉振”就是指它们的合奏。在那个“礼无乐不行”的时代,人们祭祀祖先神明或宴请宾客都要用它们奏乐,称为“宴乐”和“礼乐。接下来介绍明清瓷器馆:瓷器是中国伟大的发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产物,中国瓷器从商周时期出现至今,已有千年的历史。自唐代以后,我国瓷器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陶瓷之路”大量销往国外,世界各国人民正是通过瓷器来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以至于在英语中“瓷”与“中4国”是用一个词来表示。在瓷器馆中看到最多的是青花瓷,青花,为白底兰花,采用的是釉下彩的工艺:烧制时,先在瓷坯上用钴料描绘纹饰,再上无色透明釉,经过1200℃以上高温还原烧成。相传创始于宋,成熟于元,盛于清。其中一件青花万寿瓶,技艺精湛。青花万寿瓶是当时专门为康熙皇帝六十大寿祝寿而造的。它胎体厚重,周身绘寿字纹。器表周身整绘一万个寿字,寓意祝皇帝万寿无疆,可见当时大臣们的用心良苦。字体各异,楷、行、草、篆、隶都有,千姿百态,极尽所能,可想当时工匠们还真费了不少心思。字的大小随器物的造型曲线伸缩,规整而自然。烧制如此硕大的器物,需要高超的烧瓷技术;如此明丽的青花发色需要上等青花色料描绘;表现如此繁缛多姿的异体“寿”字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如此非凡整体策划更显示封建帝王的威势和臣子们的恭敬。除了青花瓷,还有各种彩瓷。彩瓷的品种很多,有粉彩、五彩、斗彩、珐琅彩等。粉彩又名软彩,是釉上彩工艺,由五彩发展而来,在雍正时制作最精。特点是在五彩的基础上,用玻璃白粉打底,再渲染各种彩料。经过低温二次烧成,颜料种类很多,色调比五彩丰富。展出的粉彩松鼠葡萄纹方尊就是采用的这种工艺:在瓷器画面上可以看到,小松鼠跳跃于藤蔓之上,“鼠”在干支中与“子”相配,再加上葡萄串串,果实累累,画面既有美感,又充满喜庆之气,那是因为在中国古代,人们传统观念“多子”就是“多福”,是中国古代传统纹样中的主要题材,清代特别盛行。瓷器馆内还有一座复原的柴窑,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了解一下瓷器是如何烧制而成的。瓷器馆中展出二百多件瓷器精品,请同学们到瓷器馆欣赏这些美不胜收的瓷器珍品。与瓷器相临的是陶器馆,陶器是由土烧制而成的,它是人类创造的最古老的手工艺制品,是人类最早的生活用具。陶器馆展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代的近100件陶器珍品。陶器的发明最早是为了迎合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比如人们需要东西来盛食物和水,需要东西来储存谷物、种子等等,陶器馆内展出的如江豚形陶壶、猪形罐、陶豆等就是当时古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馆中展出的汉代陶俑生动活泼,生活气息浓厚;唐代舞俑、动物俑、唐三彩充分的反映出了盛唐高度发达的经济,并且当时厚葬之风非常盛行。唐代人物俑的丰满也为我们再现了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特点。在馆中央有一座精美的琉璃拱门非常引人注意,它是明代著名的大报恩寺琉璃塔中的一部分,距今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报恩寺塔的原址就在南京的中华门一带。这座塔是朱元璋的儿子明成祖朱棣为了纪念自己的生母贡妃而建造的,前后花了16年时间,非常辉煌、壮观;被当时过往的西方客商誉为中世纪世界八大奇迹之一。令人惋惜的是,这座塔100多年前被太平天国的战火所毁坏,成为绝唱。民俗馆陈列的是一些具有浓郁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的物品。它主要包括民间服饰、生产工具、娱乐用品、祭祀用品、节令装饰和民间雕塑几大类。展品来源于不同的民族和地区,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因为他们大都是从民间收集过来的,所以生活在都市里的同学们可能平常是没有机会见到的。这里有乘坐的轿子、皮影、面具、脸谱、年画、剪纸等等,有兴趣的同学待会儿可以在5馆内逐一参观。最后要向大家介绍的是珍宝馆,珍宝馆是艺术馆中的馆中之冠,它展出的展品基本都是我们院的一级文物和国宝级文物。其中一件东汉年间的铜牛灯是设计精妙,牛灯的灯座由一只小牛、两只牛角形的导烟管和灯罩三个部分组成的,这三个部分是可以自由拆卸的,使用和擦拭起来都非常方便,它的精妙之处还不仅在于此,当时人们是用动物的油脂来做燃料的,点着以后会产生大量的烟尘,使用这种导烟灯具,产生的烟尘就可以通过导烟管进入牛腹,牛腹中事先盛满了清水,这样烟尘就能在牛腹的清水中溶解掉,避免了环境的污染,保持了室内空气的清新,这也说明早在2000年前的汉代,人们就已经有了环保的意识。这种导烟灯具在世界灯具史上一直都是处于领先地位的,一直到了15世纪中叶,西方国家才发明出了一种铁皮导烟灯罩,比我国整整落后了一千五百多年。整个艺术陈列馆内,我们将文物的展览与高科技手段紧密的结合,在每一个展厅内,都有一台触摸式的多媒体电脑,大家可以通过自己动手更为详细的了解一下想要知道的知识。在此特别要向大家强调一下的是参观的注意事项,在参观的过程中请大家保持安静,不要大
本文标题:南京博物馆解说总介绍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37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