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219-社會變遷與國家發展-220--221-從婦女主義觀點探討當代臺灣社會婦女的政策需求張瓊玲文化大學行管系助理教授摘要隨著2008年總統大選的選戰將至,各項政策的討論勢必為各界所關注的焦點,婦女佔人口的一半,婦女政策不僅不可或缺,甚至代表了一個社會的進步程度。而臺灣係一移民社會,經歷過殖民統治、威權統治,並在社會改革及民主化的洗禮之下,婦女的教育程度逐漸提高,自主意識提升後,婦女對其自身權益的認識與伸張,都日漸顯著。依據觀察,臺灣社會的文化風貌,仍存在著傳統社會加諸在婦女身上的角色期待,臺灣的婦女一但走入家庭、一但為人母,則家庭照顧及母職皆成為必然擔負的責任。因此,雖然雙薪家庭成為已然的社會型態,但婦女的壓力有增無減,身體的勞累與心理的壓力,重壓著婦女難以喘息。臺灣目前處在開發中,邁向已開發國家之際,且在特有的文化風貌影響之下,婦女的心聲及重要點政策需求為何?值得學界的研究者探討,並適逢國家大政更迭之際,將份外受到各界矚目。在女性主義理論中,因有色人種特有的文化背景、及受到社會階級壓迫的情形,而發展出的婦女主義(womanism),不認為女性受到壓迫僅是性別問題而已,事實的情況是:族(種)群、文化、傳統、地域、城鄉、社經階級、弱勢人口等,更是婦女受到不公平對待的來源。因此本文擬引用此一理論概念,作為分析的基礎,並將臺灣劃分為北、中、南、東四大區域,進行婦女人口訪談,以400個訪談人數為期,採立意抽樣及滾雪球抽樣方式,配合結構式問卷及開放式問題,進行研究,本研究已從民國96年7月起進行訪談,並於民國96年10月19日結束訪談。本研究期從統計數據及訪談互動中,發現婦女的問題及需求,期進而擬具政策,並將此政策內涵,作為婦女政策主張之參考。關鍵字:女性主義、婦女主義、婦女政策、性別主流化-222-壹、緣起隨著2008年總統大選的選戰將至,各項政策的討論勢必為各界所關注的焦點,婦女佔人口的一半,婦女政策不僅不可或缺,甚至代表了一個社會的進步程度。而臺灣係一移民社會,經歷過殖民統治、威權統治,並在社會改革及民主化的洗禮之下,婦女的教育程度逐漸提高,自主意識提升後,婦女對其自身權益的認識與伸張,都日漸顯著。據觀察,臺灣社會的文化風貌,仍存在著傳統社會加諸在婦女身上的角色期待,臺灣的婦女一但走入家庭、一但為人母,則家庭照顧及母職皆成為必然擔負的責任。因此,雖然雙薪家庭成為已然的社會型態,但婦女的壓力有增無減,身體的勞累與心理的壓力,重壓著婦女難以喘息。臺灣目前處在開發中,邁向已開發國家之際,且在特有的文化風貌影響之下,婦女的心聲及重要點政策需求為何?值得學界的研究者探討,並適逢國家大政更迭之際,將份外受到各界矚目。在女性主義理論中,因有色人種特有的文化背景、及受到社會階級壓迫的情形,而發展出的婦女主義(womanism),不認為女性受到壓迫僅是性別問題而已,事實的情況是:族(種)群、文化、傳統、地域、城鄉、社經階級、弱勢人口等,更是婦女受到歧視與不公平對待的來源。因此本文擬引用此一理論概念,作為分析的基礎,並將臺灣劃分為北、中、南、東四大區域,希望以更廣泛性抽樣取得更精確的樣本代表性,並配合結構式問卷及開放式問題,進行研究,並從統計數據及訪談互動中,發現婦女的問題及需求,進而擬具政策需要,並將此政策內涵,作為婦女政策主張之參考。貳、「女性主義」與「婦女主義」女性主義的英文字feminism,源自於法文的feminisme。根據柯德(Cott,1987)教授的研究,1880年代創立法國第一個婦女參政權會社的法國女子奧克蕾(HubertineAuclert)最先公開提出了這個詞彙。1890年代,法國婦女團體或婦女刊物雖然時常引用它,但是溫和派的婦女平權倡導者往往要與它保持距離,自稱她們的組織是女性的,而非女性主義的。直到廿世紀初年女性主義才被法國各派爭取婦女選舉權運動者所接受。為了證明自己是鑄造這個具有原創性的新名詞的-223-功臣,1907年奧克蕾還把她在廿五年前所寫的一封信拿出來重新發表(楊美惠,1999)。直至1960年代美國、歐洲及世界各地皆興起所謂的婦女解放運動,其原因來自於婦女感受到社會中受到許多不平等待遇,故他們透過女性主義思潮來從事婦女運動。女性主義與人道主義(humanism)有相當的關連,由於人道主義的思考模式使得人們開始警覺社會中男女階層的不平等,故強調女性應被正向的態度及人道的對待,此種的思潮亦曾被視為女性主義的起源。由此可見,女性主義就是社會對婦女人權的覺醒與重視的開端。許多女性主義者認為,女性因為生物上的性別與男性不同,導致許多性別角色認同上的差異,長久以來使女性在社會中居於從屬地位,如西蒙.波娃所稱的「第二性」,女性主義即是女性有自覺的開始。由於女性主義的訴求中涉及許多政治權力及資源重新分配,對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而言,確實帶來許多衝擊與抗爭,此種情況國內外皆然。女性主義的流派當然很多,舉凡「自由主義女性主義(liberalfeminism)」、「社會主義女性主義(socialistfeminism)」、「精神分析女性主義(psychoanalyticfeminism)」、「激進的女性主義(radicalfeminism)」等皆在女性主義的範疇中,但從「歧視」、「自覺(consciousness)」及「階級」的角度來看,再加上非白人世界的女性角度而言,又有所謂的「婦女主義」(womanism)。於是,「婦女主義」又被稱之為「黑人(或有色人種)的女性主義」。婦女主義是旨在黑人社區與文化中遭受性別歧視的種族主義,其聚焦在種族的、文化的、性別的和經濟上的事務,婦女主義使用種族的自覺來強調西方黑人生活的正向(積極)面,但婦女主義不只著重在社會議事日程上,「自我復原」才是其目標。AliceWalker(1983)、BellHooks(1993)提出理由,黑人女性在文化上、個人與社會上的改變是必須且必要的,若只談白人中產階級的「女性主義」通常是對於黑人女性來說是具有破壞性的。不論種族主義或性別歧視,黑人女性應需要從個人所有的方面,包括種族、性別、階級均應被關照個人的所有方面需要被接受;換言之,應接受各方面的自己,行動與發聲均應強調婦女主義的理論。婦女主義是一種哲學和自覺,它指出了在黑人社區及其文化的性別歧視問題。它專注在種族、文化、性別、經濟和政-224-治上的事件。婦女主義使用種族歧視來強調非裔美國人生活的積極面。AliceWalker、BellHooks已經爭論到一個信念,就是個人和社會改變對於女性黑人是必要的。為了生存,儘管種族歧視和性別歧視的評估,黑人女性需要以此方法來定義她們自己是十分不同的,來聲明所有個人特質的面向是必要的。婦女主義係由非裔美國人(African-American)的黑人女性,在北美洲的生活經驗並揉合由中產階級女性發展出來的女性主義婦權運動,而後所發展出來特有的婦權理論,它強調有別於白人女性主義,僅從「性」及「性別」的差異,來探討父權社會中的女性受到的不公平對待外,更強調有色人種及第三世界國家的女性,在身處殖民文化及國族地位低落下,要爭取與白人女性所主張的婦權,更形困難,因此,在非白人地區的談論女性權力,更有必要從婦女主義的角度來討論問題,以真正求得解決問題之道。婦女主義認為女性問題不是單純地將種族、階級經濟及性別的加總而已,即非「Race+class+gender」而應視為﹕「Race×class×gender」即多複合面向地解釋對女性的壓迫來源,故而白人女性所關懷的「與男性抗爭」、「政治參與」,在很多有色人種女性看來,反而不是那麼必要性,解除其社會文化帶給她們的全面性的壓迫。即從群體到個人,在認知上如何定位女性,在行動上解除女性限制,恐是幫忙她們最大的切入點。誠如第三世界婦女主義學者對西方女性主義的另一批評,是他們太強調性(sexuality)對婦女的影響,西方女性學者對非洲及中東國家存在的婦女外陰切除,即陰核切除術所表現的特殊興趣,都令婦女主義學者深不以為然,許多第三世界女性主義學者把這種強調性的傾向稱為性崇拜主義(sexualism)。他們認為這是與西方女性主義學者的中產階級地位以及西方社會中的性文化背景分不開。美籍華人學者周蕾(ReyChow)指出:「西方女性主義者應該正視自身的歷史侷限---西方婦女運動是在物質高度豐富,強調思想自由和個人充分發展的資本主義發達時期產生和發展的,這個社會的發達是建立在剝削和壓迫發展中國家的基礎上。西方女性主義者要與第三世界婦女對話,應該首先認識和批評自身的殖民主義和帝國主義影響,以平等的態度對待第三世界婦女運動和理論,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和利益強加在第三世界婦女身上。」(蘇紅軍,1995)在美國種族、性別、階級以及年齡等方面的壓迫因素通常是緊密相聯,滲透-225-在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文化之中。因此,反對性別壓迫的鬥爭不能只侷限於爭取婦女合法權力,還必須與爭取社會正義的更廣泛的運動結合起來,美國的第三世界女性主義運動又就反對種族主義和資本主義的統治的運動。美國國內的第三世界女性主義又批評美國的西方女性主義的追求中產階級利益的傾向。由於大多數少數種族人民在美國屬於體力勞工階層,美國第三世界女性主義學者認為,他們的女性主義運動是勞工階級的運動,是勞動婦女的理論,他們關心的問題是婦女受教育、就業、社會福利和社會治安等問題,與白人中產階級婦女所關心的問題相距甚遠。白人主流社會中產階級婦女解放的關鍵是走出家門就業,認為婦女有了工作,就可以在經濟上獨立。而只有經濟上的獨立才能使他們有可能反抗父權制的統治(蘇紅軍,1995)。事實上,大多數婦女,尤其是勞動婦女和少數種族婦女,為了生存早就在外工作了,他們做的工作是低收入的體力勞動。這些工作既不解決他們依賴男人的地位,又無法使他們在經濟上獨立。大多數婦女在這些工作中受到資本家的經濟剝削和歧視。因此,婦女主義多多少少具有社會主義的思想,反對資本主義市場競爭模式,婦女主義認為社會上既無法改變婦女作傳統文化中的從屬地位,那麼,社會福利的保障及重分配性政策將是其思考政府幫助婦女的政策工具。因此,婦女主義的政策分析面向必須涵蓋﹕個人-家庭、文化(倫理)、社會支持系統、經濟(勞動參與)、與政治因素等多方面,考量其婦女政策。如在個人方面主張考量「身體意識」與「性別意識」;多群體方面為「種族族群因素」、「異/同性戀問題」;在家庭社會方面為「網絡關係」、「失能照顧」與「支援系統」;在經濟方面為「就業/勞參率」、「貧窮歧視」與「二度就業問題」;政治方面為「社會地位」與「參政比例」。臺灣經歷明、清朝開墾、荷蘭盤據、日本殖民到光復後的大陸/臺灣的融合,每次文化及族群上的交互作用,都影響臺灣女性的定位,在文化、風俗及社會習慣上,呈現其與白人女性主義的主張的風貌,因此,本文擬從婦女主義的觀點出發,著重於臺灣特有的文化影響下,探討女性的問題,臺灣社會是典型的亞洲社會,「男主外,女主內」,女性為男性從屬地位的情況向未視為傳統,與廣大婦女有關的政策多為與家庭、育兒等福利政策有關,婦女首重關心者絕非菁英婦女才-226-能觸及之參政問題,況我國所修正之憲法修正案已規定,不分區立法委員女性比例為二分之一,吾人以為,婦女政策絕非談政治上的「兩性共治」為主,而應以我國婦女所關懷的事物來瞭解,進而解決問題,我國婦女向來不習慣站在男性的對立面,甚至持互補的觀念相待之,臺灣婦女逆來順受,家庭觀念重,只有瞭解婦女的需求解決其問題才是落實「性別正義」之道。在高唱性別主流化的今天,將弱勢性別人口的問題列為重要的施政政策,才能呼應性別主流化的時代呼聲。因此,援引本項理論以為政策應用的思考途徑,來分析當代臺灣女性的需求,以作為婦女政策制定之參考。參、其他相關理論及文獻資料本文擬從治安、托育托老、二度就業、歧視感受等及與社福相關之議題,瞭解婦女之需求。有關這方面的資料,國內的研究文獻臚列如下表:表一:全國博/碩士論文相關議題彙整表人名(年代\出處)論文名稱重點摘要曹翠珠(86)中央警察大學警察於婦女保護網絡角色之研究─以臺北市為實證對象本論文採文獻探討法及問卷調查法
本文标题:社会变迁与国家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39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