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祁连山草地特点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祁连山草地特点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作者:谢晓蓉学位授予单位:甘肃农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苏晓红.王世贵.SUXiao-hong.WANGSi-gui祁连山草地蝗虫群落结构及对草地危害的研究-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8(5)目的了解祁连山草地蝗虫的群落组成、分布和危害,为草地资源保护和草原荒漠化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笼罩方法记录笼内的蝗虫种类及数量,针对危害草场蝗虫优势种华北雏蝗(ChorthippusbrunneushuaneiensisXiaetJin)对牧草的危害程度,建立密度与牧草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结果祁连山宝瓶河牧场草地蝗虫有19种隶属4科9属.建立了华北雏蝗密度与牧草损失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回归方程为y=0.003288X+0.01959,制定了3~4龄期防治指标为50头/m2.结论牧场海拔在2500~3000m的草场作为冬春草场,分布着所有蝗虫种类,虫口密度高,牧草损失严重,应该作为防治重点.海拔3000m以上为夏草场,蝗虫种类少,密度低,危害小,不需要防治.2.期刊论文丁玲玲.祁彪.尚占环.龙瑞军.陈秀蓉.徐长林.周启星.DINGLing-ling.QIBiao.SHANGZhan-huan.LONGRui-jun.CHENXiu-Rong.XUChang-lin.ZHOUQi-xing东祁连山亚高山草地土壤微生物功能群数量动态及其与土壤环境关系-草业学报2007,16(2)选取东祁连山亚高山草地植被6种典型群落类型(嵩草草甸,金露梅灌丛草地,珠芽蓼-嵩草草地,高山柳-金露梅灌丛草地,禾草草地,沼泽草地),对各样地的土壤微生物生理功能群数量的季节动态及其与土壤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的数量大小顺序为: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反硝化细菌>嫌气性固氮菌>硝化细菌;2)主要生理功能群季节动态变化总体趋势为随季节变化(5-11月)数量有所下降,从土壤剖面层次来看,0~10cm土层数量大于10~20cm土层;3)除嫌气性纤维素分解菌外,其余各种微生物生理功能群与土壤C、N关系紧密,表现出不同显著水平的正相关或负相关.3.期刊论文戴声佩.张勃.王海军.王亚敏.李丹.王兴梅.DAIShengpei.ZHANGBo.WANGHaijun.WANGYamin.LIDan.WANGXingmei基于SPOTNDVI的祁连山草地植被覆盖时变化趋势分析-地理科学进展2010,29(9)基于RS、GIS技术和SPOTVGT-NDVI数据,运用累积平均法、均值法、趋势线分析法和影像差异法,分析了祁连山草地植被覆盖在时问和空间上的变化特征,并用Hurst指数动态预测祁连山草地植被覆盖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①1999-2007年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呈缓慢增加趋势.典型草原和平原草地植被年均NDVIv和生长期NDVIg增加速率高于高寒草甸草地和沙漠草地.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增加和减少的面积分别为69776km2和15928km2,植被NDVI增加的区域分布在冷龙岭、拉脊山、大通山、达坂山、青海南山、走廊南山、托来山、托来南山等地区,减少的区域分布在乌鞘岭、大通河、石羊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等河流河谷以及青海湖周边地区.②祁连山草地植被NDVI年内月和旬变化曲线均呈单峰型.③冷龙岭、宗务隆山、青海南山、镜铁山、拉脊山、乌鞘岭、大通河、黑河、北大河、疏勒河等河流河谷以及青海湖周边等地区未来草地植被覆盖有改善的趋势:走廊南山、托来山、托来南山、大通山以及湟水、石羊河等河流河谷地区未来草地植被覆盖有退化的趋势.沙漠草地、高寒草甸草地未来有改善的趋势;而典型草原和平原草地未来则有退化的趋势.4.期刊论文赵军.党国锋祁连山草地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及治理对策-草业科学2003,20(7)以祁连山草地资源利用现状为基础,综合分析了祁连山草地资源利用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以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技术手段;控制草地载畜量,优化畜种畜群结构;发展季节性畜牧业;加强草地监管,建立健全草地利用相关法规体系等措施为主的治理途径和对策.5.期刊论文牛赟.刘贤德.罗永忠.闫建林.罗龙发.NIUYun.LIUXian-de.LUOYong-zhong.YANJian-lin.LUONong-fa祁连山山地草地小气候特征研究-草原与草坪2008,(1)祁连山山地草地多分布在阳坡和半阳坡,其坡度一般都大于15°,有灌丛分布其中.通过对草地小气候各因子的观测及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山地草地由于地处西北内陆,受大陆性荒漠气候和高山寒冷气候的双重影响,具有典型的寒温带高寒半干旱荒漠草原气候特点: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较大,最高温度出现在7月,最低温度出现在1月;相对湿度的年变化也较大,云量少,晴天多,降水量少,降水的年变化大,夏季降水较多,蒸发量大,通常为降水量的2~4倍.年平均温度为1.6℃,年平均降水量371.1mm,而蒸发量在1006.4mm,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7倍;风向多为北风,西北风和静风,大风多在春季出现,在山区内,由于阴坡和阳坡受热不均,多形成山谷风中午风速大于早晨和傍晚.6.期刊论文杨成德.陈秀蓉.龙瑞军.薛莉.张振粉.YANGCheng-De.CHENXiu-Rong.LONGRui-Jun.XueLi.ZHANGZhen-Fen东祁连山不同高寒草地型牧草返青期土壤碳分布特征-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9,17(6)以东祁连山高寒草地为样点,对土壤有机质、K_2SO_4浸提碳和微生物量碳(氯仿熏蒸浸提法)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土壤有机质介于82.3~207.2g·kg~(-1),植被类型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K_2SO_4浸提碳介于23.61~138.81mg·kg~(-1),分别占土壤有机质和土壤微生物量碳的0.03%~0.06%和9.97%~18.46%;灌丛草地中,高山柳草地显著低于杜鹃草地(P0.05);草本草地中,珠芽蓼草地、沼泽草地和嵩草草地显著高于禾草草地(P0.05).土壤微生物量碳介于156.19~1182.84mg·kg~(-1),上层显著高于下层(P0.05),除2005年沼泽草地外草本草地与灌丛草地间差异显著(P0.05);微生物量碳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率介于0.19%~0.48%,禾草草地最低(0.19%),金露梅灌丛草地最高(0.48%),除珠芽蓼草地和沼泽草地外均为上层高于下层;且除禾草草地和嵩草草地外微生物量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速效磷间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K_2SO_4浸提碳在灌丛草地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草本草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微生物量氮、磷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该结果表明微生物量碳及其对土壤有机质的贡献率在草地型闻和土层间差异明显,且与土壤有机质、K_2SO_4浸提碳、全氮和速效磷关系密切.7.期刊论文黄德青.张耀生.赵新全.宋磊.王启兰.HUANGDe-qing.ZHANGYao-sheng.ZHAOXin-quan.SONGLei.WANGQi-lan祁连山北坡主要草地类型的土壤水分动态研究-草业科学2005,22(8)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5种典型草地类型土壤水分进行了观测,结果显示:不同草地类型生长季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主要受降水量及其时间分配的影响,土壤水分的季节动态可划分为消耗期、积累期、消退期和稳定期4个时段;5类草地群落土壤水分垂直变化与土层深度的关系并不完全一致,其剖面变化可分为活跃层、调节层和相对稳定层;土壤水分储量以山地草甸最高,其它依次为山地草甸草原、高寒草原、山地草原、山地荒漠草原.8.期刊论文张耀生.黄德青.赵新全.赵双喜祁连山北坡草地潜在蒸散量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0)采用FAO推荐的标准化、统一化后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植物生长季节祁连山北坡5种主要类型草地的潜在蒸散量,通过揭示植物生长季蒸散量季节变化特征,分析不同类型草地的蒸散特征以及蒸散量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9.学位论文王国荣东祁连山高寒灌丛草地土壤微生物的季节动态和生态分布2006作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重要分解者,土壤微生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作用不容小视。它们往往从系统微观层面驾驭草地的发育和演替。因此,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的研究,可以为改善高寒草地生生态系统中天然草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提高灌丛草地的生产力提供微生物学方面的理论依据。根据甘肃省天祝县东祁连山高寒灌丛草地的不同植被类型,本文选取三种具有代表性的高寒灌丛草地植被类型,样地1杜鹃高寒灌丛(Rhododendronfruticosashrubs)草地,样地2高山柳高寒灌丛(Salixcupularisfruticosashrubs)草地,样地3金露梅高寒灌丛(Dasiphorufruticosashrubs)草地,各样地均为公共牧场。应用土壤微生物学原理,对各样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群多样性、季节动态、生态区系、土壤微生物生理类群,及其与土壤环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土壤微生物季节动态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变化表现为11月和5月份数量较多,9月和7月份数量较少。不同样地间,各类微生物数量变化为:(1)细菌:各样地均以细菌占绝对优势,全年细菌总数量以高山柳样地较多,杜鹃样地次之,金露梅样地较少,全年平均总数量分别占各自样地微生物总数的88.38﹪、82.01﹪,80.67﹪。三个样地中高山柳样地的种群的季节波动较小(10.06﹪),以金露梅样地的变幅较大(41.14﹪)。(2)真菌:全年真菌总数量以杜鹃样地较多,高山柳样地次之,金露梅样地较少,分别占各自样地微生物总数的0.34﹪、0.17﹪、0.21﹪。三个样地中杜鹃样地的季节波动性较大(0.52﹪),高山柳样地的季节波动性较小(0.08﹪)。(3)放线菌:全年放线菌总数量以金露梅样地较多,杜鹃样地次之,高山柳样地较少,分别占各自样地微生物总数的19.12﹪、17.66﹪、11.45﹪。三个样地中,金露梅样地的季节波动性较大(41.24﹪),高山柳样地的季节波动性较小(7.07﹪)。这说明,三个样地中,高山柳样地的种群季节稳定性较好,金露梅样地群落的季节稳定性较差。各样地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差异又受到土壤理化性状、小生境、植物群落等因素的影响。2、不同土层深度微生物数量高寒灌丛草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垂直分布规律表现为:随着土层的加深,数量逐渐减少。3个样地中细菌总数量大于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每种微生物在各样地的表现为:(1)细菌:三个样地的细菌数量在0~10cm与10~20cm土层之间均差异极显著。(2)放线菌:杜鹃灌丛和高山柳灌丛在0~10cm与10~20cm土层间数量达到极显著差异,而金露梅灌丛在0~10cm与10~20cm土层间数量差异显著。(3)真菌:真菌数量在杜鹃灌丛上下层之间达到极显著差异,金露梅灌丛上下层之间差异显著,高山柳灌丛上下层数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土壤微生物多分布在土壤表层。这与此层灌丛及牧草根系分布密集,根系分泌物和枯枝落叶多为微生物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基质,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密切关系。3、不同灌丛类型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在各灌丛中土壤微生物的分布特征表现为:细菌数量在高山柳样地较多,金露梅样地较少,且高山柳样地的细菌数量与其它两个灌丛的细菌数量差异极显著,但杜鹃灌丛和金露梅灌丛之间数量差异不显著。真菌数量在杜鹃灌丛较多,金露梅灌丛较少,杜鹃灌丛和其它两个灌丛之间差异极显著,而高山柳和金露梅样地之间变化幅度较小,差异不显著。放线菌数量:金露梅灌丛较多,高山柳灌丛较少。金露梅灌丛放线菌数量与杜鹃灌丛和高山柳灌丛的放线菌数量差异显著,但杜鹃灌丛和高山柳灌丛之间显著不差异。从灌丛土壤微生物总数量上来说,高山柳灌丛>杜鹃灌丛>金露梅灌丛。说明:微生物的数量受复杂的自然环境条件的综合
本文标题:祁连山草地特点研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4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