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2014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其他因素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从概念可知,人口迁移需满足以下条件:①居住地变更;②空间位移:跨越行政区域界限;③时间限度:具有永久性或长期性(一般一年以上)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凡人口在两地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D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反馈练习国际人口迁移二战前的人口迁移:旧大陆→新大陆(亚欧非)(北美、拉美、大洋洲)二战后的人口迁移:由经济欠发达地区迁往经济发达地区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拉丁美洲、大洋洲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几个特点:•①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即劳务输出。接受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西欧、北美和中东地区。•②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③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④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因素影响举例经济因素主要因素。人们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而迁移②⑧政治因素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政策①④⑦社会文化因素宗教、种族、外出求学③⑩生态环境因素自然环境要素、环境恶化(环境难民)⑥⑨其他因素家庭、婚姻、性别、年龄⑤时期主要流向历史上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河北、山东一带人口“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河南一带人口“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有组织的移民到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改革开放后从欠发达地区到发达地区,从农村迁往城市。国内人口迁移•温馨提示:原因≠因素•分析原则: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很多,由主要因素到次要因素。一般地,社会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②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答题思路:推力(迁出地)→中间因素→拉力(迁入地)•人口迁移的原因答题模版:(1)迁出地的推力(不利条件):如经济(经济落后,剩余劳动力多)、政治(战争)、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等。(2)迁入地的拉力(有利条件):如经济(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生态环境(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等。(3)其他原因:如政策影响等。材料一:闯关东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明清时期,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山东地少人稠,是近代有名的灾害多发区。在清代,山东曾出现旱灾233年次,涝灾245年次,潮灾45年次,各种自然灾害之严重超过全国其他各省。不仅天灾,人祸也接踵而至。咸丰年间,“鲁捻”、长枪会军、文贤教军等起义烈火烧得山东“大半糜烂”。在天灾和战乱的冲击下,山东人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于是逃荒农民“闯关东”成了主流。19世纪中期,我国人口突破4亿大关,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禁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1897~1911年,东北地区人口由570多万猛增到1800多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5%。到1933年,该地区人口已迭2910万,成为当时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①山东地少人稠,自然灾害和战乱频繁。②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③清朝开放封禁地。①美国东北部气候冷湿,老工业区环境污染严重;②西部和南部气候温暖湿润,环境污染程度较轻。①人口数量一直上升;②人均寿命一直增长;③人口分布不均;④非西班牙裔白种人比重下降,西班牙裔、非洲后裔、亚洲裔比重上升,其他比重下降。(3)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迁移非常频繁,且规模很大。主要迁移方向是什么?迁移原因是什么?方向:从内地到沿海,从农村到城市。原因:①农村和内地有大量剩余劳动力;②城市和沿海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高;③受国家政策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答题模版:(1)迁出地的推力(不利条件):如经济(经济落后,剩余劳动力多)、政治(战争)、生态环境(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恶化)等。(2)迁入地的拉力(有利条件):如经济(经济发达,生活条件好,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生态环境(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等。(3)其他原因:如政策影响等。影响类问题答题模版:环境:资源、环境问题社会:人口(劳动力、收入水平、社会问题)、城市(城市化水平)经济:三大产业(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影响类问题答题模版:环境:资源、环境问题社会:人口(劳动力、收入水平、社会问题)、城市(城市化水平)经济:三大产业(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第三产业)、经济发展迁出地:环境: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改善生态环境;社会:造成人才外流(劳动力流失);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经济:迁入地:环境:给当地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社会:提供廉价劳动力;加重城市交通、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影响城市治安稳定;提高城市化水平经济:提高工业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影响类问题答题模版:环境:资源、环境问题社会:人口(劳动力、收入水平、社会问题)、城市(城市化水平)经济:三大产业(产业结构、工业化水平、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影响迁入地有利①提供廉价劳动力;②提高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不利③给当地资源和环境造成压力;④加重城市交通、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影响城市治安稳定。迁出地有利①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改善生态环境;②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文化交流;③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不利人才外流/劳动力流失(1)①从产业结构看,向二、三产业转化;原因: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二、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效益高,吸引力强。②从转移的空间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就地转化的同时大量向外流动或迁移;原因:就地转化是因为离土不离乡,可同时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向外流动或迁移是因为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2)空间特征:主要由中西部省区流向东部沿海省区;或从经济欠发达的省区流向经济发达的省区。空间特征:由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省区流向东部经济发达省区。原因:为了获取较高的经济收入,较多的就业机会,较好的生活环境等。原因:①中西部省区经济较落后,农村剩余劳动力多;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生活条件好。流出省(市)四川湖南安徽江西河南贵州占总量比重(%)16.110.610.68.68.36.1流入省(市)广东浙江上海江苏北京福建占总量比重(%)35.58.97.25.65.65.6表2201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省区排名。(3)对迁入地:推动工业化发展;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优化产业结构。对迁出地: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文化联系;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换取资金和技术,促进乡镇企业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的人地矛盾。流动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以农业户口的人口流动为主;呈现就近流动趋势;主要流向沿海城市;流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比较低。(2)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城市有更好的就业机会;城市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要比农村高;国家流动人口政策的放宽;交通条件的改善等。(3)有利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速度,提高城市化水平。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加重交通、就业及社会经济秩序等的压力;带来社会治安管理问题。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在一定时期内,某一地域环境和资源能够维持抚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有舒适的生活环境,并满足物质和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需求,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宜的人口数量。项目环境承载力合理人口容量目标消费水平生存与发展人口数量请你说出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维持基本生活需要高理想的生活方式最低生存发展最大最合理研究意义制定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制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地区1965~1970年1970~1975年1975~1980年1980~1983年东北地区-715-1342-1486-640中北部-673-1915-1173-1062南部656182917641194西部696708893509区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经济发展年均速度区域人口迁移(万人)迁入迁出净迁移珠三角257253615.419614155两翼7623.814.915812434山区5408.510.611610511全省11728.014.7470370100全国654610.0(1)特征:①省际的区域人口呈净迁入;②人口迁移的区域差异明显,珠三角净迁入人口最大,两翼为次,山区最少。原因:①广东省经济发达,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更高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②珠三角和两翼地区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山区地区,吸引更多人口迁入。(2)人口净迁入为该省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丰富的劳动力、人才,以及资金、技术和消费,促进迁入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本文标题:2014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迁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495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