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统计图表 > 中国古代建筑所折射出的等级制度
中国古代建筑所折射出的等级制度中国建筑艺术在原始社会时期即开始萌芽,在封建社会时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一、古代建筑的艺术特征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各民族在不同的自然条件(气候、建筑材料来源)和社会条件(如阶级、宗教、风俗、文化、经济等)下,建筑的型制表现多样,因此中国古代建筑体系,既有统一的风格,丰富多彩的形式,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中国古代建筑有两种,一种是宫式建筑,一种是民间建筑。宫式建筑按照严格的等级制度建造;民间建筑则是以民间私传的建筑方法和工艺建成的。二、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等级制度当然,各个朝代建筑风格特点也有不同,而其森严的等级制度也充分体现在建筑中。中国古代建筑分为殿试、大式、小式三个类型:殿式是宫殿样式,帝王后妃们所居住的宫殿、大寺观的大殿(大雄宝殿)等都属宫殿类建筑。这些建筑宏伟华丽,而且瓦饰、建筑的色彩和绘画都有一定特点,如黄琉璃瓦顶、斗拱建的重檐屋顶、朱漆大门,龙凤图案彩画等。大式等级上低于殿式,但又不同于民间普通建筑,这是各级官员和富商缙绅的宅第。这种建筑不许施琉璃瓦,斗拱彩饰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如不许描龙画凤等。小式是普通百姓的住房,其建筑结构受到严格限制。除按以上三种类型划分的等级外,建筑的各部位还有具体的等级规定。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些主要建筑(包括殿式及大式),往往是建筑在高高的基座上。这些基座,多以素土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的,四周包有一层用砖石垒砌的座壁。基座的功能是保护建筑基础,它的大小、厚重直接影响建筑的等级和风格。基座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普通基座。该基座座壁为平整比直的表面,是用在大式和小式的建筑中。较高级基座。该基座座壁带有壁柱,并带有汉白玉石栏杆。这种基座多用在宫殿建筑,或者主要建筑的两庑等次要建筑中。更高级的基座。人们通常叫它须弥座。这种基座上装有汉白玉石栏杆,通常用在较高级的宫殿和高级的寺观殿堂建筑上。最高级基座。这种基座是由几层带石栏的须弥座叠在一起,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加雄伟高大。这种基座只用在皇宫中最高级的建筑和一些寺庙的最高级殿堂中。除了基座体现封建的等级之外,就连建筑物出入口处供人进出蹬踏的建筑辅助设施,也可以反映出建筑的等级。阶级型踏道是最常见的一种,也称踏跺(台阶),可分为以下三个等级:普通踏跺。普通踏跺也叫如意踏跺,由数块大小不一的石头从大到小,由下往上,叠砌便成。这种踏跺三面可供人上下,一般用在次要建筑物或主要建筑的次要出入口处。较高级的踏跺。较高级踏跺用同样长短的石条砌成,而且在台阶左右两边各垂直铺设石条一块,所以称为垂带踏跺。这种踏跺用在较高级的建筑物。更高级的踏跺。这种踏跺在垂带踏跺的两边加上石栏杆,一般用在更高一级的建筑物中。起初踏道的布局是从实际需要出发的,当踏道被赋予礼仪的含义后,便开始分宾阶和主阶,客人走一边,主人走一边,这就是两阶分列屋前的来历。公元七世纪以后,一些大型建筑物,特别是皇宫、庙宇大殿前有三阶并列或分列的做法,即三阶型制,正中一般为斜道,皇家的还会雕龙刻凤。正中的斜道是皇帝和佛像通行的御路神道,两边的台阶是大臣或宗教信徒们进退的阶梯。后来雕龙刻凤的斜道发展成建筑的装饰。开间是由四根柱子围成的空间,是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组成的基本单元。现在的各式木构建筑就是由这种基本单元形式发展起来的。间的迎面叫做开间,一座建筑迎面横列十根柱子,那就是九间,六根柱子的就是五间。间的纵深叫进深。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是单数,中国古代以单数为吉祥数字。中国古代建筑的开间有明确的等级制度,开间越多,等级越高,而且用九、五来象征帝五之尊。现存的宫殿以面阔十一间为最大,除宫殿外,一般不许建面阔九间的建筑。清朝规定,王府正门五间,正殿七间,后殿五间,寝室两重各五间;明朝规定公侯府第,大门三间,有金漆兽面锡环,前厅中堂、后堂各七间;三品至五品官员的厅堂也是七间,门用黑漆锡环;六品至九品官员的厅堂各三间,正门一间,门为黑色,有铁环;百姓建筑的正房不得超过三间。
本文标题:中国古代建筑所折射出的等级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50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