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专题五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01高考分组联播真题热身体味高考高考题组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1.[2012·天津文综]下图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A.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B.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C.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D.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解析:本题考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扶贫标准的提高和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有利于将更多的低收入人口纳入到扶贫对象之中,使更多的人共享发展成果。能正确说明图中内容的是C项。答案:C高考题组2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2013·北京文综,31]继续保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③错,增加出口补贴违背世贸组织公平竞争原则,且单纯扩大出口规模并不能转变我国经济发展方式;④错,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①有利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②有利于经济发展减少物质消耗、增大科技附加值,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故答案选A。答案:A3.[2013·广东文综,25]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中低产田约占70%,大量劣质土地效益低。为此,财政部制定农业综合建设规划,拟到2020年,依靠科学技术和综合治理,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此举有利于()①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扩大耕地面积,增加产量,降低农产品价格③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民收入④保障农民权益,推进土地制度改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材料没体现扩大耕地面积,且我国总体耕地面积很难扩大,排除②;④不符合题意,与材料不构成因果关系;依靠科技等建设优质农田,有利于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效益,使农民增收,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①③正确。故选A。答案:A4.[2013·上海高考,15]高一学生晓峰想写一份研究报告,比较上海、南京、杭州三个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他应收集的统计数据有()①人均道路面积②人均绿地面积③食品抽检合格率④每万人病床数⑤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⑥单位GDP能耗A.①④⑤⑥B.②③④⑤C.②⑤⑥D.①②③解析:衡量生态环境质量好坏主要与人均绿地面积、二氧化碳排量、单位GDP能耗量、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因素有关,①③④都与环境质量无关。因此选C。答案:C1.考情分析(1)本专题考点简单,但经济专业术语多,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联系紧密,在每年高考中的地位都十分重要,经常以大型综合试题的形式呈现。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知识,关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知识都应引起高度重视。(2)从命题形式看,主要是选取经济生活中的具体素材,并且一般以图或表的形式,设计成综合性主观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保增长、防通胀、促民生等重大时政热点的相关素材往往为高考命题人所青睐。2.考向预测在2014年备考中应注意:(1)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或中央一号文件中的有关政策性内容为背景,考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等知识。(2)以我国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或国家政策措施方面的调整为背景,考查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3)根据情景素材,描述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能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出具体建议。02高考焦点访谈锁定考点备战高考考点一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想一想,这些选项是否正确。1.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2013·天津高考·1③)2.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2012·福建高考·28④)3.我国应该调整产业结构,放缓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2012·上海高考·25B)4.现代服务业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支柱产业(2010·福建高考·27①)5.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要全面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2009·广东文基·4①)答案:1.√提示:实现居民收入倍增,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2.×经济增长应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创新、科学管理和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3.×提示:我国应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4.×提示:现代服务业并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5.×提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要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而不是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3)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内涵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义。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要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2)为什么——正反两方面①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片面追求经济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拓展归纳]注意科学发展观在主观题中的统率和贯穿作用(1)体现类,答案的表述方式一般是“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2)原因类,答案的表述方式一般是“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3)措施类,答案的表述一般是“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考向一全面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考查题型:选择题][考查依据]党的十八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高考中可结合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事例考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解。[对点设题]1.[2013·天津文综,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倍增()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收入分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较为基础,难度不大,可直接运用排除法解答。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排除④;①②③均正确且切题,故选A。答案:A考点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想一想,这些选项是否正确。1.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2013·海南高考·13④)2.新能源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增加就业岗位(2012·新课标全国卷·15B)3.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2010·山东高考·18C)答案:1.×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2.×提示:新能源产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不利于增加就业岗位。3.×提示: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向二提高发展质量,实现科学发展[考查题型:主观题][考查依据]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点设题]2.[2013·长春调研]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当代中国政府面对新的历史起点必须担当起的战略任务,但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出现了“被城市化”“豪华城市化”“边缘城市化”以及城市基础设施短缺、形象工程过滥、历史文化风貌丧失、千城一面、生态人居环境恶化、交通堵塞等“城市化病”。这表明,并不是每一级政府及其官员都清楚自己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有许多地方仍然存在政府职能的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如果不进行政府职能的正确定位、归位和正位,我们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战略就会落空甚至走向歧途。结合材料,请运用科学发展观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解析:解答本题时,可从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等几个方面结合材料进行阐述。答案:(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就要坚持因地制宜的方针,确定合理的发展目标。(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人居环境建设水平。(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就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对城乡空间的规划管理。(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就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使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考向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考查题型:主观题][考查依据]建设生态文明,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的一件大事,高考可能结合此热点,考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点设题]3.[2013·浙江文综,40]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的全过程。材料一2006~2012年我国环境治理、科研投入和经济成就材料二2006~2012年我国节能减排主要指标情况注:①我国每万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美国的2.3倍,欧盟的4.5倍,日本的8倍。②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空气污染指数PM2.5(细颗粒物)经常超过300微克/立方米的重度污染标准。(1)指出材料一、二反映的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运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解析:本题考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与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第(1)问,材料一的表格揭示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和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的关系。材料二的图揭示了我国每万元GDP能耗和空气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在逐年下降,材料二的注揭示了我国每万元GDP的能耗远高于主要发达国家,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PM2.5超标,空气质量重度污染,由此可分析说明材料一、二共同表明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不容乐观,必须统筹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第(2)问,要紧扣“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中”这一指向,结合材料中研究与试验经费支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万元GDP能耗等信息,调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具体举措的相关知识,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能源资源保护等角度进行分析。答案:(1)材料一、二反映了2006~2012年我国在GDP总量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科研经费投入和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也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加,每万元GDP能耗和空气主要污染物(
本文标题:科学发展观与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