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湖北阳新一中余胜利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015高考导航】基础梳理1.小康社会(1)总体小康特点:________的、________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2)全面小康目标:本世纪头二十年,我们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的________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低水平不全面更高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经济________发展。(2)________全面提高。(3)资源节约型,________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持续健康人民生活水平环境友好基础梳理1.科学发展观(1)地位: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________,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________。(2)内涵第一要义是核心立场是基本要求是根本方法是围绕主题抓住主线思想武器指导思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必要性:以________为主题,以________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________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形势(2).措施:①实施________战略。②推进________战略性调整。③推动________一体化。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________能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结构城乡发展可持续发展脉络梳理(2013天津)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一目标的提出,体现了“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的原则,顺应了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盼。实现居民收入倍增()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②要着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④是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措施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增加居民收入的因素,解题关键要明确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增加居民收入的根本途径。要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首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其次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故①②应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为此需要提高居民收入,故③应选。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根本举措是大力发展生产力,故④与题意不符。[答案]A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我国已实现了总体小康,表现在:到20世纪末,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千百年来始终困扰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从此得到解决,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2)总体小康的特点: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3)全面小康的目标:①经济方面: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②生态、民生方面: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③政治和文化方面: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④社会方面: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充满活力而又安定团结。⑤对外开放方面: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总体小康全面小康标准生活质量区别社会发展状态联系低水平——低标准的小康。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刚跨过小康的门槛更高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不全面——小康生活所覆盖的人群不全面;小康生活的实际内容不全面,偏重于物质消费更全面——追求物质、政治、精神和生态文明的共同发展;除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所享有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发展很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大发展比较平衡——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1)都是小康社会,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2)总体小康是全面小康的基础和条件,全面小康是总体小康的发展和完善[特别提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在内的全面发展小康。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提出党的十八大根据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我国经济社会新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新期盼,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民生、生态文明五方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了新要求。(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领域要求表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等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产生活社会(1)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率先实现现代化,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2)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总体小康全面小康(2012福建)在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要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以下建议符合上述要求的有()①重点发展以高科技为特征的新兴产业②实验区建设以开发为主,注重经济效益③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风力资源,发展风电产业④把增加物质资源消耗作为其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发展新兴产业和风电产业,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①③正确。本题考查科学发展观的有关内容。践行科学发展观,应坚持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②不选;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④不选。[答案]A①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②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③片面追求GDP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二、围绕主题抓住主线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必要性(2)科学发展观的内涵①第一要义是发展。(怎样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②核心是以人为本。(怎样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④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1)必要性: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措施:(2)措施: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调结构)重要性: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措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调结构)重要性: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①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匮乏,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表现和主要标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提醒](1)为什么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企业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降低资源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增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增强中国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有利于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①国家要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税收、信贷支持;要保护知识产权;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②要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企业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完善分配制度,建立鼓励创新的体制、机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并注意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素质;加强与科研机构的联系。③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2)怎样才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措施:要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③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促协调)重要性: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记忆方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转变”“两个战略”“三项要求”“四条道路”。“一个转变”是指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拉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两个战略”是指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统筹区域发展战略。“三项要求”是指经济结构调整、城乡一体化、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四条道路”是指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措施: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意义:推进城镇化有利于促进二、三产业发展,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扩大就业,促进社会稳定,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化转移,调整优化我国的就业结构;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优化我国的城乡、区域结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力推进城镇化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④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质量)重要性: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措施:必须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特别提醒]准确理解“全面”“协调”“可持续”(1)全面:指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发展,缺一不可。(2)协调:指的是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3)可持续:要实现社会永续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三者的统一。(1)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落实到日常生活中。(2)企业: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生产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资
本文标题:科学发展观和小康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6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