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二章文艺心理学的理论背景和研究途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荣格、阿德勒、拉康格式塔心理学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著作[奥地利]弗洛伊德(SigmundFred,1856-1939)《释梦》(《梦的分析》)(1900)《图腾与禁忌》(TotemandTaboo)(1912)《精神分析引论》(1922)《弗洛伊德论美文选》《文明及其缺憾》(1930)《性学三论》《释梦》(Theinterpretativeofdreams)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1856-1939)著,1900年出版。全书共7章,分述释梦的历史和方法,梦愿望的达成和伪装,梦材料的来源和运作方式以及梦的心理过程。作者从性欲望的潜意识活动和决定论观点出发,指出梦是欲望的满足,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即通常说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他解释说,梦是潜意识的欲望,由于睡眠时检查作用松懈,趁机用伪装方式绕过抵抗,闯入意识而成梦。梦的内容不是被压抑与欲望的本来面目,必须加以分析或解释。释梦就是要找到梦的真正根源。作者将梦分为显相和隐义。显相是隐义的假面具,掩盖着欲望(隐义)。白天受压抑的欲望,通过梦的运作方式瞒骗过检查以满足欲望。梦的运作方式有以下几种:1、凝缩:将多种隐义集中简化以一种象征出现。最生动的例子如《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警幻境的一段描述。贾宝玉在该梦的结尾部分,梦到警幻仙子领他与其仙妹成亲。该时他见到这位仙女貌似宝钗而神若黛玉,名可卿而字“兼美”;这就是典型的凝缩心理机制,这位美女的形象是由他所爱的三个女性(薛宝钗、林黛玉及诱发他性意识的秦可卿)时意象经过凝缩机制而构成的。2、移置作用或译作转换,指将被压抑的观念或情调换成一种不重要的观念,而在梦中却居主要地位,如去园中赏花,采花。3、戏剧化,将抽象的隐义变换成具体的形象。如一妇女梦见被马践踏,是代表她内心顺从了男友的要求。4、润饰或叫加工改造。即将无条件的东西,精心制作改造为有条理的梦境,以便蒙混过关。释梦就是将上述的种种伪装(化装)揭开,从显相中寻求隐义。《性学三论》(Threeessaysontheoryofsexuality)奥地利弗洛伊德(1856~1939)著。本书是作者阐明人类性欲本质和发展的论文集,着重论述精神分析的泛性论思想,由关于性变态、儿童性欲和青年期改变的3篇论文组成。作者认为,每个人都有着某种天生的本能——性本能,这种本能不仅和生殖器官,而且和皮肤、口腔、肛门等快感区有关,生殖活动只是性本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幼儿也有性欲,但与成人不同,不需要其他对象。由自己的快感区便可获得快感,表现为自我中心或称“自恋”。但是幼儿性欲被强烈地压抑和禁止时,性体验是模糊的,直到青春期才活跃起来。(续)原始压抑和性欲潜伏期是人类社会化必经过程。成熟的性欲是是指潜伏期性欲在青春期苏醒,以异性为对象,以有繁殖力的生殖器的性交为主的性活动。社会所称的性变态只是性本能中的一部分发展,这种发展使得病人将性感区转移到生殖器之外。神经官能症是由性问题处理不当而引起,用症状来表达性欲望,以代替正常的性行为,是性变态的负面表现。无意识心理学意识:主体能明确觉察到并自觉加以控制的心理。前意识:是暂时退出意识的部分,有可能返回到意识领域中去。潜意识:被压抑的、无法通过正常途径成为意识的心理。《病孩》&《母亲之死》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EdwardMunch,1863—1944),堪称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他出生于挪威洛顿。童年时父母双亡的经历在其心灵深处打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使他早年画下了许多以疾病与死亡为主题的作品。经常与象征主义作家普斯贝佐夫斯基、剧作家斯特林堡一起探讨尼采哲学和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命题,这使他的绘画创作更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悲伤、苦闷的情调。《吸血鬼》。在《呐喊》中,蒙克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的情感以及在无垠宇宙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一天晚上我沿着小路漫步——路的一边是城市,另一边在我的下方是峡湾。我又累又病,停步朝峡湾那一边眺望——太阳正落山——云被染得红红的,象血一样。“我感到一声刺耳的尖叫穿过天地间;我仿佛可以听到这一尖叫的声音。我画下了这幅画——画了那些象真的血一样的云。——那些色彩在尖叫——这就是‘生命组画’中的这幅《呐喊》。”(ThomasM.Messer著《爱德华·蒙克》,HarryN.Abrams,INC,Publishers,NewYork,第84页。人格心理学1、本我:即伊的(id),是由力比多(libido)所引起的性本能,遵循快乐原则2、自我:即理智或现实化的本我,调节本我与超我的关系,遵循现实原则3、超我:即良知或道德化的自我,相当于检查官,遵循理想原则。梦与文学艺术的相似点(1)从性质上看,二者都是愿望的满足,都带有幻想性质;(2)在表达方式上都具有形象性或意象性;(3)梦的形成过程与文艺作品的创作过程是相似的;(4)从结构主义的观点看,梦的结构与文艺作品的结构也是相似的;(5)对梦的解析与对文艺作品思想内涵的分析在方法上也是相似的。梦与文学的区别(1)文艺创作是作家的有意创造,在总体上是受意识控制的,而梦则纯是潜意识的活动;(2)文学艺术是具有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的,它具有可传达性;而梦则纯属个人的“自私”的活动,是一种“内部心理的过程”。(3)文学艺术不仅具有社会价值,对于个人而言,它还有一种“实际的价值”,即给艺术家带来巨大的社会赞美与尊敬,获得物质的与精神的利益,而梦则显然不具有这种价值。(4)就表现形式而言,“艺术创造了一个更好的世界,一个更少混沌,少一些混乱,但就多一些前后贯通的存在形式。泰国电影:《灵虐》荣格与弗洛伊德的分歧1、对力比多的含义的解释:认为“力比多”不是性本能的代称,不能仅仅理解为性,而是一种生命的内驱力和普遍的生命力,它表现于生殖和生长,也表现于其它活动。2、反对弗关于人格为童年经验的影响所决定的看法。认为人格在后半生能由未来的希望引导而塑造和改变。3、更强调精神的先天倾向,反对弗洛依德的自然主义立场,认为人的精神有崇高的抱负,不限于弗洛依德在人的本性中所发现的那些黑暗势力。荣格分析心理学派的基本理论一、集体无意识理论二、原型说三、文学创作中的自主情结四、文学作品的类型集体无意识理论心理结构:1、意识2、个人无意识3、集体无意识:由遗传保留下来的一种原始经验和普遍精神,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经验模式。文学作品的类型(心理型和幻觉型)1、素材来源不同:前者的素材来源于作家个人经验和意识的范围,注重对现实事物的真实描绘,作品所描写的大都是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是作家自觉创造的结果;而后者的素材来源于人类心灵深处的某种陌生的东西,是人所不能理解的原始经验,着重表现的是人类心灵的幻觉真实。2、表现方式不同:前者和谐有序,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均符合生活的逻辑,主题也比较明确;后者则畸形怪诞,偏向反常,充满梦幻般的意象,主题深邃隐晦、暧昧不明。前者多用直接描写现实的手法,表现人生;后者则用象征的手法,暗示人类神秘的幻觉经验。3、审美效果不同:前者给人的印象比较清晰,读者比较容易了解和把握;后者则朦胧晦涩,希奇古怪,一般读者很难理解。格式塔学派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音译,原意是“形式”、“图形”、“形状”,格式塔学派赋予它“形式在感觉中生成”、“整合使之完形”之意,可用英文“configuration”解释,因此又叫完形心理学派。阿恩海姆(RudolfAmheim,1904~)美国艺术心理学家。生于德国的柏林。1928年获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移居意大利,1940年定居美国。1943年任罗兰斯大学教授,1968年转任哈佛大学教授,讲授艺术心理学。晚年被聘为哈佛大学视觉艺术中心和视觉环境研究所研究员。1956~1960年任美国美学协会主席、美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艺术分会主席。整体论一、知觉的完整性(完形心理):认为人的一个知觉视野具有组织起来的趋势,呈现为一个完整的图形。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为在整体上显示出的特性不存在于各部分之中。这种特性叫格式塔质。三、整体论在文艺心理学中的运用。整体论在文艺领域的应用主要是用整体观来解释文学艺术。考夫卡:“艺术品是作为一种结构感染人的。”他提出“优格式塔:它不仅使自己的各部分组成一种层序统一,而且使这统一有自己的独特性质。”场论。这是格式塔心理学派把物理学的原理应用于心理世界。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基本形势,它本身具有能量、动量和质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和实物相互转化,并能传递实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格式塔心理学派把人看作是一个心理场。人的心理现象具有空间的属性,人的心理活动也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中发生的。“异质同构”说(同型论)移情不是单方面的,它既同主体有关,也同客体有关,只有当“心”与“物”这两种不同的“质”在结构形式上具有相似的对应性时才能移情,获得美感,这就是格式塔心理学的“异质同构”说。艺术表现性的最终原因就在于艺术品的力的结构与人类情感的结构是同构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事物的运动和形式结构与人的心理结构有相似之处,它们都包含着一种力的式样。当外界事物和艺术形式中体现的力的式样与人类情感生活中包含的力的式样达到同构对应时,我们就觉得这些事物和艺术形式具有了人类情感的性质。人本心理学派它既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把人看作物理的、化学的客体,仅用简单的“刺激——反应”模式研究人的决定论思想,也反对精神分析学只研究“病态的人”,把人看成是本能的牺牲品的理论倾向;认为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对人类社会进步做出积极的贡献的“健康的人”或“自我实现的人”,因此被人称为“第三思潮”。马斯洛《人类动机论》最早发表于1943年的《心理学评论》。他的动机理论又称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它的特征是对某一事业的忘我献身。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具有超越自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健全社会的职能在于促进普遍的自我实现。他相信,生物进化所赋予人的本性基本上是好的,邪恶和神经症是由于环境所造成的。越是成熟的人,越富有创作的能力。自我实现论自我实现是指人的自我发挥和自我完善的一种欲望,也就是一种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实现的倾向。自我实现者是他的全部潜能都得到了充分发展的人,他的内在本能自由地表现自己而没有被歪曲、压抑或被否定的人。艺术家可以是自我实现者,但艺术家不一定是自我实现者,如梵·高、拜伦。马斯洛将自我实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健康型自我实现。往往是实践家,而不是思想家。二是超越型自我实现。经常意识到内在价值、生活在存在水平或目的水平而具有更丰富超越体验的人。自我实现在文艺学领域中应用的最大特征就是创造性。尤其表现为自我实现者善于将“二歧式”(就是对立的两极,诸如认知和意动、直觉和推理、理性和情感、意识和无意识、工作和完乐等等。)转化为统一体。充分肯定“原初过程”的意义,认为它是创造力的源泉。日内瓦学派心理学又称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学说,是当代儿童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主流学派。《儿童的语言》《发生认识论导论》《发生认识论原理》《结构主义》发生认识论是一门跨学科的科学,是一种研究认知(或知识)的结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心理起源的学说。核心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儿童发展心理学。皮亚杰临床法实验他所运用的研究方法是他综合了观察法、询问法、测验法和实验法而创造出的临床法。他很注意观察儿童的各种活动,根据他要研究的问题,他有意地布置了实验环境,当着儿童的面做一些他独创性设计的小实验,并向儿童提出一些问题,通过对儿童的回答和活动的分析来研究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下面就是他在研究儿童客体永久性的发展时采用的经典实验:最初的婴儿分不清自我和客体,儿童不了解客体可以
本文标题:文艺心理学第二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673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