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欧阳行周文集序•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盖其性所多也多:超过•B.由是振发於乡里之间振发:显扬•C.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司:执掌•D.皆可征于集征:验证•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随人而问章句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B.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无如寡人之用心者C.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的缘由,有借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著名的文士。•C.欧阳行周写文章词语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通道。•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故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19.用“/”给文章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3分)•(2)性颇嗜诱进后生,推拔于寒素中,唯恐不及。(4分)•16、答案:A解析:文言实词题,重在文章的语境中去理解,多考古今异义。如果选项中出现的含义是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多是错误的。•17、答案:C解析:文言虚词。两个“于”,都是介词,表示“对于”;A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承,第二个“而”连词,表转折。B第一个“者是结构助词,翻译为“……的人”,第二个“者“是语气助词。D选项第一个“以”是“用来”,第二句“以”表示“凭借”。•18、答案:B解析:“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原文有“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可见乡里人是赞赏他的。容易造成干扰的的可能是“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他十来岁时,在村里没什么人能让他喜爱的)。此题设置的错误点大多是文中细节,其实考的还是文意的准确理解。•19、答案: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能识真•解析:断句时应初步了解语句大意,然后根据结构特点和语言标志,先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再依据对上下文的理解破解难点。本题借助断句的语言标志是两个句末语气词“矣”和句首发语词“且”,可先行断开。再利用文言的四字句式断开“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本段有两处是可断可不断的。•20、•(1)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2)(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荐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解析:翻译时尽量以直译为主,要关注重点词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强调字字落实,力求表达通顺。第一句翻译时要抓住“奈何……欤”这一反问句式。第二句要注意“于------中”后置句,以及省略句的特点,翻译时补上主语“他”宾语“人才”。参考译文:•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还是孩子的时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经常独自行动。10来岁时,对村里没什么喜好;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里感到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等到天清月明,有时很晚了还留在那里,不能放下,不知道自己到了那里,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吧。•还没认识几个字,跟着别人词句,假如有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整天高兴,一直边走边吟诵,不知道会走到那里。父母并不了解他的志向。常对人说,这孩子不懂事,将来恐怕要沦落为饿肚子的。不知道到底是吉还是凶?村里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这是你家的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过于担心呢?从此之后,每天只是读书,叹服圣人的教诲,仰慕孝悌感化,追求礼节和忠孝,只怕自己比不上。提笔写文章,语言秀丽,思维活跃,都是别人不曾写过的,认为为君之道很简单,从此在乡间闻名。建中、贞元期间,他的文章很出名,整个福建没有人能超越他。•当时,原来的承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察使,他有文章闻名远近,又生性喜欢提拔后生,在出生寒门的年轻人中选拔,怕找不到。欧阳君到的这一天,他把欧阳君比作芝英,欧阳君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一有宴请,一定会叫上他。欧阳君谦虚,行动不逾越礼节,常公了解他,一天天加深。欧阳君的名声在江淮间越来越大,甚至都城都知道他。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不久陆相贽考取贡举,搜罗天下的好文章,选拔人才的风气前所未有,所以欧阳君也名列其中。跟欧阳君经常在一起的,有韩愈,李观等。等到欧阳君和数百杰出人物死后,人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欧阳君的文章清新自然,没有套用现成的,才华不曾困泛。他精通理,所以说话详细严谨;抒情真切,叙述详备:应该是当代文章的典范。他死之后,没有人能继承。•欧阳君跟我有故交的情分,还是远亲。所以他编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我伯舅写的,如《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如《与郑居方书》,都可以放在文集中。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外家之门认识了他。大和年间,我做福建团练副使时,他的儿子从南安到福州,给我欧阳君很多文章和诗作,请求我写序言。我答应了他,可是迟迟没写成。欧阳价没有文章留下,又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做观察使,让手下去找他的后代,于是找到他的孙子澥。不能让他的文章就此失传。我为文集写下这篇序,也以此来完成他子孙的愿望。
本文标题:欧阳行周文集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757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