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评分标准
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评分标准(满分300分)项目评分指标分值A1组织与管理40分B1机构建设10分C1学校领导班子对技术改变教育达成共识,确立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内涵提升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有自觉主动、科学有序的行动,改善发展环境,营造发展氛围;重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鼓励、支持技术应用普及与实践创新;有分管的领导,且领导班子带头使用技术。5分C2学校成立教育技术中心,与教务处、科研处并列,统筹全校信息化建设并正常开展工作;主任享受学校中层待遇;人员结构合理,有技术学科教师、多学科教学骨干、网络管理教师共同参与;教育技术中心职责明晰(设备管理与维护、技术学科教学、技术应用与实践创新、教育技术培训等);工作得到师生充分肯定。5分B2经费投入20分C3学校安排专项经费保证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电教费列入年度预算,80%用于购置《山东省中小学电教软件推荐目录》教育教学软件征订,20%用于鼓励教师应用技术和开发软件资源,账目明晰。信息技术教育费列入年度预算,专门用于信息技术设备运行维护、技术人员培训等,账目明晰。10分C4学校建有多元化信息化资金来源保障机制。10分B3管理制度10分C5制定了学校信息化规划和年度计划,目标清晰、措施得力、步骤明确。建立健全信息化设施使用、管理、维护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执行有检查,有记录,有评价。5分C6建立了有利于加快学校信息化发展、促进教师应用技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激励评价机制。5分A2信息化环境建设80分B4网络性能和管理20分C7学校建设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认定的校园网,并接入区县(或市)教育信息中心,信息点(或无线)覆盖学校所有教学场所,确保全天候网络畅通。10分C8学校建有具有一定开放性、扩展性并彰显个性的校园网平台,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及服务的信息化。5分C9学校重视校园网络管理工作,加强对师生进行系统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的教育,对网络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网络安全畅通;有校园网络安全措施,有效隔离不良信息,防范病毒,记录上网行为,按时备份数据;各项设备完好率保证在90%以上;防火、防盗、防雷等设施齐备。5分B5教师用机10分C10专任教师实现人手1台办公用计算机。10分B6计算机网络教室10分C11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按最大班额配备。小学每15个班、中学每12个班建有一个计算机网络教室。10分B7班班通15分C12普通教室均需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计算机、投影机、幕布或电子白板、视频实物展示台(注:投影机和幕布可由47吋以上的大屏幕显示设备代替)。15分B8专项活动室15分C13学校至少建有1个公用多媒体报告厅,设备包括计算机、数字投影机及幕布(有条件的可配交互电子白板)、视频展示台、话筒、功率放大器、音箱、中央控制台。5分C14学校各学科专用教室、实验室多媒体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标准参照普通教室配置)。5分C15学校建有学生用电脑作品制作室和机器人实验室。电脑作品制作设备含计算机、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小学不少于1套,初中不少于2套,高中不少于3套。机器人实验室设备,小学不少于计算机4台、机器人85分台及配套场地,初中、高中不少于计算机7台、机器人14台及配套场地。B9其他设施配备10分C16学校有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校园广播网、校园电视台等;初中高中学校应建成满足校园视频点播、视频监控的网络视频系统;初中高中配备视频自动录制设备、数字视频编辑系统。5分C17、配备教师用多媒体教学、制作设备,包括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录音笔、扫描仪、打印机等,不低于《山东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中现代教育技术设备配备标准。5分A3信息技术学科教学50分B10教学情况30分C18信息技术专任教师配备满足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按要求开足开好信息技术课;学生在计算机网络教室的学习时间不少于每周2课时。课余时间、节假日期间,学校信息化设施向学生开放。15分C19加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研究,探讨教学实施和评价方式的改革,着力培养学生面向信息化的创新与变革、交流与协作探究、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与决策、网络公民的意识、概念理解与技术操作等方面的能力。10分C20、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基础上,增补相关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形成校本信息技术拓展课程。5分B11学生成果20分C21组织开展面向学生的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主题活动,校园网上有学校所有学生的创新作品(或集中链接)展评,并有有效互动的过程记录。10分C22有一定比例学生在市、区县组织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实践类活动(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比赛等)中获奖。10分A4信息技术应用与研究80分B1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5分C23学校鼓励老师电子备课,教师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探索提高教学效益、促进教学创新的新模式。信息技术应用的学科覆盖率100%,电子教案率不低于60%,课时覆盖率不低于30%。10分C24教师能够收集、甄别、整合、应用与学科相关的教学资源以优化教学环境,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教师能为学生提供各种运用技术进行实践的机会,并进行有效的示范、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利用技术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评价。10分C25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研活动,并积极开展校内外网上研讨交流。5分B13课题研究20分C26学校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校本实践研究,有市级以上教育技术课题,在诸如学科教学、教学评价、组织学习力(知识管理)、学生创新实践、家校互动、信息化管理等某些方面的应用实践研究,并有随研究进度而更新的课题网站,课题研究富有成效。发挥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带动周边学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10分C27学校积极开展网络教学实践,通过专题网站、建立网络虚拟学习社区,进行网上作业、网上讨论、网上测试等网上互动活动,能利用优质教学资源,开展网络教学,并有相应的评价体系。5分C28学校积极探索利用网络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同时加强师生上网行为管理,对师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对不良信息的判断和自觉抵制能力。5分B14资源建设25分C29学校建有构架合理、特色鲜明的学校网站,信息更新维护及时,在互联网上发布。校本(课程)资源、学生(主题活动)作品、网络链接资源丰富、实用;教师、学生、家长之间互动交流的过程资源丰富,是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平台和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10分C30学校积极参与市、区两级教育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有激励教师参与学校资源建设的机制,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优秀教师成果的积累。5分C31学校购置资源有很好的应用效益;善于利用开源软件、网络共享资源。5分C32订有《中国电化教育》《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电化教育研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专业刊物。2分B15教育管理10分C33学校充分利用市、区县教育网、校园网络及各种开源公共资源,按照相关要求,创造性地进行文件传输、校务公开、人事管理、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监控、财务与资产管理、图书管理、“校园一卡通”服务等应用,并实现区域内和上级管理部门数据交换和共享,促进学校管理的信息化、民主化。10分A5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50分B16教师教育技术能力20分C34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要求,依托开放、动态、交互、协作的网络平台,有效利用数字化资源与网络协作工具,积极组织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课程领导力、组织学习力、教学创造力。10分C35学校校本培训、教研活动有数字化的计划、过程、交互、成果积累等。5分C36学校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在省、市、区县组织的教育技术应用成果展评类活动中获奖。5分B17网络管理教师培训15分C37学校注重引进和培养网络技术教师队伍。学校至少有1名网络管理教师,高中网络管理教师不少于2人。网络管理教师需持市级网络管理培训合格证书上岗。10分C38学校网络管理教师积极参与区县、校本研训。每学年至少参加一次市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专业培训。5分B18管理者教育技术能力15分C39学校管理者达到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对于管理者的教育技术能力要求,积极参加相关培训,具有对教育信息化的自觉意识、理性认识、规划设计实施、成效评价能力,积累了信息化校10分园建设、技术支持创办优质教育的发展经验,促进学校的创新发展。C40学校领导积极参加市、区县组织的校园信息化领导力建设研修活动。5分合计300分分享:
本文标题: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评分标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865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