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2012一、稻田养鱼简介及历史稻田养鱼简介:稻田养鱼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是发展生态农业、提高稻田综合效益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利用稻田水面养鱼,既可获得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历史沿革古代:早在东汉时期,在1700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稻田立体开发综合经营的雏形:1964~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陕西省汉中县市郊,发掘一东汉时期的墓群,先后出土了土陂池和陂池稻田模型各一具,池内塑有鲤鱼6条,鳖1只,蛙3只,菱角5只。1977年在我省峨嵋县,发现了东汉墓中石刻的水塘和水田模型:石刻分两部分,左面刻水塘,右部再中分为二,上部分为水田,内有两农夫正在薅秧,下部分亦为水田,内有两堆堆肥。左边石刻水塘中有青蛙、鲤、鸭、鲢、鲫等,水塘与水田之间的田埂上有矩形缺口及竹笼,有捕鱼的作用现代:新中国成立以后,虽有所发展,但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也几经兴衰。七十年代以后,我国稻田养鱼生产通过在技术上广泛的研究和生产上的深入实践,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1990年农业部又在重庆市召开了第二次全国稻田养鱼经验交流会,把我国稻田养鱼生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现状:随着生态农业,立体农业等新技术的不断推广,稻田以种稻、养鱼为主体的综合开发利用问题,已经摆在农业科技工作者的面前。国内外对稻田立体开发利用有一些研究,但一般都比较分散、零碎,不利于系统地指导大规模地开发利用稻田这一宝贵的土地资源,因而有必要对稻田的立体开发进行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二、稻田养鱼的意义与作用稻田养鱼系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的措施,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水产品,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昆虫,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养殖的水生生物所利用,并通过所养殖的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达到为稻田除草、除虫、疏土和增肥的目的,获得稻鱼互利双增收的理想效果。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刺激,水产养殖科技工作者的勇敢探索,将各种水产养殖生物的池塘养殖技术移植到稻田,并加以适当改革,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传统稻田养鱼理论的内涵,形成了稻田生态渔业利用的现代稻田养鱼理论新框架,带动了水稻种植技术与水产养殖技术的又一次革命。大力推广现代稻田养鱼新技术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和作用。1、开辟了养鱼生产的新途径,可节省大量的资金。发展稻田养鱼,既不需要占用现有的养殖水面,也不需要占地挖池。利用稻田,可以做到就地育种,就地放养,利于生产,方便群众。改变了过去良种靠外援,品种不对路,规格小质量差,价格不合理,长途运输成活率低的现象。同时,利用稻田养殖成鱼或其他水产品,不但可以解决农民“吃鱼难”的问题,还可以就近销售、繁荣市场、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变自然优势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发展水产养殖,往往需要挖塘建池,不仅要占用土地,而且每开挖一亩池塘,一般需要建设资金上万元元。利用稻田养殖水产品,通常施工量较小,所耗人力及资金较少,而且一家一户能自己施工,可以减少大量的资金投入。2、充分利用各种物质与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稻田内开展水产品的养殖需要配套一定的工程设施,比如开沟挖凼等,从而变稻田的平面生产为立体利用。形式上,由于开沟挖凼减少了水稻的有效种植面积,而实际上开挖的沟凼斜坡仍可植稻,再加其它条件的相应改善,水稻产量一般都相应有所增加。同时,由于稻田的立体利用,不仅可产出水稻,而且还可以生产出人们生活需要的高蛋白水产品,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另外,通常稻田内的杂草、昆虫、害虫等都是对水稻有害的生物资源,必须人工除去,否则会影响水稻的生长。而这些资源,对于水产品来说,许多都是良好的饲料。开展稻田养殖,可使这部分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稻田单一种植水稻时,水只能是单一途径利用。而养殖水产品后,可得到双重利用。因为对于水生生物来说,水体只是基本的生活环境,并不消耗,因而能做到“借水还水”,相应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3、改善了水稻的生长条件,有利于促进水稻增产。在稻田里进行水产品的养殖,对水稻的生产有许多有利条件。首先表现在可以清除田间杂草。稻田除草问题,一直没有找到理想的解决办法。长期以来,主要靠人工拨除。近年来用化学除草剂的,都要耗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加大了生产成本,而且后者还造成土壤的板结和谷粒与环境的污染。实践证明,稻田养殖水产品可以较彻底的消灭田中的杂草、浮游生物和落水害虫,变害为利,省去了人工除草的繁重劳动,而且有人工除草无法相比的除草经常性,更有化学除草剂不能比拟的无公害化,既节省费用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其二是增加了通风透光能力一方面稻田养鱼工程的沟凼增大了稻田稻秧之间的行距。另外,在水稻生长前期,鱼吃食稻田中的杂草,可减少杂草与秧苗争肥、争光的机会,降低肥料的损失;到水稻生长中后期,鱼体长大,食性逐渐变得广泛,摄食能力增强,而稻田中杂草已很稀少,鱼会取食部分已失去功能的稻脚叶,从而改善了稻田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水稻的抽穗灌浆。其三是可减轻病虫害稻田中养鱼还可以防治水稻病虫害。鱼类对三化螟、稻飞虱、纵卷叶虫和稻叶蝉等虫害有明显的防治效果。据测算:稻田养鱼可使每亩稻田三化螟三代卵块减少30%,白穗率降低50%,稻飞虱减少50%以上,纵卷叶虫百株束叶数减少30%,白叶率降低70%,稻叶蝉减少30%。同时,由于虫害的减少及通风条件的改善,病害的发生率也有所降低。培育鱼种的稻田比不养鱼的稻田用药减少两次。其四是可增加肥源稻田养鱼后,可以把许多外溢的物质和能量拦截下来,为水稻增产服务。鱼类通过其摄食活动,排出大量的粪便,促进稻禾的生长。据分析:鱼粪与人畜粪比较,氮磷含量优于猪、牛粪,与人类和羊类基本一致,次于鸡粪和兔粪,可见鱼粪是较优质的肥料。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稻田养鱼产量,除了利用稻田中的天然饵料、肥料以外,还需投入大量人工饲料等,这也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大量肥源。此外,由于鱼类在稻田中游动觅食时,翻松泥土,增加氧的含量,促使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盐,被水稻吸收利用,养鱼稻田的土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据测定,养鱼稻田与不养鱼稻田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0.4倍,全氮增加0.5倍,速效钾增加0.6倍,速效磷增加1.3倍。因此,稻田养鱼可从多方面促进水稻的生长,使水稻产量明显增加。实践证明,养鱼稻田只要管理得当一般可增产稻谷一成左右。4.降低种稻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稻田的产值与效益。稻田养鱼不仅增加了水产品和水稻增产的收入,还减少了治虫用药,追施肥料等支出,同时还节省了除草用工等。由于水体的立体利用,就一般水平而言,在稻田内进行水产品养殖后,水稻可增产10%以上,若养一般商品鱼类亩产可达30-50公斤,增加产值200-400元,纯收入亦可增加100元以上;若养殖淡水虾类或其它名贵鱼类,一般可达亩产20公斤以上,增加产值500元,亩增纯收入200元以上;若养甲鱼,可亩产20公斤以上,亩增产值达2000元以上,亩增纯收入达1000元以上;若养河蟹,一般可亩产40-50公斤,增加产值2000-3000元,纯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因而稻田养殖特种水产品,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不仅可以稳定粮食生产,亦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5、可以灭蚊防病,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稻田中常常孳生大量孑孓、螺类等,其中许多是吸人血或某些疾病的传播者。我国稻田面积最大,占世界稻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稻田养鱼,能大量消灭这些有害生物。据浙江卫生实验院对双季间作稻田的观测,养鱼稻田比未养鱼稻田中的库蚊减少95.5-99.5%,按蚊减少72.2-88.9%。另外,蟹、鳖可大量摄食螺类。因此,稻田养殖名特水产品对改善水田区环境卫生状况,保护人畜健康所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总之,稻田养鱼投资少、收益大,方法简便易行,对于农渔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要搞好稻田养鱼,要求农业、水产等部门密切配合,因地制宜地制订本地利用稻田养鱼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搞好试点、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大力组织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稻田养鱼新技术,使稻田养鱼取得更好成效。总结以上所说就是: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上丰收经济效应方面:(1)节约耕地:稻田养鱼是内涵扩大再生产,综合利用稻田空间,进行立体开发。(2)节约肥料:鱼类,特别是草食性鱼类,在稻田中活动可起到保田造肥作用。据四川省大足县水产部门测定,亩产成鱼90千克的稻田,鱼排出的粪便相当于增加12.6千克纯氮(折合27.4千克尿素)。(3)节约用工:;鱼的觅食活动可疏松泥土,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可以免耕;草食性鱼类以稻田杂草为食,不需要人工薅秧除草。(4)节省农药:鱼能吞食水稻的害虫,还可吃掉多余的“稻脚叶”,可使稻田通风、透光性增强,增加溶氧,提高水稻的抗病虫害能力。据试验观察,不养鱼稻田中飞虱、稻叶蝉的发生率,比养鱼稻田高200%至300%。每年每亩稻田可节约农药开支10至15元。(5)增产粮食:稻田养鱼虽然因开挖沟占用少量面积(一般占稻田面积5%至10%),但由于在稻田内养鱼,使土壤肥力提高,杂草减少,沟使水稻产生边行优势,透光性增强,稻田水温升高,有利于水稻的分蘖,能使水稻产量增加5%至10%。(6)增产鲜鱼:稻田养鱼把池塘养鱼的高产技术和稻田的生态优势充分结合起来,使产量大大提高。亩单产一般能达到50至100千克,最高的可达500千克以上。(7)增加收入:一般的稻田养鱼每亩可综合增收100元左右。如果实施高产模式的“稻鱼工程”的养殖稻田,平均每亩可增收500元以上。稻田养殖名、特、优、新品种,每亩稻田增收超过千元。生态效益方面:(1)增加有效蓄水:稻田养鱼,相应加高、加固了田埂,开挖沟渠大大增加了蓄水能力,有利于防洪抗旱。(2)除虫灭害防病:据调查,稻田养鱼后,田里对人类有害的病原生物大为减少。如血吸虫、丝虫、蚊子幼虫等基本绝迹。(3)促进生态环境优化:稻田养鱼后,水稻的病虫害明显下降,农药使用量大大减少,使稻田环境中和稻谷中的农药残毒有所减少,而且稻田中天敌蜘蛛、青蛙明显增加。(4)鱼类的增肥保肥效果显著:据分析,水稻一生中所吸收的养分2/3来自土壤的自生肥力,只有1/3来自人工施肥。纵观稻田全局,水稻、杂草、光合细菌和浮游生物一类的生物都是依靠细胞内含的叶绿素,利用水、二氧化碳和养分,借助光合作用来组织自己的机体。这就是说,稻田的土壤和水体,除了供给水稻生长外,其他养分被同时存在于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所夺走。稻田养鱼后,首先消灭和抑制了杂草等因素,起到了保肥作用。三、发展稻田养鱼的限制因素发展稻田养鱼的限制因素很多,很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1、水利条件2、生产技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3、旧观念的束缚4、管理问题5、缺乏健全的稻田养鱼服务体系1、水利条件水源充足,灌排水方便的稻田是发展稻田养鱼的首要条件。北方由于地理原因,一般水源比较短缺,土地干旱,土壤渗漏现象比较普遍,保水性能差,给北方发展稻田养鱼带来较大的困难;南方则由于多雨而易受洪涝灾害的袭击,给稻田养鱼带来意外的损失。2、生产技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我国稻田养鱼虽然历史悠久,但技术基础薄弱。近几年在稻田养鱼方面创造了许多新经验,产生了种养加立体生态农业模式,稻田养鱼技术已成为一项多部类,多学科相互交错的综合技术学科。生产技术干部本身必须认真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另外,稻田养鱼主要靠农民一家一户进行,培训农民让他们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是一项极为重要且难度很大的任务。同时,由于目前承包田零星分布、规模小,也客观上给农民采用先进科学技术进行稻田综合养鱼带来了困难。3、旧观念的束缚目前我国虽有20多个省、区、市开展了稻田养鱼,但真正大面积发展并形成一定产量的省、区并不多,一些水田大省稻田养鱼生产发展还很缓慢,从全国来看,稻田养鱼生产发展还不平衡。其主要原因就是一些地区对发展稻田养鱼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存在两种错误想法:一种认为稻田养鱼时开挖沟凼,要影响粮食生产,不宜大力提倡。另一种观点认为稻田养鱼是小打小闹,
本文标题: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4909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