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国学经典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徐梓国学经典教育是最有价值、最优质的教育第一,国学经典教育就是通识教育第二,国学经典教育就是博雅教育第三,国学经典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第四,国学经典教育就是人文教育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美国和台湾博雅教育香港地区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大陆地区人文教育科学教育欧洲台湾的石滋宜先生把单纯的职业教育称之为“僵化教育,失业源头”。德国柏林大学的劳恩女士认同这一说,并引申说:德国的失业率所以会居高不下,便是由于过去的职业教育太成功,使得每个人都可以经由努力而学会某项专业技术。现在工作转换频繁,但是原来的专业教育中并未强调如何再学习的心灵教育,使得他们失去了再学习新技术的意愿。德国社会现在普遍存有不适应环境,而被迫提早退休或是领失业救济金的高级专业人士。教育作为一种体现人的理想和梦想的活动,它执着于这样一种信念:现在所是的,不是应该所是的。教育是在今天为明天做准备。正如澳大利亚著名的趋势专家埃利亚德所说的:“如果今天你不活在未来里,明天你将生活在过去之中。”教育的理想离不开现实,但更要在现实中挖掘希望。它显然不应该被动地服务于现实,而是要引领现实,提升现实的品质和层次。单向地为现实服务的说法,不过是屈从现实需要的目光短视,是为现实政策做注释从而失去自身品格的畸形和怪物。被动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为培养目标,单纯地学习当下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只能是处处被动,永远适应不了。在现代,终身职业成了过去,特定的个人在各种专业中流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就更要求我们在根本的素质而不是枝节的技能上下工夫。只有拥有了最根本性的素质,适应才不再是被动的,而是以创造性为核心的主动适应,即自觉有效地快速获取知识,快速更新知识,快速转换技能。素:白色的、空无的、本来的、最初的;质:形体、根本、质地。亚里士多德:在感觉前,人们的灵魂犹如一张白纸,上面什么也没有。认识是由于受外物刺激,是由于感官接受了事物的可感觉的形式,正如蜡块接受图章的印迹一样。洛克:人的心灵“是一张白纸,上面没有任何记号,没有任何观念”,后来通过经验在上面印上了印痕,形成了观念和知识,所以,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从经验中得来的。儿童的心灵好似一块“白板”,后天的经验将决定这块白板上会出现怎样的图画。“素质”和“白板”的比喻性说法,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一方面,它在当下没有具体的内容,甚至一尘不染;另一方面,它不着一物的现状,又预示着一切可能,而且这一种意义更为根本。当我们谈论素质和白板的时候,我们着眼的不是它现在所是的状况,而是未来应该所是的前景。它现实的一无所有吸引不了我们,我们关注的是它未来可能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和白板并不意味着什么都没有,相反是预示着一些可能,蕴涵着潜在的无限的可能。动物是在母胎里渡过它们最重要的发展时期的。从它脱离母胎开始,它的感觉器官和生理机能就趋向成熟,有特定的本能和技能,而且这决定了它的行为方式,并构成了它的全部,一切不假外求。康德:动物通过本能已经是其全部,一个外在的理性已经为它把一切都安排好了。动物本能的特定性和专门化,既成全了它们,也限制了它们。正是依赖这种本能,动物得以生存,得以在这个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的世界上,保持种的延续。但由于动物特定化的本能和专门化的器官,是与外部生存环境相适应的,只有这样特定的生存环境才能保证它的生存,所以,每一种动物都有它特定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方式。人相对于其他动物而言,人的本能极其匮乏。他来到这个世界,最初除了啼哭之外,很少其他能力。人类所也特有的直立行走和语言行为,一般要在出生一年之后才有可能。人的这种“匮乏”,就构成了素质含义,中国历史文献中的“素质”,西方学者的“白板说”,说的正是这种“无规定性”。正因为如此,人的身体需要保育,性情需要规训,精神世界需要塑造,一切需要从头学习,借助学习去生长、发展和丰富。通过教育的作用,去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培养心智,把人性中全部的自然禀赋发挥出来。这也就是康德所说的,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除了教育从他身上所造就出的东西外,他什么也不是。德国学者米夏埃尔•兰德曼:虽然非专门化在开始时可能有否定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它却是某种非常宝贵的有利条件。专门化的缺乏结果却由否定的因素转变为高度肯定的能力的因素。因为人的器官不是为完成少数几种生命功能而被狭隘地制定的,所以它们能有多种用途;因为人不为本能所控制,所以人自己能够思索和发明。因此,人懂得用其他的东西来换取所缺乏的某种东西。但从下述事实中可以看出,人所缺乏的专门化远不止是被补偿了:人的多种能力和自己的首创精神使他能够适应变化着的外部条件,使他能够通过创造与社会习俗而使存在变得更舒适。所以,虽然动物似乎获得了较好的生存斗争的装备,但人甚至远远胜过了动物。素质:就是这种无规定性,就是这种非专门化,但这种无规定性非专门化,可以为各种具体之物提供依托和基础,并且使其蕴藏着无限发展的动力,具有无限的可能性。素质教育:合理调整和安排素质结构,并不断完善和优化素质结构的活动和过程。叶圣陶: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素质好比土壤,而各种技能,不过是土壤上生长出来的庄稼。土壤为庄稼的生长提供了依托和基础,使得种子所具有的发芽、生根、开花、结实的潜能得以实现。素质教育,好比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工作。下下棋、弹弹琴,乃至学习绘画、唱歌和跳舞,不过是在素质的土壤上栽种一些花草,而并不是根本的改良土壤;不过是在素质的模板上增加一些图案,而并不是改善这块模板的结构。素质教育的关键“道”、“体”、“本”技能学习是着眼于“器”、“用”、“末”中国历史文献学会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研究所所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舜徽刘梦溪:20世纪至今这一百年,能够荣获“国学大师”称号者并没有很多人,只有章太炎、黄侃、王国维、钱穆、张舜徽“足以当之”。曹聚仁:张舜徽先生的经史研究,也在钱宾四(钱穆)之上。蔡尚思:国学大师“是指旧时所谓经、史、子、集等部图书都读得多,也研究得深,而且有自己见解的。这同时也可以叫做‘通人’”。1949年后能称得上国学大师的,“似乎也只有柳诒徵、钱穆和张先生等少数人。”“张先生是无愧为有学问的通人的!”言之无文,传之不远。先生告诫我们:要背诵长篇古文,背诵名篇可以“养气”,感受汉语的气势和气韵,可以自如地驾驭汉语,可以写一手漂亮的好文章。夏、商、周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三代”,这也是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代。最早的一批城市崛起,鹤立于周围的村落中间。甲骨文和青铜器上的成熟文字,为商周历史的研究提供了直接资料,帮助我们从历史传说中解放出来。尊贵的王位成为权柄和荣华的象征,也因此引发了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战争。农民们老老实实地崇拜自己耕种的土地,他们执着地以土地安身立命。当黄河流域的土地变得充满血腥味的时候,他们便一批批地来到南方,在更加肥沃的江南土地上扎根。江南由此得到开发。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并没有成为汉文化的破坏者,而是汉文化的接受者。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自觉主动地完成了“征服者被征服”的过程。江南的开发和北方民族大融合,预示着一个新的统一和强盛时代的即将来临。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事先败而后成,曰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事将成而终止,曰为山九仞,功亏一篑。跋涉谓行路艰难,康庄谓道路平坦。畴昔、曩者,俱前日之谓;黎明、昧爽,皆将曙之时。交锋为对垒,求和曰求成。战胜而回,谓之凯旋;战败而走,谓之奔北。仇深曰切齿,人笑曰解颐。人微笑曰莞尔,掩口笑曰胡卢。大笑曰绝倒,众笑曰哄堂。《庄子》中有这么一段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意思是说天地变化,展示壮阔的美丽,而不使用语言;四季循环往还,表现明确的时令,而不发表谈话;万物盛衰,昭示完整的原理,而不附加解释。”《千字文》的开篇,就完全是按照这样的逻辑和节奏展开的,继描写日升日落与月圆月缺的交替变化、星辰遍布太空的壮美、四时的循环往复之后,从遥远而浩淼的苍穹回到了回到了我们脚下的大地,开始讲述发生在我们周遭切近的事情。由此可见《千字文》逻辑的严密严整,语言精致典雅,形式严整精巧,结构庄严宏大,而内容却亲切朴实。国学经典教育不直接养成某种特定的技能,但它实际上是从更深刻、更高远的层面,做好夯实基础、调整结构、完善素质的工作,是一种源于根本、专注根本、为着根本的教育。朱自清: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斯特劳斯:文化的本义是对土壤及作物的培育,按其本性对土壤品质的提升。在派生的意义上,文化主要是按照心灵的本性培育心灵,照料并提升心灵的天然的禀赋。斯金纳:当一个人把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了,剩下来的就是教育。所谓人文教育,就是为了促进人性境界的提升,为了理想人格的塑造以及个人生命价值的实现。人文教育主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发展丰富、健康的人性,使教育的对象不只是学得表浅的知识,而且通晓支撑这些知识的文化意蕴;人文教育不只是培养没有灵魂的专家,而是要造就具有文化修养的个体。唐以前: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宋以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清朝: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民国时期:配有插图的“人、手、足、刀、口”以及“小鸟飞、小狗叫、小儿追、小狗逃”“文化大革命”时期:毛主席万岁改革开放之初:国旗、国徽、天安门识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课文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长子梁思成:院士,著名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院士,著名的考古学家五子梁思礼:院士,著名的火箭专家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梁思礼说:“思顺、思成、思忠、思永、思庄都接受父亲的国学教育,思达、思懿、思宁尽管父亲没有亲自给他们教学,但请了谢国桢给他们补课,而自己什么都没赶上,遗憾自己国学功底在兄妹中最差。”梁思礼说,尽管父亲去世时自己不到4岁,但还记得父亲带去吃起士林(西餐厅)、2岁教他背唐诗等情景。1927年1月2日,梁启超在给海外孩子们的信中写道:“老白鼻一天一天越得人爱,非常聪明,又非常听话,每天总要逗我笑几场。他读了十几首唐诗,天天教老郭(保姆)念,刚才他来告诉我说:‘老郭真笨,我教他少小离家,他不会念,念成乡音无改把猫摔。’他一面念说一面抱着小猫就把那猫摔地下,惹得哄堂大笑。”“关于思成的学业,我有点意见。思成所学太专门了,我愿意你趁毕业后一两年,分出点光阴,多学些常识,尤其是文学或人文科学中之某部门,稍为多用点工夫。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梁启超梁启超的家庭教育美国大学本科10大最受欢迎的专业:会计、电力工程、机械工程、商务行政与管理、金融、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市场营销、化学工程、信息科学从美国全国获得学士学位的情形来看,英语专业的学生从1971年的8%,到2002年下降到了4%;历史专业的学生,从1971年的5%,到2005年仅为2%;外国语言文学的学生,则从1971年的2.4%,到2005年下降到了1.2%。在耶鲁大学,过去25年里,历史学一直是头号热门专业,历史系的本科生占13—15%,著名汉学家史景迁(Spence)的课,年年几百人选修。英语专业一直是四大热门专业。该校的经济学,是高度理论化的人文科学,而不是实用科学。哈佛大学的前四大热门专业,分别是社会科学(48%)、生物(10%)、英语(8%)、心理学(7%)。普林斯顿传统的五大专业分别是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英语和国际关系。一些成功的人士也意识到,“当个成功的生意人,就要看你是否有和思想复杂、社会关怀深刻的人打交道的能力,要看你是否能够创造一个文化氛围,让这些心灵复杂的人在这个氛围中感到愉快。”在很多管理人员看来,人文学科培养的分析深度和创造力,比商学院教得东西更加可靠。市场就是谈话,做生意总要处理人际关系,而人文学科能帮助你什么才能打动人。归结到一点,只有伟大的理念,才能培养出伟
本文标题:国学经典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075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