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19课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19课教育事业的发展版本:华师大版单位:临朐县辛寨一初作者:周洪军教学目标知识识记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地位。能力培养通过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对教育重要性和“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能力。教学要点重点义务教育的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育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难点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提问:什么叫“义务教育”?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对一定年龄的少年儿童实施一定范围的普通教育,叫做“义务教育”。通俗地说,父母或监护人必须按照政府的法律规定将自己的适龄子女送入学校接受教育。义务教育的普及198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这一法案的通过,标志着我国已把基础教育纳入法制轨道,开始依法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同学们坐在教室里接受初中阶段的学习,享受的是“义务教育”的权利。这是国家法律给予大家的权利。看课本第117页和第118页的四幅插图及课文小字,了解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概况。邓小平题写这一题词时,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此前“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时期,全国教育几乎处于瘫痪状态。“文革”结束不久,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一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他说他要当教育工作的“后勤部长”,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邓小平教育要“三个面向”的题词,是新时期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战略方针。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17页下图,并请同学们齐读小平同志题词。图片反映了我国在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贫困地区失学情况较为严重。为了使义务教育能够真正在贫困地区得到落实,1989年,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等单位联合发起实施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为宗旨的“希望工程”,号召社会各界捐资捐物,资助贫困地区发展教育。看图:一对师生正走在去希望小学的路上。老师帮学生背着棉被,学生身背书包。虽然希望小学距家较为遥远,路途崎岖不平,但走在求学路上,师生俩心情非常愉快。师生俩还边走边说着什么呢!请同学们看第118页下图,请一位同学进行描述。高等教育的曲折发展(1)“文革”以前:较大发展a.解放初期,国家对高等学校院系进行了调整,以培养专门人才为重点,发展专门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以适应我国发展经济的需要。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的需求,20世纪90年代,我国又进行了新的院系调整,注重全面发展的“通才”教育。b.高等学校的数量、招生规模和毕业生人数有了大规模的增加。“一五”期间,高等学校由1953年的183所发展到1957年的229所,共招收学生56.3万人,毕业生26.9万人。(2)“文革”时期:严重破坏高等教育在“文革”期间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大学都停办了。这十年高等教育的中断,给中国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文革时期,对清华园的破坏(3)新时期:优先发展1977年秋,在邓小平同志的亲自主持下,高考制度重新恢复,高等教育在中断了十年后重新发展。这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次招生考试的一个考场。在这里参加高考的,有十八九岁的应届高中毕业生,更多的是年近三十,甚或已有家庭儿女的“老三届”毕业生。这些大龄考生,平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复习久已荒疏的学业。此时,他们正在认真答卷,争取考出好成绩,实现进入大学深造的理想。他们中的考取者,进入大学后,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深造机会,抓紧最后一段青春时光,刻苦读书。看图讨论:说一说我国在实现“科教兴国”战略方面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1.办学形式多。2.学科门类全。3.多层次培养。一群身穿学位服的研究生,正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地走出教室,庆祝他们学业的完请看下图:4.办学目标明。5.教学设施好。这是复旦大学的计算机教室,教室宽敞,学生一人一台电脑。高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教学设施齐全。总结: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调整,我国已形成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办学形式多样、学科门类齐全、培养层次分明的高等教育体系。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一位“老三届”的大学毕业生,请他们谈谈参加20世纪70年代后期高考的感受。谢谢!
本文标题:第19课教育事业的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08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