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生态工程Ecologicalengineering林业生态工程森林的作用作用分类名称含义环境改良作用森林的总作用森林形成适于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环境森林形成适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条件与物质条件卫生保健作用第一组作用森林改善区域空气与水资源状况,维持储水量,改善矿化水源及可饮用水源的状况,建立有利于人类健康的气候与环境净化空气及净化水杀菌作用噪音缓冲作用局部作用森林提高空气环境及河流、水库水的质量森林减少空气及水中病原性微生物的数量与活动性森林降低或缓冲噪音。精神上的作用第二组作用森林建造适于人类社会存在、发展及活动的精神条件的环境美学作用与心理学作用疗养作用纪念作用科学研究作用具体作用森林建立陶冶人类心理的环境及人类高尚情操的环境森林建立适于人们休息的条件森林是自然的纪念碑,是人类历史事件与文化的纪念碑森林是进行森林植物群落、森林植物群落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对象国民经济作用第三组作用森林建立了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有利条件原料供应农业作用水利作用运输作用渔业作用狩猎业作用资源多极利用具体作用森林是满足国民经济对木材需求及其他林产品需求的基地森林改善农业环境,提高农业用地的生产率森林改善水利设施森林改善和川水文状况,为开展铁路、公路及水运创造了良好条件森林为河流及水库中发展渔场创造了良好条件森林是繁殖珍贵鸟类的基地发展农、林、牧、副业产品多种经营第一节林业生态工程概况1林业生态工程概述1.1林业生态工程概念根据生态学、林学及生态控制论原理,设计、建造与调控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工程技术。其目的在于保护、改善与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生态工程的理论、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就是林业生态工程。项目传统造林经营林业生态工程对象宜林地或有林地多种类地区培育目的提高林地生产率、林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经营提供整个系统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系统的可持续经营培育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培育结构以木本植物为主,关系木本植物与环境、木本植物种间关系,林分结构功能,物流与能流以所有物种为对象,关系整个区域所有物种种间关系与物质循环,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物流、能流培育措施只考虑采用林业的综合技术措施考虑采用各类土地上采用的综合措施2林业生态工程的作用2.1林业生态工程为农业、牧业提供生态屏障,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林业生态工程对周围区域的气候有明显的调节作用,降低风速、调节温度、提高空气和土壤湿度、较少蒸发量,增强抵御干热风、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可减缓风速30%-40%,提高相对湿度5-15%,可增加10-20%的产量。2.2林业生态工程可以调节、改善河川水文状况,保护与台理利用水土资源削弱和滞后洪水涵养水源防止土壤流失2.3林业生态工程可以防治风沙灾害防沙治沙在工矿交通建设事业中日渐重要和紧迫。油田、铁路在沙漠中,受到风沙的危害。2.4净化大气、保护大气层吸尘、吸收有害气体、调节二氧化碳、防噪杀菌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是通过合理布局防护林体系,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减少或消除各种自然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3国内外林业生态工程现状第一阶段: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大造各种类型防护林,树种单一,缺乏全国规划,难以在大范围内形成整体效果。第二阶段:“文革”期间,建设速度放慢,有些林业生态工程遭到破坏。第三阶段: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开始步入“体系建设”的发展阶段。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方向发展;从形式设计向科学设计发展。区划图黄河上中游区长江上游区三北区东北区北方区南方区东南沿海及热带区青藏高原区黄河上中游区位置与范围长江上游区位置与范围三北区位置与范围东北区位置与范围北方区位置与范围南方区位置与范围东南沿海及热带区位置与范围青藏高原区位置与范围国内重大林业生态工程1林业生态建设总体布局(构建“点、线、面”结合的全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1)以全国城镇绿化区、森林公园和周边自然保护区及典型生态区为“点”2)以大江大河、主要山脉、海岸线、主干铁路公路为“线”3)以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华北及中原平原地区,南方集体林地区,东南沿海热带林地区,西南高山峡谷地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等区为“面”2林业生态工程区域布局1)东北林区:休养生息恢复森林植被2)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以保护为前提、全面治理3)华北及中原平原地区:适宜发展混农林业或种植林业4)南方集体林地区:建设优质高效用材林基地5)东南沿海热带林地区:保护好热带雨林和沿海红树林资源6)西南高山峡谷地区:建设生态公益林7)青藏高原高寒地区:采取全面的严格保护措施,适当辅以治理措“三北”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太行山绿化工程平原农田防护林生态工程黄河中游防护林体系淮河及太湖流域防护林体系珠江流域防护林体系辽河流域防护林体系全国防治荒漠化工程十大生态林业工程:六大林业生态工程(一)天然林保护工程(二)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四)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五)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六)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2001-2010年林业六大重点工程投资需要量(亿元)工程名称合计各工程占总投资的比重中央基建中央财政政策性专项贷款地方投入天然林资源保护96813.3144645179退耕还林337246.42303142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6749.337191212京津风沙源治理(林业部分)3915.49425839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135618.7664692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5036.975.535275.5小计72641001578.541363521197.5(一)天然林保护工程背景工程背景中国天然林资源我国的25个天然林区,天然原始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一带,其次是四川、云南、新疆、青海、甘肃、鄂西、海南、西藏和台湾也有一定面积的原始林。全国东北内蒙古林区西南林区(滇川)西藏林区南方集体林区西北林区(陕甘青新)其它林区天然林面积10696.543426.152111.16408.043361.47786.77占全国%10032.0319.743.8131.437.355.64天然林蓄积90.7329.9726.2712.5312.677.02占全国%10033.0228.5913.8213.967.762.49工程范围包括长江上游(以三峡库区为界)、黄河上中游地区(以小浪底库区为界)和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以及其他林区的天然林资源保护,17个省(区、市)的734个县(市、区)、167个重点森工局(场);重点工程是国有林区,即指分布于东北、西北和西南的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重庆市和云南省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归国家所有的成片天然林林区。工程目的——解决这些区域天然林资源的休生养息和恢复发展问题。工程实施基本思路是:以保护现有天然林资源为目标,把“减产、分流、下岗”作为重点,实行森林分类经营,调减木材产量,加大森林管护力度,恢复森林植被,解决森工企业社会负担和妥善分流安置富余职工。建设内容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调减木材产量1991万m3,管护0.94亿m3森林。保护好其他地区的天然林资源规划造林0.13亿m3;规划总投入962亿元。效益生态效益。森林资源长期过量消耗得到了有效控制,森林资源呈现逐年增长趋势。社会效益。增强了全社会保护天然林的意识,确保了林区社会稳定,工程建设带来的社会效益是空前的、巨大的。经济效益。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深入实施,各地都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特点的天然林保护与林区经济发展的路子,林区经营思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存在问题大部分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资金都走向了森工企业或林业事业单位,农民没有直接得到补偿和收益。管护基础不到位,条件差。没有相应的管护资金扶持。20%的地方配套资金无法到位。功能地位模糊。天保工程未能及时明确自身在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地位、自身应对气候变化的突出作用、对促进地区增长的作用等。(二)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工程范围该工程涉及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上海、河南、甘肃、青海、云南、贵州、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海南等28个省(区、市)1696个县(市、区)。工程目的工程建设总体思路是:在巩固和扩大以往工程建设成效的基础上,调整工程布局和主攻方向,以防沙治沙为重点,以保护和增加林草植被为中心,对工程区现有林草植被实行有效保护,防止产生新的沙化土地;在沙漠、戈壁的边缘地带,建设必要的防风阻沙林带,遏制沙漠的继续推进;对现有沙地和已沙化地区进行综合治理,积极扩大林草植被;同时,巩固扩大现有沙漠绿洲。建设内容建设项目构成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四期工程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二期工程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平原绿化二期工程绿色通道工程初步规划造林2277.9万hm2;对工程区内的7190.3万hm2森林实行有效保护;总投入806亿元。(三)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工程背景退耕还林?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停止耕种,本着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宜草则草,乔灌草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植树种草,恢复林草植被。为什么要进行退耕还林?目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0多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5%;我国沙化土地面积已达1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2%。工程范围工程实施范围包括云南、四川、贵州、重庆、西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山西、河南、河北、吉林、黑龙江、辽宁、新疆(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22个省(区、市)1060个县(市、区、团)。工程目的解决重点地区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是将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易造成土地沙化的耕地停止耕种,本着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恢复林草植被。工程实施的基本思路是:采取“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措施,由国家无偿向农民提供粮食和造林苗木等办法,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突出地治理陡坡耕地,恢复林草植被。建设内容初步规划10年退耕还林还草366,2万hm2,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513.3万hm2。到2010年新增森林面积0.8亿hm2,工程区内的森林覆盖率由29.6%提高到31.8%,增加2.2个百分点。控制水土流失面积0.23亿hm2,防风固沙控制面积0.27亿hm2,年均减少输入长江、黄河的泥沙量2.6亿t。工程规划期内需总投入739.5亿元(全部为中央投入),其中中央基建投入92.7亿元,中央财政专项资金646.8亿元(包括补助粮食414亿kg折合的资金)。国家政策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退耕还林还草试点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发[2000]24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措施的若干意见国发[2002]10号退耕还林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67号)2002年12月6日国务院66次常务会议通过,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四)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工程范围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山西5个省(区、市)的75个县(旗、区),面积近46万平方公里。工程目的主要解决首都周围地区的风沙危害问题,减少沙尘暴天气。工程建设的总体思路是:加强现有植被保护,大力封沙育林育草、植树造林种草,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沙区植被,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体系;综合治理退化草原,实行禁牧舍饲,恢复草原生态及产业功能;搞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改善北京及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缓解风沙危害,促进北京及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
本文标题:林业生态工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113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