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
1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清经济发展的表现:大量引种外来高产农作物;棉纺织、丝织和制瓷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闭关锁国:政策的产生原因,表现及其影响。过程与方法1.“先学后教,以教导学”。师生互动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以达到教学相长,师生共进;2.利用现代教学技术辅助教学;3.实物展示激趣法;4.引进乡土教材,以增强历史学习的亲切感和实际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5~17世纪,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了,这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经济规律相符。但封建专制制度却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以致国力日衰,这说明封建制度已无法推进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它已经衰落了。2.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都向海外进行大规模的殖民扩张和掠夺,其资本主义经济日趋发达,综合国力日渐强盛。同时期明清政府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却使中国无法和他国交流,而更加落后于世界急剧发展的总趋势,种下了近代中国屡遭列强侵略而屡战屡败的恶因。所以从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历史的发展趋势看,封建专制统治已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了。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思考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与封建制度走向衰落这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维能力。22.引导学生联系明朝对外交往的情况和今天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思考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能力。3.通过阅读、思考、表述、反问等培训方式,指导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和技能。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处理:明朝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典型表现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2.闭关锁国处理:政策根源:“重本抑末”的封建经济策略;基础:自给自足的超稳定的封建经济结构;思维:天朝大国的浅见陋识;客观原因:欧洲殖民扩张;对中外交往的畏惧;具体表现:海禁;影响:弊大于利,阻碍了中国的发展与进步。难点:明清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处理:已趋于衰落的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事例分析:闭关锁国使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失去了广阔的海外市场,阻滞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教学设计教师课前准备提示或建议教学资源实物资源1.玉米、土豆、花生等农作物及爆米花、炸薯条、瓜子等小吃;实物展示所用的材料可由教师也可请学生提前准备好,以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尤其是本课历史学习的兴趣。32.棉布、真丝、呢绒、化纤织物等纺织品;3.清朝银元一枚,铜钱若干;4.景德镇瓷器一件;5.惠山泥人阿福一对、清水面筋若干只、三凤桥和陆稿荐排骨包装盒各一;小黑板第20课预习提纲写有预习提纲的小黑板应在上课前挂出,以引起学生对本课学习的思维。多媒体辅助课件(powerpoint)1.幻灯片1《明太祖的休养生息政策》2.幻灯片2《徐光启对甘薯的评价》3.录像《纺织和制瓷业的生产》4.幻灯片3《商品、商品经济的解释》5.幻灯片4《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分布》6.书P107《皇都积胜图》7.幻灯片5《南都繁会景物图》8.书P107《徽商的房舍》9.幻灯片6《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10.幻灯片7《闭关锁国》11.幻灯片8《海禁》课前聊一聊1.现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有哪些是从国外引进的?你最喜欢的“洋食品”是什么?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一代是伴随着视听媒体长大的,他们已习惯于视听俱全的学习环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多地运用多媒体设备以适应其学习思维,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效率。历史教学不仅在课堂,也在课外师生间无拘无束的交流,这既可加深教师42.时装表演给你的感觉是什么?3.你觉得你们家的日常用品中哪些是既实用又美观的?4.你到商店购物时常采用怎样的付款方式?你还知道其他的付款方式吗?5.无锡较有名的特产食品有哪些?6.无锡效益较好的纺织企业有哪些?较著名的纺织品牌有哪些?对学生了解,也可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亲和力,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目的,还可使师生很顺利地进入新课教学状态。课堂议一议第20课预习提纲1.明朝时我国广泛引种了哪些高产农作物?你觉得这些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将起到怎样的作用?2.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手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3.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4.“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②“机户”和“机工”各是什么人?他们之间是怎样的一种关系?③它所描述的情况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这些地区、这个行业出现这种情况?④假设你是明朝时的一位“机户”或“机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5.闭关锁国①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闭关锁国”能御敌于国门之外吗?为什么?②清朝“闭关锁国”的具体表现是什么?你知道同一时期的欧洲政府最关注、热衷的是什么事情课堂议一议的内容即预习提纲。自学和质疑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学习技能和培养起来的批判精神。教师固然要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有疑处质疑,但更要激其在无疑处质疑,这是一种反思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训。设计预习提纲正是为了贯彻“先学后教,以教导学”的教学思维: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目标地进入课堂教学,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合作学习,并促使其对教材和教师主动质疑、反思,最终达到授人以渔的教学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以使不同基础的学生都有回答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得到5吗?③从历史的角度看,清朝的“闭关锁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④“闭关锁国”给你的最大感触是什么?发展。复习导入新课教学请看课本第105—107页的内容,思考、讨论第1、2、3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教学设计师:明太祖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明初恢复、发展农业的措施及广大劳动人民几十年的辛勤劳动,使明朝的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起来,大片荒地得到了开垦,政府的财政收入大量增加,人口数量也超过了元朝统治时的最高记录。人口的大量增加,使粮食供给日益紧张,遇到灾荒年月这问题就尤其突出。为解决粮食日益紧张的问题,明朝大量引种了哪些外来高产农作物?答: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师:这些高产农作物的种植将起到怎样的作用?答:解决粮食紧张问题。师:为什么它们的种植就能解决粮食紧张问题?答:因为它们的成熟周期短、产量高。师:对。正如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所说“甘薯所在,居人便有半年之粮”。所以不仅明朝,清朝也大力推广种植这些高产农作物,以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教师可根据以前的教学内容或自身的教学风格导入新课教学。屏幕显示幻灯片1:《明太祖的休养生息政策》板书:(农业)引种高产农作物屏幕显示幻灯片2:《徐光启对甘薯的评价》师: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明清时期的手工业也得到较快的发展。明末科学家宋应星在其编著的《天工开物》中,就记载了纺织、陶瓷、采矿、冶金等18种手工业的发展,其中有许多先进的生产工艺当时欧洲还未发明呢!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有关这方面的录像资料。板书:(手工业)板书:技艺先进放录像。学生可能只回答6师:当年郑和下西洋所带的物品中,最受外国人欢迎的就是丝绸和青瓷碗盘。现在请思考一下:明朝时手工业技艺的先进、手工业品的畅销说明了什么?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补充:1.当时中国科技仍较发达;2.中国的商品有一定的销售市场。师: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使明清时期的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师:所谓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物品。商品经济是以生产商品为特征的经济关系。师:那么,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得出生产技术高超,产品质量好,受人们欢迎。板书: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商业)屏幕显示幻灯片3:《商品、商品经济的解释》对与历史教学有关的名词、概念教师要及时解释。一、商品种类增多。农民和手工业者生产的粮食、棉布、丝绸、瓷器等都大量投入市场成为商品。二、城市繁荣。明朝商业城市很多,较著名的就有三十多座,这些城市大多集中于运河两岸,交通十分发达。而北京和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请看反映北京繁华景况的《皇都积胜图》(教师略释)。再请看反映明朝南京繁华景象的《南都繁会图》,街市上店铺林立,店铺前悬挂着招牌,有的写着“西北两口皮货发客”,有的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等,这说明当时的南京除销本地产品外,还销售哪些产品?答:还销售来自外地甚至海外的商品。师:再请仔细看《南都繁会图》,有一个类似于今天银行的“万源号通商银号”及其他的银号、当铺等,这说明了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师:明清时期,无锡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受人欢迎的物品,如惠山泥人、清水油面筋、酱汁排骨等,其中米和这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明朝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导致产品增加,投入市场,成为商品这一思路思考。屏幕显示幻灯片4:《明朝中后期工商业城市分布》图屏幕显示幻灯片5:《南都繁会图》部分,将“活动与探究”引入课堂教学,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增加历史学习的趣味性。在历史教学中要7布的商业贸易尤其发达,四方客商,云集无锡,交易繁忙,使当时的无锡享有了怎样的称誉?请看《无锡历史》上册第89页和第99页的描述。答:“米码头”和“布码头”。师:无锡的“米码头”和“布码头”造就了大批精明的无锡商人,但当时中国最有名的商人却是晋商和徽商,他们除经商外,还直接投资于手工业生产,成为了早期的资本家。现请看课本107—108页有关明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部分,并思考、讨论第4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尽可能地联系乡土史,让学生有意识地关注同一时段有关的家乡发展情况,可收集相关图片、实地资料,也可实地探访,等等。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于何时?何地?何行业?答: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纺织业。师:资本主义萌芽的典型表现是什么?答:“机户出资,机工出力。”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答:机户出钱购买原料和织机,机工出卖力气为机户干活。师:机工在什么地方为机户干活?答:机房。师:机房是进行纺织生产的场地。师:那为什么明朝中期以后江南一带的纺织业中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呢?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1.男耕女织本就是封建社会中国农村传统的经济生活;2.明朝农业的发展使百姓有了一定的购买力,也使江南地区剩余的务农劳动力转而专门从事棉纺织业;3.唐宋以后,江南已成为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重心地区,像松江等地自元朝以来就是中国的纺织基地,有从事纺织生产的板书: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出现时间区域典型表现板书:明朝中期以后江南一些地方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板书:机房(手工工场)提出该问题是要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请几位学生回答,互为补充,并多加鼓励。让学生自由发挥8优良技艺、专门人员和销售市场。假设你是明朝时的一位“机户”或“机工”,想象一下你一天的生活将是怎样的?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现请思考一下,机户雇佣机工替他生产,付他工资;机工们干了一天的活从机户那儿领取工资,是否合理、公平?为什么?在学生回答时教师引导:剩余价值是机户发家致富的奥秘。他们之间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生产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所以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师:当时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是工场手工业,它是从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的一个过渡,是资本主义的萌芽;且从涉及的地域、行业等来看,它还只是在封建社会内“孕育”着;即使到了清代有所发展,就全国范围而言,资本主义萌芽在整个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当时仍占主要地位。但资本主义萌芽这种新因素的出现及其长期的缓慢发展状态却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衰弱时期,它已不可能推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了。师:14~16世纪,欧洲的一些国家,如意大利、英国等也相继出现了工场手工业性质的资本主义萌芽,且发展相当迅速,这与其政府的推动是密不可分的。那么中国政府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采取的是怎样的对策呢?请阅读课文108—109页的“‘闭关锁国’的政策”一目,思考并讨论第5个预习题,时间3分钟。或以小品表演的形式进行。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历史,感悟生活,对表现好的学生要表扬。引导学生关注、讨论雇佣与
本文标题: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13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