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_2
美国依据1948—1984年经济实际增长数据,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和教育)。日本1952—1961年的经济增长模式为:经济增长(100%)=3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6%(科学技术)。目前,发达国家技术和知识的增加占生产率增长总要素的60%~80%,我国占30%左右。材料反映了什么信息?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程标准: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回顾: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的教育发展情况。一、人民教育的奠基思考:建国初期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1、拉开序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1949年)内容:①“以为基础,吸收,借助”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确立教育要为,学校要向,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意义: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人民教育。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旧教育有用经验苏联经验国家建设服务广大工农开门(一)经过“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毛泽东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人才2、制定方针——人民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B、提出这种教育方针培养的是什么样的人才?A、背景: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这一方针出自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D.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C3、初成体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①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②全日制、半工半读和业余教育共同发展。(二)成就1、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一、人民教育的奠基2、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一)经过新中国建国后短短时间内教育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为什么?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政府重视教育,制定并全面贯彻了正确的教育方针。劳动模范郝建秀(中)在山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一个时期内国家主要发展全日制学校。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只是发展这种单一类型的学校有不少问题,如:由于国家经济条件的限制,这种学校难于迅速发展,不能尽快普及教育;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脱节,不能升学的大批中小学毕业生,缺乏一定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很难安排工作,同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还有许多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文化水平不高,需要学习知识,等等。针对这些问题,1957年11月8日,刘少奇建议试办半工半读学校。”根据材料思考:既然新中国已经建立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那么为什么还要建立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二、动乱中的教育1、原因:“文革”十年极“左”路线的干扰和破坏。2、表现:(1)师生“破四旧”、批走资派,学校停课;(2)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止;(3)70年代初,招收“工农兵学员”;(4)知识青年“上山下乡”。•3.影响•(1)中国________受到极大破坏。•(2)各行各业________缺乏。•(3)整个民族________大大下降。•(4)中国与________的差距拉大了。教育事业专门人才文化素质发达国家清华大学红卫兵在北京王府井大街上宣传“破四旧”砸毁孔庙牌匾孔庙大成殿孔子塑像孔庙大成门牌匾无数珍贵的文物、古籍、字画被付之一炬西藏寺庙劫后清华大学红卫兵砸烂本校牌坊上的“清华园”的题字北京大学红卫兵在批斗北大校长陆平清华大学学生在批斗“反动学术权威”70年代招收不需要文化课考试的“工农兵学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991年出狱后成为企业家。2012年5月17日,张铁生持有3200多万股的禾丰牧业发布招股说明书,公司若顺利上市,张铁生身价估计将超过3亿。张铁生,1950年生,辽宁兴城人。1968年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曾任兴城县白塔公社枣山大队第四生产队队长。1973年被推荐上大学,因在高考的物理化学考试中几乎交了白卷并在试卷背面写信,成为文化大革命后期著名人物,俗称“白卷英雄”或“反潮流英雄”。尊敬的领导:书面考试就这么过去了,对此,我有点感受,愿意向领导上谈一谈。本人自一九六八年下乡以来,始终热衷于农业生产,全力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每天近十八个小时的繁重劳动和工作,不允许我搞业务复习。我的时间只在二十七号接到通知后,在考试期间忙碌地翻读了一遍数学教材,对于几何题和今天此卷上的理化题眼瞪着,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不愿没有书本根据的胡答一气,免得领导判卷费时间。所以自己愿意遵守纪律,坚持始终,老老实实地退场。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而有着极大的反感,考试被他们这群大学迷给垄断了。在这夏锄生产的当务之急,我不忍心放弃生产而不顾,为着自己钻到小屋子里面去,那是过于利己了吧。如果那样,将受到自己与贫下中农的革命事业心和自我革命的良心所谴责。有一点我可以自我安慰,我没有为此而耽误集体的工作,我在队里是负全面、完全责任的。喜降春雨,人们实在忙,在这个人与集体利益直接矛盾的情况下,这是一场斗争(可以说)。我所苦闷的是,几小时的书面考试,可能将把我的入学资格取消。我也不再谈些什么,总觉得实在有说不出的感觉,我自幼的理想将全然被自己的工作所排斥了,代替了,这是我唯一强调的理由。我是按新的招生制度和条件来参加学习班的。至于我的基础知识,考场就是我的母校,这里的老师们会知道的,记得还总算可以。今天的物理化学考题,然很浅,但我印象也很浅,有两天的复习时间,我是能有保证把它答满分的。自己的政治面貌和家庭、社会关系等都清白。对于我这个城市长大的孩子几年来真是锻炼极大,尤其是思想感情上和世界观的改造方面,可以说是一个飞跃。在这里,我没有按要求和制度答卷(算不得什么基础知识和能力),我感觉并非可耻,可以勉强地应付一下嘛,翻书也能得它几十分嘛!(没有意思)但那样做,我的心是不太愉快的。我所感到荣幸的,只是能在新的教育制度之下,在贫下中农和领导干部们的满意地推荐之下,参加了这次学习班。白塔公社考生张铁生一九七三年六月三十日1968年12月,毛泽东说:“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高中生(1966、1967、1968年三届学生,后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00.511.522.51962年1982年1990年2000年文盲人数全国第二、三四五次人口普查的文盲人数文革期间,文盲人数没有减少,说明在此期间教育处于停滞状态。图例反映了什么信息?1977年8月4日,在人民大会堂,邓小平亲自主持召开了有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在这次会议上,复出不久的邓小平果断决策——恢复中断10年之久的全国统一高考制度。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________刚复出就自告奋勇抓教育。2.措施(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①教育战线全面________,整顿教学秩序。②恢复中断十年的________。③组织编写________,倡导尊师重教。邓小平拨乱反正高考制度新教材三、教育的复兴•(2)改革开放之后•①提出教育应________的思想。•②实行“________”发展战略。优先发展科教兴国③“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成就a.初等教育:大力普及_____________教育,制定了《________________》。b.中等教育:实行普通教育与________并举。c.高等教育:增设了一批新兴________专业,建立了________制度,改革高校招生与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________。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边缘学科学位自主权九年义务(3)20世纪90年代①高等教育:实施“________”计划,一批重点高校和重点实验室迅速发展壮大。②教育投资:实行________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③社会办学:启动“________”,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④西部教育:国家出资支持西部一批________建设,并在西部近200个县建立________中心。国家还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大力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发展。211工程国家拨款希望工程高校职业教育1)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归纳总结:“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蓬勃发展的原因是什么?2)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科教兴国”战略3)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4)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这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动力和物质保障。•5)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的出台,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如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等。1.党和国家为什么要提出“科教兴国”战略?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动力。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在于培养人才。③教育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基地。当前的高考考场步入考场望子成龙的父母1、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新风气出现;2、读书能改变命运——自己的、国家的。考生家长们为什么这么重视高考呢?材料1据统计,十年间中国至少少培养了200万中专毕业生和100万大学毕业生。据估算,十年中的中国国民经济损失约5000亿元。材料2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育制度。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占博士总数的88%。1965-1970年培养出19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材料3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单位:亿美元)年份1952196319701976产值17368219695544——《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阅读中日比较材料,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国运兴衰,系于教育⑴振兴教育,势在必行。因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经济的发展、军事力量的强大、科技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教育。在各个领域,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⑵当今世界,面临着激烈竞争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民族素质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教育关系着整个国家的存亡,所以“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回扣课标】如何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966年1976年1949年趋势年份奠基挫折蓬勃发展课堂小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1.从1950年到1957年,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从36岁延长到57岁。学龄儿童的入学率同期从25%增至50%,进入大中学校的人数也大量增加。这主要取决于A.人们对健康和教育的重视B.教育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完善D.社会主义制度的逐步建立考题回放2.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A.背景音乐: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B.外景: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横幅C.内景: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D.特写: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3.“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面向工农开门,开办工农学校③恢复高考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④③②①D.④①②③4.“211工程”实施以来,推动了()A.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B.职业教育的发展C.西部贫困地区教育的发展D.基础教育的发展A5.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道路上出现偏差的根本原因是()A.“左”倾错误思想的指导B.反右派斗争
本文标题: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_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15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