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2章管理思想发展的演变过程
第二章管理思想发展的演变过程早期的管理思想西方管理思想和管理学派的发展和演变•一、管理理论的发展线索(三条):•第一条:是从具体的管理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管理原理和方法,这是目前管理学发展的主线,我们可称之为应用管理学•第二条:是以基本的人性假说出发构造的管理理论,每一个新假设的提出和新理论的出现都对管理思想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种从假设出发构造的管理理论体系我们称之为理论管理•第三条是以企业管理案例研究为主要代表的管理学,我们称之为实验管理学管理思想发展的几个阶段:•一、早期的管理思想:•1.古代埃及的管理思想--“管理跨度”的实践者,分权•2.古代巴比伦王国的管理思想--明确责权利关系•3.古希腊的管理思想•苏格拉底:•管理具有普遍性,“管理私人事务和管理公共事务仅仅是在量上的不同”。•柏拉图•1)通过研究国家范围内的分工来体现管理思想;•2)人的本性由三部分构成:理性、意志和欲望。•4.我国古代管理思想:•a.治国思想:儒家的“行仁德之政”为主•b.战争思想:《孙子兵法》•c.儒家思想:“见利思义”,“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该时期代表人物•马基雅维利•1.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把“权力欲望”和“财富欲望”看作是人性的基础,主张“人性本恶论”。较早的认识到物质利益在管理中的重要作用。•2.在对政治体制的研究中认识到:人民在国家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共和制好于专制,公开强调人民的作用,这对管理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3.论述了领导者的素质问题•4.对领导者素质名言:“要比狮子还勇敢,比狐狸还狡猾”经济上:资源稀少和人们的经济需求地方性经济和对商业的轻视重商主义的衰退;应用研究的兴起;以及根据市场伦理鼓励创新和进行竞争动力和运输技术的突发猛进并加上市场伦理规模经济的推动力;劳动分工资源积累(第一阶段)社会上:家庭和亲属的需求闭关自守的社会;教会的影响极大,而成就的激励很小宗教改革和取得成就的激励的兴起新教徒伦理的作用第一个“经济人:城市化;更加开放的社会新教徒伦理和强烈的争取成就的需求;个人的慈善事业政治上:敌视的本性和安全的需求君主制和中央集权的领导哲学君主制的衰落以及立宪政府的发展政治自由和放任主义经济政策对童工和女工进行调查放任主义开始衰落人们通过有组织的努力设法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使管理作为一种活动开始兴起早期的文明:对军事、家庭、教会和国家的管理职能持狭隘的看法文化的新生为工业化创造了先决条件注重组织和方法:巴贝奇、迪潘和尤尔等英国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工厂制度和管理问题注重人的问题:欧文南北战争前的美国工业革命注重组织和方法:麦卡勒姆、普尔美国内战后:工业的发展承认人的问题走向科学管理二、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一)科学管理理论形成的准备条件、时代背景a.思想准备-资本主义精神与资产阶级革命•1.资本主义精神来源的三大伦理的产生•1)新教伦理;2)个人自由的伦理;3)市场伦理•2.资产阶级革命为社会变迁做好准备b.产业准备-英国的工业革命代表人物•1.“科学管理之父”--F.W.泰罗;•2.“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3.“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主张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并认为行政组织(即官僚集权组织)是最理想的组织形态。•古典管理理论阶段的研究侧重于从管理职能、组织方式等方面研究效率问题,对人的心理因素考虑很少或根本不去考虑。理想的行政组织的管理制度•韦伯认为,管理就是意味着以知识为依据来进行控制,领导者应该在能力上胜任工作,要依据事实来进行领导,行政组织中除了最高领导之外的每一个官员,都应按下列准则被领先地位任命和行使职能:•1、在人身上是自由的,只是在官方职责上从属于上级的权力•2、按明确规定的职务等级系列组织起来•3、每项职务有明确规定的法律上的职权范围•4、职务通过契约来承担的•5、候选人是依据一定的技术条件选出来的,是任命不是选举•6、有固定的薪金报酬•7、职务唯一•8、成为一种职业存在着按年资或成就或两者都有的升迁制度•9、官员同所管理的财产的所有权无关,不能滥用职权•10、在行使职务时受到严格而系统的纪律约束和控制古典管理理论演进图古典管理理论经济人假设法约尔组织管理企业组织效率效率最大化目标泰罗韦伯科学管理科层制个体效率社会组织效率工业的发展和对系统化的关心F•M•泰罗的作业管理效率主义:巴思、库克、甘特、吉尔布雷思夫妇埃默森科学管理哲学:心理革命以及在关心工人个人情况下对各种组织和方法的综合明斯特贝格:工业心理学社会学理论:早期社会人;以及修正学派走向行为研究和霍桑试验经济上:资源积累生产率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合理化20世纪20年代的繁荣在工业中,欧洲和俄国以及在教育中扩大影响走向一般管理观管理科学:以及正式的组织分析社会上:新教伦理;有主见的人和十分需要成就边疆的封闭,城市化和“冲突效果”社会伦理的出现和发展法约尔和韦伯未被普遍认可的工作走向管理过程和组织理论的发展政治上:放任政策的衰落国会调查;保护自然资源;进步主义修正学派与工会一管理方面合作;20世纪20年代恢复到更放任的政策三、行为科学理论阶段•(一)行为科学的提出•行为科学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它正式被命名为行为科学,是在1949年美国芝加哥的一次跨学科的科学会议上。就行为科学这个词本身的涵义来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理解把行为科学解释为包括研究人的各种行为(以至于动物的行为)的多种学科,是一个学科群,而不单是一门学科,因而在英文中用复数形式来表示。是社会科学的同义语,是包括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在内的学科群。•狭义的理解把行为科学理解为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而不是一个学科群。•现在管理学中所讲的行为科学专指狭义的行为科学。即指应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成果,来研究管理过程中的行为和人与人之间关系规律的一门科学。•(二)梅奥对管理思想发展的贡献•梅奥是原籍澳大利亚的美国管理学家,主持了著名的霍桑试验,是早期行为科学—人际关系学说的奠基人。•梅奥在研究中发现,工人的问题不能用任何一种单独的因素来解释,必须在“总体情况的心理学”中来探讨。梅奥把组织作为一个社会系统来看待。•霍桑试验分为实验室研究、访谈研究和观察研究。•通过霍桑试验,人们终于发现人群中的一些内部规律,为解决当时资本主义的社会问题提供了一条较好的思路,这就是人际关系学说。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所建立的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了与当时流行的泰勒科学管理不同的的一些新观点:•第一,职工是“社会人”。•第二,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第三,新的企业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提高职工的满足度来提高其士气。•三条可以说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基本要点,也是行为科学在以后发展的理论基础,并对以后的管理思想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三)行为科学理论的建立•自霍桑实验以后,许多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从行为的特点、行为环境、行为的过程以及行为的原因等多角度开展对人的行为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理论。使行为科学成为现代西方管理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行为科学:是利用多学科的知识来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达到充分发挥、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目的。1.激励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是指它的满足对职工产生的效果,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激励职工的作用,但能防止职工产生不满情绪。当保健因素改善后,职工的不满情绪会消除,但并不会导致积极的后果,而只是处于一种既非满意、又非不满意的中性状态。只有激励因素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保健因素:公司的政策和管理、监督、工资、同事关系、工作条件等双因素激励因素:成就、赏识、工作本身、责任、进步等波特和劳勒的综合激励模型对酬赏的价值观认真努力可获得酬赏的概率努力工作能力理解能力绩效内在性奖酬(如成就感)外在性奖酬(如加薪、升级)自认为得到了公正的报酬满足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自我实现的需要地位和受人尊重的需要感情和归属的需要安全需要生理需要一二三四五以上五类需要,人们不能都得到满足,一般来说等级越低越容易满足,等级越高越难满足。但满足不一定要按这个顺序,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在现实生活中第一级得到满足的概率为85%,第二级为70%,第三级为50%,第四级为40,第五级为10%早期的行为科学家和修正主义者梅奥、罗特利斯伯格等人的霍桑试验和人际关系理论社会成员心理测试法;团体力学;社会激励;参与式领导向组织行为学发展福莱特:两个时代的桥梁科学管理组织和方法:以生产、车间一级为中心以生产、车间一级为中心转向高层管理观点P.C.戴维斯的有机职能管理论文集中的法约尔吉利克的POSDCDRB斯托尔的法约尔著作译本正式组织穆尼和赖莱切斯特•巴纳德西蒙的管理行为向组织理论发展向管理过程理论发展经济环境:资源利用的合理化社会环境:新教伦理仍占重要地位,但已趋削弱政治环境:倾向于管理当局并较为自由放任萧条阻碍了资源的进一步积累隶属的需要和社会伦理的兴起政府活动的加强特别在工人一管理当局关系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戴维斯的基本原理1951年穿灰色法兰绒衣服的人的来临资源积累的新阶段冷战政策和政府作用的加强社会技术系统:把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溶合在一起四、当代管理理论阶段(一)产生的历史背景•1.战后经济的重建•2.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3.企业结构发生变化这一时期,除管理工作者和管理学家外,其他领域的一些专家,如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生物学家、数学家等都纷纷加人了研究管理的队伍,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研究。这一切为管理理论的发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出现了研究管理理论的各种学派。呈现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形象地称之为管理理论丛林。•1961年孔茨《管理理论的丛林》中的划分:•(1)管理过程学派(2)经验学派•(3)人群行为学派(4)社会系统学派•(5)决策学派(6)数学学派•1980年孔茨指出西方的管理理论已发展到11个学派:•(1)经营管理(管理过程或管理职能)学派•(2)人际关系学派(3)群体行为学派•(4)经验案例学派(5)社会协作系统学派•(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7)系统学派•(8)决策理论学派•(9)数学(管理科学)学派•(10)权变学派(11)经理角色学派孔茨认为丛林的成因•1.语义上的混乱。•2.对管理和管理学的定义和所包含的范围,没有取得一致意见。•3.把前人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看成是先验的假设而予以摒弃•4.曲解并抛弃前人提出的一些管理原则。•5.管理学者不能或不愿互相了解。11个学派的观点•1.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应该分析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一些基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有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研究,通过对原理的实验,通过传授管理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则,改进管理的实践。•2.人际关系学派•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3.群体行为学派•从人类行为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同人际关系学派关系密切。但它关心的主要是群体中人的行为,而不是人际关系。它以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它着重研究各种群体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都在它研究之列。它也常被叫做组织行为学。•4.经验学派(或案例学派)•通过分析经验(常常就是案例)来研究管理。其依据是,管理学者和实际管理工作者通过研究各色各样的成功和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问题,自然地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5.社会协作系统学派•与行为学派关系密切而且常常互相混同。这个学派的创始人是切斯特·巴纳德。把有组织的企业看成是一个受文化环境的压力和冲突支配的社会有机体,这对管理的理论和实际工作人员都是有帮助的。•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创始人是特里司特及其在英国塔维斯托克研究所中的同事。他们发现,企业中的技
本文标题:第2章管理思想发展的演变过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17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