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歌四首》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古代诗歌四首142练习53导入扩展你喜欢听流行歌曲吗?老师观点:今天的流行歌曲不及古代的流行歌曲——诗词选入课本的古代诗词是经过上千年的大浪淘沙淘洗出来的金子;今天的流行歌曲充其量是含金的沙子。下面学习四首古代的“流行歌曲”观沧海曹操作者作品简介曹操(155),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微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已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有《魏武帝集》。《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背景请欣赏大海图片《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jiédànsǒngxiāosèzhì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向东登临山名。在今河北昌黎县多么水波动荡的样子耸立。竦,高。峙,挺立秋风声银河庆幸得很,好极了注释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茂盛。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秋风瑟瑟,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真是幸运极了,那就用歌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目的是什么?哪个字能证明这一点?目的是“观沧海”。“以”字可证明。“以”是目的连词。曹操“观”到了什么?(哪几句是他“观”到的景象)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归纳起来是:海水、海岛、海岸。“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都是写海水,它们有什么不同?“水何澹澹”写风平浪静时;“洪波涌起”写大风大浪时。曹操“观沧海”是在什么季节?根据什么判断?秋季。“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可证。哪些语句是诗人“观沧海”产生的联想?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用现代汉语该怎样说?•日月的运行,灿烂的银河,好象从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大海之中。•——互文。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辞》又名《木兰诗》按字面的解释是“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而后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归来。”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疑惑,为什么死去的都是将军,而归来的都是壮士呢?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这句话的正确的翻译是:“将士(将军战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哪些语句是实景?哪些语句是虚景?实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虚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实景中,哪些语句是动景?哪些语句是静景?动景: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静景: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诗中最能表现诗人胸襟的句子是哪几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壮丽景象的千古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海上波澜起伏,动荡的情景令人振奋,激发了诗人的信心和豪情,大海的博大,正象征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大海吞吐日月、包蕴星辰的气势,又象征了作为诗人的大军事家,渴望这次出征完成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诗人其实是以沧海自比,表达了他统一中国的伟大抱负。我们可以从大海的气魄、胸怀触摸到作为一个诗人、政治家、军事家的曹操在踌躇满志时豪迈的气魄、饱满的激情。描写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物的壮丽景象,抒发雄伟抱负和博大胸怀。主题作者通过描写沧海,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他没有直接表露,那他是如何表现的?借景抒情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背诵:次北固山下本意是住宿,这里是停泊。唐代诗人背景图片为北固山(在江苏镇江,面临长江)王湾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请朗读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首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颔联)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颈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尾联)按课本注释学习加下划线的词语补充注释红色的词语风顺江上的红日译诗旅途通向青山之外,船行在绿水之间。春潮与岸相平,江面更加宽阔,恰遇顺风,一桅白帆高悬。残夜尚未退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没逝去,江上已露出一丝春暖。思乡的书信怎样才能送到洛阳?只有寄希望于北归的大雁。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这一句说明作者正在干什么?“青山”指什么山?“绿水”指什么水?说明作者正在旅途中。“青山”指北固山;“绿水”指长江。客路青山外,“客路”在“青山外”暗含什么意思?说明路途十分遥远;透露出羁旅漂泊之情。“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说明当时是什么季节?“潮平两岸阔”说明春天到来,春雨增多,春潮上涨。“风正一帆悬”说明当时的风是怎样的?“风正”说明风顺,而且平和。只有“正”,帆才“悬”。风太大,帆就“鼓”了。诗人写此诗正值什么时候?根据什么作此判断?是春节之前。“江春入旧年”说明已到年底。老师提示:此时人们大都回家团聚,而诗人却依然在外奔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什么意思?残夜尚未退尽,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还没逝去,江上春意已经露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有什么作用?表现诗人背井离乡,在外奔波,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何日是归程。这才有“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心愿。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评价殷璠:诗人以来,少有此句。胡因麟:“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形容景物,妙绝千古。《唐诗鉴赏辞典》:“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涵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用几个字概括本诗主题——思乡之情表现思乡之情的是哪一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烘托思乡之情的是哪两句?•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凡景语,皆情语哪两句对偶?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言思乡之情,而思乡之情自在其中。看到南雁北归,自然想到鸿雁传书的典故,便想让大雁把他这游子的音讯带给洛阳家乡。“乡书”、“归雁”与首联的“客路”、“行舟”,遥相呼应,流露出身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清淡的乡思愁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如何理解品读欣赏诗歌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小结:次北固山下见、行感:青山外,绿水前两岸阔,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达洛阳(对偶)(设问)(充满春意)(淡淡乡愁)(景中含理)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即杭州西湖曾任杭州刺史这是谁的诗?写的是什么地方?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杭州西湖西湖之美,美在一年四季,美在一日四时,美在阴、晴、雨、雪、雾。古人说,西湖是“四百八十可游处,三万六千堪醉时”。这里的一切,都如诗、如画,如梦……西湖远眺苏堤杭州西湖白堤,杭州人民为纪念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的政绩而命名今日白堤白堤上的断桥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就在这里三潭印月西湖晚霞西湖春景西湖桃花西湖桃花西湖秋色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塑像白居易画像朗读: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mò译诗从孤山寺北到贾公亭西,春水初涨,与岸相平,湖面笼罩着蒙蒙云气。几处早莺在向阳的树枝争鸣,谁家的新燕在为筑巢啄取春泥。野花星星点点,渐渐迷乱人眼,初生的春草刚能遮住马蹄。最爱湖东的景色,百看不厌,白沙堤掩映在绿杨阴里。作者游览西湖路线是怎样的?(指出提到的几个风景点)他是乘车、骑马、还是步行?请根据诗中提供的线索说明。孤山寺——贾公亭——白沙堤骑马游。“浅草才能没马蹄”即是根据。诗中所描绘的是什么季节?早春诗中哪些景物具有早春特色?水面初平云脚低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春花春草正在生长的勃勃生机?渐欲野花似开未开,但不久就会开得五彩缤纷。才能绿草如茵,刚刚没过马蹄,还在继续生长。这幅图片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吗?乱花盛开迷人眼春草早已没马蹄在西湖景物中,作者对哪里最感兴趣?根据是什么?湖东。“最爱湖东行不足”便是根据。今天湖滨路特别是“柳浪闻莺”一带。图片:柳浪闻莺从哪几个字可以看出作者流连忘返,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最爱湖东行不足”之“行不足”。直抒胸臆哪几句对偶?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主题:描绘西湖美好春色,表达喜爱之情。钱塘湖春行所在:孤山寺北贾亭西所见水云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绿杨白堤所感:最爱行不足(直抒胸臆)春光山色春意盎然无比喜爱小结这首诗描绘了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赞美了西湖美好景色,表现诗人的喜悦及对湖光山色的无比热爱之情。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曲牌名题目元代曲作者作者简介马致远(?一1321后),元戏曲作家、散曲家,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官吏。所作杂剧有15种,现存7种;散曲有辑本《东篱乐府》。朗读: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写“枯藤老树昏鸦”意图何在?烘托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连乌鸦都回窝了,自己却有家不能回。乌鸦一家尚能团聚,而此曲的主人公却还在西风古道上奔波。“小桥流水人家”作用何在?引起游子对“家”的思念。烘托游子思家之情。“古道西风瘦马”有什么作用?烘托游子离家远行的凄凉。古道西风表现荒凉凄冷;由马瘦可以联想到人瘦。“夕阳西下”有什么作用?点明时间;烘托游子异乡奔波的凄凉。小知识:我国古典诗歌常常用日暮斜阳来显示相思之烈或别离之苦。例如:1.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2.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3.斜阳却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点明主题的句子是哪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下面请欣赏图片感受游子离家奔波的凄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主题表现羁旅之思(表现思乡之情)注:羁旅,长久寄居他乡艺术特点之一语言极其精练:前三句只用名词,不用动词。18个字,9幅画面,意蕴丰富。还有“断肠人
本文标题: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歌四首》课件_人教新课标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248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