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人体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人体寄生虫学声明:溶组织性阿米巴、鞭毛虫、疟原虫,蚊、蝇,蠕形螨都没有总结,大家自己看课本。名词解释寄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寄生虫:暂时或永久性的生活在另一种动物的体内或体表,以对方为居住场所,从对方获取营养维持自己的生命活动,并使对方造成损害的低等动物。(即寄生关系中获利的低等动物。)宿主:被寄生虫寄生并遭到损害的人或动物。分为终宿主、中间宿主、转续宿主、保虫宿主等。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幼虫不能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发育为成虫,但此幼虫若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终宿主,仍可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的宿主称为转续宿主。生活史: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过程及其所需要的外界环境。机会致病性寄生虫:某些寄生虫在人体内寄生处于隐性感染的状态,即不引起临床表现,又不被常规的检测方法检出,当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时,它们的增殖力和致病力大为增强,导致宿主致病甚至死亡。这种寄生虫称之。(粪类原线虫、兰氏贾第虫、弓形虫、隐孢子虫、肺孢子虫)感染阶段:寄生虫生活发育史过程中,可分为多个发育阶段,其中能侵入人体且能继续生存定居及发育繁殖的阶段,称之。寄生虫感染:寄生虫侵入人体能生活或长或短一段时间,若不引起明显的临床表现,这种现象称之。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并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人称带虫者。隐性感染: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又不被常规的检测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幼虫移行症:指一些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但这些幼虫可以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病变。异位寄生:有些寄生虫在常见的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内寄生,这种寄生现象称之。免疫逃避:寄生虫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某些寄生虫产生了逃避宿主免疫攻击的能力,在宿主体内繁殖或长期生存的现象。传染源:带有寄生虫排离阶段的病人、带虫者和保虫宿主的总称。原虫:能寄生在人体的、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但具有能独立完成全部生命活动的一整套完整的生理功能的单细胞真核动物。医学节肢动物:节肢动物中有些种类通过寄生和传播病原体等方式危害人类健康,这类有医学重要性的节肢动物称为医学节肢动物。机械性传播:病原体附着与节肢动物体内、外,不经过发育或繁殖即能感染人体,这种传播方式称之。生物性传播:病原体必须现在适宜的节肢动物体内生长、发育,其形态或数量发生了改变后,才能感染人。完全变态: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时期,各个时期的形态与生活习性完全不同。不完全变态:生活史过程中有一个若虫其,若虫的形态、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仅体小,性器官未成熟。龄:在昆虫胚后发育过程中,幼虫或若虫通常需要蜕皮数次,两次蜕皮之间的虫态称为龄。它所对应的发育时间称为龄期。幼虫发育为蛹的过程称为化蛹。成虫从蛹皮中脱出的过程称为羽化。蛆蝇病:蝇类幼虫寄生于人和动物的资组织或器官而引起的疾病。蠕虫:能寄生在人体的借肌肉伸缩作蠕形运动的多细胞无脊椎软体动物。吸虫掌握华支睾吸虫(肝吸虫)布氏姜片虫(姜片虫)并殖吸虫(肺吸虫)血吸虫(主要是日本血吸虫)卫氏并殖吸虫斯氏并殖吸虫成虫形态细长、背腹扁平,前端窄,后端钝圆,体表无棘。有口、腹吸盘硕大、肉红色,肌肉丰富而肥厚,椭圆形,背腹扁平,前窄后宽;有口、腹吸盘口、腹吸盘大小相似;卵巢与子宫左右并列于虫体中部,两睾丸左右并列于虫体后部腹吸盘比口吸盘大,卵巢于腹吸盘后侧,两睾丸同卫氏雌雄异体,呈合抱状态,吸盘有短蒂,消化道分而又合;雄有合抱沟;睾丸多可达7个,呈串珠样;雌卵巢为椭圆形,位于虫体中部虫卵形态芝麻状;蠕虫卵中最小者;黄褐色;卵壳较厚、有卵盖、肩峰、小疣;内含物为毛蚴椭圆形,蠕虫卵中最大者,淡黄色,卵壳薄而均匀,一端有小盖,卵内有一个卵细胞和20-40个卵黄细胞椭圆形或水缸形;中等偏大;金黄色;卵壳较厚、不均,有倾斜的大卵盖;内含物为一个卵细胞和10多个卵黄细胞内部结构与卫氏相似椭圆形;中等偏大;淡黄色;卵壳较薄均匀,无盖,有侧棘;内为一成熟毛蚴,可见油滴状毛蚴分泌物生活史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童虫→成虫;寄生部位:肝胆管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如豆螺、沼螺涵螺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成虫→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童虫→成虫;寄生部位:小肠中间宿主:扁卷螺终宿主:人或猪传播媒介:菱角、芥茉、空心菜等水虫卵→毛蚴→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囊蚴→后尾蚴→童虫→成虫;寄生部位:肺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类如川卷螺与卫氏相似;不同之处:终宿主为猫科‘犬科等哺乳动物,人不是适宜宿主虫卵→毛蚴→母胞蚴→子包蚴→尾蚴→童虫→成虫;尾蚴经皮肤感染寄生部位:肠系膜下静脉、门脉系统;只需一种中间宿主:钉螺保虫宿主:牛猪犬猫等终宿主:人或肉食哺乳动物,如猫狗生植物;第二中间宿主:淡水蟹、蝲蛄终宿主:人或家畜致病性胆管阻塞性黄疸、胆管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肝硬化、胆管上皮细胞癌、急性胰腺管炎致病作用包括机械性损伤及虫体代谢产物被终宿主吸收引起变态反应;腹痛、腹泻、消化不良,贫血等主要由童虫在组织器官中移行、窜扰和成虫定居或移行引起人兽共患的疾病;其他与卫氏相似人兽共患;尾蚴:尾蚴性皮炎、局部性皮疹;童虫:穿破肺脏毛细血管,引起点状出血;分泌物、排泄物的毒性作用;成虫:静脉内膜炎虫卵:虫卵肉芽肿病变过程及临床表现或流行特点;致病机制(课本94);多数不明显,一般有疲乏、肝大、肝区隐痛、腹痛、食欲不振、头晕等,严重时腹水、肝昏迷、死亡;极少数可致侏儒症致病机制(课本98);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大便稀烂等致病机制(课本103);流行特点为自然疫源性致病机制(105)致病机制(课本111);临床分型:急性、慢性、晚期、异位血吸虫病流行因素:自然因素(地理、气温、雨量等)和社会因素(主导)检查法1粪检:粪便直接涂片法、粪便水洗沉淀法、2十二指肠胆汁引流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1粪便直接涂片法;粪便水洗、自然沉淀酶;2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1查粪便:粪便水洗沉淀法;查痰液:2直接涂片、24小时痰液经50%NaoH消化后离心沉淀;3活检:手术摘除皮下包块或结节;4皮试;5ELISA1活检;2血检;3免疫学检查疫水接触史;直接涂片法(急性期);粪便沉淀孵化法;尼龙集卵法;直肠粘膜活检;环卵沉淀防治(只写药物,其他没写)最多是用吡喹酮、阿苯达唑;吡喹酮;槟榔煎剂吡喹酮吡喹酮;绦虫掌握曼氏迭宫绦虫链状带绦虫(猪肉绦虫)肥胖带绦虫(牛肉绦虫)细粒棘球绦虫(包生绦虫)成虫或幼虫形态成虫为指状,背腹各有一纵行吸槽,颈部细长,链体节片约两者区别:课本137绦虫中最小的虫种之一,除头颈节外,链体只有幼节、成节、孕节1000个。裂头蚴为长带形,白色,头端膨大,中央有一凹陷,体不分节有横皱褶,可伸缩各一节,偶或多一节。幼虫(棘球蚴)为圆形囊状体,由囊壁和囊内含物(生发囊、原头蚴、囊液等),还有子囊、孙囊。虫卵形态椭圆形,两端稍尖,浅灰色,卵壳薄,一端有卵盖,内含物为一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两种带绦虫虫卵相似,类圆形;卵壳薄,易破裂;壳内具有放射性条纹的胚膜;含六钩蚴与带绦虫基本相似生活史成虫→虫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成虫寄生部位:小肠裂头蚴寄生部位:眼、皮下、颌面、脑等;第一中间宿主:淡水桡足类动物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蛙转续宿主:蛇、鸟类等脊椎动物人可为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甚至终宿主虫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孕节、虫卵;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人体肠道,幼虫寄生于人体皮下、肌肉或内脏只有一中间宿主:猪或人、终宿主:人是惟一终宿主虫卵→六钩蚴→囊尾蚴→成虫→孕节、虫卵;寄生部位:人体小肠中间宿主:牛终宿主:人是牛带绦虫惟一的终宿主虫卵、孕节→六钩蚴→棘球蚴→成虫;成虫寄生部位:小肠上段棘球蚴寄生部位:多寄生于肝、肺、腹腔等,单个寄生终宿主:犬、狼等食肉动物中间宿主:牛羊等偶蹄类、人感染阶段裂头蚴、原尾蚴囊尾蚴、虫卵感染期为虫卵囊尾蚴被人吞食→成虫(肠绦虫病,人是惟一终宿主)虫卵→被人吞食(或者孕节反呕至胃被消化)→囊尾蚴(囊虫病,人是中间宿主)虫卵→被人吞食→不具备感染性感染方式局部生贴生蛙肉;吃生或者半生的蛙肉、蛇肉;饮用生水、误食剑水蚤误食虫卵:自体内重复感染、自体外重复感染、异体感染虫卵对人体不具备感染性经口误食致病性裂头蚴病:局部游走性结节与包块;局部炎症、坏死、虫爬感、压痛成虫致病→绦虫病;临床表现:排节片史;消化道症状;营养不良、消瘦贫血、神经衰弱等人兽共患;棘球蚴病(包虫病):以机械损害为主:压迫和刺激(肝、肺、脑功能障碍);过敏(囊液溢出,过敏休克);中毒和胃肠功能幼虫致病→囊尾蚴病(仅猪带);临床表现:1皮下及肌肉囊虫病;2脑囊虫病(三大症状);3眼囊虫病紊乱诊断特点问病史;有无外敷蛙肉,吃生或者半生的蛙肉、蛇肉;局部检出虫体;粪检虫卵1肠绦虫病:问病史;查孕节鉴别(猪带分支不整齐、复杂7-13支每侧子宫,牛带分支较整齐,15-30支每侧子宫);查虫卵鉴别(肛周虫卵检查法)2囊虫病诊断:活检;影像学;免疫学;免疫诊断+超声检查;手术时取囊液查病原体(穿刺时注意房主囊液外溢)防治宣传教育,手术摘除裂头蚴,必将头部取尽;成虫合用吡喹酮、甲苯达唑驱虫治疗:吡喹酮、阿苯达唑、南瓜子与槟榔煎剂及硫酸镁;服药后24小时大便,查头节;囊尾蚴患者:手术摘除虫体,特别是眼部棘球蚴病首选外科手术,但避免囊液溢出引起过敏和继发性腹腔感染;早期棘球蚴病,用阿苯达唑效果最佳,亦可用吡喹酮、甲苯达唑线虫掌握似蚓蛔线虫(人蛔虫、蛔虫)蠕形住肠线虫(蛲虫)钩虫旋毛形线虫(旋毛虫)十二指肠钩虫美洲钩虫成虫形态圆柱形,形似蚯蚓,活时粉红色,死后灰白色,有完整的消化系统:口孔、口腔、咽管、肛门(雌虫)、泄殖腔(雄虫);雌雄异体,生殖系统:雌(为双管型),雄(单管型,有交合刺)细小,乳白色,有头翼、咽球管,尾尖、细、长,中部膨大成虫形态鉴别(体形、口囊、背辅肋、交合刺)课本169页表寄生人体的最小线虫;成虫线状,雄虫,有咽、其后段背面有一杆状体,两性成虫生殖器官均为单管型;雌虫子宫较长,中段含虫卵,后段和近阴道处充满幼虫;幼虫囊包含幼虫,囊包壁有内外两层,内层厚,外层薄,由成肌细胞退变以及结缔组织形成虫卵形态受精卵:宽椭圆形,中等大小,卵壳较厚而透明,壳分三层,卵壳外有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被胆汁染成棕黄色,内含一个大而圆的卵细胞;未受精:长椭圆形,中等大小,卵壳与蛋白质膜较受精卵薄,内含折光颗粒长椭圆形,中等大小,无色透明,两侧不对称,一侧扁平,一侧稍凸,卵壳较厚,分为3层,内含一蝌蚪形胚胎椭圆形,两端钝圆,卵壳较薄,无色透明,内含2-4个卵细胞,卵壳与卵细胞之间有明显空隙,两种虫卵相似——生活史成虫→受精卵(多为受精)→感染期虫卵→幼虫→童虫→成虫;寄生部位:人体小肠属土源性线虫,不需要中间宿主;雌虫产卵量巨大,幼虫须经肺移行,才能到小肠发育为成虫成虫→虫卵→感染期虫卵→幼虫→成虫;寄生部位:人体小肠末端、盲肠、结肠成虫→虫卵→杆状蚴→丝状蚴(感染期幼虫)→成虫;寄生部位:人体小肠感染期:丝状蚴感染方式:皮肤钻入经肺移行:皮肤→右心→肺→支气管→气管→咽→胃→小肠;迁延移行:脑、母乳、胎成虫→新生蚴→囊包→幼虫→成虫;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幼虫寄生在同一宿主的横纹肌细胞内;盘致病性是人体感染最常见、最普遍的寄生虫,损害表现为机械性损伤、超敏反应、营养不良以及宿主肠道功能障碍:幼虫致病:幼虫对肺组织机械性损伤、分泌免疫原性物质引起局部及全身反应,主要引起肺蛔虫症成虫,表现为咳嗽、血痰、哮喘‘发热、荨麻疹、嗜酸性粒细胞增高。成虫致病:1夺取营养(掠夺半消化食物→营养不灵,儿童发育障碍);2损伤肠粘膜(唇齿机械损伤、代谢产物化学刺激→肠粘膜炎症,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常出现间歇性脐周疼痛等消化症状3引起过敏反应→荨麻疹、皮肤瘙痒,神经性水肿4并发症:胆道蛔虫症、蛔虫性肠梗阻成虫寄生于肠道可造成肠粘膜损伤。1局部症状:成虫产卵→肛周皮肤瘙痒;2全身症状:烦躁、失眠、夜惊
本文标题:人体寄生虫学重点总结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26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