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一章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本讲内容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三、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一、科学发展观的形成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2004年3月10日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概括了战胜非典疫情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引自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和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已超过1090美元,这为我国提供了新的发展起点。3624.116909.278973844028967799215109655120333135823159878182321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180000200000197819971999200120032005GDP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总量增长情况100200109012691703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1949年1980年2003年2004年2005年人均GDP(美元)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艰巨繁重。2003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经济社会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阶段。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在这个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世界各国实现跨越的速度各有不同:美国跨越人均GDP1000~3000美元阶段用了20年,联邦德国用了13年,法国用了17年。规模偏小的国家,韩国人均GDP在1977年进入1000美元关口,到1987年达到3171美元;泰国仅从人均GDP2000美元增长到3000美元,就足足用了14年。2003年新春佳节刚过,一种人类从没有见过的疫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在广东部分地区悄然肆虐。资料:在2003年11月10日举行的“清华大学AIDS与SARS国际研讨会”上,著名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表示,据亚洲开发银行(ADB)统计,因受SARS影响,全球在此期间经济总损失额达到590亿美元,其中中国内地经济的总损失额为179亿,占中国GDP的1.3%,中国香港经济的总损失额为120亿美元,占香港GDP的7.6%。他说,中国农民纯收入在SARS中受到较大的影响,相比较7.9%的一季度农民纯收入增长率,二季度农民纯收入出现3.3%的负增长,损失达到600亿人民币,平均每人损失76元。他认为,SARS对中国经济增长率的影响在0.6%至0.7%之间。他说,SARS不是经济危机,但是他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这个现实表明,社会公共卫生乃至社会的整体发展都能影响到经济的发展。非典2003年7月28日,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指出,通过抗击非典斗争,我们比过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的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突发事件应急机制不健全,处理和管理危机能力不强;一些地方和部门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准备和能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征途上面临着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投入产出的效率还不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还不强;经济体制改革引发了社会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和组合;在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三农”问题越显突出;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入分配差别持续扩大,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短期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大量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关键的阶段,面临两种前景:一是经济社会继续向前发展,顺利实现工业化、现代化;二是经济停滞,社会矛盾加剧,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社会动荡和倒退。•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世界各国的发展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收入分配差别持续扩大,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加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短期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大量存在中国人年吃300万吨地沟油:毒性赛砒霜液化气有掺乙醚的,米有毒大米,油有地沟油,盐有工业盐,醋、酱油也有勾兑的,酒有工业酒精的,茶是打过农药的,奶是有三聚氰胺的,菜是有毒农药的,肉有注水瘦肉精的,蛋有苏丹……北京洗浴用水一年达8160万吨顶41个昆明湖垃圾危机走到十字路口“家电下乡”污染农村一人一天喝1000毫升水,13亿人1天半喝掉一个昆明湖,7天喝掉一个杭州西湖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过程•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2006年3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3、科学发展观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发展思想•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发展生产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要逐步消灭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列宁的发展思想•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最主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创造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加强文化建设等。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发展思想•要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着眼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和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发展思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通过改革开放促进发展•实现发展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讲效益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发展思想•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发展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速度和效益的关系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的内容既包括经济增长、结构调整、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经济发展的内容,还包括社会事业、社会组织和和谐社会建设等社会发展的内容,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人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内容。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1)发展是第一位的,是绝对的,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如何发展的思想和观念,是为发展服务的,离开发展就无所谓科学发展观。•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一语道破了发展的绝对性、永恒性和对于中国的极端重要性;江泽民所说的“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度概括了发展在党治国理政中的重要地位。•(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归根到底是要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而不是否定发展、不要发展、磨灭发展的锋芒、阻碍发展的脚步。•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发展“第一要义”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系,通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揭示和概括了发展在科学发展观全部内容中的首要地位,指明了发展的重要性,是理解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抓住的首要一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深刻理解以人为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切实做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第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就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关心每个人的利益要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满足人们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尊重和保障人权;•就要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与古代民本思想的区别?“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区别?“以人为本”与民本思想的区别•以人为本在形式上与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有历史的联系。以人为本的提法可以说是从《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等思想演化而来。•民本思想的价值取向是以民为客体、为工具的为民作主,其主体、主宰者、主人还是君主、君权、皇权。这与以最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是有根本区别的。“以人
本文标题:第一章 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3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