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一章心理的发展与教育
心理学杨文兵教育科学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13559369005yangwenbing234@163.com泉州师院杨文兵第一章儿童心理的发展与教育泉州师院杨文兵3记忆:◆心理发展、学习准备、关键期、最近发展区的一般概念◆心理发展的特征理解:◆心理发展的阶段◆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运用:◆能够结合案例,分析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能够结合实际,分析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能够结合实际,选择适合的中小学生心理辅导的途径与方法4◆情景导入◆请一位女同学朗读课本第二页这段告白:5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6◆心理发展的含义与特征◆心理发展的阶段与年龄◆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7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与特征(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是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的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善,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8◆◆认知能力的发展◆个体心理发展◆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9◆认知能力的发展包括:知觉、记忆、问题解决和其他心理过程的变化和持续性;◆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包括:动机、情绪、人格特质、人际交往技能和人际关系、在家庭内外所承担的社会角色等方面的变化和持续性◆相互关系:二者的发展协同一致,难以分割;后者的发展又可促进或影响前者的发展。10◆身心发展关系:生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是动作和认知(心理)发展的必要前提。◆理清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认知发展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对于形成身心发展与心理发展的整体观,辩证地看待中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1(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顺序性差异性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特征12(二)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既有量的积累又有质的飞跃。二、连续性和阶段性的关系期次发展阶段发展重点期限1产前期生理发展从受孕到出生2婴儿期动作、语言、社会依恋从出生到2~3岁3幼儿期发展良好的口语,性别开始分化,喜爱团体游戏,完成入学准备2、3岁至6、7岁4童年期认知发展,人格渐趋独立,性别认同确立6、7岁至12、13岁5青少年期价值观确立,开始承担职业与家庭、父母与社会的角色12、13岁至18、19岁6成年早期成家立业,对婚姻、子女、职业的适应20岁至35或40岁7成年中期事业发展到顶点,考虑重新调整生活35或40岁至60或65岁8成年晚期享受退休的家居生活,自主休闲与工作,面对不可避免的身心适应问题60或65岁以后14◆2.方向性与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在正常情况下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感知—运动—情绪—动机—言语—抽象思维15◆3.不平衡性◆两个加速期:婴幼儿期和少年期16◆4.差异性◆不同个体的心理发展虽然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与顺序性,但各种心理机能所能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等因人而异。共性中包含着特殊性,,共性是从多样性中概括出来的。17二、心理发展的阶段与年龄特征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7~11、12岁,一般处于小学阶段);◆少年期(11、12~14、15岁,一般处于初中阶段);◆青年期(14、15~25岁,其中14、15~17、18岁时期,一般处于高中阶段);◆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死亡)。18二、心理发展的阶段与年龄特征期次发展阶段发展重点期限1产前期生理发展从受孕到出生2婴儿期动作、语言、社会依恋从出生到2~3岁3幼儿期发展良好的口语,性别开始分化,喜爱团体游戏,完成入学准备2、3岁至6、7岁4童年期认知发展,人格渐趋独立,性别认同确立6、7岁至12、13岁5青少年期价值观确立,开始承担职业与家庭、父母与社会的角色12、13岁至18、19岁6成年早期成家立业,对婚姻、子女、职业的适应20岁至35或40岁7成年中期事业发展到顶点,考虑重新调整生活35或40岁至60或65岁8成年晚期享受退休的家居生活,自主休闲与工作,面对不可避免的身心适应问题60或65岁以后19关于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第一,个体心理发展是和年龄有联系的,处于某个年龄阶段的个体,具有某些共同的心理特征,这些心理特征是区别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主要特征,但并不代表全部特征。第二,个体年龄特征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受社会生活和教育条件的影响和制约的,具有可变性。20三、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一)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遗传素质:通过遗传获得的解剖生理特征。◆生理成熟:指机体结构和机能发育完善的程度,它依赖于种族遗传的发展程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21◆1.遗传素质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2.遗传素质奠定了个体差异的最初基础◆3.生理成熟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22(二)环境和教育因素1.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成现实性2.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3(二)环境和教育因素1.环境使心理发展的可能性转变成现实性孟母三迁的故事心理与环境存在相互制约性24◆1.“野彼得”◆最为著名的兽孩是“野彼得”,早在1724年,人们在英国汉诺威附近发现一个全身赤裸、褐色皮肤、黑色头发的怪物,当时他才有12岁。他可以很容易地攀爬在树枝之间,以植物为食,却不会说话。◆当人们试图接近感化他时,他拒绝食用面包、却宁愿剥树皮吸树汁,不过最终他还是学会了吃水果和蔬菜。由于他的行为非常怪异,人们都叫他“野孩子”,并对他起名“彼得”。◆被视为“怪物”的彼得送到了乔治一世的宫廷中进行展示,然后被送到英国,在那里他学会了说几个字母。他在英国的上流社会中被当成“宠物”,生活了68年,直至80岁才逝世。他一生除了“彼得”、“乔治国王”之外,几乎不会说任何话。◆但据称他的听力和嗅觉能力“异常敏感”。25◆从小脱离社会生活环境不能形成正常人的心理,因为错过了心理发展关键期。◆而成年后长期脱离人的社会环境,也将使其原有的人的正常心理失常。26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刘连仁,山东省高密县人,1944年9月被日军强行掳到北海道,被强迫在北海道矿井里钻煤。当时刘连仁的妻子已有7个月的身孕。◆1945年7月逃脱,在北海道山林中度过了13年艰苦的野人生活。被猎户发现,舌头僵硬,不会说话。◆在华侨会的负责人夕占明的诱导下,刘连仁费了好大的劲,才断断续续地说出了“中…国…山…东…高…密…劳工…刘…连…仁…”几个字。1958年回国。27(二)心理与环境的相互制约性◆1996年3月,他向日本法院控告日本政府,要求日本政府作出道歉并支付2000万日元的赔偿。◆2000年9月2日,他因胃癌去世,享年87岁。按照他的遗愿,他的家人继续进行诉讼。◆2001年7月12日,日本东京地方法庭判决日本政府赔偿刘连仁2000万日元。◆但是,4年后,日本东京高等法院推翻这一判决,驳回刘连仁索赔请求。◆2007年,日本最高法院三审驳回原告诉求,此后不再受理。282.教育在个体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29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30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又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31一句话改变学生的命运◆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象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32一个令人感动的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故事◆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吝啬赞美自己孩子的父母,一定会让孩子变得让他们无法赞美。”任何一个家长都不能贬低自己的孩子,不能一味地责骂他们。毕竟孩子也有自尊心,当他们的自尊心受挫时,便会破罐子破摔,其实只要家长多给孩子一点信心一点鼓励,或许结局会改写,孩子慢慢地变得越来越优秀,只要你肯给他们机会!偶然在网上看到过一个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故事,作为一名老师感触颇深,与大家一起分享:33◆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座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34◆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象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35◆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他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36◆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大学。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就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尽管那是骗我的话”。听了这话,妈妈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打在手中的信上……37(三)心理发展的内在动力任何事物的发展,既有一定的内因,也有一定的外因,心理的发展也不例外。朱智贤认为,个体在积极的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不断向他们提出新的要求,新的要求引起新的需要,新需要与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之间发生矛盾,这种矛盾是个体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要我学——我要学38留心孩子的特长◆有一个落魄的青年流浪到了巴黎,他期望父亲的朋友查尔斯叔叔能帮助自己找一份谋生的差事。”数学精通吗?“查尔斯问。青年羞涩地摇头。”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的摇头。”那法律怎么样?“青年窘困地垂下头。查尔斯接连的发问,青年都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似乎没有任何长处,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到。”那你先把自己的住址写下来,我总得帮你找一份事做。查尔斯最后说。青年羞涩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和住址,转身要走,却被查尔斯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写得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39◆“把名字写好也算一个优点?青年在对方眼里看到了肯定的答案。我能把名字写得叫人称赞,那我就能把字写漂亮,能把字写漂亮,我就
本文标题:第一章心理的发展与教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3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