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一章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1
科学发展观四川大学政治学院羊绍武第一章第五节科学发展观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一、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十七大报告:“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根本依据现实依据国际依据2008年春季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3.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际依据:对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的借鉴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1)从科学发展观所要回答的问题看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1)从科学发展观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看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科学发展观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是:“为什么要发展”“靠谁发展”“为谁发展”“怎样发展”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要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际的多个角度来寻求科学发展的依据。(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对我国的历史和现实、是对我国所处国际环境的准确判断。因此是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回答科学发展观基本问题的根本依据:①“为什么要发展”:发展的原因②“靠谁发展”:发展的主体③“为谁发展”:发展成果的分配④“怎样发展”:发展的方式2.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现实依据: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1)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2)新特征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新要求(1)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十七大报告从八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三个方面是:①从经济发展来看,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第四位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9530万亿元(3.28万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65.5%,年均增长10.6%,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前三位分别为美国(13.8万亿)、日本(4.3万亿)和德国(3.8万亿)人均GDP仍然不强依据2007年统计公报披露的我国年末人口统计数字计算,2007年我国平均人口为131788.5万人,以此为基数,2007年我国人均GDP约合2460美元,比2002年的1132美元翻了一番还多。自主创新能力有限珠三角上千工厂倒闭成本上升致企业外迁(1)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②从人民生活来看,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城乡收入差距拉大2007年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86元,比上年增长1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比上年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5%。城乡之间的收入差13786/4140=3.329城乡贫困人口2007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378万人。人均纯收入低于785元的绝对贫困人口从2148万减少到1479万;人均纯收入在786-1067元的低收入贫困人口从3550万减少到2841万。农村贫困人口合计4320万人城镇贫困人口为2000~3000万。(1)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③从协调性来看,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城乡差距过大城乡差距过大重点:“怎样发展”(发展的方式)难点:“为谁发展”(发展成果的分配)(2)新特征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新要求(2)新特征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新要求重点:“怎样发展”(发展的方式)根据前面的分析,中国的未来发展应该注意:保持适度的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新特征对我国未来发展的新要求难点:“为谁发展”(发展成果的分配)2005年基尼系数比较20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逼近0.47初次分配、再分配注重公平再分配: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优抚、社会救济和救助等方式初次分配: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签订劳动合同等3.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国际依据: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1)一些国家在发展实践中所走的弯路(2)当今世界发展理念的转变(3)当代世界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对中国发展观念的启示。(1)一些国家在发展实践中所走的弯路1952年12月5~8日伦敦烟雾事件(英国几乎全境为浓雾覆盖,四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0人,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3倍;1岁以下死亡的,约为平时2倍。1952伦敦烟雾事件伦敦的污染治理英国政府1956年首次颁布“清洁空气法案”,并据此对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进行大规模改造少煤炭使用量,冬季则集中供暖;在城区设立无烟区,禁止使用产生烟雾的燃料;发电厂和重工业等煤烟污染大户被迁往郊区。1975年,伦敦有雾的日子从19世纪末期每年的90天左右减少至15天,1980年则只有5天,“雾都”已远离了伦敦人的生活。拉美经济1950~1980年:经济发展的成就:该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50年的396美元增加到2045美元。经济发展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外在增加过快等1980年以后陷入经济衰退: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严重的债务危机、严重的通货膨胀。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拉美发生了债务危机,拉美经济曾经遇到很多严重的困难,进入90年代,拉美国家实行经济结构调整。在开始,取得比较好的效果,90年代前期,拉美经济发展是比较迅速的。但进入本世纪以后,经济危机的幽灵开始重新在拉美游荡。乌拉圭金融危机2002年7月30日,乌拉圭政府宣布全国所有银行暂停营业一天,这是该国70年来首度采取这一措施。这一命令下达后,外汇市场立即产生激烈动荡,首都蒙得维的亚各兑换所的美元卖出价,从29日的1:27上升到30日的1:35,而本国货币比索一天之内贬值22.85%。阿根廷经济危机(2001~2002)我们没有钱我们要吃饭!——“阿根廷别为我哭泣”2001.12.19(2)当今世界发展理念的转变18世纪: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19世纪,“可持续”在关于林木的“可持续产量”研究中最早提及,后来在渔业“可持续产量”中提及。(2)当今世界发展理念的转变1960年代末期,各国越来越认识到了传统的发展观念的缺陷,开始更多关注生态问题,认为生态快到极限了,而伴随着生态极限的到来,经济增长也就会到极限了,于是产生了“发展=经济增长+自然生态”的发展极限论。(2)当今世界发展理念的转变1970年代中期,可持续发展理念开始出现。与此同时,对于人的关注不断得以在新的发展理念中体现出来,产生了“发展=经济+自然+社会+人”的综合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等等新的发展思想。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2)当今世界发展理念的转变1968:来自欧洲的100多位学者成立“罗马俱乐部”。1972年:罗马俱乐部出版《增长的极限》,提出“零增长”方案。基本观点: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不协调,导致财富增长不足的困境;人口增长与环境的承载力不协调,导致环境‘恶化。2008年春季结论:100年内,零增长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2)当今世界发展理念的转变1972年联合国成立环境署。1983年:联合国成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1987:WECD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2008年春季《我们共同的未来》环境危机、能源危机和发展危机不能分割;地球的资源和能源远不能满足人类发展的需要;必须为当代人和下代人的利益改变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政治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2)当今世界发展理念的转变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世纪议程》,确认和明晰“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理念。2008年春季讨论人类在享受发展的成就的同时,同时遭受了发展的危机。什么样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3)当代世界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对中国发展观念的启示。①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增长,而应该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发展,②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③中国面对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面临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不能重复其他国家所走过的弯路,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二、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1)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2)发展对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3)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1)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30年前,中国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是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的复兴和发展30年后的今天,我们遭受西方国家的误解和歧视,也需要通过发展来应对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飞速发展的30年。(2)发展对于我国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3)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同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1)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3)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1)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中国的民本思想——我国古代思想家早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西方的人本思想——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反对神性、张扬人性,对于反对封建主义、推进人的解放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2)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人本理念。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3)以人为本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的成果如何分配,这是任何一种发展观都必须回答和解决的基本问题。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1)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2)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3)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
本文标题:第一章第五节 科学发展观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38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