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学习提示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代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杂曲歌辞》里。其中大多是南朝中央政府乐府机关收集的民间歌曲,其中有少数为下层文人创作或加工润饰而成的。《西洲曲》可能是经过文人加工润色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女子对郎君的思念,感情真挚,语言优美,人物内心的感情刻画尤为细腻。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西洲曲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西洲曲诗文讲解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下:到。西洲:地名。折梅寄:六朝人有折梅寄远以示思念的习俗。江北:地名,指男子所在的地方。鸦雏色:像小乌鸦一样的颜色。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发亮。这位女子想到自己所寄梅花可能早已到了西洲,到了情郎的手中。“折梅寄江北”是对“忆梅下西洲”的补充说明,或谓首二句就是一个倒装句。“折梅”是过去所为,“忆梅“才是现在所思。参考赏析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伯劳:鸟名,仲夏始鸣,喜欢单栖。以伯劳飞去暗指离别,以日暮黄昏烘托离别的氛围。乌臼树:落叶乔木。这二句既交代了西洲之位置,亦表现出此女子对其挂怀之情;南朝民歌的《西曲歌》中有《莫愁乐》二首,其一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所谓“两桨”,指的就是船的两个桨;在《西洲曲》中,借以指船。参考赏析其意是说,要到西洲去,需要乘船过江。“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是对女主人公居住环境的描写。《古微书》说:“博劳好单栖。”所以,这里的环境描写也是一种象征,显示了这位女子的孤独和凄清。参考赏析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静坐相思的女子形象直接呈现出来,盼望郎归已在情理之中,而归来又并不是现实;“开门郎不至”就既写了现实的严酷,又暗含了女主人公的希望。静坐相思无望,便“出门采红莲”,以遣不尽的相思之情。参考赏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莲子:谐音“怜子”。怜,怜爱。清如水:隐喻爱情的纯洁。然而,既然带着思念的心情“出门”,则相思之情注定非但难以去除,反而因采莲而加重。以下对采莲情节的细致描绘,正体现了这种情形。参考赏析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莲心:和“怜心”谐音,即相爱之心。望飞鸿:望飞雁,指盼望对方的书信。古代常用鸿雁指书信或送书信的人。“望飞鸿”既是一种无可奈何的自然动作,又是一种有目的的盼望——盼郎不至而盼有信来,所谓“鸿雁传书”。参考赏析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青楼:富贵人家用清漆涂饰的闺楼。六朝以前的诗中常用来指女子居处。尽日:整天。时值秋日,“鸿飞应满西洲”,而人皆谓“鸿雁传书”,为何你竟无音信?正是带着这种疑惑的心情,这位女子“望郎上青楼”了。青楼虽高却仍然望不见,望不见又并不甘心,便有了“尽日栏杆头”的执着。所谓“尽日”,乃夸饰之词,是说凝望有时,而非终日伫立。这里写出了女主人公此时百无聊赖的心境。参考赏析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形容江面宽阔,浩渺似海。参考赏析所谓“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正与上文“单衫”两句恰成鲜明的对照。“双鬓鸦雏色”还显示着自信和希望,而“垂手明如玉”则表现出愁怅和怨恨,因为此时是空有“垂手明如玉”,尽日望郎郎不归!这种心理活动的描绘是白描式的,甚至“不着一字”,然而又是细致入微的,可谓“尽得风流”,体现出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风韵。“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二句则是对眼前远景的观察。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她不仅自己愁思绵绵,而且也想到了情郎同样会愁绪满怀;“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这是想像,更是希望;这一想像和希望既合情合理,是情之所至、不得不然,又新奇鲜美、生动感人。它涉想新奇,是因为她并非如一般所谓自己多么希望能梦见情郎,而是把自己的心事诉诸南风,请南风把自己的梦吹往西洲,带到情郎的身旁。这种含蓄、细腻、婉转的表情方式,集中而典型地体现出南方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参考赏析创作特色1、托物寄情,巧借景物吐真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民歌《子夜四时歌》)这些诗句是托月寄情,而这一作品则是托“梅”托“莲”来表达相思。“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折梅表达思念之情,以自然景物起兴。创作特色“莲花”、“莲子”、“莲心”,由外而内“彻底红”。“莲心”即“怜心”,“彻底红”即红得透彻,喻爱情的赤诚坚贞,语意双关。“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雁可传情,然而,“鸿飞满西洲”,却没有传来情人的音讯,极写相思之深;“海水梦悠悠”,“海水”“悠悠”,喻终年的相思没有穷尽,托物寄情。总之,诗歌善于以眼前的寻常之物,或起兴抒情,或比喻言志,或语意双关,婉转倾吐真情,耐人寻味。创作特色2.心思巧藏,以动作展现心境“折梅寄江北”,女主人公折梅一枝,唤起对过去西洲梅下相会的回忆,因思念情人想去西洲,于是穿上了“杏子红”的“单衫”,梳起了“鸦雏色”的头发。一折、一穿、一梳,动作看似随意,却展现出痴心女子对爱人思念之深的心境。诗歌的第七句至第十二句,写出少女沉浸于忆念、相思中。风吹叶落,她误以为情人足音,乃“门中露翠钿”,从门缝中探出头等候情人的到来。创作特色一“露”,表露了急切、害羞的少女情怀,但情人依旧是无影无踪,心中的焦急之情再也抑制不住了。“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为了掩过邻人的耳目,只好借故出门去采莲。此刻的她,百感交集:深切的思念,失意的感觉,受窘为难的心态,一起涌向心头。这种含羞的姿态,渴慕相思的神色,一系列巧作掩饰的动作,描绘的惟妙惟肖,跃然纸上。于平常的动作中,巧妙地刻画出女子微妙的心理,及对爱情胸怀一颗赤诚之心。创作特色3.时节变迁,巧用民间词语早春时节可“折梅”,春夏之交穿“单衫”,仲夏之时“伯劳飞”,于初秋“采红莲”,值仲秋“弄莲子”,到深秋“望飞鸿”。诗中巧妙地运用民间丰富的词语,表明了季节的变换,条理井然,时序渐进。女子相思怀念的深情,娓娓动听地叙述在诗的字里行间。创作特色4、蝉联而下,巧“接字”全诗三十二句,四句一解,用蝉联而下的接字法,顶针勾连,技法之“巧”,真令人拍案叫绝。“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等等诗句创作特色如此环环相扣,接字成篇,不仅声情摇曳,情味无穷,而且节奏和谐,优美动听。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它“续续相生,连跗接萼,摇曳无穷,情味愈出”,确实道出了它在艺术上的特色。同类诗词赏析秋风词李白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十诫诗——仓央嘉措译文一:第一最好是不相见,如此便可不至相恋。第二最好是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用相思。——于道泉翻译的现代诗形式译文二: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曾缄翻译的古诗形式相思十诫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衣带渐宽,怨秋风悲画扇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相思枕畔,但凭见泪痕湿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别是一般,剪不断理还乱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此情可待,记忆里一个你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重门深居,难独上画楼西•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再相会,岂知吾谁与归•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负尽苍生负尽蓬山万重•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续断之间,听一夜梧桐雨•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东劳西燕,天欲晓各自飞•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曲终人散,念去去伤别离•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见与不见,何须悲何须怨•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相思无益,十诫说与君知凤求凰·琴歌司马相如有美一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飞翱翔兮,四海求凰。无奈佳人兮,不在东墙。将琴代语兮,聊写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徬徨。愿言配德兮,携手相将。不得於飞兮,使我沦亡。玉楼春·春恨宋代诗人晏殊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情三月雨。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苏轼思考与练习1、比较以上两首乐府民歌,看看在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2、与一般南朝乐府民歌不同,《西洲曲》极为难解,研究者甚至称之为南朝文学研究的“歌德巴赫猜想”(见《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陈志明文)。请同学们收集相关资料,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完
本文标题:《西洲曲》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457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