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七章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第七章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河北工业大学7.1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是由状态指标、压力指标和响应指标所表征的影响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类指标系统。•状态指标回答了“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的问题,用来衡量环境质量或环境状态,特别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以及因此对人类福利的影响。•压力指标是指表明引起环境变化的人类活动的状况;它回答“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变化”的问题,即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用来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压力。•响应指标表明人类对环境问题所采取的对策;回答了“做了什么以及该做什么”的问题,它用来表明社会为解决环境问题而进行的努力,其特征:面向用户;政策相关性;指标的高度综合性以及指标数值的定量化;可评价性等。7.2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完备性•主成分性•可操作性7.3可持续发展的单一指标评价方法•一、绿色GDP、国家财富、真实储蓄率•二、生态足迹评价方法绿色GDP•绿色GDP(可持续收入)的基本思想是由希克斯在其1946年的著作中提出的。这个概念的基础是:只有当全部的资本存量随时间保持不变或增长时,这种发展途径才是可持续的。•指用以衡量各国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简单地讲,就是从现行统计的GDP中,扣除由于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从而得出真实的国民财富总量。国家财富国家财富组成:•人造资本•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四部分组成。综合国力综合国力(NationalPower)是衡量一个国家基本国情和基本资源最重要的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军事、技术实力的综合性指标。综合国力可以简单地定义为一个国家通过有目的的行动追求其战略目标的综合能力。(1)经济资源(2)人力资本(3)自然资源(4)资本资源(5)知识技术资源(6)政府资源(7)军事实力(8)国际资源计算方法•1.传统的计算方法•克劳斯·克诺尔:(KlausKnorr,1956)提出的国家实力含义包括经济能力,行政竞争性和战争动员能力。这是最早的综合国力方程,人们已经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实力不仅仅是经济实力,尽管它是国家实力的基础。•克劳福德·哲曼:(CliffordGerman,1960)提出国家实力指数方程:•G=国家实力=N(L+P+I+M)•式中N为核能力;L为土地;P为人口;I为工业基地;M为军事力量规模。该方程是以核能力为中心的国力方程,一个国家的实力是与拥有核武器能力成正比,它反映了在冷战和核时代条件下,一个国家拥有核武器的特殊重要性。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大国都在拼命发展核武器,以其作为最重要的国家战略资源和战略手段。•维·福克斯:•(WilhemFucks,1965)提出一个非线性国力方程。该方程考虑三类变量:一是人口规模(P);二是能源生产(Z);三是钢产量(Z1)。•其方程为:M=(P^2)*ZM=(P^(3/2))*Z1该方程是以工业化时代的传统资源为基础,其主要国家战略目标是全球获取更多的能源,大幅度提高本国的工业生产能力。•雷·克莱因:(RayCline,1975)提出如下国力方程:•P=(C+E+M)*(S+W)•C为土地和人口;•E为经济实力,包括收入+能源+非燃料矿产资源+制造业+食物+贸易;•M为军事能力,包括战略平衡+作战能力+激励;•S为国家战略系数;•W为国家意愿,包括国家整合水平,领导人能力,与国家利益相关的战略。•这是一个综合性的国力方程,方程的第一部分是客观实力或硬实力,方程的第二部分是主观实力或软实力,而综合国力是两者的乘积。反映了研究者对软实力的重视,但是如何计算软实力是比较困难的。这种方法曾被美国军方用来评估国际系统的长期趋势。真实储蓄率•定义:表示一定时间内某个地区创造的可以被真正用于未来发展的资本价值。•真实储蓄=GDP-资源环境与生态破坏损失-人造资本的折旧-个人与公共的消费支出生态足迹定义:能够持续地提供资源或消纳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空间,就是要维持一个人、地区、国家或者全球的生存所需要的或者能够只纳人类所排放的废物的、具有生物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定义•国际经济论坛在1994年的《国际竞争力报告》中,将国际竞争力定义为一国一公司在世界市场上均衡地生产出比其竞争对手更多财富的能力。•瑞士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则认为,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环境和条件下,与世界整体中各国的竞争比较,所能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的持续增长和发展的系统能力水平。•国际经济论坛在1994年提出影响国家国际竞争力的八大因素是:①国内经济实力,指一国经济力量的整体评估;②国际化程度,指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和投资的程度;③政府影响,指政府政策对竞争力的有利程度;④金融实力,指对资本市场和金融服务质量的整体评估;⑤基础建设,指投资源与制度满足企业基本需求的程度;⑥企业管理能力,指企业管理在创新、获利和应变等方面的表现;⑦科技实力,指科学和技术的能力以及在基础和应用研究上的成功程度;⑧人力资源,指拥有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从2001年开始,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提出了新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由新的竞争力四大要素指标取代原有的八大要素指标。这四大要素指标是经济运行竞争力、政府效率竞争力、企业效率竞争力和基础设施竞争力。•综合国力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地位及其影响。•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国力衰退,便处在被动挨打的地位。仅从1840年开始的战争赔款和从1894年至1937年支付的利息,就分别达到13亿两白银和7.29亿美元。•冷战后,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大为下降。其经济规模只相当于苏联最后年代的一半。根据瑞士国际管理发展研究院对4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的竞争力调查,1996年俄罗斯的竞争力被列在最后一位。没有实力,也就没有了强国的地位。俄罗斯挡不住北约东扩的步伐,也阻止不了美国废除反导条约,在中东和南斯拉夫问题上说话没有影响。2010年国际综合排名•《2010国际形势黄皮书》对11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进行了分析评估,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领土与自然资源、人口、经济、军事、科技五个直接构成要素,以及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安全与国内政治、国际贡献四个影响要素。•11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排名顺序为:美国、日本、德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中国、英国、印度、意大利、巴西。中国综合国力排名第七,前三甲是美国、日本、德国;中国军事实力列第二。而在军事实力指标上,美国、中国和俄罗斯位列三甲。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的新特点•第一,经济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中心内容。•第二,国际政治地位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目标。•第三,科技的创新和率先突破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第四,军事力量仍是综合国力竞争中具有威慑性的手段。•第五,文化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愈益突出的一个方面。•第六,人才和人的素质的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内容。7.4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2001年7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纪念大会上全面阐述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改善生态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改善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设施,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7.4.1中国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资源的永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既要瞻前,又要顾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7.4.2中国可持续发展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发展经济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发展目标:•我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通过国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完成从“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向“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减轻资源环境压力,改变区域发展不平衡,缩小城乡差别。•--继续大力推进扶贫开发,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态环境,逐步改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巩固扶贫成果,尽快使尚未脱贫的农村人口解决温饱问题,并逐步过上小康生活。•--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建立完善的优生优育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公共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全面提高,灾害损失明显降低。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建立健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合理开发和集约高效利用资源,不断提高资源承载能力,建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保障体系和重要资源战略储备安全体系。•--全国大部分地区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基本遏制生态恶化的趋势,重点地区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得到基本恢复,农田污染状况得到根本改善。•--形成健全的可持续发展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共享和决策咨询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政府的科学决策和综合协调能力;大幅度提高社会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程度;参与国际社会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的能力明显提高。•中国可持续发展基本原则:–--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推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坚持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和教育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发展各类教育,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科教兴国战略的紧密结合。–--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四方面的积极性,政府要加大投入,强化监管,发挥主导作用,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公共服务,充分运用市场机制,调动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加强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参与经济全球化,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在更大空间范围内推进可持续发展。–--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选择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进行突破,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总结了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六项工作任务和挑战,分别是:–中国人口三大高峰的相继来临;–中国能源和资源的超常规利用;–中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中国三农问题的基本解决;–中国社会公平的全面实现;–充分认识中国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的艰巨性。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意义•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有利于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2.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体型转变,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3.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4.从注重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的发展转向长期利益、整体利益的发展,从物质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非物质资源或信息资源(科技与知识)推动型的发展。•5.我国人口多、自然资源短缺、经济基础和科技水平落后,只有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才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良性循环,使各方面的发展能够持续有后劲。美丽中国•美丽中国,是2012年11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提出的一个新的观点,为引领中国未来发展的关键词之一。•指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原文摘要•“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本文标题:第七章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4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