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三章 个体心理发展
第三章个体心理发展教育科学系:严静本章要点:1.个体心理发展概述2.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3.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问题情境人的一生要经历各种各样的变化。每个个体都要经历婴幼儿、儿童、青少年、成年和老年等不同的人生阶段。每个阶段个体的心理特征都不一样,有的阶段之间变化很明显,有的阶段之间变化是潜在的、微妙的,让人难以察觉。你可能发现,学习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英语的成人,说起英语来却远比不上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地道。那么,究竟一个人的心理特征是如何形成的?各种心理特征的形成过程中存在什么样的规律?这些是发展心理学家最关心的问题。问题情境人的发展既包括身体的发展,也包括心理的发展。你可能会发现身边有一些人,他们的身体或许发育得非常完美,但却存在着明显的心理缺陷。比如,有人极端胆怯、恐惧、畏缩,有人有“偷窃癖”,有人意志非常薄弱,有人经常说谎话,有人具有极强烈的逆反心理,有人行为冲动不顾后果,有人不能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往,有人经常欺负他人、攻击他人……。这些不良心理特征的发展和形成,是因为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心理发展吗?如何研究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其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哪些呢?这就是本章着重要探讨的几个问题。第一节个体心理发展概述一、什么是个体心理发展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是指个体的各种组织系统(骨骼、肌肉、心脏、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的发育及其组织机能的增长,是人的生理方面的发展。个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在认知、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完善等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具体来说,个体心理发展内容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语言、情感、意志、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二、个体心理发展研究的设计类型(一)纵向研究(二)横断研究(三)聚合交叉研究三、师范生学习个体心理发展知识的意义第一,有利于日后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第二,有利于日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第三,有利于师范生完善自身的心理发展。第二节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一、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高尔顿是英国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其表兄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一书时,高尔顿就对进化论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并对遗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较深入研究,其研究成果主要反映在1869年出版的《遗传的天才》等著作中。在高尔顿看来,个体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取决于先天的遗传,他的理论称为遗传决定论。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一)否认遗传的作用(二)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华生曾经说过,给他一打健康的孩子,他就可以将这些孩子中的任意一个训练成他想要孩子成为的人,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甚至是乞丐、窃贼等等,而不管这些孩子的家族、种族、能力、爱好、天赋等遗传因素如何。因此,华生的个体心理发展理论被称为教育万能论。三、斯金纳关于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因素的观点斯金纳将行为反应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由刺激情景引发的反应,斯金纳把这种行为反应称作应答性反应;另一种是操作性行为反应,是由有机体的自发行为引发的,即实验者针对有机体在刺激情景中自发性的多个反应中,选择一个有机体需要学习的反应加以强化,从而建立刺激—反应联结。斯金纳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及时强化等教育措施在个体行为(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首先,在斯金纳看来,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心理)的基础。其次,强化在行为(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即得不到强化的行为(心理)是易于消退的。再次,斯金纳强调及时强化,他认为强化不及时是不利于人的行为(心理)发展的。教育者要及时强化希望在儿童身上看到的行为(心理)。四、班杜拉关于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因素的观点班杜拉认为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榜样作用。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班杜拉认为,强化可以是直接强化,也可以是替代强化。强化还可以是自我强化,即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奖赏来增强、维持自己的行为的过程”。五、弗洛伊德关于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因素的观点弗洛伊德认为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本能欲望的满足情况,特别是性本能的满足情况。弗洛伊德将所有能让人产生愉悦和快感体验的行为都称为性本能。弗洛伊德把个体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归之于性本能,认为性本能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影响人格的发展。五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期六、埃里克森关于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因素的观点与弗洛伊德不同,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他认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在个体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的和整合的作用,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发展。艾里克森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以及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第一阶段(0~1岁),个体必须要获得信任感,否则以后就会成为不信任别人和贪得无厌的人;第二阶段(1~3岁),个体必须获得自主感,否则以后就会成为过度羞怯的人;第三阶段(3~6岁),个体要获得主动感,否则以后就会成为过度内疚的人;第四阶段(6~12岁),个体必须获得勤奋感,否则以后就会成为过度自卑的人;埃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第五阶段(12~20岁),个体必须获得自我同一感,否则以后将会成为自我同一性混乱、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第六阶段(20~40岁),个体必须建立亲密感,否则将会成为感到过度孤独的人;第七阶段(40~65岁),个体必须获得繁殖感,否则将会形成一个迟滞的人,不能或不愿意负担家庭责任,变得颓废或自我中心;第八阶段(65岁以后),个体必须获得自我完善感,否则就会成为一个绝望的人。七、维果斯基关于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因素的观点在维果斯基看来,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是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教学活动或其他与成人的交流活动以及个体对知识经验的内化。首先,维果斯基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用以解释人类本质上与动物不同的那些高级的心理机能。其次,维果斯基提出了教学与心理发展,特别是教学与智力发展的关系的思想。在教学与发展的关系上,维果斯基提出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最近发展区”;一个是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一个是关于学习的最佳期限问题。最后,维果斯基分析了智力形成的过程,提出了“内化”学说。八、皮亚杰关于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因素的观点皮亚杰指出了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因素:(一)成熟(二)练习和经验(三)社会经验(四)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九、罗杰斯关于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因素的观点卡尔·罗杰斯强调“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他关于人格的基本假设是: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固有的、先天的维护自我、提高自我、“自我实现”的动机,这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唯一的动机和目的,它指引人朝向满意的个人理想成长。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所有需要层次都可归入这一动机中。十、影响个体心理发展因素的辩证观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教育因素个体主观能动性因素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因素之间的关系首先,关于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的关系,我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1902~1991)承认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不论是遗传因素还是生理成熟,他们都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提供了心理发展的可能性。其次,关于内因与外因的关系,朱智贤认为,环境和教育不是机械地决定心理的发展,而是通过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而起作用。第三,关于教育与发展的关系,朱智贤认为,心理发展如何,向哪儿发展,这不是由外因机械决定的,也不是由内因孤立决定的,而是由适合于内因的一定的外因决定的。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因素之间的关系第四,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也不是相互独立的,他们之间有着一定程度的正相关。第五,个体主观能动性因素与环境、教育因素也存在密切的联系。第六,各种因素对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经常发展变化的。第三节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性、不可逆性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一、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与教育(一)个体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二)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二、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性、不可逆性与教育(一)个体心理发展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二)教育要遵循儿童发展的方向性和不可逆性三、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一)个体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二)教育要遵循儿童发展的差异性四、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与教育(一)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关键期(二)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关键年龄或关键期的问题目前还正在研究探索过程中,所以我们应该采取谨慎的态度,深入地探索儿童究竟在什么年龄时开始从事哪种学习活动最为有效。比如,应该几岁开始学习外语,几岁开始进行正规化的书面语言的学习等等。同时,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儿童错过了某一年龄阶段就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而且抓住关键年龄及时进行早期教育,也仍然要考虑个体心理发展的内外因相互作用的规律等问题,决不能过分夸大关键年龄或关键期。小结: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两个方面。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在认知、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完善等有规律的心理变化过程,是人的精神方面的发展。其内容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语言、情感、意志、性格、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研究常见的设计主要有纵向研究设计、横断研究设计和聚合交叉研究设计。师范生学习个体心理发展的规律,有利于日后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有利于日后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有利于师范生完善自身的心理发展。小结:西方一些著名心理学家根据各自的心理学理论,提出了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因素,由于他们研究心理现象的内容和视角不一样,他们各自强调的影响因素也不一样。这些心理学家提出的影响因素虽然不一致,但总的说来不外乎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四种影响因素。这四种因素不是孤立地对个体心理的发展产生作用,而是密切联系、共同发生作用的。并且,它们发生作用的强度、形式、效果等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发展变化的。个体心理发展表现出连续性、阶段性、方向性、不可逆性、差异性和不平衡性的一般规律,个体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教育者应该遵循个体心理发展的这些一般规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思考题:1.什么是个体心理发展?它包括哪些方面的发展?2.你如何看待高尔顿的遗传决定论和华生的环境决定论?3.皮亚杰认为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维果斯基认为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5.埃里克森将人格的发展分为哪八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分别是什么?6.弗洛伊德认为推动人格发展的因素是什么?他把人格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7.卡尔.罗杰斯重视什么因素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8.什么是观察学习?9.什么是行为塑造和行为的消退?10.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四种?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11.如何理解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作用?12.个体心理发展一般规律有哪些?如何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本文标题:第三章 个体心理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5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