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指导意见解读
1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指导意见解读浙江教育学院朱光良E-mail:zjhzzgl@zj.com高中地理必修Ⅲ2本章内容的地位分析学习地理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其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地理问题。尽管不少的地理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但是,具体地理问题的解决,都必须结合具体区域的实际,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更是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所以,“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也就成为本模块的首先要学习的内容了。本模块(必修Ⅲ)的核心内容是“区域可持续发展”。这是因为,一方面,“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另一方面,“无论是部门的持续发展,还是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其落脚点必然是具体的区域,具体的空间。”“区域持续发展的研究是一切持续发展研究成果的落实与检验。”3本章内容的地位分析同时,“区域可持续发展”属于应用地理范畴,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这正好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因此,选择“区域可持续发展”作为本模块的核心内容,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会在将地理基础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地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而且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地理各要素综合起来研究的能力。4本章内容的地位分析由于“区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又由于区域的差异性,各区域可持续发展各有其特性。就学生而言,不可能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所有问题都包罗进来,因而只能选择一部分相对比较重要的问题(“环境与发展问题”、“流域开发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能源和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作为案例进行讨论。这些选题充分关注到学生较为熟悉的地理事实,所选择的问题,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结合的比较紧密,有利于使学生受到相关的国情教育。5课程标准内容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6本章内容的地位分析这些内容“标准”都要求“以……为例,分析……”,这体现了新课程“强调案例教学”的理念。通过案例,“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希望学生能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和能力,也就是通过一个或一组实例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这个或者这一组实例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学会学习相同或相似类型知识的基本方法。7本章内容的地位分析就课堂教学而言,很难穷尽诸如区域环境和发展、流域开发、区域农业生产等地理问题,而这些问题,虽然各个区域都有自身的特点,但同一类问题又都带有共性。因此,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从分析一个典型的实例中,在掌握相关的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研究的方法,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然而,再典型的实例也很难涵盖研究这类问题的所有内容和方法,因此,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其他实例,以说明典型实例中未能包括的内容和方法。8课程标准内容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9“湘教版”教材第二章内容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2.3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2.4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2.5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2.6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10课程标准内容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11“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Ⅲ章节内容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四节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和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12“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Ⅲ章节内容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第二节河流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13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14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程标准内容解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本条标准关注的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要求以某一个区域为实例,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关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不但要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还要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有了上面的铺垫,本节的核心就落实到对该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上来。15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要求基本要求了解荒漠化的含义、危害请注意,教材中对荒漠化含义的阐述,与课程标准中的有差异,以教材中的为准。通过案例分析,归纳荒漠化产生的原因以阅读材料“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为案例,总结荒漠化产生的原因。通过典型案例,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树立正确的环境观以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为案例,理解荒漠化防治的对策——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地表植被,合理用水,生态移民等。16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要求发展要求能分析当地或某一区域内荒漠化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这体现了教学中的知识迁移、原理应用。可结合“说明”中的内容(土壤盐碱化、“红色荒漠”)展开。17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要求说明可适当补充其它土地退化的类型,如土壤盐碱化、“红色荒漠”等考虑到我省的荒漠化(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壤盐碱化、“红色荒漠”等,让学生感受发生在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问题。也有助于学生的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能力。18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建议考虑到本节内容具有现实的针对性,不妨采用多媒体辅助法、案例分析法,直观介绍荒漠化的含义,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除利用课本中的材料外,教师可补充一些世界荒漠化典型地区的素材,引导学生分析造成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这一内容有较强的实践性,可有效运用讨论法、探究法、调查法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荒漠化的危害和防治对策19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学建议关于阅读材料的说明阅读一(P36)“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主要起到让学生感受荒漠化问题的存在以及危害,与教材的第一句话相衔接。其中的危害,可以作为后面探讨“荒漠化的危害”的铺垫。阅读二(P37)“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应以“正文”的要求给予重视,因为这是分析、归纳荒漠化产生的原因的必要素材。阅读三(P39)“消失的楼兰古国”,只是作为“荒漠化的危害”的一个佐证实例,不作记忆性要求。20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活动设计本节教材共设计了4个活动。活动1、2、3:这3个活动可结合教学进程组织学生思考、分析、讨论,从而加深对我国两大类型土地荒漠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的理解,关注我国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活动4:在课前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选择活动中所提及的某个问题进行资料收集,并作初步分析;其成果在课堂上交流,并引发讨论,初步形成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在课前安排学生实地走访或调查当地土地利用(如红壤)的状况,为课堂教学作准备。就学生所调查的内容,让他们阐述自己的分析和观点,展示自己对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让学生在了解当地区域发展特点的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21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活动要求活动1(P36):通过本活动,学生应理解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主导因素。教学中需补充黄土高原的更多资料。活动2(P37):通过本活动,学生应理解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与荒漠化的关系,或者说要理解什么样的自然地理特征会引发荒漠化现象。建议本活动与阅读二整合(阅读+活动)。22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活动要求活动3(P38):通过本活动,学生不但应理解垦荒、滥牧是新疆(塔里木盆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还应掌握(理解)图2-4所表达的逻辑关系。通过本活动,理解南方地区“红色荒漠”的成因及分布。教学中需补充有关“红色荒漠”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课前准备,然后在课堂中交流)。23第一节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活动要求活动4(P40):本活动作为本节内容的总结提升,可检验学习效果。在课后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开展本活动,每个小组选择活动中所提及的某个问题进行资料收集,并作初步分析,学习成果在下次课堂中交流,并引发讨论,初步形成对这些问题的正确认识。通过本活动,逐步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24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25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程标准内容解读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本条标准关注的是“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要求以某一个区域为实例,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关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不但要了解环境问题的危害有哪些,还要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有了上面的铺垫,本节的核心就落实到对该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上来。26教学要求基本要求了解湿地的概念、类型及我国主要湿地分布湿地的概念。关于湿地的类型,只要知道几种主要类型,不必系统地罗列。我国主要湿地分布地不作识记要求
本文标题:第三章区域可持续发展教学指导意见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54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