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10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
第1节发展历史第2节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第3节经济活动全球化特点及地理意义第4节经济活动全球化趋势1.1经济全球化的形成1.2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关系1.3经济全球化的理论基础经济全球化是指人类经济活动和某一产品的生产过程、服务所涉及的地域范围不断向全世界扩展的过程。(一)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二)经济全球化形成过程•1)生产国际化的准备阶段•2)生产国际化的初级阶段•3)生产国际化的中级阶段•4)生产国际化的高级阶段─全球化阶段世界经济一体化—世界各国通过一定协议、规则使其经济活动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形成过程中,制度建设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经济全球化—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现象。(一)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概念世界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制度保证,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提供了现实基础和客观条件。1)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2)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联系和区别3)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1)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2)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联系和区别3)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一部分学者认为,地区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在当代条件下的具体体现,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必由之路。地区一体化可以通过地区一体化组织的扩大和各个地区一体化组织的“联合”两条途径来推动经济全球化。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尽管已成立的地区一体化组织都有扩大的倾向,但地区一体化组织的扩大是有限度的。超过限度,扩大到其它地区组织范围内,就势必发生直接冲突。图10.2一些世界性组织1.一体化理论的代表性观点◆维纳提出的关税同盟理论◆西陶斯基和德纽提出大市场理论◆库柏、马赛尔和约翰逊等的工业偏好论◆小岛清提出的协议性分工原理(一)一体化理论美国经济学家维纳(J·Viner)在其于1950年出版的《关税同盟问题》一书中提出的,用来说明贸易歧视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是好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是不好的。1.带动经济发展;2.规模经济效应;3.促进竞争效应;4.刺激投资效应;5.资源配置效应大市场是允许生产要素自由跨越国界的关税同盟,即资本、劳动力和企业可不受阻碍地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该理论的核心是:①通过扩大市场获得规模经济,从而实现技术利益;②依靠因市场扩大化而竞争激化的经济条件,实现上述目的。两者之间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工业偏好是世界多数国家都有一种要使工业发展快于其他产业的工业生产偏好。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是由日本一桥大学经济学教授小岛清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其核心观点为,区域经济集团组建以后,不同经济体分散的小市场结成统一大市场,企业摆脱了市场规模的限制,并通过协议使各成员方分享规模经济效益。2.一体化理论的缺陷第一,将一体化组织仅限于关税同盟,即围绕贸易自由化展开。这种理论上的简化导致它落后于当代正以资本、劳动力流动自由化所表现的一体化运动。第二,这些理论仅以发达国家结成的一体化组织为研究对象,对于发展中国家一体化组织的理论分析尚有很大的欠缺。第三,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等同于特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没有将全球层面上各国经济壁垒消除、经济联系加强列入研究范围。1.一体化的实质实际上,一体化是再生产过程中国际经济障碍的消除。这个定义既包括了由于市场经济自发要求在商品和资本流动中经济障碍的减少,也包括了各国通过一定手段和方式主动解决国际经济中的矛盾而做出的努力,而且它将一体化的各个阶段通过经济障碍的消除这个共同点融合在一起。功能性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各领域中各种现实壁垒的消除和经济融合,是具有实质意义的一体化,而制度性一体化是指在一定的国际协议下以明确的制度为目标、由组织管理机构进行操作的一体化进程。功能性一体化和制度性一体化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功能性一体化的发展,制度性一体化就成了“空中楼阁”;没有制度性一体化,功能性一体化就失去了保障而停滞不前。两者是推进一体化进程的两种力量,相互交织贯穿于一体化发展的全过程。1.经济联系与经济活动空间扩散国际经济联系的地理基础为经济的空间扩散。在国际规模尺度上,经济的空间扩散主要表现为产品、资本和技术从先进国家向落后国家流动,从工业化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扩散。2.经济活动空间扩散的类型空间扩散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接触性扩散(contagiousdiffusion)或空间上连续的扩散,这种扩散是以扩散源与扩散终端的短距离联系为特征,例如传染性疾病的空间扩散;二是等级扩散(hierarchicaldiffusion),即沿一定等级规模的地理区域进行的扩散,扩散源与扩散终端之间在空间上是非连续的。从时间上看,空间扩散的速度在开始时是缓慢的,尔后扩散速度迅速加快,最后又再次降低。其数学表达式为:LP=────1+ae-bt式中:P—在特定时间t接受扩散的个体或地方(即扩散终端)的数量比例;L—扩散终端的最大数量限制;a—P在t=0时的起始扩散接受数量;e—自然对数的底;b—系数。从空间上看,空间扩散遵循“距离衰减”规律,即扩散的强度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加而衰减。其数学表达式为:Iij=Dij-kI—两个地方i与j之间相互作用水平;D—它们之间的空间距离;k—经验系数。空间扩散的时空扩散模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扩散源形成和扩散的起始时期,其扩散的范围和接受者的数量都很小。第二个阶段是扩散迅速扩大影响范围的时期,扩散的接受者主要分布在较近的空间范围内。第三个阶段,迅速扩散的空间范围主要为相距较远的地域。第四个阶段,扩散波及的区域数量或扩散接受者的数量逐渐接近“饱和点”,扩散强度降低,某一生产技术以及附带的资本等要素的空间扩散过程趋于完成。一、技术进步二、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三、国家的经济调节及干预作用四、国际经济协调科学技术有力地推进了世界商品的循环,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使分散的市场连成一个统一的系统,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发展。科学技术还促进了世界统一的生产体系和技术体系的使用,推动了全球化进程。技术创新和产品更新是推动全球化、占领新市场的重要手段。(一)科学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赖于完备、便捷的交通网络和迅速、准确的电信联系,交通运输和通讯信息从空间和时间上把世界各地的经济活动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必备的条件。(二)交通运输和通讯信息奠定了经济全球化的技术基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改变了公司企业的联系方式,提高了效率,拓展了经销网络,促进了企业内部运行机制的信息化。(三)信息高速公路改变了企业内外的交易方式图10.6互联网购物(一)跨国公司发展过程①产品出口②设立海外分销机构③建立海外装配生产企业④建立海外完整生产设施和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⑤在海外设置研究与开发机构⑥把海外子公司纳入总公司全球经营网络1.跨国公司加速了生产与资本的国际化,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进步和国际技术交流3.跨国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扩大了国际贸易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4.跨国公司的国际金融活动给国际金融市场增添了新的活力5.跨国公司促进了世界各国经济政策的协调与融合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起着关键性作用。图10.7民族国家和跨国公司的对比(一)经济全球化中国家作用的重要性(二)全球主义、世界主义思想与国家作用(三)关于国家作用的争论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经济成为相互影响的整体。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会涉及对外经济活动、国际经济关系乃至整个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因此,国家之间必须相互协调、联合,才有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全球主义是指一个国家或利益集团针对全球化而制定的政治主张、发展战略、策略和方针政策。世界主义论者主张取消国家主权,建立一个世界性的政治社会,即“世界共和国”。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都主张“民族国家崩溃说”和“主权有限论”,要建立“全球政府”。观点一:各国政府对本国经济的影响力将减少,非政府组织日益扩大在全球范围的影响。观点二:在全球化时代,国家管理权限表面上有一定程度的减弱,但并没有真正地削弱,全球化只是导致了国家主权的实现方式、管理重点发生了一些变化。(一)国际经济协调的内涵(二)全球一体化与地区一体化关系国际经济协调是由于各国间经济矛盾存在而产生的国与国之间相互磋商、协调与联合的行动,包括贸易政策协调、汇率政策协调、货币政策协调和财政政策协调。全球一体化和地区一体化同时发展。从一体化组织及其运作能力来看,全球一体化的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为全球经济的自由化创造了更好的条件。地区一体化的组织数量的增加,原有组织规模的扩大,运行领域扩展,运行水平提高。从一体化静态水平来看,全球一体化水平得以提高,地区一体化趋势更为明显。图10.9欧盟扩张一、世界贸易不断扩大、世界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二、经济全球化发展地域差异明显三、国际水平分工进一步发展、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四、经济全球化呈现多极化趋势(1)世界商品贸易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全世界的产值中约三分之一是在国际交换中实现的。(2)劳务、货币、金融、技术、信息等世界市场发展起来,构成了完整的发达的世界市场体系。(3)产业资本国际化有了长足进展,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对外直接投资和海外生产把各国经济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经济全球化过程在地区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占份额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1)国际水平分工占有主导地位,打破自然条件的局限,形成高度发展的全球分工体系。世界各国都被纳入这个全球分工体系之中,依据本身的条件,在其中占有特定的位置。(2)水平分工使各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不再是以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国家和地区为对象,而是以全球为对象,各国间经济交往互相交错。世界经济一体化形成了以亚太、西欧为中心的多极化格局。亚太、西欧地区一体化组织不断扩大,一体化程度提高,拉美、非洲一体化也有较大的进展。一、随着科技发展,世界各国经济合作条件进一步改善,有利于全球化发展二、国际间人员、文化的交流将为经济全球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三、国际资源交流参与各方可获利性将克服国家间利益分配上的争执,使经济全球化具有波状推进的特点四、国家间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将阻碍经济全球化进程(1)科学技术是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科学技术实力的竞争。(2)科学技术有共享的特点,各地区之间的科技合作不断增强,使得世界各国经济合作具有更大的机制上的合理性。(3)科技发展具有更大的克服空间距离的能力,为世界各国之间的商品、信息交流和经济合作创造了更为优越的条件。国家之间的人员、文化交流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促进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交融,增进了相互理解,提高了对外来技术、外来商品的接纳程度,经济合作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由于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利益分配上的不平衡以及参与方的可获利性,使得经济全球化必然具有波状推进的特点。全球化在地区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导致经济地区化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地区一体化对本地区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地区一体化组织的排他性,它对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合作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影响经济全球化进程。1.概念题: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地区一体化;功能性一体化;制度性一体化。2.简述经济全球化形成的过程。3.分析经济全球化与世界经济一体化关系。4.简述经济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的关系。思考题5.简述功能性一体化与制度性一体化的关系。6.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7.试述经济全球化的特点。8.试述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本文标题:第10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过程及影响因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7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