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 2012年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整理超级实用!!!
章节特点需要内容方法儿童社会工作1.生理:成长性、基础性2.心理:发展性、依恋性、可塑性3.行为:探索性、模仿性1、生存的需要2、爱的需要3、学习的需要4、游戏的需要5、社会化的需要6、被保护的需要(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儿童生物学、儿童心理学(心理分析、社会发展p57、行为或学习)、儿童教育学(多元智能、建构主义)、儿童社会学(自我发展、认知)(二)儿童社会工作的范围:宏观和微观宏观包括政策、宣传、完善、监督、参与、提供资讯微观分为一般儿童与特殊儿童,一般儿童提供教育、卫生保健、营养等方面,特殊儿童主要是对残障儿童、问题儿童及特殊身世(孤独、弃儿、受虐)的儿童提供救助、教育、医疗及照料、家庭补助、寄养等,特殊儿童服务分为支持性、保护性、补充性、替代性4种服务(三)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四)现阶段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机构: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社会福利机构、社区、专业性社会工作组织(一)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1、对“服务对象自决”的差别化理解2、重视环境的影响作用3、社会工作者的特殊角色(二)“评估”方法在儿童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评估目的收集信息、分析儿童可能需要哪些类型2.方法:资料查阅、访谈、问卷测量3.评估量表:智力量表、行为量表、社会期望量表、自我意识量表、儿童受虐量表(三)儿童社区工作的具体方法1.儿童辅导儿童辅导的游戏治疗模式:想象互动游戏治疗、沙盘游戏治疗2.儿童小组工作3.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社会工作1、最主要的特点:多变、创新、反叛2、发展性视角的特点:发展隐含教育、成长、分化、成熟、改变、长大等、3.生理发展:处于青春发育期,体形迅速变化、身体内部技能迅速健全、大脑和神经系统高度发达、性成熟4.心理发展:心理发展在其社会生活环境和自身社会实践活动完成5、文化视角的特点:正直青年、问题青年、文化叛逆青年、政治偏激青年6、生理、心理、社会的基础上还有以下特征:质与量的改变、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特质、稳定性与不稳定性的状态、共通性与变异性的性质、分化与统整的功能、正常发展与易受伤害的可能1、接纳自己的身体与容貌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3、追求个体的情绪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其他人4、自食其力,追求经济独立5、对未来的生涯做准备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7、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追求理想和抱负8、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9、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社会的需求1、发展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5条提供娱乐、举办各种活动、提供国内外时事信息服务、发展中人交交往、就业信息2、预防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5条改善家庭生活环境、学校生活环境、社区生活环境、建立互动模式、发展政策3.治疗性的青少年社会工作:5条提供就学或生活补助、被忽略或虐待提供保护服务、安全保护、为身体精神方面治疗、为犯罪提供矫正服务(一)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服务中的运用1个人层面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个案工作2家庭层面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以家庭为中心及维护家庭的完整为目标,家庭及成员需要预估、介入评估3群体层面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小组工作小组核心要素:目的性、过程性、计划性、互动性4社区层面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社区工作组织社区内居民参与集体行动,合力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生活环境及素质,在参与过程中,让居民建立归属感、培养自助特点:以社区为对象、以结构导向的角度分析问题,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去调整各种关系、层面比较广泛、强调居民的参与、社会资源的广泛运用5社会工作行政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制定青少年服务发展规划和相应政策、把规划和政策化为具体的青少年服务活动、建立机构内部管理制度6社会工作研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青少年群体特征和社会环境状况研究、需要调查和服务设计研究、服务过程研究、社会服务与政策改善研究、社会工作理论研究方法:社会调查法、个案研究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二)整合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服务中的运用1.青少年需求的多元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2.社会资源的综合性决定了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3.社会工作专业的通才要求决定了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法的整合性(三)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计划设计计划设计包括评估需要、理论分析、确定目的和目标、制订方案、评估方法原则:1.尊重青少年的价值与尊严2.接纳与关爱青少年3.注重青少年的个别需求4.协助青少年具备适应社会变化、不断成长的能力章节特点需要内容方法老年社会工作1.生理的老化:各种器官2.心理的老化:感官过程3.社会的老化:1.健康维护2.经济保障3.就业休闲4.社会参与5.婚姻家庭6.居家安全7.身后事宜安排:子女生活、财产的处置、墓地购置、后事操办8、一条龙照顾服务(一)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1.健康服务(直接)2.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间接):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紧急呼叫、信息转介等服务(二)处理认知与情绪问题最常见的:抑郁症、痴呆症、谵妄、焦虑症(三)处理精神问题:此时此刻非常重要、找往事、生活缺憾、接受好与不好、拓展生活圈子(四)建立社会支持网络:p108-109(五)处理老年特殊问题1.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p110权益、求助性服务、社会支持网络、政策;2.丧亲问题:情感支持、权益、信息、丧亲辅导3临终关怀p1124.自杀:自杀评估、干预措施(一)老年人个案工作方法(P114)1.老年人个案工作的独特之处(5条):沟通、功能状况、充分吸收老人参与、定期追踪、重视评价2.老年人个案工作的注意事项(5条)营造沟通环境、沟通障碍尽量多方求证、尊重、自决权、耐心(二)老年人小组工作方法工作(P116)1.老年人小组工作的独特之处(3条):空间安排和使用辅助器具上要作特别考虑、带领者扮演积极角色、节奏慢2.老年人小组工作的注意事项:自决权、平衡与个人所负的表任、保密权、干预小组动力(三)老年社工作重点目标人群:独居老人、高龄老人、伤残老人、困难老人目标:通过统筹安排社区资源、为社区老人提供与其需求相匹配的优质服务、提高老人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类型:居家服务、社区中心服务、社区入住设施服务工作内容:提供涉及生活照顾、健康教育、法律援助、精神健康、各类涉老信息方面服务工件原则:优势视角、充权、统筹规划、资源链接与整合(四)老年社区照顾由服务导向型向需求导向型转变(基本需求)服务方案落实多方参与服务内容:咨询与转介、志愿者与代际融合项目、教育、娱乐、法律、住房、个案管理居家照顾、心理健康服务、交通服务、照顾人缓解服务等(五)养老机构照顾(P.120)1.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的特点:不同于普通人的生活、丧失自我控制、非个人化的对待、设置障碍、照顾支持、失去自身交往、缺少隐私、远离场合、适应机构、稳定环境2.不同照顾模式及特点——园艺模式(满足需要)、仓储模式(延长寿命)3.提高老人照顾质量的措施:尊重隐私、增强生活感受、鼓励参加活动、建立积极关系妇女社会工作青春期青年和中年期更年期妇女的“四期”:月经期、怀孕期、产褥期、哺乳期1.生殖健康的需要2.权益和发展得到保障的需要3.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的需要(一)妇女的婚姻家庭问题1.婚姻和家庭关系的调适: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和教育2.单亲母亲家庭的问题:亲子关系和孩子教育、单亲母亲的贫困化、就业困难、再婚困难、社会对单亲母亲的歧视偏见、缺乏针对单亲母亲家庭的社会保障等3.与家庭一起工作的原则p130(二)针对妇女的暴力问题1.针对妇女的婚姻暴力2.拐卖妇女3.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和策略(三)妇女的生存和发展问题1.妇女的就业问题2.妇女的生殖健康问题3.妇女参政的问题4.妇女贫困问题(四)推进社会性别平等的工作1.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2.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3.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工作(一)性别分析方法1.性别角色分工分析:2.性别需求分析p139(二)妇女赋权的方法1.干预目标:意识提升、增强能力,发展技能,增加周围他人与机构打交道能力、参与并扩展在家庭,社区和社会方面的支配和决策的力量、行动2.干预方法:透明化、鼓励和肯定、权力分析、意识觉醒、倡导政策改变(三)性别视角的社会工作方法1.建立平等的协作关系:建立信任、真诚、平等的合作关系信任关系建立:倾听,同感、不责怪、鼓励表达个人、肯定在家庭中的价值、尊重妇女语言表达逻辑、与服务对象建立一种双向的协同关系2.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p1433.挖掘自身潜能,联络周围资源,解决面对问题4.协助类似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建立小组要兼顾妇女的两种需求:性别需求略性性别需求小组活动的时间和场地一定要根据妇女的情况而定社会工作者和妇女的平等关系(四)宣传教育、倡导和资源的连接1.宣传与教育的方法p1442.倡导3.资源连接章节特点需要内容方法残疾人社会工作1、崇尚专业的社会精神2.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3.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4.有效利用调解的方式5.充分利用保护性政策1、社会福利政策2.家庭扶助:最低保障制度3.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4.就业政策5.康复与医疗救助6.伤残抚恤7.社会保险8.特殊教育9文化生活照顾10、改善社会环境:建设无障碍环境、社会理解与互动、助残日(一)残疾预防1.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了解残疾人社会组织(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其他社会组织)2.开展政策咨询工作:掌握有关政策(意外伤害赔偿问题、劳动就业问题、求学问题)、如何接待咨询p1613.支持对残疾人的法律援助: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法律援助的对象、法律援助的特殊条件p162)、如何提供法律援助(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质量1、建设无障碍环境:什么是无障碍环境(无障碍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和交流)、残疾人家庭环境改造2.残疾人特殊用具的配置: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网络、建立个案工作机制(三)组织残疾人参加社会活动1.提高残疾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和改善生活质量,是残疾人工作的重要内容2.发挥残疾人的创造性(一)社区康复模式1、社区康复的文化背景2.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的有利条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合理资源、方便,及时的康复服务、各种个性化的康复服务3.开展社区康复的方法:康复原则(社会化的工作、低成本、广覆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因势利导、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康复内容(开展残疾的预防、康复评定、全面康复服务)(二)社会康复方法1、康复内容:协助康复医师正确诊断,以维持残疾人康复后状况和自我照顾能力、康复后的基本医疗设施服务、定期到残疾人探访、开展社会服务项目,促使医疗设施、满足社会福利需要,重新参与社会生活2.社会康复的措施:享有同健人物质生活条件和文化成果、适合其生存的必要条件、提高生活处理,就业,参与能力、享受社会公共设施服务、建立和谐社会生活环境、一起参与活动,理解,尊重,关心和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帮助他得到社会给予的经济保障、保障其他政治权利(三)职业康复方法咨询、评估、培训、就业指导(四)教育康复方法1.特殊教育2.配合特殊教育工作:对残疾人、对残疾儿童父母家属、促使社会组织、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提高矫正社会工作1、福利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2.特殊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3.系统性:矫正社会工作是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的社会福利服务4.专业性: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1、基本生存2、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3、再社会化的服务需要问题: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1.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p185-1862.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心理、情结辅导社区资源连接以应对生活困难为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1.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帮助服刑人员熟悉监狱环境、协助服刑人员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协助服刑人员解决生活困难、预
本文标题:2012年社会工作者初级实务整理超级实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5459164 .html